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对弈世间 > 第80章 潜修悟道

对弈世间 第80章 潜修悟道

作者:爱吃鹧鸪粥的老汤姆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4 11:27:57

外界的风言风语,如同鄞州郡城上空聚散无常的乌云,时而翻滚咆哮,时而淅淅沥沥,却终究未能化作倾盆暴雨,直接浇淋到清微观的山门之上。这固然得益于玄尘道长无形的威望与清微观数百年的底蕴,使得那些心怀叵测之辈不敢过于放肆,但更重要的,是身处漩涡中心的陈骏,以一种近乎绝对的沉静,将所有的喧嚣与纷扰,隔绝于自身心门之外。他并非麻木,也非逃避,而是以一种“弈”者超然物外的姿态,将这场舆论风波,视作棋局中对手试图扰乱己心的一步“闲棋”或“欺着”,若因此而心浮气躁,方寸大乱,便正中其下怀。

于是,在郡城各色人等或嘲讽、或惋惜、或猜疑的目光中,陈骏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如同水滴融入深潭,再无波澜。他并非真正的隐居,而是进入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潜修”状态。这状态,并非简单的闭门不出,而是一种全身心沉浸于武道探索与道法求索的忘我境界。他将外界的贬损与非议,巧妙地转化为锤炼心性的“磨刀石”,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投入到对自身“弈”境的巩固、以及对清微观更深层底蕴的汲取之中。

他的生活,呈现出一种极致的规律与纯粹。每日寅时末(约凌晨五点),天色未明,万籁俱寂,他便已悄然起身,于厢房内进行一个时辰的静坐练气。此时,心神空明,意念高度集中,引导丹田内那团鸽卵大小、色泽深邃、缓缓自旋的液态真气,如臂使指般在周身经脉中循行流转。他不再追求速度与蛮横的冲撞,而是注重其精纯度、凝练度以及与心神念力的契合度。每一次气息的吐纳,都暗合某种天然韵律,仿佛在与天地进行着无声的交流。随着修炼的深入,他愈发感受到这液态真气与以往气态真气的天壤之别,其沉凝如汞,灵动如泉,蕴含的能量更为磅礴精纯,对经脉的滋养温润效果也远超从前。

辰时(上午七至九点),简单用过观中提供的清淡斋饭后,他便准时踏入藏经阁。此时,他已不再局限于一楼的基础典籍区,凭借客卿令牌以及玄尘道长的默许,他开始有资格涉足二楼那些存放着更为精深、甚至涉及部分清微一脉不传之秘的藏书区域。这里的书籍更为古老,纸张泛黄,墨迹中透着一股岁月沉淀的气息,许多还是以蝇头小楷手抄的孤本或珍本,被小心翼翼地保存在紫檀木匣或锦缎函套之中。

他的阅读方向,也发生了显着转变。除了继续深化对道经哲理的领悟,以夯实“弈”境的理论根基外,他开始系统性地接触和学习那些更具实用价值的道门术法。首先是基础符箓之学。他找到了一本名为《云笈七签·符箓初解》的古籍,以及几卷前辈道人留下的绘制心得。符箓,乃道家沟通天地、驱使鬼神、辟邪护身的重要媒介,看似鬼画符般曲折繁复的线条,实则蕴含着对天地元气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运用。陈骏初学时,感觉如同天书,但他以“弈”境的解析能力,将每一道符箓拆解为基本的笔画、结构、节点,研究其笔顺走向、朱砂浓淡、灵力灌注的时机与节奏,试图理解其背后“以形引气”、“以意御神”的原理。他并不急于绘制具有实际效用的灵符,而是从最基础的“静心符”、“净衣符”练起,在无数次失败中,磨练耐心,体会那种心神与笔尖、与符纸、与冥冥中天地元气微妙的感应。这个过程,枯燥而漫长,却让他对能量的微观操控和意念的集中,有了全新的认识,隐隐与“弈”境中精准计算、把握细微处的要旨暗合。

其次是基础阵法原理。藏经阁二楼有一角专门收藏阵法相关的典籍,如《奇门遁甲概要》、《五行阵基初探》、《八卦方位与气场布设》等。阵法,乃是利用特定物品、方位、乃至修行者自身气息,构建出一个具有特殊功效的能量场域,可攻可守,可困可辅,博大精深。陈骏从最粗浅的“三才阵”、“四象阵”的原理学起,了解不同方位(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所代表的五行属性和气场特性,学习如何利用灵石、符旗、乃至自身步法来引动和平衡地脉之气。他常常在藏经阁无人的角落,或用几枚普通的鹅卵石,或用树枝在地上划出简单的阵图,反复推演其生克变化,感受那微不可察的气场流转。这阵法之学,极其耗费心神,需要极强的逻辑推演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正与“弈”境中运筹帷幄、布局谋势的核心高度契合。学习阵法,仿佛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棋局,让他的“弈”意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拓展。

