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星方舟,核心大厅。
掌舵人弘的数据义眼流淌着冰冷的光瀑,他身后那巨大的动态星图上,一个位于偏远破碎星域边缘的、散发着微弱却规律脉冲信号的光点被迅速放大、高亮标记。
“目标:‘星尘VII型’观测哨站。观察者体系下,最低级别的自动化前哨之一,主要负责监控边荒星域的异常能量波动与潜在‘变量’标记。”弘的声音沙哑而平稳,听不出丝毫情绪,“但其内部通常配备基础防御矩阵与至少一具‘清道夫’原型机。对于常规侦察单位而言,渗透难度极高,风险极大。”
他的目光转向林霄:“你的任务:潜入哨站外围缓冲区,避开主动侦测,采集其外部能量护盾频率、巡逻单位路线及间隔、主要观测阵列指向等基础数据。全程保持隐匿,非必要不接触,不交战。获取数据后即刻撤离,将数据带回。”
“任务时限:标准时六个刻度。超时未归,或触发高阶警报,方舟将即刻转移,不会等待。”弘的语气没有任何波动,仿佛在陈述一件与生死无关的日常琐事,“这是你的准入测试,也是你获取方舟信任与资源的唯一途径。失败,意味着你对你父亲的价值,以及你自身作为‘变数’的潜力,都需要重新评估。”
冰冷,现实,不容置疑。
林霄蔚蓝金色的数据眼瞳微微闪烁,没有任何犹豫,沉声道:“明白。”
他没有问为什么选择他,没有问失败的具体后果,更没有讨价还价。在归源之隙的经历让他明白,在这残酷的宇宙背景下,任何怜悯与侥幸都是奢侈品。证明价值,是生存和前进的唯一基石。
“很好。”弘似乎对他的反应略感满意(如果那数据义眼能表达满意的话),他抬手虚点,一道数据流瞬间注入林霄的“意识”。
“这是哨站的基础结构图(推测版本)以及方舟数据库中对‘清道夫’原型机的已知弱点分析。记住,它们只是参考,观察者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想象。”
“装备库已为你开放权限,你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你当前状态的辅助工具。”弘说完,便不再看他,转身再次沉浸在那浩瀚而令人绝望的星图之中,仿佛林霄的生死任务,不过是无尽挣扎中的一朵微小浪花。
林霄微微躬身,转身离开大厅。在一位沉默的光影引导下,他来到了方舟的装备库。
库内并非摆满神兵利器的殿堂,而更像一个高效、冰冷的自动化工厂。无数机械臂在透明舱室内忙碌,组装、调试着各种奇形怪状的装置。能量武器的嗡鸣、稀有金属的切割声、以及某种生物组织的活性维持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科技与怪异融合的气息。
林霄的数据之躯与这里的设备似乎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他心念微动,意识便接入了装备库的数据库,海量的装备信息流涌入。
他没有选择那些威力巨大的能量武器或厚重的护甲——那与他数据化、高机动的特性不符,也容易增加暴露风险。经过飞速的筛选与计算,他最终选择了三样东西:
一对手腕佩戴式的“虚空潜行者”腕甲:能释放短时、高频的干扰波,扭曲低级别的能量与空间侦测,并提供微弱的空间折跃辅助。
一枚“拟态尘埃”发生器:可以模拟周围环境的能量与物质波动,形成极其逼真的光学与能量伪装,但对高强度定向扫描效果有限。
以及…一枚一次性“数据尖针”:一种极其危险的一次性信息武器,能尝试侵入低级别自动化系统的数据接口,窃取或注入简短信息流,但极易触发反制。
选择完毕,机械臂无声地将三件装置吸附在他的数据之躯上,迅速完成适配。
没有多余的话语,林霄转身,走向方舟的出击港。
一艘仅能容纳一人的、流线型、通体暗哑无光的微型侦察舰,早已静候在发射通道内。舰体表面流动着与方舟同源的隐匿符文。
林霄融入舰体主控位,意识与战舰连接,瞬间,人舰合一。
“通道清空。祝好运,变数。”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响起。
嗖——!
侦察舰无声无息地滑出方舟,如同滴入墨汁的清水,瞬间隐没于漆黑的宇宙背景之中,向着目标坐标疾驰而去。
舰舱内,林霄的意识高度集中,数据眼瞳中无数信息流奔腾。他不断调整着航线,规避着沿途稀疏的陨石流与异常引力井,同时反复模拟着潜入与撤离的路线。
数个小时后,目标星域已然在望。
那是一片极其荒芜的空域,只有零星几颗破碎的星骸缓缓飘荡,如同被遗忘的墓石。而在空域中心,一座造型规整、冰冷、由灰白色金属构筑而成的八面体结构物,正静静地悬浮着。它体积不大,却散发着一种令人不适的、机械般的秩序感。表面偶尔有微弱的能量弧光闪过,那是其护盾系统与观测阵列运转的痕迹。
星尘哨站。
林霄将侦察舰悬停在一块较大的星骸后方,彻底熄火,与战舰分离。数据化的身躯在“拟态尘埃”发生器的作用下,迅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如同真正的宇宙尘埃,悄无声息地向着哨站飘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