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江畔的枪炮声震彻云霄,日军登陆部队如潮水般涌向防线,中国守军的阵地在坦克与重炮的轰击下摇摇欲坠。
就在这危急时刻,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军阀部队,带着不同的番号、不同的装备,却怀着同样的“守土抗战”之心,源源不断地汇入淞沪战场,将一场局部防御战,打成了举国动员的抗日血战。
最先抵达的是川军第20军。这支来自四川的部队,穿着单衣、踏着草鞋,背着老旧的汉阳造,有的士兵甚至还带着大刀和土枪,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形成鲜明对比。
出发前,军长杨森对将士们说:“咱们川人,守土有责!就算草鞋跑烂、枪打光,也要把鬼子挡在上海城外!”
他们抵达上海时,正好赶上日军对蕴藻浜防线的猛攻。
川军将士们来不及休整,就直接投入战斗。
20岁的川兵周明福,草鞋在行军中磨破了,光着脚踩在滚烫的战壕里,脚底被碎石和弹片划破,鲜血染红了泥土,他却咬着牙,用绑腿缠住伤口,继续举着步枪射击。
“为了四川,为了华夏民族!”他嘶吼着,将一颗手榴弹扔向冲来的日军,爆炸声中,他的身影倒在了战壕里,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把老旧的汉阳造。
川军的装备虽差,却有着“死战不退”的狠劲。
在陈家行阵地,川军第146师与日军第3师团展开拉锯战,日军用坦克开路,重炮轰击,阵地多次易手。
师长刘雨卿亲自提着大刀上战场,喊道:“兄弟们,跟鬼子拼了!咱们川军没有孬种!”
将士们跟着他冲锋,用大刀对抗日军的刺刀,用身体堵住碉堡的枪眼,最终守住了阵地,全师伤亡过半,却没有一个人退缩。
紧随川军而来的是桂军第7军、第48军。
这支被称为“狼兵”的部队,擅长山地作战,性格剽悍,刚到上海就主动请缨,承担起反攻日军江湾阵地的任务。
军长廖磊看着地图,对将领们说:“鬼子占了江湾,就等于掐住了上海的脖子,咱们就算拼光了,也要把江湾拿回来!”
反攻开始时,桂军将士们在夜色的掩护下,朝着日军阵地冲锋。
没有重武器掩护,他们就用手榴弹炸开日军的铁丝网,用刺刀撕开防线。
士兵李明瑞抱着一捆炸药包,朝着日军的碉堡冲去,途中被日军的机枪击中,他却忍着剧痛,将炸药包塞进碉堡的射击口,一声巨响后,碉堡哑火了,他也倒在了血泊中。
在罗店战场,桂军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桂军士兵梁少雄,手臂被日军的刺刀划伤,鲜血直流,他却浑然不觉,反手用大刀砍倒一个日军士兵,又朝着另一个日军冲去。
“老子是桂军,怕你个鬼!”他的吼声在战场上回荡,直到体力不支倒下,身边还躺着三具日军的尸体。
桂军的反攻虽然没能完全收复江湾,却给日军造成了沉重打击,让日军见识到了中**队的血性。
粤军第66军、第83军也从广东千里驰援。
这支带着南国口音的部队,刚抵达上海就投入到苏州河防线的防守中。
军长叶肇对将士们说:“咱们从广东来,就是为了保家卫国,上海要是丢了,广东也难保住,咱们必须守住!”
苏州河防线河网密布,日军利用汽艇从水路偷袭,粤军将士们就跳进河里,用手榴弹炸沉日军的汽艇。
日军用重炮轰击阵地,粤军就挖掘地下掩体,在废墟中与日军周旋。
士兵陈阿婆,原本是广州的一个鞋匠,日军侵华后,他毅然参军。
在一次防守战中,他的战友都牺牲了,他一个人守着一个碉堡,用步枪和手榴弹击退了日军的三次进攻,直到弹尽粮绝,他抱着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向日军,与敌人同归于尽。
粤军不仅在前线作战,还组织了“运输队”,从广东运来粮食、药品和弹药,支援其他部队。
在战场后方,粤军的医护人员冒着炮火,抢救受伤的士兵,有的医护人员为了保护伤员,自己倒在了日军的轰炸下,用生命诠释了“医者仁心”与“家国担当”。
除了川军、桂军、粤军,还有来自湘军、滇军、西北军的部队,他们带着各自的旗帜,却朝着同一个方向——上海前线。
湘军第15师抵达上海后,立刻投入到宝山防线的防守中,师长王东原说:“宝山是上海的门户,咱们湘军就算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守住宝山!”
滇军第60军则在军长卢汉的带领下,在大场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将士们用简陋的装备,与日军的坦克、重炮对抗,全军伤亡近半,却始终坚守阵地。
这些曾经割据一方的军阀,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放下了过往的恩怨,并肩作战。
他们的装备不同、口音不同,却有着同样的信念——把鬼子赶出去。
在上海的街头,百姓们也自发组织起来,有的给士兵送水送粮,有的帮忙挖掘战壕,有的冒着炮火抢救伤员。
上海的工人则日夜赶工,生产手榴弹、子弹等武器,支援前线。
日军大本营原本以为,凭借着装备优势,很快就能占领上海,却没想到,中**队在各路军阀的支援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抵抗力量。
淞沪会战从8月打到11月,持续了三个月,中**队以伤亡30余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6万余人。
虽然最终被迫撤退,却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决心。
在热河根据地,何大清通过电报得知淞沪会战的战况,看着各路军阀部队浴血奋战的消息,他的眼眶湿润了。
他对身边的将领说:“这就是华夏民族,就算曾经有过分歧,在民族危亡面前,所有人都会团结起来。咱们更要守住热河,牵制华北的日军,为前线的兄弟们减轻压力!”
淞沪会战的硝烟虽然散去,但那些穿着草鞋、拿着大刀,为了家国而战的身影,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战的历史丰碑上。
它证明了,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没有打不赢的战争。
喜欢四合院:1935年父子双穿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四合院:1935年父子双穿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