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对弈世间 > 第40章 将计就计

对弈世间 第40章 将计就计

作者:爱吃鹧鸪粥的老汤姆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4 11:27:57

张彪书房中那番恩威并施、不容置疑的命令,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烙印在陈骏的心头。退出那间充斥着檀香与无形威压的房间后,接连两日,他都感觉自己如同行走在万丈深渊的边缘,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张彪的意图**而残酷:利用他与“清风苑”那点脆弱的联系,将他作为问路的石子,投向前方迷雾重重、杀机四伏的险滩,去探听“酒痴”与“重宝”的虚实。成功与否,他这枚石子都极可能被激流吞没,或成为各方势力瞩目的焦点,死路一条。

最初的惊悸与寒意,如同冰冷的潮水,反复冲刷着他的神经。但陈骏深知,沉溺于恐惧毫无意义,只会加速灭亡。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如同最精密的器械,开始拆解这看似无解的死局。张彪要利用他,这是危机,但何尝不是一种“许可”?一种允许他“合理”地、在漕帮视线监控下,再次接触“清风苑”乃至其背后道门势力的“许可”!直接探听“酒痴”与“重宝”是取死之道,但若将明修栈道(执行任务)与暗度陈仓(谋求己需)结合呢?

他的核心需求是什么?不是虚无缥缈的宝藏,不是卷入顶尖势力的纷争,而是解决自身“意乱”的根源,获得系统性的、能够引导自身那点微弱气感、真正踏上修行之路的基础知识与法门!玄尘道长赠予的《养气心得》指明了方向,但过于高深简略,如同给了地图却未标路径。而柳彦,以及其背后的回春堂、清虚观,显然掌握着更为系统、更为基础的道门传承知识!这些,才是他目前最迫切需要、也最有可能在接触中获取的“宝藏”!

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陈骏脑海中逐渐清晰:将计就计!明面上,严格遵守张彪的命令,以漕帮文书、因帮中棘手事务焦虑不安为由,前往“清风苑”方向活动,营造出努力执行任务却困难重重的假象。实际上,核心目标转向——利用每次接触的机会,以请教“养生静心”、“平息内躁”为名,向柳彦系统性地求教道门最基础的气血运行、经络窍穴、意念引导等知识!将张彪抛出的“致命任务”,巧妙转化为自己“求学问道”的绝佳掩护和敲门砖!

风险依然巨大,如同刀尖跳舞。但这是绝境中,唯一一条可能通往生路、甚至获得力量的缝隙。

决心既定,陈骏开始精心筹备。他反复推演与柳彦可能的对话场景,设计合情合理的请教切入点,揣摩如何既表现出足够的“求学”诚意以获取真知,又保持底层文书应有的谦卑和局限,不引起对方过度警惕或怀疑。同时,他也要完美扮演好一个被上级压迫、焦虑不安的帮派底层角色,以应付身后那双无处不在的监视之眼。

次日清晨,天色依旧灰蒙,凛冽的寒风卷着细雪,给天地间涂上一层肃杀的银白。陈骏仔细整理好那身浆洗得发白的青衫,脸上调整出混合着疲惫、焦虑与一丝挥之不去的愁苦表情,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迈出了漕帮分舵那扇沉重的大门。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身后不远处,那两道如同附骨之疽的监视目光,立刻如影随形地跟了上来,冰冷而专注。

他没有径直前往城外的“清风苑”,那样目的性太强,容易引人怀疑。他选择先绕道城南的回春堂。那里是柳彦明面上的身份所在,以“旧伤复查”或“心神不宁求医问药”为名前往,最为自然合理。

回春堂内,依旧弥漫着浓郁而熟悉的草药香气。今日店堂内略显冷清,只有零星几位抓药的顾客。柳彦并未在柜台后忙碌,而是坐在靠里窗的一张柏木诊案旁,正对着一本摊开的、纸张泛黄的《本草纲目》凝神细读,手边还放着一小碟正在分拣的药材。他今日穿着一身月白细布长衫,外罩一件半旧的青色棉比甲,神情专注,侧脸在从窗棂透入的、被雪光映照得格外清冷的光线下,显得沉静而文雅。

