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对弈世间 > 第63章 道门分观

对弈世间 第63章 道门分观

作者:爱吃鹧鸪粥的老汤姆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4 11:27:57

从小山子那间弥漫着浓重药味、绝望气息与潮湿霉味混杂的逼仄陋室中毅然转身,重新踏入门外那片灰蒙蒙、雨丝依旧连绵不绝的天地时,陈骏的心境已与来时那份带着试探与不确定的焦虑截然不同。张老医师气若游丝、形销骨立、仿佛下一刻生命之火就要熄灭的惨状,如同一把冰冷的锥子,狠狠刺入他看似平静的心湖深处,激起的不仅是故人濒死的悲恸与物伤其类的苍凉,更有一股不容置疑、必须立刻采取行动的紧迫感与沉重如山的责任。周记绸缎庄内暂时的安稳蛰伏、徐徐图之的计划,在这突如其来的生死危机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不能再等待风声过去,不能再奢望于暗中慢慢积累力量、打探消息。他必须主动出击,立刻寻找到能够挽回张老医师性命的一线生机,哪怕前路是龙潭虎穴,他也必须去闯一闯!而“药王阁”,这个在雷老镖头口中被描述为“药材汇聚、却也水深似海、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的地方,无疑是目前最可能找到那些吊命续元珍稀药材的所在。然而,陈骏深知,自己身份敏感,与漕帮有着难以厘清的纠葛,此刻若贸然以真实身份或周记的名义前往“药王阁”求购这等罕见药材,无异于在平静的水面投下巨石,瞬间将自己暴露在无数或明或暗的视线之下,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与潜在风险,将完全不可控,很可能救命之药未得,反将自己与周老东家乃至病重的张老医师都卷入更大的漩涡之中。

就在他眉头紧锁,于泥泞湿滑、污水横流的巷弄中快步穿行,脑中如同风车般急速飞转,权衡着直接前往“药王阁”所需伪装的身份、可能遭遇的盘问、需要编造的说辞以及一旦被识破的后手之时,身旁紧跟着、气喘吁吁的小山子,一边努力跟上他迅捷的步伐,一边用带着哭腔和绝望中挤出一丝微弱希望的声音说道:“陈大哥,你……你是要去那‘药王阁’吗?那地方……我前几日实在没办法,也硬着头皮去问过,可……可连门都没让进!门口守着的伙计眼皮子抬到天上,说没有城中几位大药商或者知名医馆的引荐帖子,或是他们东家亲笔的批条,等闲人连问价的资格都没有!还说……那些救命的宝贝药材,都是给达官贵人预备的,我们这等升斗小民,倾家荡产也买不起一钱……而且,那种地方,人多眼杂,我总觉得……有好多双眼睛盯着,让人脊背发凉……” 他喘了口粗气,像是突然抓住了最后一根漂浮的稻草,眼中闪过一丝微弱的光亮,“不过……不过前两天,我给‘仁济坊’尾巷那位瘫在床上多年的孤寡老婆婆送药时,她神智昏沉间念叨,说她有个远房的侄孙,多年前好像因为家贫,被送到城外南边栖霞山脚下的‘清微观’里做了火工道人,混口饭吃……她说那道观香火不算旺,位置也偏,但观里住持的玄尘道长,是个真有本事的高人,不但精通医术,心肠尤其慈悲,时常带着弟子采了山里的草药,免费给山脚下那些穷得叮当响的农户、猎户看病施药,在四乡八里口碑极好……说不定……说不定那里能有偏方?就算没有现成的珍稀药材,去求玄尘道长指点条明路,哪怕得几句金玉良言,也比我们去‘药王阁’碰一鼻子灰、还可能惹上麻烦强啊!”

清微观?玄尘道长?

这两个名字,尤其是“玄尘”这个道号,如同暗夜行船时骤然望见的灯塔之光,瞬间刺破了陈骏心中的迷雾,让他疾行的脚步猛地一顿!潞州城外“清风苑”那位赠书点拨、高深莫测的玄尘道长,其形象瞬间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两者道号相同,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存在的某种关联?一座是潞州城外清幽的“清风苑”,一座是鄞州郡外山脚的“清微观”,名号相近,且都与“玄”字相关……这绝非寻常!若这位玄尘道长真与潞州那位有渊源,那此行就绝非仅仅是寻药问方那么简单,更可能是一次触及自身命运谜团核心的契机!

这个意外的信息,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另一条原本隐藏在迷雾中的路径。相比于龙蛇混杂、步步惊心的“药王阁”,一座位于城外深山、看似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道观,无疑是更安全、也更可能隐藏着超乎世俗想象的机缘的所在。尤其若这道观真与潞州玄尘道长有关,那或许不仅是救治张老医师的希望,更可能是解开自身背负的“酒痴”因果、探寻《养气心得》更深层奥秘的关键钥匙!

