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对弈世间 > 第13章 气感之谜

对弈世间 第13章 气感之谜

作者:爱吃鹧鸪粥的老汤姆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4 11:27:57

时间,如同运河上那些满载货物、吃水极深的漕船,在看似缓慢滞涩的行进中,悄无声息地滑过了一个多月的刻度。深秋的残影已被彻底抹去,初冬的严酷毫不留情地笼罩了整个漕帮分舵。河面的雾气不再是秋日的湿润氤氲,而是化作了细密刺骨的冰寒颗粒,附着在码头每一根缆绳、每一块跳板上,结出薄薄的、踩上去咯吱作响的霜凌。呵出的气息瞬间凝成白雾,须眉皆白。寒风如同无数把冰冷的锉刀,无孔不入地钻入骨髓,试图将最后一丝热气也掠夺殆尽。

分舵内的气氛,比这天气更加凝重。张彪针对赵虎一系的无形绞索,已然收至最紧。往日里赵虎麾下那些横行无忌的帮众,如今个个面色阴沉,眼神闪烁,行动间带着一种被困兽般的焦躁与压抑的暴戾,聚在一起低声交谈时,声音压得极低,如同鬼祟的鼠啮。而张彪的人则更加沉默,巡查的频率和范围都扩大了,那种公事公办的、不带感情的目光扫视之下,仿佛连空气都要冻结。一种大战将至的、令人窒息的死寂,沉甸甸地压在每个知情或不知情的人心头。

在这片巨大的、一触即发的压力场中,陈骏如同一只最善于伪装的尺蠖,将自己的一切生机与锋芒都紧紧收缩起来,近乎完美地融入了背景。他依旧是那个最早到、最晚离开记账棚的青衫文书,微躬着背,脚步轻捷无声,目光习惯性地垂落在地面三尺之内,对任何品阶高于他的帮众都提前避让,应答问话时语气恭顺,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因寒冷和畏惧而产生的微颤。他将张彪交代的“多上心琐事”执行得滴水不漏,账目清晰工整,往来条目分明,却又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偶尔“不慎”留下些许无伤大雅的、符合他“能力有限”人设的小纰漏,待旁人指出后,便露出惶恐而感激的神情连忙改正。白日里,他是一具精准、低调、且绝不出错的工具。

然而,当最后一缕天光被冬夜吞噬,码头上人影稀疏,唯有寒风呼啸而过时,陈骏便回到了他那间比冰窖好不了多少的杂物房。这里,是他真正意义上的“战场”。一盏灯油限量供给、光线昏黄如豆的旧油灯,是唯一的光源和微不足道的热源,在墙壁上投下巨大而摇曳的、形同鬼魅的影子。寒意如同潮水,从四面八方的缝隙涌入,穿透单薄的衣衫,直刺筋骨。他必须耗费极大的毅力,才能在这彻骨的冰冷中,开始每日雷打不动的隐秘修炼——对他那套经过大幅改良、强调安全性的“实验性锻体法”的坚持。

这过去的一个多月,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极致煎熬。进展之缓慢,成效之微渺,远超他最初的乐观估计,多次让他濒临绝望的边缘。他严格恪守着自己制定的“安全边际”和“变量控制”原则,将修炼过程拆解得极其琐碎、缓慢。

最初的十余日,他几乎只进行最基础的、经过他彻底改造的呼吸练习。完全摒弃了册中那套猛烈而反生理的“吞气法”,他采用一种极尽缓慢、深长、均匀的腹式呼吸法,吸气时意守小腹微微隆起,呼气时力求将废气彻底排空,节奏务求平稳绵长,如春蚕吐丝,意在最大程度地放松神经、增加摄氧量、潜移默化地改善这具千疮百孔的身体的生理基础。过程枯燥至极,除了因深度专注而带来的一丝心神宁静,以及偶尔因呼吸过深导致的轻微眩晕外,那传说中的“气感”如同石沉大海,毫无踪迹。身体的冰冷和虚弱,并未因这温和的练习而有丝毫改善,反而在冬日的严寒衬托下,显得更加难熬。

自第十一日起,他才谨慎地引入了最初步的、剥离了一切危险观想成分的“意守”练习。他绝不想象什么“温热火球”,仅仅是将注意力如同羽毛般,极其轻缓地拂过呼吸时小腹丹田区域的自然起伏感上,保持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强制力的觉察。同时,他开始以龟速、仅在自己当前僵硬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一半不到的幅度内,练习册中那几个最基础的活动关节的导引动作,完全将其视为物理层面的康复性拉伸,旨在缓解久坐的僵硬,绝不追求姿势标准,更绝不结合任何意念去引导那虚无缥缈的“气血”。

如此又坚持了将近二十天,收获依旧微乎其微。身体还是那样冰冷,动作还是那样笨拙僵硬,期盼中的能量感依旧杳无音信。深夜的杂物房,如同一个被世界遗忘的冰窟,孤寂、寒冷、以及看不到尽头的苦修,如同钝刀子割肉,不断消磨着他的耐心与信念。他时常在耗尽心力练习后,浑身冰冷地蜷缩在根本无法保暖的破褥子上,望着黑暗中摇曳的、仿佛随时会熄灭的灯焰,内心深处涌起巨大的自我怀疑:是否这个世界的武道规则,根本排斥他这具异世而来的灵魂?是否他所有的努力,终究只是徒劳的挣扎?

