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穿越神雕:我拜杨过为师 > 第190章 危机

穿越神雕:我拜杨过为师 第190章 危机

作者:司徒纳澜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4 08:01:29

苏牧阳走在镇口的石板路上,脚步不快。甲和乙已经拐进街角那家酒馆,说要喝一壶解乏。他没跟去。

刚才那个老农说的话还在耳边。

“西边几个村子,夜里有人失踪。”

这话听着寻常,可他心里有点沉。不是害怕,是警觉。就像练剑时突然发现某处经络走岔了气,说不出哪里不对,但肯定有问题。

他没当场问,也没停下。人多了容易露形迹,江湖上谁都知道,最不该做的事就是在大庭广众下表现出“你在查什么”。

所以他继续走,像只是路过。

进了镇子,人流多了起来。挑担的、赶驴的、卖烧饼的,吆喝声混成一片。他找了个茶棚坐下,要了一碗粗茶,不喝,就放在桌上,热气往上冒。

耳朵却全开着。

左边桌两个汉子在聊庄稼旱情,右边一对夫妻嘀咕孩子学费。再过去一点,有个醉汉趴在条凳上,嘴里嘟囔:“……金轮教又回来了吧?听说他们抓活人炼功……”

旁边人笑他胡扯。

“金轮法王早死了,骨头都烂了,哪来的教?”

“你懂啥!”醉汉猛地抬头,“我表哥在西岭村住,前天晚上整户不见了!门没坏,狗没叫,人就没了!这不是邪术是啥?”

众人哄笑更响。

苏牧阳不动声色,手指在桌面轻轻敲了一下。

三村相连,夜间失人,无打斗痕迹,无呼救声响。

这不是劫财劫色,也不是普通仇杀。

是冲着“消失”本身来的。

他端起茶碗,吹了口气,喝了一口。烫嘴,但他咽得稳。

这种事,若只是一次两次,可能是巧合。但连续三村,时间相近,范围集中——背后一定有规律。

而且,流言传得也太快了。

昨天他还在这条街上听人说“西边太平”,今天就成了“鬼影夜行”。是谁在推这些话?怎么推的?

他放下碗,目光扫过人群。

一个卖糖葫芦的老头,正跟买主闲聊:“听说没?黑影子,飘着走,见人就吸魂……”

另一个摊贩接话:“我也听说了,说是有道士半夜做法,看见天上飞符纸,写着‘归位’二字。”

苏牧阳眼神一凝。

“归位”?

这个词不对劲。

民间传言最爱添油加醋,但通常有个原型。可“归位”这种说法,不像老百姓能编出来的。太规整,太像某种仪式用语。

有人在刻意引导方向。

让他想到金轮法王?还是别的什么?

他脑子里快速过了一遍最近接触过的势力。铁拳门的事刚平,青城派那边也清了暗线。按理说,短期内不该有新动作。

可偏偏这时候冒出“西村失踪案”,还配上“金轮余孽”的传言。

太巧了。

要么是真有新敌人想借旧名立威,要么就是有人故意搅浑水,让江湖自乱阵脚。

他把茶钱放在桌上,起身离开茶棚。

接下来半个时辰,他转了四个地方:药铺、驿站、铁匠铺、米行。

每到一处,都不直接问失踪的事,而是从日常入手。

“最近西边来货少了吧?”

“你们这儿雇工难招?听说有些村子空了?”

“有没有外乡人来收草药?穿黑衣的那种?”

得到的答案零碎,但拼在一起,有了轮廓。

西三村——李家沟、柳树屯、陈家坡——十天内共失踪十一人。最早是独居老人,后来连壮年男子也一夜不见。官府去过两回,没查出结果,村民开始搬离。

而奇怪的是,这几村原本穷,但现在有人高价收野参、蛇胆、童男头发。

童男头发?

他在米行听到这句话时,眉头终于皱了一下。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盗匪作案了。

是采生折割,还是邪修炼体?