陈骏的踏入,带入了些许门外凛冽的寒气,也引起了柳彦的注意。他抬起头,看到陈骏,眼中闪过一丝恰到好处的讶异,随即化为平和的笑意,放下手中的书卷,起身相迎:“陈文书?今日风雪不小,怎得有空过来?可是近日天气骤寒,旧伤处又有不适?” 他语气温和,目光却似不经意地扫过陈骏身后街道的某个方向,显然也察觉到了那并不高明的监视。

陈骏脸上立刻堆起混杂着窘迫、焦虑和一丝求助意味的神情,快步上前,在诊案前的凳子上坐下,未等柳彦号脉,便压低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和不安开口道:“柳小哥,冒昧打扰了。实不相瞒,此次前来,并非为旧伤。而是……而是近日帮中事务繁杂,上头压下来的差事一件比一件棘手,限期紧迫,责罚严苛,弄得小子心神不宁,夜不能寐,白日里也头晕脑胀,焦躁难安。” 他边说边下意识地揉着太阳穴,眉头紧锁,“更糟的是,连带着往日那点微末的气感,也……也仿佛受了惊扰,变得躁动不安,在体内胡乱窜动,甚是难受。想起柳小哥不仅精于药理,于养生导引、安神静心之道亦颇有心得,故冒昧前来,想请教是否有甚立竿见影的方子,或是……或是简便易行的导引法门,能助小子稍稍宁定心神,平息这内里的躁动,也好有力气去应付那该死的差事。” 他巧妙地将张彪施加的巨大压力,转化为导致自身“气感紊乱”、“心神不宁”的直接原因,并将求助的范围精准地限定在“安神定志”、“平息内躁”上,这既符合他之前表现出的“意乱”状态,也为他后续请教更深入的“静意”、“养气”知识埋下了合情合理的伏笔。

柳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但更深处却是一抹不易察觉的探究之色。他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示意陈骏伸出手腕,指尖自然地搭上其寸关尺三部,做诊脉状。他的指尖微凉,气息沉静如水。片刻后,他微微蹙眉,缓声道:“陈文书脉象浮取略弦,沉取稍细,数而无力,确有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虚火上炎之象。心神外驰,耗损过甚,以致气血失和,内躁不安。长此以往,非但差事难成,于身体根基亦有损碍。”

他收回手指,目光清澈地看向陈骏,带着一种循循善诱的意味:“安神静心的汤药,如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对症服用,确有缓解之效。然,药石之力,终是借助外物,调和一时,难除病根。陈文书既已能隐约感知体内气机变化,可知此躁动不安之根源,究竟何在?”

陈骏心中一动,知道关键的时刻到了。他脸上立刻露出恰到好处的茫然、困惑与强烈的求知欲,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恳切:“根源?柳小哥明鉴!小子只觉心烦意乱,气息不稳,如同锅中之沸水,难以自持,却……却实在不明其所以然。每每欲静心凝神,反而更觉思绪纷乱,如野马奔腾,徒增焦躁。还望小哥不吝赐教,点拨迷津!”

柳彦见陈骏态度诚恳,问题也切中要害,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微微颔首,缓声道:“《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此言虽简,却道尽关键。心神若为外物所扰,如镜蒙尘,杂念纷飞,则气机必然紊乱,如风中之烛,摇曳不定,难以安宁。故而,欲使气宁,必先静意。此‘静意’,非是强行压制念头,如巨石压草,终非长久之计。乃是效仿浊水静置,渐次沉淀,泥沙自沉,终至清澈见底,映照万物。”

