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民间故事选集 > 第344章 脚下的城隍庙

民间故事选集 第344章 脚下的城隍庙

作者:石橄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23:16:10

才清晨五点多一点,天还沉在一张墨蓝的厚绒布里,吝啬地不肯透一丝光。我被小姨从热被窝里挖出来,脑子还浑着,脚已经跟着她和舅舅走到了冷寂的街上。风是硬的,刮在脸上像小刀子,一下就把那点残存的睡意给削没了。我们要去殡仪馆,参加一个什么告别仪式,至于为什么非得赶这么个鬼呲牙的钟点,小姨没说,舅舅那张脸也阴得能拧出水,我便把疑问咽回了肚子里。

街上空得吓人,路灯隔得老远才有一盏,晕开一小圈一小圈昏黄的光,像浮在半空、无精打采的魂魄。我们的脚步声在空旷里显得特别响,嗒,嗒,嗒,敲得人心头发慌。走了不知多久,拐过一个路口,前面本该是一条笔直通往西郊殡仪馆的柏油路,两旁是些半新不旧的居民楼和商铺。可就在这时,起了雾。

那雾来得邪性,不是一点点漫上来,而是像一头巨大的、沉默的活物,从四面八方无声地合拢,一口将我们吞了进去。顷刻间,能见度低得吓人,连身旁小姨和舅舅的身影都模糊了,成了两个灰扑扑的剪影。空气一下子变得又湿又重,带着一股子土腥气和一种……像是陈年香火熄灭后,那种冰冷的灰烬味道。

“这……这怎么回事?”小姨的声音有点发颤,手下意识地抓紧了我的胳膊。

我也懵了,使劲眨巴眼睛,想把这片粘稠的白幕看穿。可雾更浓了,路灯的光彻底被吞噬,周围只剩下翻滚的、令人窒息的灰白。就在这混沌里,我影影绰绰地看到,前方不远处,本该是居民楼阳台或是广告牌的地方,竟勾勒出几道完全不同轮廓的线条——是屋脊,是飞檐,是那种老式庙宇才有的、带着兽头装饰的斗拱顶子,黑黢黢的,沉默而森然地蹲伏在浓雾深处。

“舅舅……”我扭头,声音卡在喉咙里。

舅舅不知何时已停下了脚步,他个子高,此刻却微微佝偻着,那张平时总是带着点满不在乎神气的脸,此刻绷得紧紧的,嘴唇抿成一条青白的线。他眼神锐利得像鹰,死死盯着那些在雾中若隐若现的诡异屋顶,瞳孔深处有什么东西在急速地闪烁,是惊骇,还有一种……一种难以言说的、沉甸甸的了然。

“别吭声,”他猛地开口,声音沙哑得厉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一把攥住我和小姨的手腕,力道大得吓人,“都别动!就站在这儿,等着!”

“等?等什么啊哥?这……这到底是哪儿?”小姨带着哭音问,身子微微发抖。

舅舅不答,只是更紧地攥住我们,他的手心一片冰湿,但那只手稳得像铁钳。他不再看那些屋顶,反而微微闭上了眼睛,像是要在极力倾听什么,又像是在抵抗着什么无形的压力。

时间在这一刻失去了意义。也许只过了几分钟,也许过了半个世纪。我们三个就像被遗忘在混沌初开时的三尊石像,钉在这片浓得化不开的迷雾里。那雾仿佛是活的,绕着我们的脚脖子打转,往衣服缝里钻,带来刺骨的阴寒。四周静得可怕,是一种连自己心跳声都被吸走了的、绝对的死寂。只有那土腥和香火灰烬的混合气味,固执地往鼻子里钻。

我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脑子里不受控制地闪过各种乱七八糟的念头。那些雾里的屋顶,越看越像是庙宇,是那种只在老照片里见过的、有着高高翘角、覆着青黑筒瓦的城隍庙!可这一片,明明是几年前才开发起来的新区,哪里来的什么城隍庙?

恐惧像藤蔓一样缠住了心脏,越收越紧。我几乎能感觉到黑暗中有无数双看不见的眼睛,正透过这厚重的雾幔,冷冷地注视着我们这三个不速之客。

就在我快要被这死寂和无形的压力逼得喘不过气,几乎要挣脱舅舅的手不管不顾地跑开时——

“汪!”