支撑他的,是烙印在灵魂深处的、两世为人的韧性,以及那股不甘心就此沉沦、誓要在这绝境中蹚出一条生路的执拗。他依旧每晚雷打不动地坚持练习,并将每一次练习的细微感受——无论是身体的冷、热、麻、胀、酸,还是精神的疲、静、躁、安——都巨细无遗地记录在那几张视为珍宝的、用炭笔书写的“修炼日志”上。他不断告诉自己,即便最终练不出什么内力,只要能借此稍微增强一点体质,提高一点在这恶劣环境下的生存几率,一切付出便不算全无价值。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一个北风咆哮、寒意足以冻裂顽石的冬夜。狂风如同发怒的巨灵,疯狂地撞击、摇晃着杂物房那扇并不牢靠的木门,发出哐当作响的恐怖声音。冰冷的空气从每一道缝隙尖啸着灌入,油灯的火苗被拉长、压扁,疯狂摇曳,仿佛下一秒就要彻底熄灭,将整个房间投入绝对的黑暗与冰冷。陈骏刚刚完成一轮极其缓慢的导引拉伸,身体早已冻得僵硬麻木,关节如同生锈的齿轮。他盘膝坐下,准备进行每日的呼吸与意守练习,此刻这已不仅是为了修炼,更是为了获取一丝微弱的精神慰藉和生理上的短暂回暖。

因为极度的寒冷,他下意识地将呼吸调整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深沉、缓慢,胸腔与横膈膜用尽全力,试图从这冰冷的空气中压榨出最后一点虚幻的“热意”。同时,那高度集中的意念里,也难以抑制地掺杂了一丝对“温暖”的本能渴望与“索取”,而不再是纯粹的旁观。时间在酷寒中缓慢流逝,意识几乎要被冻僵。就在他感觉四肢末端都已失去知觉,思绪开始涣散,准备放弃这次练习时——

异变陡生!

一种截然不同的、从未有过的体感,如同黑暗中骤然迸射的一星电火,猛地从他高度凝神的小腹丹田深处窜起!

不是温煦的热流,更非册中描述的“温热如火球”。那是一种极其微弱、却带着不容错辨的燥意的刺麻感!如同最纤细的、烧红的金属丝在肌肤最深处轻轻烙过,又像是有一小撮被剧烈摩擦后带电的细沙,在穴窍内微微震颤、跳跃,带来一种清晰的、带着微灼感的刺麻和一种隐隐的、令人心烦意乱的焦躁。这感觉微弱至极,仿佛风中残烛,随时可能湮灭,但它存在的那一刻,其独特的“质性”却如此鲜明,与他一个多月来体验过的任何生理感受——无论是寒冷、疲惫、还是拉伸的酸胀——都截然不同!

陈骏浑身猛地一僵,瞬间屏住了呼吸,全身的感知神经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骤然收束,死死锁定了那一点突如其来的异样!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不是因为得偿所愿的狂喜,而是源于巨大的惊愕和随之涌起的、如同冰水浇头般的强烈警惕!

这就是……此方世界武道的入门钥匙——气感?

为何不是中正平和、滋养百脉的温热?而是这种带着明显“燥性”的、令人不安的刺麻?

他强迫自己保持绝对的静止与冷静,不敢有任何细微的妄动,将全部心神沉浸其中,仔细剖析这丝微弱的气感。它并非均匀扩散的暖流,而是像一条极其细小、内蕴躁动火焰的活物,在丹田深处某个隐秘的点不安分地扭动、冲撞,带来一种想要抓挠却又无法触及的刺痒。更令人心悸的是,伴随着这生理上的燥刺感,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浮气躁的情绪也如同水面的油污般悄然晕开,虽淡,却真实存在,扰得他灵台难以保持之前的清明。

这与他基于前世科学认知所推演的、那种温和醇厚、有益身心的“生物能量”感,大相径庭!也与他暗中观察码头帮众练武发力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或沉浑、或暴烈、但性质相对单一的“劲力”外在表现,存在某种难以言喻的差异!

“不对劲……非常不对劲!”陈骏心中警报凄厉长鸣。他立刻以惊人的冷静回溯刚才练习的每一个细节:是因为今夜酷寒,导致身体本能追求热量,呼吸深度和意念的“索取”**都超出了安全阈值?还是说,一个多月的积累确实达到了某个临界点,但这具身体的基础太差,或所修功法本身有缺,导致产生的“质变”方向发生了危险的偏移?

