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对弈世间 > 第30章 初试炼丹

对弈世间 第30章 初试炼丹

作者:爱吃鹧鸪粥的老汤姆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4 11:27:57

腊月的最后一丝光阴,终于在一种几乎凝滞的、令人窒息的沉重氛围中悄然流尽。年关已至,漕帮分舵内却不见半分喜庆气象,反而如同一座被遗弃的古堡,死寂中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紧绷。运河彻底封冻,冰面厚实泛着青黑幽光,码头上空无一人,往日喧嚣被一种绝对的寂静取代,唯有北风不知疲倦地呼啸,卷起雪沫抽打建筑,发出单调而凄厉的呜咽。分舵内部,大部分人手已被遣散,留下的核心帮众行色愈发匆忙,眼神交汇时带着难以掩饰的警惕与凝重,仿佛在默契地等待着某个重大时刻的来临。张彪所在的内院终日门户紧闭,如同蛰伏的凶兽,散发出的无形威压让整个分舵的空气都仿佛稠密了几分。陈骏能清晰地感觉到,围绕自己的那张监视之网,已然收紧到了极致,他仿佛被置于一个透明的琉璃罩中,每一丝细微的动作,都可能引来暗处目光的审视。

陈骏安然坐在那间作为“诱饵”的厢房内,窗外是铅灰色的、毫无生气的天空。炭盆里,几块劣质炭薪勉强维持着微弱的、橘红色的火苗,散发出的热量有限,仅能驱散紧贴盆沿的一小圈寒意。他的面前,书案上摊开的并非往日需要处理的文书纪要,而是几张他自己精心绘制的、笔触略显生涩却力求精准的人体经络草图,旁边散落着数页写满蝇头小字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从“济世堂”老郎中处得来的药材性味归经知识,以及他结合自身那丝混乱气感所做的种种推测、联想和待验证的疑问。

“医武不分家”的理论种子,已在他心中播下,但理论终究虚悬,需实践之土方能孕育生机。尤其对他目前这种体内气息既“乱”得难以捉摸,又隐隐感觉“有点意思”的诡异状态,空谈理论无异于望梅止渴。他迫切需要一种具体、可控、风险尽可能低的方式,来主动干预、细致观察、乃至尝试引导自身气血的运行,从而验证理论,摸索前路。而眼下最可行、最直接的途径,莫过于借助药物外力——即药浴与内服丹丸。

然而,炼丹制药,在此世江湖中,向来被视为高深莫测、秘而不传的技艺,往往与门派传承、独门秘方紧密相连,稍有差池,轻则药石无效,重则经脉受损、走火入魔,凶险异常。陈骏一无师承指点,二无秘方可依,三无实践经验,若贸然尝试,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无异。

但他拥有一个此世绝大多数武者所不具备的、源自异世的独特优势——科学的、系统化的实验思维。他决定,不将此次尝试视作玄乎其玄的“炼丹”,而是定位为一次严谨的、基于有限理论假设的生物体自我干预实验。

实验总目标:配制安全性最高、旨在温和强健筋骨、辅助疏通气血的基础药浴方与口服丹丸。

核心理论假设:基于已获取的经络药理知识(药材归经、性味功效)及自身实时身体反馈,药物成分可经由特定途径(皮肤渗透\/肠胃吸收)作用于相应经络系统,从而产生可观测的生理效应。

实验方法论:

严格控制变量:精确记录药材种类、配比、用量、处理方式(煎煮时间、火候)、使用频率与时长。

细致观察记录:采用主观感受(温热、舒缓、气感变化等)与客观迹象(睡眠、精力、旧伤反应等)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记录每次干预后的身体反应。

循序渐进原则:从极小剂量、最低频率开始,密切监测任何不良反应(如燥热、失眠、不适),确保安全边际。

对比分析:在不同参数(如调整单味药比例)下进行尝试,对比效果差异,寻找潜在规律。

最高安全原则:效果其次,安全第一。宁可无效,绝不冒进。任何微小不适立即停止并分析原因。

基于现有认知和分舵药库常备药材情况,他锁定了数种药性相对平和、常用于补益气血、强健筋骨的基础药材:黄芪(补气固表,药性温和,为补气要药)、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至于活血力量较强的红花,他决定暂缓使用,或在后续阶段以极微量尝试。这些药材即便配伍效果不显,因其平和之性,也较难引发剧烈毒副作用。

