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对弈世间 > 第67章 藏经阁初探

对弈世间 第67章 藏经阁初探

作者:爱吃鹧鸪粥的老汤姆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4 11:27:57

成功将“参茸归元丹”依循玄尘道长所授的精细法门,分次少量、辅以金针微刺穴位与自身那缕至柔气息的引导,小心翼翼地喂服于垂危的张老医师之后,陈骏在那间弥漫着浓重药味与绝望气息的陋室病榻前,寸步不离地守了整整一夜。丹药之力果然玄妙非常,虽未能立时逆转沉疴、令老人枯木逢春,但那股精纯温和、蕴含着磅礴生机的药力,如同涓涓暖流,缓缓渗入其近乎干涸的经脉脏腑,总算将那道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的生命之火勉强稳固下来。令人心悸的咯血渐渐止住,气息虽仍微弱得几不可闻,却不再出现那种令人揪心的中断与紊乱,转而陷入一种深沉的、代谢降至极低的龟息般睡眠状态。陈骏深知,这仅仅是暂时吊住了性命,为后续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窗口,真正的挑战——祛除深植的病根、调理崩溃的五脏、恢复亏损殆尽的元气——仍是漫漫长路,布满荆棘。但无论如何,最凶险的关口,算是惊险万分地熬过去了。天色微明,晨光熹微,仔细叮嘱了眼眶通红、却强打精神的小山子一系列护理细节,并将周老东家暗中资助的部分银钱留下以备不时之需后,陈骏才拖着因精神高度紧张与持续运功而倍感疲惫、却又因一线生机出现而略感欣慰的身躯,返回积善巷周记绸缎庄那间临时的栖身之所,迫切地需要一场深沉的睡眠来恢复耗损的心神。

极度的疲惫让他几乎头刚沾枕便沉沉睡去,意识陷入无边的黑暗。直到午后炽热的阳光透过窗纸,将屋内映得一片亮堂,街市传来的喧嚣人声愈发清晰,他才被生物钟与外界嘈杂自然唤醒。起身后,用冰冷的井水洗漱,刺激着仍有些昏沉的头脑,又匆匆用了些伙计送来的简单饭食,感觉气力恢复了不少。他没有急于外出打探郡城内最新的风声动向,也没有立刻沉浸于对《养气心得》更深层次的揣摩,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怀中那枚触手温润、象征着“清微客卿”身份的玄色令牌之上。玄尘道长允诺的、可以有限度查阅观中藏经阁典籍的权限,此刻对他而言,不啻于一座亟待探索的宝山,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眼下,张老医师病情暂得稳定,自身伤势已然痊愈,正是摒除杂念、系统补充知识短板、夯实修炼基础、解决长久以来困扰心头的诸多疑难的绝佳时机。这不仅是提升实力的需要,更是为后续可能更加复杂的局面做准备。

他没有惊动忙于处理商号事务的周老东家,只对前院管事含糊地交代了一句“外出访友,晚归勿念”,便悄然离开了略显闷热的绸缎庄,再次走出喧闹的南城门,沿着熟悉的路径,直奔城外那座在夏日浓绿簇拥下更显清幽的栖霞山,直奔清微观。这一次,他的心境与上次冒雨求救时的仓皇急切已截然不同,少了几分被命运驱赶的被动,多了几分主动求知的从容与对即将开启知识宝库的深切期待。

手持令牌,他顺利通过清微观那古朴的山门。今日值守山门的,仍是上次那位眼神灵动的小道童,见到陈骏亮出的客卿令牌,立刻认出了他,恭敬地稽首行礼,并未多问,便熟门熟路地引着他,穿过几重寂静的院落,来到位于道观中轴线后方、一处被参天古木环绕、格外幽静的独立小院前。院门虚掩,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略显陈旧却古意盎然的匾额,上书“藏经阁”三个朴拙大字。小道童在门前止步,躬身道:“陈居士,藏经阁已到,守阁的明心师叔祖就在院内,您自行进去即可。贫道还需回山门值守。”

陈骏道谢后,小道童转身离去。他整理了一下衣冠,轻轻推开虚掩的院门。院内比想象中更为简朴,青石板铺地,缝隙间生出细密青苔,院中一角植有一株老梅,虽未到花期,但枝干虬曲苍劲,另有一番风骨。藏经阁本身是一座两层高的青砖小楼,飞檐翘角,瓦楞间长着些许瓦松,透出岁月沉淀的静谧气息。

