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对弈世间 > 第114章 顿悟一刻

对弈世间 第114章 顿悟一刻

作者:爱吃鹧鸪粥的老汤姆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4 11:27:57

扫地老僧那看似平淡无奇、却字字珠玑的“执着于弈,亦是着相”的点拨,如同在陈骏那被“弈”意层层包裹、执着求索的心湖最深处,投下了一颗看似微小、实则蕴含无尽能量的石子。其激起的涟漪,并未随时间平息,反而以一种潜移默化、却坚定不移的方式,持续扩散、渗透,不断冲刷、瓦解着他长期以来形成的认知壁垒与思维定式。他不再像前些时日那般,将全部心神如同绷紧的弓弦,死死系于《大衍残局》的推演计算之上,以一种近乎强迫的方式,渴求着顿悟与突破。相反,他开始尝试真正地去理解、去践行老僧话语中那看似简单、实则至深的智慧——放下。

每日的作息依旧规律而平静。拂晓时分,他随僧众在大雄宝殿聆听早课,虽不谙经文深意,却让那庄严、浑厚、充满慈悲力量的集体梵唱声浪洗涤心神;白昼,他依旧参与寺中的洒扫庭除、劈柴担水等杂役,但心态已悄然转变。劈柴时,不再琢磨发力角度蕴含的“正奇”攻守之道,只是感受斧刃顺应木纹劈下时的顺畅与偶尔遇到的顽抗结节;担水时,不再思考扁担起伏与水流晃动暗合的“缓急”节奏,只是体会肩膀承受的重量与井水沁入桶中的清冽;即便是在用那清淡却滋养身心的斋饭时,他也尝试着只是细细咀嚼,品味食材本身的味道,而非思绪飘远,仍在推演棋路。他不再将“弈”视为必须攻克的目标、必须依赖的舟筏,而是尝试着真正将其“搁置”一旁,让那因过度专注与焦虑而疲惫不堪的心神,得以彻底地松弛、喘息、恢复本来的澄明。

更多的时候,他独自流连于藏经阁外那幽静的回廊,或静坐于庭院中那株不知经历多少风雨的古柏下的光滑石凳上,并不刻意地去思考什么,参悟什么,只是简单地坐着。耳中听闻风声穿过松涛的呜咽、远处山鸟的鸣叫、隐约传来的诵经声;眼中看着天空云卷云舒、庭前竹影摇曳、树叶由绿渐黄。那“沙沙”的扫地声,虽不常响起,却仿佛已化为一种无形的韵律,深深烙印在他的感知深处,成为一种持续的、温和的背景音,时时提醒着他“平常心”的可贵与“执着”的虚妄。在这种有意识的“放下”与看似“无所事事”的静默中,他确实感到一种久违的松弛与舒缓,灵台逐渐驱散了焦虑的迷雾,恢复了几分清明与通透。虽然那关于棋局终极难点与修为瓶颈的困惑依旧如同远山般矗立在前,却不再像之前那般如芒在背,散发出咄咄逼人、令人窒息的紧迫感,反而更像是一道值得静静欣赏、耐心探寻的风景。

这一日,天空澄澈如洗,湛蓝的天幕上点缀着几缕薄纱般的云彩,秋阳温暖而和煦,光线透过古老的窗棂,在藏经阁内投下斑驳的光影。陈骏在完成上午例行的洒扫功课后,并未像往常一样去庭院静坐,而是心念微动,信步走入了藏经阁的底层。

阁内空间高阔,光线相较于室外略显幽暗、静谧,却自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无数顶天立地的巨大书架整齐排列,如同沉默的巨人,守护着浩瀚的智慧海洋。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特有的微酸气味、古老墨香、以及淡淡檀香和极细微的尘埃混合的独特气息,厚重、沉静,令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他并非怀揣具体目的而来,并非要寻找什么武功秘籍或奇门遁甲之术,只是随心所欲地、放缓了脚步,漫步在一排排散发着沧桑气息的书架之间,目光缓缓掠过那些纸张泛黄、书脊上用古朴字体标注着经名、卷次的线装书函与卷轴。指尖偶尔拂过某些特别古老的卷册,能感受到那种历经无数岁月摩挲后的温润质感。