“清微观具体在何处?离城多远?路径可好辨认?”陈骏立刻转身,目光如电,紧紧盯住小山子,语气急促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在……在城南大约三十里外的栖霞山脚下,得先出南门,沿官道走二十里,看到栖霞山的牌坊后,拐上一条进山的碎石小路,再走七八里崎岖山路才能到。这雨天……山路肯定泥泞难行,很不好走……但听那老婆婆说,心诚的人,沿着溪流往上,总能找到道观的山门。”小山子被陈骏突然锐利起来的目光和气势所慑,连忙将自己所知和盘托出,并指了个大致方向。

“三十里山路……时间紧迫,但必须一试!”陈骏略一估算天色和路程,心中已有决断。他看了一眼身旁惶惑无助的小山子,沉声吩咐,语速快而清晰:“你立刻回去,照看好张老先生,想尽一切办法,用温水替他擦拭身体,保持洁净,若能喂进些许温水或稀粥最好,但切忌强行灌服。将我给你的银子用好,买些有营养的吃食,把屋里弄暖和。在我回来之前,寸步不要离开,若有任何紧急变故,立刻去积善巷周记绸缎庄寻周老东家求助,就说是我让你去的。明白吗?”

小山子见陈骏如此果断,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用力点头,眼泪又在眼眶中打转:“明白!陈大哥,你……你千万要小心!山路滑!”

“放心。”陈骏吐出两个字,不再多言,将斗笠狠狠压下,遮住大半面容,身形一动,便如同融入了连绵的雨幕之中,向着城南方向疾驰而去。他并未选择人多眼杂的官道,而是凭借过人的方向感与对地形地貌的敏锐直觉,专挑人迹罕至的田间埂陌、荒废小径甚至直接翻越起伏的丘陵,将体内那丝日益精纯的气感催动至双足,步履如飞,每一步都踏得极稳,湿滑泥泞的道路在他脚下如履平地,速度远比寻常快马更快。

一路无话,唯有风雨声相伴。陈骏心无旁骛,将全部精神集中于赶路与观察环境。约莫一个多时辰后,一片苍翠欲滴、在雨雾笼罩下更显幽深静谧的连绵山峦映入眼帘,正是栖霞山。山势不算陡峭,却林木葱郁,云雾缭绕山腰,如同仙境。靠近山脚,喧嚣尽去,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草木和雨后特有的清新甜润气息,与郡城内的污浊喧嚣判若两个世界。一条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长满青苔的碎石板小径,蜿蜒通向山林深处。

陈骏沿小径上行,脚步放缓,调整着因疾行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同时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越往山里走,环境越发清幽,古木参天,藤萝缠绕,鸟鸣山更幽。又行了一炷香的功夫,绕过一片茂密的竹林,一座青瓦灰墙、规模不大却古意盎然、与周围山色浑然一体的道观,静静地坐落在山麓一片平坦之处。观门并不宏伟,甚至有些斑驳,显是年代久远,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略显陈旧的匾额,上书“清微观”三个古朴大字,笔力遒劲,透着一股淡泊出尘的韵味。观门虚掩着,门前石阶被雨水洗刷得泛着青光,两侧古松苍劲挺拔,环境清幽至极,唯有山风吹过松林发出的沙沙声、雨水从屋檐滴落的嗒嗒声、以及远处山谷间隐约传来的溪流潺潺声,交织成一曲天然乐章,更衬得此地远离红尘纷扰,时光仿佛都流淌得缓慢了许多。

陈骏在观外驻足片刻,仔细整理了一下因疾行而被荆棘刮得有些凌乱的衣衫和斗笠,深吸一口沁人心脾的清凉空气,将周身因赶路和紧张而略显外放的气息尽数收敛,这才缓步上前,轻轻叩响了门上的青铜衔环。叩门声清脆,在山谷间引起轻微回响,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片刻之后,门“吱呀”一声被从内拉开一条缝隙,一个约莫十三四岁年纪、梳着双丫髻、身穿半旧却洗得发白的青色道袍、面容清秀、眼神纯净如同山泉的小道童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门外这个戴着斗笠、衣衫微湿、风尘仆仆却气息沉静的年轻人,用清脆的童音稽首问道:“福生无量天尊。这位施主,雨天山路难行,不知莅临小观,是进香祈福,还是有何贵干?” 礼节周到,言语清晰,显是受过良好教导。