一声狗叫,毫无预兆地,撕裂了这粘稠的寂静。

那声音极其清晰,极其真实,带着一种穿透一切虚妄的力量,短促,有力,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不远处响起。

几乎是同时,就像一块巨大的幕布被猛地扯开,周围的浓雾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轰然退散!光线重新涌入视野,虽然依旧是天亮前那种清冷的微光,但足以让我们看清——我们仍然站在那条通往殡仪馆的柏油路边,两旁是熟悉的、沉默的现代居民楼,窗户黑洞洞的。刚才那些森然的庙宇飞檐、斗拱屋顶,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只是集体做了一场荒诞的噩梦。

空气里那股土腥和香灰味也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晨常有的、微凉的清新。

小姨腿一软,差点坐倒在地,被我赶紧扶住。她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舅舅依然站在原地,紧闭的双眼缓缓睁开,里面翻涌着极其复杂的情绪,有后怕,有庆幸,还有一种深不见底的、沉痛的疲惫。他长长地、长长地吁出一口气,那气息带着明显的颤抖。

“没……没事了,”他哑声说,松开了攥着我们手腕的手,那里留下了几道清晰的红印,“走吧,抓紧时间。”

接下来的告别仪式,我全程都浑浑噩噩,脑子里反复播放着刚才那诡异离奇的一幕。舅舅也一直沉默着,眼神发直,盯着某个虚无的点,仿佛灵魂已经抽离,回到了那片浓雾深处。

仪式结束后,我们谁也没有提起清晨的遭遇,但那件事像一根看不见的刺,扎在我们三个人的心里。直到很久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一位年逾古稀、曾是本地文史馆员的远房叔公喝茶闲聊,不知怎么就说起了城区旧事。我犹豫再三,还是把那天早上的经历,当作一桩奇闻怪谈,含糊地讲了出来。

叔公端着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他推了推老花镜,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异和了然。他慢悠悠地告诉我,我们现在住的这片号称是“新城”的区域,大概在百年前,并不是荒地,而是有一座香火颇盛的城隍庙。那庙宇规模不小,青砖黑瓦,飞檐高耸,据说很是灵验。后来嘛,时代变迁,破除封建迷信,加上城市扩建,大概在三十多年前,那庙就被决定拆除了。

“拆迁动工那天,听说不太平,”叔公压低了声音,仿佛怕被什么听见,“庙里原有一只看庙的大黑狗,通体乌黑,就眼眶上面有两个黄点,像多长了一对眼睛,灵性得很。拆庙的人来了,它堵在门口,龇着牙,凶得很,不让进。后来……唉,当时带队的队长,嫌它碍事,也是个愣头青,抡起铁锹就……”

叔公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只是唏嘘道:“那庙,后来就那么拆了。怪的是,从那以后,就有人传说,原来每天早上都能听到的狗叫声,再也没有了。而且,那片地方,偶尔起大雾的清晨,会有晚归或者早起的人,说看见过一些老式房子的影子,还隐约听到过狗叫,都说是‘走错了路’……我原来只当是闲话,没想到……”

我听得脊背发凉,那天清晨的每一个细节都重新变得清晰无比——那诡异的浓雾,那城隍庙的屋顶,那一声破开迷障的狗叫……原来,我们不是唯一的“幸运儿”。

带着这个惊人的发现,我再也按捺不住,找了个机会,硬着头皮去问舅舅。那是一个傍晚,他一个人坐在阳台的旧藤椅上,对着渐渐沉落的夕阳发呆,侧影显得格外苍老和孤寂。

我斟词酌句,小心翼翼地把从叔公那里听来的事情说了出来。当提到那只被杀的黑狗时,舅舅夹着烟的手指猛地一抖,一截长长的烟灰掉落在裤子上,他也浑然不觉。

沉默了许久,久到我以为他不会开口了。他才端起旁边泡着浓茶的搪瓷缸,喝了一大口,然后望着窗外那片如今已是华灯初上的区域,声音沙哑得像破旧的风箱:

“那年……我刚进工程队没多久……开推土机……”

他又停顿了,像是在积蓄力气,也像是在对抗某种巨大的痛苦。

“那天……就是我开的机器……那狗……我看见它冲过来……朝我呲牙……我……我慌了……队长在旁边喊……我就……”

他没有再说下去,也无法再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语,像一块冰冷的巨石,重重砸在我的心上。我看着他沟壑纵横的脸上,肌肉在微微抽搐,那双曾经锐利的眼睛里,此刻盛满了无法言说的悔恨和惊惧,在暮色中泛着潮湿的光。

原来,那一声救我们出迷障的狗叫,对于舅舅而言,是缠绕了他半生、来自枉死亡魂的诘问。那一日,浓雾之中,他看到的,或许不只是城隍庙的幻影,更是他自己当年种下的、无法挽回的因果。

那一刻,我全都明白了。明白了他当时那异乎寻常的镇定从何而来——那是一种深知罪孽、引颈就戮般的绝望的平静。也明白了那一声穿越了三十年时光的犬吠,对于他而言,究竟是救赎,还是又一次更深的审判。

他没有哭,甚至没有太多的表情,只是那么僵硬地坐着,仿佛整个人的魂魄都被抽走了,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被往事击穿的躯壳。

窗外,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连成一片虚假而繁华的白昼,努力地试图驱散每一寸角落的黑暗。但我知道,在舅舅心里,在某些特定的、起雾的清晨,那片森然的城隍庙轮廓,那只眼眶上有两个黄点的黑狗冰冷的眼神,恐怕永远也散不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