他随意地抽出一函较为常见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寻了一处靠近窗户、有明亮光线洒落的安静角落,在一张被磨得光滑发亮的木凳上坐下,带着一份闲适与些许好奇,漫无目的地翻阅起来。纸张脆而薄,翻动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经文义理深邃玄奥,他并非佛门弟子,难以完全透彻理解其所有微言大义。但那些简洁、有力、直指核心的句子,却像是一颗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精准地落入他被扫地僧那雷霆棒喝松动过、耕耘过的心田土壤之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啊,自己执着于“弈”之相,渴望籍此突破、以此超脱,岂不正是陷入了最大的虚妄与迷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滞留、不依附于任何观念、境界、法门,包括这看似智慧的“弈”之境,才能生起真正的、活泼无碍的般若智慧啊!他合上经书,闭目默坐,让这些经文中的只言片语与老僧那朴素的“扫地扫地扫心地”的偈子,在脑海中交织、回响、碰撞,激荡起思维的涟漪。

片刻后,他起身,信步于书架间,又被另一部经卷吸引。他取下那部更为深奥广博的《维摩诘经》,小心翼翼地翻至《入不二法门品》,柔和的目光扫过那些古老的文字:“……于我、无我不二……垢、净不二……动、念不二……一相、无相不二……” “不二法门”!慧明禅师也曾提及此语。善恶、人我、胜负、得失、刚柔、正奇……这些看似截然对立、非此即彼的概念,在至高无上的般若智慧观照下,其本性本是统一、圆融、不二的啊!强烈的分别心,才是一切烦恼、冲突、困惑的真正根源。自己弈局中所执着的黑白对抗、攻守转换、生死搏杀,是否也是如此?执着于必须吃掉对方某一关键子力,或死死守住自己某一块地域,是否正是落入了“二”的分别见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迷失了全局的大道?

最后,他的目光被一部宏篇巨帙所吸引,那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一部分。他无法通读这浩如烟海的经典,只是怀着敬畏之心,翻阅了其中关于“因陀罗网”境界的着名段落。那描述帝释天宫殿中宝珠结网、珠珠相映、一珠映现一切珠、一切珠含容一珠、重重无尽、圆融无碍的奇妙境界,以及“芥子纳须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深刻思想,让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恢宏博大、和谐至极的宇宙观。一局棋,是否也正是这样一个微缩的“因陀罗网”?棋盘上的每一颗棋子,都并非孤立存在,都与全局所有其他棋子气脉相连,互为缘起,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局部的激烈厮杀、看似你死我活的争夺,是否其深层意义,是为了最终达成全局某种更宏大、更和谐的韵律与平衡?胜负或许并非终点,那动态过程中的平衡与升华才是关键?

这些来自不同经典的智慧碎片,如同一条条清澈的溪流,与他心中积攒已久的困惑、扫地僧那振聋发聩的点拨、以及《大衍残局》本身所蕴含的浩瀚、复杂、追求终极平衡的意境,开始缓慢地、自发地接触、融合、发酵。他不再急于求成,不再强迫自己立刻想通什么,只是让这些不同的思想、感悟在心底自然地流淌、沉淀,如同静待云开月明。

几日后的一个午后,天色陡然转阴。浓厚的铅灰色云层从嵩山深处涌出,低低地压下来,仿佛触手可及。山风变得急促而凉冽,吹得藏经阁外的古木枝叶哗哗作响。阁内光线随之变得愈发昏暗,只有几盏长明灯在角落里散发着微弱而稳定的光芒,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格外深邃、静谧,仿佛与外界即将到来的风雨隔绝开来。陈骏再次坐在那个熟悉的、靠窗的位置,并未执卷阅读,只是望着窗外庭院中那几株在越来越急的风中剧烈摇曳、却根基深固的古树出神。脑海中,不再有那些激烈计算、黑白搏杀的推演景象,只有这些日子以来所有沉淀下来的思绪——老僧扫地时那平和而富有韵律的“沙沙”声、“执着是相”的棒喝、佛经中“不二”、“无住”、“圆融”的智慧、《大衍残局》那宏大格局与精妙纠缠——如同初春解冻的冰河,在一种极度宁静、开放、无所期待的心境下,自由地、缓慢地漂浮、碰撞、交融。