陈骏摘下斗笠,露出清俊却带着明显风霜之色的面容,拱手还了一礼,语气平和而带着恰到好处的敬意:“小道长请了。在下冒雨前来,并非为进香。乃是听闻宝观玄尘道长医术通神,更怀慈悲济世之心,特为一位病入膏肓、危在旦夕的长辈,冒昧前来,恳请道长慈悲垂怜,赐予良方,或指点一线生机。” 他言辞恳切,并未直接提及潞州玄尘道长之名,以免唐突,只将姿态放得极低。

小道童见陈骏举止有礼,眼神清澈(陈骏已将锐利深深内敛),面容虽带倦色却无奸猾之相,不似歹人,便点了点头,侧身将门开大一些:“原来是为求医。施主请稍候,容贫道入内禀报观主知晓。” 说罢,对陈骏打了个稽首,转身迈着轻快的步子,向观内跑去。

陈骏趁此间隙,目光平静而迅速地扫过观内景象。前院并不宽敞,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一尘不染,中央一座古朴的青铜香炉中,有淡淡的青烟袅袅升起,散发出宁神静气的檀香气味。主殿规模不大,飞檐斗拱,结构严谨,虽无金碧辉煌的装饰,却自有一股历经岁月沉淀下的庄严肃穆之气。院中角落种植着几株老梅,枝干虬曲苍劲,虽未到花期,却别有一番傲骨风姿。整个道观给人一种洁净、祥和、静谧、远离红尘十丈的独特氛围。在这里,陈骏连日来因杀戮、算计、逃亡而始终紧绷如弓弦的神经,竟不自觉地微微松弛了一丝,仿佛被这山间的清灵之气洗涤了一般。

不多时,小道童返回,对陈骏打了个稽首:“施主,观主正在后园丹房静修,听闻来意,请您随我前往。”

陈骏道了声“有劳”,便跟随在小道童身后,穿过前院,绕过香烟缭绕的主殿,走向道观深处。越往里走,环境越发清幽雅致,竹影婆娑,假山错落,一条引自山泉的小溪潺潺流过廊下(雨后水势更急),空气中除了檀香,更弥漫着淡淡的、沁人心脾的草药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在一处被翠竹环绕、仅以竹篱虚掩的幽静小院前,小道童停下脚步,指了指院内:“观主就在里面丹房,施主请自行进去吧,贫道还需去前殿照看香火。”

陈骏再次收敛心神,轻轻推开竹篱,缓步而入。院内更加小巧精致,不足方寸之地,却布置得颇具匠心。一方青石桌,几个石凳,角落处有一座半人高、造型古朴的黄铜丹炉,炉火已熄,但仍有余温散发。一位身着玄色道袍、白发如雪、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起、面容清癯红润、眼神温润平和如古井无波的老道长,正背对着院门,负手立于一片细密的雨丝中,仰头望着院角一株枝叶被雨水洗刷得碧绿欲滴的老松,仿佛在观赏雨景,又似在感受天地气息的流动。他身形挺拔,气息绵长深远,仿佛与这山、这雨、这庭院完全融为一体,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和谐与道韵。

这位玄尘道长,与潞州“清风苑”那位玄尘道长,容貌并无相似之处,气质也略有不同(潞州那位更显超然物外,飘然若仙;而眼前这位,则更添几分人间烟火的温润与沉静),但那份深藏不露、如渊渟岳峙般的修为气度,以及眼神中蕴含的洞察世情的智慧与悲悯,却让陈骏感受到一种奇异的熟悉与共鸣。

陈骏不敢怠慢,上前几步,在老者身后三尺外站定,躬身施以大礼,声音沉稳而带着真诚的恳切:“晚辈陈骏,冒雨登山,打扰道长清修,实属无奈。只因一位于晚辈有恩的长者病重垂危,命悬一线,听闻道长医术通神,仁心济世,特来恳请道长慈悲,施以援手,救长者于水火。晚辈感激不尽!”

玄尘道长缓缓转过身来,目光落在陈骏身上。那目光并不锐利,却仿佛能穿透皮囊,直抵灵魂深处,看清来人的心性本质与缠绕其身的因果气息。他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微笑,如同春风拂过水面,声音平和而带有一种奇特的、能安抚人心的力量:“福生无量天尊。小居士不必多礼。心念长者,冒雨而来,足见诚心。天地有好生之德,医者父母心。且将病人症候、起因、脉象(若你知晓),细细道来。不必焦急,慢慢说。” 他指了指石凳,示意陈骏坐下说话,自己也从容地在对面石凳上坐下,姿态悠闲,仿佛面对的并非急如星火的求救,而是一次寻常的问询,却自有一种令人心安的定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