这番话,深入浅出,将“意”与“气”的关系阐述得清晰明了,比《养气心得》中的表述更为具体,直指陈骏当前困境的核心。陈骏立刻露出茅塞顿开却又深感实践艰难的神情:“静意……如浊水静置……小哥所言,字字珠玑,令小子豁然开朗!然……然知易行难,小子愚钝,每每尝试收敛心神,却总觉意念散乱,难以捕捉,更遑论使其‘静置’?往往越是想静,越是心乱如麻,如坠迷雾,不知该从何处着手啊!” 他将一个初学者面临的真实困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柳彦闻言,嘴角微扬,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似乎对陈骏能立刻抓住关键并提出具体困难颇为满意。他略一沉吟,道:“此乃初学之常情,不必焦躁。意念飘忽,难以驾驭,盖因缺乏一稳定之‘锚点’,以系心猿,以锁意马。”

“锚点?”陈骏适时地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与期待。

“正是。”柳彦肯定道,“此‘锚点’,可外可内。外在之锚,或为一段经文咒语,反复持诵,心系一境;或为一缕清香,观烟袅袅,心随烟化;或为特定手印姿势,以形束意。而内在之锚,则多依托于人体自身天然存在、规律运行之生理现象。其中最基础、亦最普适之一法,便是‘观呼吸’。”

“观呼吸?”陈骏全神贯注,如同最虔诚的学子,生怕漏掉一个字。

“然也。”柳彦耐心解释,语速平缓,“人之呼吸,一呼一吸,本为天地赋予之自然节律,无需刻意控制,亦时刻存在。此法门,便是于静坐放松之后,将全部心神意识,轻柔地、持续地,专注于鼻端呼吸进出之细微感觉上。不必思考,只需感知。感知气息之冷热交替、粗细变化、长短节奏、深浅起伏。念头升起时,勿要随之飘远,亦勿要强行驱赶,只需温和地、一次次地将注意力重新引回对呼吸的感觉上即可。如此反复练习,如同擦拭铜镜,尘垢渐去,镜体自明。意念亦会在这一次次的‘回归’中,逐渐凝聚、安定。此乃静意之初阶,亦是诸多气功修炼、乃至更高深法门之共同根基。”

他不仅讲解了原理,更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这正是陈骏梦寐以求的、实实在在的入门功夫!陈骏如获至宝,脸上露出豁然开朗与无比感激的神情,深深一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柳小哥今日教诲,如同暗室明灯,为小子指明了方向!这‘观呼吸’之法,直指根本,小子回去后,定当日夜勤加练习,不负小哥指点之恩!”

柳彦含笑摆手,语气平和:“陈文书不必客气,此乃医者本分,亦是同道交流之乐。你能于繁杂俗务中,不忘内求,静心问道,已是难得。”他话锋微转,似不经意地问道:“方才听陈文书言及帮中棘手差事,限期紧迫,不知……究竟是何等要务,竟让文书如此焦虑?可有小可略尽绵薄之力之处?” 这话问得轻描淡写,却暗藏机锋,意在试探张彪的真实意图和陈骏此行的深层目的。

陈骏心中凛然,知道对方在谨慎地投石问路。他脸上立刻显出几分尴尬、无奈与讳莫如深的神色,连连摆手,压低声音道:“哎!柳小哥好意,小子心领了!只是……只是些帮中内部俗务,琐碎繁杂,牵扯甚多,却……却实在不便与外人道也。上头严令,不得泄露半分,否则……唉,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帮派内部纪律,用“琐碎繁杂”轻描淡写地掩盖任务的重要性,既未否认“棘手”,又避免了泄露任何关键信息,符合他底层文书的身份和处境。

柳彦目光微闪,了然一笑,不再追问,转而道:“既如此,小可便为陈文书开一剂宁神汤方吧,日常煎服,亦可辅助静心定志。” 他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药方,字迹清秀飘逸,递给陈骏。