忽然间,“喀喇——!” 一道极其耀眼的、狰狞的银色闪电,如同天神的利剑,猛地撕裂了昏暗沉闷的天幕,瞬间将昏暗的庭院、摇曳的树影、乃至藏经阁内的一切都照得惨白一片,纤毫毕现!紧随其后,便是一声震耳欲聋、仿佛要撼动整座嵩山的巨大雷鸣,“轰隆隆——!!!” 滚滚而来,声波如同实质般穿透厚重的墙壁,震得窗棂嗡嗡作响,直贯入耳,撼人心魄!

就在这天地之威骤然爆发、雷光刺目、雷声贯耳的刹那!陈骏的脑海中,仿佛也有一道前所未有的智慧闪电,劈开了所有积累的迷雾与困惑!一直以来苦苦困扰他的、关于那处复杂到极致的“劫争”与全局“大势”转换关联的终极难点,以前所未有的、清澈通透、直指本质的方式,豁然开朗!一切纠缠不清的思绪,瞬间被照亮、理顺、贯通!

他猛地明悟了!彻彻底底地明白了!他之前所有的心力,都执着于如何在这个具体的“劫”上赢得胜利,如何计算出最精妙的手段在这个局部取得最大战果,如何步步为营,算无遗策……这本身,就是一种最深刻的“着相”!是将自己牢牢困在了“胜负”、“得失”、“多寡”的狭隘二元分别陷阱之中!而跳出这个陷阱的关键,真正的棋道至高境界,根本不在于这个“劫”本身最终的输赢成败!在于这个“劫”的存在本身,它对整个棋盘浩瀚“大势”所产生的、那种无形却决定性的影响!它就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又像一块能吸引调动双方绝大部分兵力与注意力的战略要地,它的存在,本身就剧烈地改变了全局“气”的流向与“力”的分布,从而在棋盘上其他更为广阔的区域,无形中孕育出了新的、动态的力量平衡点与决定胜负的势力空白地带!

“弈”的真谛,并非在于斤斤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并非在于步步为营、锱铢必较的精妙计算,那都只是“术”的层面,是“匠”的功夫。真正的“弈”之道,在于对全局“大势”的深刻洞察、精准判断、巧妙引导与最终掌控!要像一位真正高明的战略统帅,胸有全局,洞若观火。某个局部爆发的激烈战斗甚至暂时的战术撤退(失败),其战略目的,或许正是为了有效地牵制、吸引、消耗敌方的主力精锐,从而为己方在其他更具决定性的战略方向上,创造出雷霆万钧、一击决胜的宝贵战机与广阔空间!要像水一样,至柔至刚,不拘泥于固定的形态与一时的位置,随势而流,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最终的目的,是汇聚成无可阻挡的洪流,奔流入海(达成全局最终的和谐与胜利)!

《大衍残局》中那看似无解、令人绝望的连环“劫争”,其设计用意,并非真的要后世解局者去“解开”它(在旧的思维模式下几乎不可能),而是要借此极度复杂的局面,逼迫、引导解局者认识到:这个“劫”本身,就是整个棋局“大势”运转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势眼”!一个能量高度凝聚的“奇点”!它的价值,根本不在于其本身能否打赢、获得多少目数实惠,而在于它能否作为一个支点、一个杠杆、一个转换器,为你换取全局层面更大、更根本的战略利益!你可以选择利用它长期牵制对手,使其首尾难顾;你可以选择在关键时刻进行战略转换,弃劫取势;你甚至可以主动放弃对它的大部分争夺,示弱于敌,诱敌深入,同时将宝贵的注意力与资源投向那些真正能决定胜负的、看似不起眼的广阔地带!这正暗合《华严经》所示现的境界,局部与整体相互映照,相互含容,相互成就,于一微尘中现三千大千世界!

