大秦,咸阳。
方士徐福及其主要党羽,被当众车裂后,血腥气数日不散,整个咸阳的方士都噤若寒蝉。
咸阳宫内,嬴政面沉如水。
他下达了一道诏令。
【禁绝一切丹药方术,所有方士登记在册,转入医署,协同研究草药药理、人体脉络。再有敢言长生不死者,与徐福同罪!】
丹毒的痛苦,让他彻底清醒。
求仙问道,不如求己。
一道道催促密诏,快马加鞭,送往上郡。
“召公子扶苏,即刻回咸阳!不得耽误!”
同时,少府的工坊里,彻夜灯火通明。几十名最顶尖的工匠,围着一张图纸,愁眉不展。
那是嬴政亲手画下的草图,一块薄板,能发光,能显字,能翻动。
“陛下说,此物薄如木板,亮如日月……”
“如何能让木板自行发光?”
“这字又如何翻动?”
工匠们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按照皇帝的命令,先尝试用最薄的楠木片和新调制的墨,制作更便携的刻录板。
另一边,刚成立的农技司里,也是鸡飞狗跳。
操着浓重关西口音的老农王翁,比比划划说着“粪肥要沤透”、“粟苗要间得稀”的土经验。
楚地来的农家学者引经据典,争论着“神农之言”与“后稷之法”孰优孰劣。
墨家工匠则拿着炭笔在木板上画着杠杆、滑轮和水车草图,试图解释如何“省力”。
语言不通,理念相左,吵得面红耳赤,鸡同鸭讲。
唯一能让他们暂时停下争吵的,是提到让地里多打粮食、让犁耙更好使。
……
大汉,长乐宫。
刘邦毫无形象地盘腿坐在榻上,一边回味着周墨给吃的红烧牛肉方便面。
“开水一泡就能吃?还他娘的有肉?”
他咂咂嘴,猛地一拍大腿。
“来人!”
很快,少府的官员和御膳房的伙夫头被叫了过来。
“朕交给你们一个差事。”
“给朕弄一种军粮!要能放,要轻便,方便携带,最要紧的,是加热水就能吃!听明白了没有?”
众人面面相觑。
“陛下,
陛下,这……”少府令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冷汗瞬间就下来了。
“热水一泡就能吃,还要存放许久,这……这闻所未闻啊!”
刘邦眼睛一瞪,一脚踹在旁边的案几上。
“闻所未闻?朕不管你用什么法子,煮、风干、烟熏!给朕弄出来!不然你们这帮人的脑袋,朕就拿来当球踢!”
皇帝发了话,谁敢不从。
少府令和御膳房的伙夫们聚在一起,愁得头发都快薅光了。
“热水即食……莫不是将米粟提前煮熟,再晒干?”
“不成,复水之后,口感糜烂,如猪食一般。”
“那……效仿军中炒面之法?”
一个老伙夫忽然提议,“将粟米、麦粉炒熟,本就可直接入口,若再将其磨成细粉,混入盐巴与肉脯碎末……”
这个提议让众人眼前一亮,说干就干。
一时间,长乐宫的御膳房里不再是香气四溢,而是充满了谷物被炒焦的烟火气。
工匠们用石磨将炒熟的粟米磨成粉,伙夫们则将最好的腊肉和肉干剁成最细的肉松。
两者混合,加入足量的盐,再用石块压制成一块块巴掌大的、灰褐色的硬饼。
几天后,一块看着毫不起眼的干饼,被小心翼翼地呈到了刘邦面前。
刘邦拿起来掂了掂,又硬又沉。
他掰下一块,直接塞进嘴里,用力嚼了嚼。
“呸!”
干硬的粉末噎得他直翻白眼,口感粗糙,剌嗓子。
“拿热水来!”
侍从赶紧端来一碗滚烫的热水。
刘邦将剩下的饼块扔进碗里,用筷子搅了搅。
硬饼很快化开,成了一碗稠乎乎的糊状物。
一股炒米的焦香混合着肉的咸香,飘了出来。
刘邦吹了吹气,小心地尝了一口。
味道算不上好,甚至有些难咽。
但他的眼睛还是亮了。
“好!不错!”刘邦兴奋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就是这个!有了此物,我大汉的士卒,走到哪儿都能吃上一口热食!看匈奴那帮龟孙子,还怎么跟朕耗!”
他当即下令,将此物命名为“征西饼”,命少府日夜赶制。
可兴奋劲还没过,少府令又苦着脸凑了上来。
“陛下,此饼虽好,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他颤颤巍巍地说。
“饼中肉末,夏日炎炎,不出三五日便会**生蛆。若要久存,除非……除非不加肉。”
刘邦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不加肉?短期还行,长期士卒们肯定会没力气!
再说了,如果那姓周的小子知道了,岂不是要笑话他刘邦无能!
他盯着那碗肉糊,沉吟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那就想办法让它不腐坏!用油浸透了再封存?还是用陶罐蜡封?朕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
“朕给你们一月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