陈骏双手接过药方,再次郑重道谢。他并未立刻离去,而是仿佛又想起什么,带着几分初学者的腼腆和好奇,又向柳彦请教了几个关于练习“观呼吸”时可能出现的细微感受(如注意力涣散的具体应对、呼吸与身体放松的关系),以及气血运行时,丹田、膻中等部位可能产生的极其微弱的温热或跳动感及其大致含义的粗浅问题。柳彦也一一耐心解答,虽未深入涉及高深理论,但解答都紧扣基础原理和常见现象,为陈骏构建了一个初步的、清晰的认知框架,让他对自身那点微弱的“内视”之能,有了更具体的方向感。

离开回春堂时,陈骏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绝望感,已被一种隐秘的、充满希望的笃定所取代。虽然身后监视的目光依旧冰冷如刀,但他已成功迈出了“将计就计”的第一步!他不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观呼吸”静意法门,更与柳彦建立了以“求学”为实质的、更进一步的互动关系。这一切,都完美地隐藏在“求医问药”、“缓解焦虑”的合理外衣之下。

接下来的数日,陈骏严格遵循计划。他并未急于再次前往“清风苑”,以免引起张彪或监视者的过度猜疑。而是每日回到那间冰冷的厢房后,便依照柳彦所授,雷打不动地抽出固定时间,于夜深人静时,悄然练习“观呼吸”。起初,过程依旧艰难,意念如同受惊的鸟群,瞬息飞散,难以凝聚。但他凭借强大的专注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将整个过程拆解、观察、记录、调整:何时最容易分心?分心时思绪通常飘向何处?如何更有效、更温和地将注意力引回呼吸?他将这视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训练”,投入了极大的耐心和精力。数日之后,他已能偶尔捕捉到片刻的、短暂的心神凝定,虽然转瞬即逝,但在那片刻的宁静中,体内那丝原本燥乱窜动的气感,似乎也变得温顺、柔和了一丝,仿佛狂暴的溪流暂时汇入了平静的深潭。这微小的、却真切无比的进步,给了他巨大的信心和继续前行的动力。

期间,他又一次前往回春堂“复诊”,这次的理由是“练习观呼吸时遇到些许困惑,如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易受外界声响干扰等”。柳彦对他的“进境”和善于思考似乎略感惊讶,解答也更为深入细致,甚至隐约提及了当“观呼吸”纯熟后,可尝试将意念微微下沉,轻守“丹田”区域的初步心法要诀,并简要解释了丹田作为“气海”的初步概念。陈骏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知识,并小心翼翼地与《养气心得》中的相关论述相互印证、补充,感觉眼前那扇通往神秘修行世界的大门,似乎又推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他每次与柳彦的接触,都表现得如同一个谦逊好学、沉迷于基础修炼的“书呆子”,话题始终紧紧围绕“养生静心”、“基础气血感应”展开,对“酒痴”、“重宝”等敏感话题绝口不提,甚至当柳彦偶尔将话题引向江湖传闻时,他也巧妙地以“帮规森严,不敢妄议”或“小子只求内心安宁,于外界纷争实无兴趣”为由,轻描淡写地避开。他相信,自己这番专注“求学”、无意江湖的姿态,应当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柳彦及其背后势力的警惕,为自己争取更多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与此同时,他也并未忘记张彪的任务。他定期通过雷弟子,向张彪做“任务进展”汇报。汇报内容自然是经过精心加工和过滤的:诸如“属下今日尝试接近回春堂柳彦,借请教药方之机,旁敲侧击问及城外异闻,对方口风甚紧,只谈医理,不言他事”、“玄尘道长深居简出,难以得见,清风苑亦看似平静,未见异常”、“近日城中陌生面孔似有增多,然皆行踪隐秘,难以追踪”等等。这些汇报,既表明他“努力”在执行任务,又强调客观困难重重,进展缓慢,符合常理,以此麻痹张彪,为自己争取宝贵的“求学”时间。

走在返回分舵的路上,寒风依旧刺骨,监视的目光依旧如芒在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