第一步,从风险最低的药浴开始。药浴通过皮肤腠理吸收,作用相对温和、缓慢,为首选安全路径。

他利用整理近期物资账目的机会,仔细核对了药库的出入记录,确认所需基础药材库存充足。随后,他寻了个由头,找到负责杂役管理的执事,面露恰到好处的疲态与不适,言辞恳切地解释:“执事,近日天气酷寒,小子往日落下的旧伤处总觉僵痛不适,夜间难以安眠,想领些寻常的活血舒筋药材,如黄芪、当归、牛膝之类,煎水烫敷,活络一下气血,不知是否合乎规矩?” 理由充分合理(旧伤未愈是事实,天寒寻求缓解是常情),所需药材普通,量也不大,执事未作深究,按惯例批了仅够数次使用的少量药材。整个过程,陈骏神态自然,仿佛只是办理一件寻常杂务。

药材到手后,他并未急于动手。当夜,回到那间冰冷僻静的杂物房,确认四周无人窥探后,他点燃一小截蜡烛头,在昏黄摇曳的烛光下,开始了他的首次“实验”。

他没有合适的药罐,只有一个边缘有些磕瘪的旧铜盆,被他反复刷洗得干干净净。他取来一张干净草纸作为秤盘,用找来的小蚌壳作为量具(他暗自记下蚌壳的容量,以求相对标准),极其小心地称取每样药材约莫一钱(约3克)的份量。然后,将药材放入铜盆,加入足量冷水,浸泡约半个时辰,让药材充分软化。接着,他在墙角用几块旧砖头搭起一个简易小灶,将铜盆架上去,用平日捡来晾干的细小柴薪小心生火。他严格控制火候,保持药液处于将沸未沸、细密气泡缓缓上升的“文火”状态,慢慢煎煮了近一个时辰(约两小时)。期间,他寸步不离,适时添加热水,防止煎干,直至药汁颜色变为深琥珀色,浓郁的药草气味弥漫了整个狭小的房间。

他屏息凝神,如同进行一项精密操作,在准备好的草纸边缘,用炭笔仔细记录下每一个步骤的关键参数:药材种类及各自用量、浸泡时长、煎煮总时间、观察到的火候状态、以及药液最终的颜色和气味特征。

待药液温度降至皮肤可耐受的热度(他以手腕内侧试温),他迅速褪去衣衫,用一块洗净的粗麻布蘸取温热的药汁,先从小腿、手臂等部位开始,仔细擦拭全身。尤其重点照顾那些旧伤隐痛之处(如曾被踢中的肋侧、被反拧的肩关节)以及记忆中经络图谱上气血易於壅滞的区域(如手臂内侧、腿脚)。最后,他将双脚浸入尚有余温的药液中进行浸泡。

药液接触皮肤的瞬间,带来一股温和的暖意,伴随着药材特有的甘苦气味。他闭上双眼,排除杂念,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身体的细微感受。初始,只是表皮清晰的温热感。渐渐地,随着持续擦拭和浸泡,他似乎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同于单纯表面加热的暖流,开始沿着擦拭过的区域,非常缓慢地向肌肤深层渗透,这种感觉若有若无,需要极度专注才能捕捉。原本因严寒和旧伤而有些僵硬的关节,特别是脚踝和膝盖,似乎得到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极其细微的松弛感,但远谈不上“疏通气血”,更像是一种深层的放松。

他没有丝毫失望,反而心中微动。这初步验证了外用药浴确实能产生超越单纯物理加热的、可能涉及药力渗透的效应,哪怕这效应微乎其微。他立刻在记录纸上补充下主观感受:温热感的强度分级、渗透感的有无及大致深度、对僵硬关节的舒缓程度评估(采用粗略等级,如“轻微”、“几乎无”),并特别注明未出现任何刺痛、瘙痒等不适反应。这次尝试的首要收获,并非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成功建立了实验流程、观察指标和记录标准。

接下来是风险更高的内服丹丸尝试。这一步他更加谨小慎微。内服旨在由内而外调理气血,目标仍是温和补益为主。他选择的配方极为简单保守:以黄芪(补气固本)为主,辅以少量当归(养血活血),再加入极小量甘草(调和诸药,缓和其他药性)。他刻意避开了任何有攻伐、泻下或药性烈猛的药材。