午后,他通常会离开藏经阁,或于观后僻静的山林中练习身法、锤炼那几式已融入“弈”意的杀招,或于药圃旁向负责打理药圃的老道士请教草药习性、药理药性,丰富自身的医药知识,这也是“弈”者需知的“后勤”储备。傍晚时分,他则会再次静坐,回顾一日所学所悟,将符箓绘制时的心神凝聚、阵法推演时的格局谋划、以及内力修炼时的气息流转,与“弈”境理念相互印证、融合。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秋去冬来,栖霞山披上了银装,呵气成霜。冬尽春至,山涧冰雪消融,草木萌发。转眼间,近半年的光阴就在这种极致的专注与沉淀中悄然滑过。

这半年里,陈骏的气质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他的肤色因久居室内而略显白皙,但眼神却愈发深邃沉静,如同两口深潭,波澜不惊,却仿佛能映照人心。周身那股因修为精进而自然流露的气息,变得更加内敛圆融,行走坐卧间,隐隐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若不刻意关注,极易被人忽略。这正是他修行“敛息术”与内心沉静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修为更是稳步精进。丹田内的液态真气愈发凝练精纯,体积虽未明显增大,但其中蕴含的能量却与日俱增,运转起来如珠走玉盘,顺畅无比。经脉在真气的持续温养冲刷下,也拓宽坚韧了不少。更重要的是,他对“弈”意的理解和运用,已不再局限于武技搏杀。绘制符箓时,他能更精准地控制灵力输出,把握那玄妙的“契机”;推演阵法时,他的思维更加缜密,能更快地洞察阵眼要害与变化关键;甚至在日常与人交谈、观察事物时,他也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弈”的思维,分析利弊,预判趋势。这“弈”意,已逐渐从他的一种对敌手段,升华为其处世哲学与思维方式的基石。

这一日,春寒料峭,窗外细雨霏霏。陈骏正在藏经阁二楼临窗的一张书案前,潜心研究一卷名为《太乙雷符初解》的残卷,试图理解其中关于引动一丝天地阳刚之气绘制“破邪符”的法门。正当他心神沉浸于那些玄奥的符文结构时,一阵轻微却熟悉的脚步声自楼梯口传来。

他抬起头,只见清音手持一把油纸伞,伞尖还滴着水珠,缓步走了上来。半年不见,清音似乎清瘦了些,但眼神更加温润通透,气息也沉凝了不少,显然修为亦有精进。

“陈居士。”清音走到近前,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如既往的温和,却似乎又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清音师兄。”陈骏放下书卷,起身相迎,“许久不见,师兄风采更胜往昔。”

清音摆摆手,笑道:“居士谬赞了。倒是居士,这半年来深居简出,潜心向道,气息愈发渊深,令人钦佩。”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陈骏案上的符箓残卷,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随即正色道:“今日前来,是奉观主之命,请居士往精舍一叙。”

陈骏心中微动。玄尘道长此时相召,定然有事。他面上不动声色,点头道:“有劳师兄传话,我这就过去。”

收拾好书案,陈骏跟随清音下楼,撑起清音带来的另一把油纸伞,步入蒙蒙细雨之中。雨水敲打着伞面,发出细密的沙沙声,山道两旁的竹林在雨雾中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两人一路无话,但一种无形的默契在雨中流淌。

来到玄尘道长清修的精舍外,清音止步,示意陈骏自行进入。陈骏整理了一下衣冠,轻轻推开虚掩的竹扉,迈步而入。

舍内依旧简朴,一桌一椅一蒲团,一缕檀香袅袅。玄尘道长正背对着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雨打芭蕉的景象。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陈骏身上,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神色,有欣慰,有审视,更有一丝……决断。

“你来了。”玄尘道长的声音平和依旧,却似乎比往日多了一份重量。

陈骏躬身行礼:“晚辈陈骏,拜见观主。”

玄尘道长微微颔首,示意他不必多礼,沉默片刻,方缓缓开口道:“这半年来,外界风雨,你可知晓?”

陈骏神色平静,答道:“略有耳闻。不过是些闲言碎语,如同窗外风雨,来了,总会去的。”

玄尘道长眼中赞赏之色更浓,抚须道:“不为外物所动,沉心静气,固本培元。你这半年的潜修,成效斐然,远非寻常闭关可比。老道观你气息,已臻通络中期,‘弈’意初具规模,更难得是,已触及符阵之门径,心性之沉稳,远超同龄之人。”

陈骏谦逊道:“全赖观主成全与诸位师叔师兄照拂,晚辈方能安心修行。”

玄尘道长摆摆手,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起来:“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你之蛰伏,虽暂避锋芒,却也令某些人以为我清微观可欺。近日,郡城内暗流涌动,欧阳世家虽明面偃旗息鼓,暗地里小动作不断。更有一事,关乎郡城安危,亦与你或有些牵连。”

陈骏心中一凛,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即将到来。他凝神静听。

玄尘道长目光深邃,望向窗外迷蒙的雨雾,缓缓道:“城北‘伏龙潭’,近月异象频生,阴气大盛,恐有妖邪之物孕育,或与地脉变动有关。郡守府已发出悬赏,广邀能人异士前往查探。此事,或许是一个契机……”

陈骏立刻明白了玄尘道长的意思。这既是一次危险的挑战,也可能是一个打破目前僵局、重新证明自己、乃至为清微观立下功劳的机遇。他深吸一口气,迎上玄尘道长的目光,眼中没有丝毫退缩,只有冷静的思索与决断。

半年的潜修悟道,已为他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与底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