他走出米行,站在街边一棵槐树下,抬头看了看天。

日头偏西,阳光斜照在脸上,暖的。

但他背脊有点凉。

如果是冲着特定材料来的,那失踪的人选就有讲究。老人阳气弱,小孩纯阳未破,男人精血旺盛——全都能用。

但这事一旦坐实,江湖必然大乱。百姓会求侠客出手,各大门派会被逼表态,正义与恐慌交织,最容易被人趁机夺势。

他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是立刻召集甲乙,带人去西村查探。

二是先按兵不动,摸清楚流言源头,再决定是否深入。

他选了后者。

冲动解决不了问题。他在现代读书时就知道,舆情有时候比刀剑更致命。

他记得历史课上讲过,明朝有个奸臣,自己不出面,光靠散布谣言,三个月就搞垮了一个巡抚。

现在的局面,更像是有人在演一场戏,台下观众越多,戏就越真。

他不能当第一个冲上去拆台的人。

得先看明白剧本。

他在镇子西头找了家不起眼的小面摊,要了碗素汤面,坐下来吃。

一边吃,一边留意过往行人。

不到一刻钟,又听见有人议论。

“你听说了吗?昨晚赵家洼也出事了!”

“哪个赵家洼?”

“就是挨着柳树屯那个!说是半夜鸡飞狗跳,第二天全家五口全没了,连狗都带走了!”

“哎哟我的娘啊!”

“还有人看见黑袍人往山里走,手里拎着麻袋,滴着血!”

苏牧阳夹面的手顿了一下。

滴血?

如果真是拎着人走,血会滴。但如果是用别的手段转移,比如迷晕后抬走,就不会有血迹。

可为什么非要说“滴血”?

是为了吓人?还是为了掩盖真正的转移方式?

他放下筷子,掏出随身小本子,撕下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三个圈,代表三村位置,标出已知失踪人数和时间。

然后在旁边写下几个关键词:

夜间行动

无声无息

目标筛选(老人→壮年)

提及“金轮”“归位”等术语

他盯着这张纸看了很久。

最后用笔圈住“归位”两个字。

这事不简单。

不是单纯的杀人越货,也不是旧敌卷土重来。

是有人在重建某种体系。

而“归位”这个词,像是钥匙。

他收起纸条,把面吃完。

摊主问他要不要加点辣酱,他摇头。

“不吃辣。”他说,“辣会让人头脑发热。”

摊主一笑:“你还挺讲究。”

他没笑,只付了钱,站起身。

他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明天一早,他要去西边三村走一趟。

不是带人浩浩荡荡去查,而是扮作游方郎中,顺便收药材。

既能接近村民,又能观察现场痕迹。

更重要的是,他要看看,那些传流言的人,是不是同一批面孔。

有时候,真相不在尸体上,而在说话的人嘴里。

他沿着镇西小路慢慢走,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

路上遇到几个背着包袱往外走的村民。

“这位公子,你也往西去?”一个妇人问。

“顺路。”他说。

“劝你别去了,那边不太平。”

“听说了。”他点头,“但我有个亲戚住在柳树屯,好几天没信了,得去看看。”

妇人叹气:“那你小心点,听说昨夜又有动静,风都变颜色了。”

他应了一声,没多问。

等人走远,他才低声自语:“风怎么会变颜色?”

又是夸张。

但越是夸张的话,越容易被人记住。

说明有人在精心设计传播链。

他摸了摸腰间的玄铁重剑。

剑很沉,但他握得很稳。

这一次,他不想打打杀杀。

他想先弄清楚,谁在幕后说话。

走到镇口最后一户人家门前,他停下。

那里挂着一块褪色布幡,写着“刘记杂货”。

门口坐着个老头,在剥蒜。

他走过去,问:“老人家,您知道西边最近为啥闹得这么凶吗?”

老头抬头看他一眼,慢悠悠地说:“年轻人,有些事,知道太多不好。”

苏牧阳笑了下:“可要是没人知道,那就更不好了。”

老头沉默几秒,忽然压低声音:“我侄女在陈家坡住。她说,有人半夜敲门,声音像她死去的爹。她一开门,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苏牧阳眼神一紧。

不是暴力闯入。

是让人主动开门。

这手段,比硬闯可怕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