无论是哪种可能,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他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刻按照预先设定的安全预案,缓缓地、如同抽丝剥茧般停止了主动的意守,将呼吸节奏调整回最自然平缓的状态,凝聚的意念也如退潮般,从容而坚定地从丹田区域撤离、消散。

那丝带着燥意的刺麻感,如同失去了源头的诡异火苗,随着他意念的撤离,迅速减弱、黯淡,短短几个呼吸之后,便彻底消失无踪,小腹处恢复了一片空寂冰冷的死潭状态,仿佛刚才那惊心动魄的瞬间,仅仅是一场逼真的幻觉。

但陈骏知道,那不是幻觉。那种独特的、带着“燥性”烙印的体感,已经如同烧红的烙铁,在他敏锐的感知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他在冰冷的蒲团上静坐了许久,直到狂跳的心脏彻底平复,指尖不再因紧张而微颤,才凑近那盏光芒摇曳的油灯,展开炭笔和纸,极其详实地记录下刚才发生的一切:准确的时辰、当时砭骨的室内温度、具体的练习内容与状态(呼吸深度、意念专注度与倾向性)、气感出现的精确位置、持续的时间、最详细的质性描述(刺、麻、燥、灼、浮),以及主动中止后其衰减直至消失的完整过程。他摒弃了一切主观猜测,只做最客观的现象记录。

随后的几天,他修炼得愈发谨慎,甚至有些如履薄冰。他尝试调整方法,刻意保持心境的绝对平和,摒除任何“索取”的杂念,呼吸也回归到之前那种平稳无波的节奏。然而,无论他如何尝试,那丝诡异的、带着燥性的气感却如同惊弓之鸟,再未出现,丹田处恢复了月余来的沉寂。

这结果,反而让陈骏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那晚出现的气感绝非偶然的生理错觉,但它很可能是一种在特定不利条件下(如身体极端寒冷、意念带有强烈本能需求时),被不当引导而催生出的、具有先天缺陷或属性偏颇的、甚至可能是潜藏危险的能量雏形!

“是这《基础锻体诀》功法本身品阶太低,修炼出的内力本就属性燥烈?还是我的修炼方法在无意中踏入了某个误区,导致了这种异变?亦或……根源在这具身体本身?”疑虑如同藤蔓,疯狂滋长。这身体的原主是否有什么未知的隐疾暗伤?或是长期营养不良、心境抑郁压抑,导致气血虚浮、内蕴虚火,这修炼不过是点燃了引线?张彪赐予此功,是真不知其弊,还是别有深意?

更大的谜团笼罩了他:这个世界的“内力”,其本质究竟是什么?为何初生之气会带有如此明显的“燥性”?这是普遍现象,还是特例?

他回想起极偶然间瞥见张彪静立时,那股渊渟岳峙、含而不发的气息,沉凝厚重,绝无半分燥烈。而赵虎之流动手时的劲力,虽显凶悍,却似乎驳杂不纯。难道内力的属性,与所修功法的高下、个人的心性修养、乃至身体根基的盈亏厚薄,都有着决定性的关联?

这一发现,非但没有带来突破的喜悦,反而在他面前投下了更深的阴影。力量的萌芽,竟如此诡谲难测,伴随而来的不是希望,而是更强烈的警示。前路不仅漫长崎岖,更布满了未知的、可能致命的陷阱。

然而,在这沉重的忧虑之下,一丝极微弱的、属于真正探索者的兴奋火苗,也在心底幽暗处悄然点燃。至少,他触碰到了此世武学真实的、哪怕是有些诡异的一面。这带有燥性的气感,虽然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也从反面证明,他的修炼方向,或许并非完全错误,只是需要更加精微的调控、更深刻的理解,以及……更高级的引导法门?

他果断决定,暂时不再主动追求那诡异的气感,而是回归到最基础、最安全的积累阶段。将后续的重心,放在通过更精微的温和呼吸与循序渐进的拉伸,来进一步巩固和改善这具身体的根本体质。同时,他要更加留心观察码头那些练武的帮众,不仅是他们的发力瞬间,更包括他们平日里的呼吸节奏、眼神光彩、乃至受伤后使用的药物气息,试图从中找到关于内力性质差异的蛛丝马迹。此外,还要想方设法,从帮中流传的只言片语、废弃的药渣、乃至一些看似无关的闲谈中,搜集关于内力属性、身体调养、不同功法特点的零碎信息。

武学之门,似乎被他以一种近乎鲁莽的方式,撬开了一道微小的缝隙。但门后透出的,并非想象中的和煦光辉,而是一道带着灼热与不安的诡异流光。陈骏站在门前,手中紧握着一把可能有些扭曲的钥匙,前途吉凶未卜,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