一位须发皆白如雪、面容清癯布满皱纹、身穿一件洗得发白、打有补丁的灰色旧道袍的老道人,正闭目跌坐在阁楼门前廊下的一张陈旧蒲团上,身形佝偻,仿佛已与这古旧的建筑、院中的宁静融为一体。他身旁放着一个粗陶茶壶,一只小杯,再无他物。听到推门声和脚步声,老道人缓缓睁开眼帘,露出一双看似浑浊、却仿佛能映照人心的平静眼眸,目光扫过陈骏手中的令牌,并未起身,只是用沙哑低沉、如同枯叶摩擦般的声音缓缓道:“令牌无误。阁内一层典籍,可随意翻阅。规矩有三:不得携出,不得损毁,阅毕需放归原处。二楼非请莫入。” 言毕,便不再多看陈骏一眼,重新阖上双目,气息变得绵长细微,仿佛再次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定境。这位便是守阁人明心道长。

陈骏心中肃然,恭敬地对着老道人深深一揖:“晚辈谨记道长教诲,定当遵守规矩。” 随后,他才放轻脚步,走到那扇散发着淡淡檀香和陈旧纸墨气息的厚重木门前,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

“吱呀——” 木门发出悠长的声响,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淡淡墨香、细微霉味以及某种不知名香料残留气息的独特味道,随着门开扑面而来,并不难闻,反而有一种令人心神瞬间沉静下来的奇异力量。阁内光线偏暗,全靠高处几扇糊着桑皮纸的窗户透入天光照明,光线在布满浮尘的空气中形成一道道朦胧的光柱,恍若实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顶天立地、色深如墨、木质厚重、打磨光滑的巨大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地排列着,上面密密麻麻、井然有序地摆放着难以计数的线装书、函套、卷轴以及各种手抄册页,浩如烟海。书架之间的通道狭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地面是光洁如镜的青石板,行走其上,脚步声被放大,在寂静的阁内清晰可闻。

这里,便是清微观数百年来知识积累与道脉传承的根基所在!陈骏站在门口,适应了一下昏暗的光线,感受着这片书海所散发出的沉静而磅礴的精神力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与激动。他小心翼翼地步入其中,仿佛怕惊扰了这些沉睡的智慧灵魂,开始沿着书架之间的狭窄通道,缓步而行,目光如同最敏锐的探针,贪婪地扫过一本本书脊上的标签、签条上的字迹。

正如玄尘道长所言,一楼的藏书,确为“非核心”的基础典籍,但其内容之广博、分类之清晰、体系之初步完善,已远远超出了陈骏的想象,让他如同久旱的禾苗逢甘霖,心中充满了汲取的渴望。书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道门根本经典与历代注疏。占据了整整两大排书架。除了《道德经》、《南华真经》(庄子)、《冲虚真经》(列子)、《通玄真经》(文子)等道家根本经典的多个版本(有官刻、有坊刻、甚至有观中前辈手抄的珍本)外,更多的是历代被尊称为“真人”、“祖师”的高道大德对这些经典进行的注疏、解读、发挥的着作。这些并非具体的修炼法诀,而是阐述道家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伦理观的哲学基石。陈骏随手抽出一本纸页泛黄、边角磨损的《道德真经注》,翻看数页,发现其中对“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无不为”、“柔弱胜刚强”等核心概念的阐释,角度精辟,义理深邃,与他记忆中“酒痴”那些看似癫狂不羁、却往往直指本源的点拨,以及《养气心得》中强调的“自然”、“观照”、“心斋坐忘”等要旨,隐隐呼应,相互印证,让他对修炼的根本原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论理解,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座灯塔的轮廓。