没有炼丹炉,也没有制作蜜丸的条件。他采用最原始、但易于控制剂量的方法:将领取的少量黄芪片、当归片、甘草片,在干净的厚油纸上,用一颗光滑的小卵石仔细、耐心地研磨成极其细腻的粉末,然后在纸上小心混匀。接着,他用自制的、用麦秆削成的简易药匙,取用了极少的一点混合药粉(目测体积小于一粒绿豆),放入口中,用温水送服。

服下后,他静坐在冰冷的床板上,凝神内视,仔细感知着腹部乃至全身的任何细微变化。起初一刻钟,腹内并无特殊感觉。约莫一炷香后,胃脘部似乎升起一丝隐隐的、弥散性的暖意,非常轻微,需静心体会方能确认。随后,他感觉原本因寒冷而始终冰凉的指尖和脚趾,似乎回暖了一点点,呼吸也仿佛比平日更顺畅一丝,但这种变化极其微弱,甚至不能完全排除心理暗示或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

他同样详尽记录:服用具体时间、估算的粉末剂量、服用后不同时间点的主观感受(胃部暖意出现时间、强度、持续时间;肢体末梢温度变化感知;呼吸顺畅度主观评价等)。他非常清楚,如此微小的剂量,即便真有其效,也必然是长期累积方能显现,追求即时效果既不现实,也违背了安全原则。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以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重复并微调着这个过程。药浴每隔两三日进行一次,他根据之前的记录,尝试微调药材配比(例如,一次稍微增加黄芪的比例,观察补气效果是否更明显;另一次尝试加入几乎可以忽略的微量红花粉末,密切关注是否有任何活血带来的异样感觉),每次变化都严格记录,并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内服更是谨慎,剂量增加幅度微乎其微,并且服用后长时间密切观察,警惕任何可能的不良反应,如口干舌燥、心烦意乱、或睡眠异常等。

进展缓慢得令人惊叹。所谓的“气感”依旧混乱难以捕捉,身体的整体改善几乎微不可察,用“蜗行牛步”来形容亦不为过。但陈骏内心并未产生丝毫焦躁与气馁。他深知,武道修行本就是水磨功夫,何况他这种毫无根基、全凭自行摸索的野路子。这种缓慢、稳健、每一步都有据可查、基于客观记录和自身感知的“实验”过程,虽然枯燥至极,却给他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对自身身体的初步掌控感。他不再是对体内那团混沌的气息完全茫然被动,而是有了一个可以不断尝试、调整、优化的具体抓手和清晰路径。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段实践,他对药材的药性、以及对自身气血运行的细微变化,有了更直观、更个性化的理解。他开始能够模糊地分辨出,黄芪带来的“气感”更偏向于一种温煦的、支撑性的感觉,而当归则似乎与一种更柔和的、流动性的滋养感相关,尽管这些感受都极其微弱且不确定。他开始尝试在脑海中,将药浴时感受到的那丝微弱热流的隐约走向,与记忆中的经络图谱进行粗略的对应和印证,虽然这映射目前还非常模糊,但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整个过程,如同在漆黑的山腹隧道中,仅凭手中一盏豆大的烛光,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每一步都迈得极小,落脚极轻,但每一步都踩得坚实沉稳。他不再是被动地等待那玄乎的“意境”自行降临,而是主动地、用自己所能理解和掌控的、最理性的方式,去一点点地触碰、去尝试引导、去逐步构建那通往力量之门的、最基础的台阶。

厢房外,监视的目光或许依旧存在,风雪依旧在窗外呜咽。但在这小小的、昏暗的空间内,陈骏仿佛为自己开辟了一个独属于他的、安静而有序的实验室。他伏在案前,就着油灯如豆的光芒,仔细比较着不同批次“实验”的详细记录,眉头微蹙,眼神专注而坚定。那缓慢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药效”,在他眼中,却如同漫长寒夜中远方的一星微弱灯火,虽然光芒黯淡,却真切地指引着一个方向,给予了他在这看似绝望的棋局中,依靠自身智慧与努力坚持下去的、实实在在的、微弱却真实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