这石破天惊的顿悟,如同最纯净的醍醐灌顶,瞬间照亮了他心中所有积存的困惑与迷雾!巨大的喜悦与明晰感充斥身心,他激动地蓦然站起身,甚至一时忘了自己正身处需要保持肃静的藏经阁内。他快步走到那扇古老的支摘窗前,伸手“吱呀”一声将其推开,顿时,山雨欲来前那带着浓郁湿气和草木清香的凉风,猛地涌入阁内,吹动了他的衣袂与发梢。他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清澈而明亮的光芒,那不再是以往那种锐利计算、分析推演的光芒,而是智慧彻底洞彻事物本质后,所产生的、充满自信与了然的圆融光辉。

他甚至不再需要真实的棋子与棋盘来验证。意念微动,识海之中,那幅浩瀚如星空、复杂如星云的《大衍残局》便清晰地浮现出来。但这一次,他观看、理解这棋局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性的改变!他不再将自己的视角局限于棋盘之上,不再聚焦于那些纠缠惨烈、看似决定生死的局部战斗,而是以一种超越棋枰的、仿佛翱翔于九天之上的“上帝视角”,去整体地感受、去直观地把握整个棋局“气”的流转脉络、“势”的消长节奏、“力”的平衡节点。那处曾让他耗尽心神、绝望无比的“劫争”,在他此刻的眼中,已然褪去了所有令人恐惧的复杂外衣,显露出其本质——一个可以巧妙借用、甚至主动塑造的“战略支点”,一个能够撬动全局、调动四方力量的“核心枢纽”!他“看”到,如果在此处主动退让一步,看似亏损了局部利益,承受了暂时的“失败”,却能将对手强大的子力成功地引入一个早已悄然布设好的、更大的战略包围圈中,同时,己方的主力得以解脱束缚,如同潜龙出渊,在另一片更为广阔、此前被忽略的地带迅速展开,悄然成势,一退一进之间,全局的“大势”已然在无声无息中发生了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倾斜!

这种领悟,并非源于穷尽心思的复杂计算,而是一种直指核心的“洞察”!是超越了“术”的层面、跃升至“道”的境界的飞跃!是放下了对“弈”本身的执着与依赖后,心灵得以解脱束缚,反而真正触摸到了“弈”那活泼无碍、圆融无方的灵魂!

几乎就在这棋道实现终极顿悟的同一瞬间,他体内那层早已被锤炼得薄如蝉翼、仅差临门一脚的通络中期修为瓶颈,在这宏大、豁达、充满智慧洞察的心境猛烈冲击与滋养下,如同春日阳光下最后一块残冰,无声无息地、自然而然地彻底消融、瓦解了!丹田气海之中,那团鸽卵大小、凝练如汞的液态真气,欢快地奔腾流转,体积似乎微微膨胀,质地愈发精纯凝练,运转周天时畅通无阻,圆融自如,一种与天地间流转的元气沟通更加紧密、更加顺畅的奇妙感觉油然而生。通络后期,至此,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陈骏站在窗前,任由清凉的山风吹拂面颊,深深吸了一口雨前那充满负离子、清新无比的空气,感受着体内那股澎湃却异常柔和、掌控由心的全新力量,以及心中那片前所未有的开阔、宁静与法喜充满,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发自内心深处的、释然而又充满喜悦的笑容。他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着窗外那风起云涌的苍茫山色,对着这座给予他无上智慧与顿悟机缘的千年古刹,无比郑重地、深深地三揖到地。

真正的顿悟,并非从外界得到了什么新的、神奇的东西,而是终于放下了旧的、沉重的执着与枷锁,从而看见了那本就存在、却一直被遮蔽的真相。他的“弈”之意,于此一刻,真正超脱了胜负、得失、乃至“弈”本身形式的桎梏,升华为对天地万物、人生百态那无形“大势”的深刻洞察与智慧引导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