其二,基础导引、吐纳、存思等修身法门的普及性读物。这类书籍数量最多,内容也最实用。有配合《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静坐、观想图示与口诀;有从《黄帝内经》等医典中摘录出的关于养生摄生、调和阴阳、顺应四时的精要;更有大量观中前辈修士留下的、语言相对浅显的《导引图诀》、《吐纳心法》、《存神炼气铭》等入门级修炼笔记。这些法门大多重在筑基固本、强健体魄、颐养性情,并无高深莫测的秘诀神通,但其中关于呼吸节奏的调整、意念的引导、气血运行的普遍性原则、以及修炼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身心反应(如八触、幻象等)及其应对注意事项,却正好精准地弥补了陈骏野路子出身、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的巨大短板。他尤其花费了大量时间,仔细阅读并记忆了关于“气感”初生时的种种细微征兆(如温、热、凉、麻、痒、动等)、以及因意念过重、呼吸不当、姿势谬误可能导致的气机紊乱、走火入魔的前兆与基础的纠偏方法。对照自身修炼《养气心得》时的种种体验,许多曾经模糊不清、仅凭本能感觉摸索的地方,此刻豁然开朗,如同拨云见日。

其三,医药养生与本草鉴别知识。这部分藏书可谓汗牛充栋,极具实用价值。不仅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灵枢、素问)、《难经》等医学经典的节选或普及注释本,更有《千金要方》、《肘后备急方》等着名医书的实用方剂汇编,而最具价值的,是大量清微观历代精于医道的道人亲手绘制的、极为精美的《本草图谱精要》,以及他们游历四方时记录下的、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草药采集笔记》、《民间验方集萃》、《疑难杂症诊治心得》。其中关于成百上千种常见药材的形态、产地、采收时节、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的记载,详尽至极,图文并茂。更有大量治疗内外伤、风寒暑湿、痈疽疮毒、以及内息岔气、走火入魔等修行常见问题的实用方剂与急救法门。陈骏如获至宝,这对他救治张老医师、以及未来险恶江湖中必备的自救救人能力,无疑是雪中送炭。他特别留意那些关于“固本培元”、“调理五脏虚损”、“续接经脉”的方子与理论,并默默记下许多药性相似、可在鄞州本地寻到的替代药材,以备不时之需。

其四,杂学、见闻与史地志异。这类书籍较为零散,存放在角落的几个书架上。有前辈道人云游四海写下的《云水游记》、《山川风物志》、《异闻录》;有关于星象占候、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基础知识的《五行概要》、《星图浅释》;甚至还有一些残缺的、看似是江湖各派基础武学招式图谱与运气法门的注解残页,被当作开阔眼界的杂书收藏于此。陈骏并未轻视这些“杂项”,在快速翻阅一本名为《南疆采药录》的笔记时,作者提及在瘴疠之地见过一种“其气如酒,嗅之醺然,然外用可活血化瘀,内服则乱人神智”的奇异藤蔓,让他不禁联想到“酒痴”及其可能关联的“重宝”,或许这类散佚的、看似不经意的见闻中,就隐藏着关于那些奇人异事、天地灵物的宝贵线索。

陈骏完全沉浸在这片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浑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他的阅读极富效率与目的性。首先,他花费约半个时辰,快速穿梭于各个书架之间,如同将军巡视战场,对藏经阁一层的藏书分类、布局、大致内容进行了宏观的扫描与记忆,在心中绘制出一幅“知识地图”。然后,根据自身最迫切的需求,确定优先阅读顺序:首重医药知识与基础气论、经脉学说,以解燃眉之急并夯实修炼根基;次重道经哲思,以求理解修炼心法背后的深层原理;最后泛览杂学见闻,拓宽眼界,捕捉可能有用的信息。

他的阅读方法也极具个人特色。凭借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与高度集中的精神力,他往往以极快的速度翻阅书籍,目光如电,一页内容仅需数息便能捕捉关键信息,刻入脑海,并非逐字逐句精读,而是采取“抓取主干,理解精髓”的方式。遇到与自己修炼体会密切相关的关键处,或理论精深、一时难以理解的段落,便立刻停下来,或闭目回味,或低声默诵,或结合自身气感运行加以印证思考,直至将其消化吸收为止。一时间,寂静的藏经阁内,只闻他轻柔而规律的翻书声、时而因有所得而发出的轻微吸气声、以及那专注到了极致的、几乎微不可闻的呼吸声。

通过这次高强度、系统性的阅读与思考,陈骏那原本因际遇坎坷、缺乏师承而显得零散、模糊、多凭本能和运气摸索的知识体系,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得到完善、系统化和理论升华:

对“气”的认知实现质的飞跃:不再局限于《养气心得》玄奥描述的感性体会和自身那丝微弱气感的朦胧把握,他从《黄帝内经》等基础典籍中,系统地了解了“气”的基本分类(先天元气、后天谷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及其生成、运行、功能;理解了气与血、精、津液、神之间相生相化、相互为用的复杂关系;掌握了气在人体内循行的大致规律(如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宗气积于胸中)。这让他明白了自身修炼出的那丝气感更偏向于何种性质(似与先天元气及后天谷气结合生成的宗气、营卫之气相关),以及未来该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温养、壮大、引导它,而不再是盲人摸象。

经脉穴道知识得到彻底厘清:虽然一层没有高深的经络贯通秘法或独门点穴技法,但《黄帝内经·灵枢》等典籍中对人体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主要穴位(如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等)的精确位置、功能主治的描述,是公开的、标准化了的医学知识。这彻底解决了陈骏之前仅凭“酒痴”零星指点、自身模糊感应摸索的困境,让他对体内气息运行的复杂“道路网络”有了清晰准确的“地图”,之前修炼《养气心得》时许多感到滞涩、气行不畅或效果不明的关窍之处,此刻对照经脉图谱,往往豁然贯通,明白了问题所在。

医药技能获得系统性夯实:辨识数百种常见草药(包括许多有毒植物)的形状、药性,理解“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掌握数十种治疗常见伤症、调理内息的基础方剂原理,这不仅是当前救治张老医师的急需,更是未来江湖行走安身立命的根本保障。他尤其注重学习了各种毒物中毒的迹象、简易解毒法以及内息走岔、气血逆乱的应急处理原则,大大增强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武道见识与发力技巧得到拓展:那些残缺的武学图谱注解,虽然不成体系,却让他接触到了不同于漕帮外门功夫刚猛路数的其它流派的发力技巧、运劲法门、乃至一些简单的擒拿格斗原理,虽然浅显,却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对他进一步完善、优化那几式在生死关头磨砺出的保命杀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和新的思路。

道学根基与修炼心性初步奠定:对道家“清静无为”、“道法自然”、“阴阳平衡”、“柔弱胜刚强”等核心思想的初步理解与认同,为他日后更深层次修炼《养气心得》这种极度侧重心性感悟与天人交感的功法,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哲学基础和心态准备,使其未来的修炼能更好地把握其神髓本质,避免陷入徒具其形、急功近利的误区。

不知不觉间,窗外天色已然暗淡,夕阳的余晖为藏经阁内投下长长的影子。陈骏揉了揉因长时间专注阅读而有些酸涩发胀的双眼,小心翼翼地将手中最后一本关于江湖常见迷药、毒药辨识与简易解毒的《防患未然录》手抄本,依原样放回书架的固定位置。虽然仅仅是粗略浏览了藏经阁一层浩如烟海典籍中的一小部分,但他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仿佛经历了一场彻底的洗礼与重构,以往许多模糊的、仅凭直觉和经验判断的东西,如今都有了清晰的理论依据、逻辑框架和体系归属。这种知识体系的飞速完善与夯实,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明晰感和强大的底气。

他静立片刻,将今日所获在脑海中快速回顾梳理了一遍,确认主要信息均已牢记,这才轻轻舒了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悄然退出藏经阁,对着廊下依旧如枯木般静坐的明心道长再次恭敬行礼。老道人眼帘未抬,只是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陈骏转身离去,下山途中,但见月明星稀,山风送爽。他心中充满了收获的巨大喜悦,但也无比清醒地认识到,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藏经阁一层是基石,更高深、更核心的道法、秘术、丹诀必然收藏在楼上,那需要更高的权限、更大的贡献或许才能触及。而且,知识终究是理论,必须与不断的实践、艰苦的修炼、乃至生死之间的感悟相结合,才能最终转化为真正属于自身的、不可剥夺的实力。

然而,这“藏经阁初探”的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它标志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陈骏从一个主要凭借本能、运气、碎片化知识和在血火中磨砺出的韧性挣扎求存的江湖浪子,开始向着一个拥有系统知识背景、懂得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够进行更深层次思考与规划的真正修行者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这枚客卿令牌所开启的藏经阁权限,如同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与修行智慧的大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