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离开后,何雨阳坐在小床上,小眉头皱得紧紧的。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纸,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影,他却没心思欣赏——脑海里全是“鬼子”“抗战”“生存”这些沉甸甸的词。
他知道,按照历史走向,鬼子很快就会全面侵华,北平迟早会陷入战火。
可他现在只是个两岁的孩子,别说杀鬼子,连保护自己都费劲,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忙碌,心里又急又无奈。
日子一晃到了十月,院角的槐树叶开始泛黄,风里也带了凉意。
这天傍晚,何雨阳正坐在院里玩石子,突然听见院门口传来吕清心惊喜的呼喊:“大哥!你可算回来了!”
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站在门口,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面容刚毅,眼神明亮,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这是你舅舅,快叫人。”吕清心拉着何雨阳走过去。何雨阳脆生生地喊了声“舅舅”,逗得吕卫国哈哈大笑,伸手就把他抱了起来:“这就是阳阳吧?都长这么高了,比上次精神多了!”
晚饭时,饭桌上格外热闹。何雨阳一口一个“舅舅”,一会儿给吕卫国夹菜,一会儿跟他说院里的趣事,把吕卫国哄得眉开眼笑,连喝了好几杯酒。
酒足饭饱后,何雨阳拉着吕卫国的手撒娇:“舅舅,你跟我回房间玩捉迷藏好不好?”吕卫国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跟何大清夫妇打了招呼,跟着小家伙进了小房间。
房间里,何雨阳在床上蹦来跳去,吕卫国坐在床边,笑着陪他玩拍手游戏,欢笑声此起彼伏。
可就在这时,房门突然被推开,何大清走了进来,脸色严肃,跟刚才吃饭时的热情判若两人。
房间里的笑声瞬间停了,吕卫国也收起笑容,站起身看着何大清,眼神里多了几分警惕。
“大哥,我听说赤党已经完成长征会师了,这是真的吗?”何大清开门见山,声音压得很低。
吕卫国心里猛地一震,瞳孔骤然收缩——长征胜利会师的消息,是党内高度机密,除了组织成员,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他死死盯着何大清,语气带着难以置信:“你……你怎么会知道这些?”
何大清面无表情,继续说道:“我不仅知道这个,还知道日本鬼子已经在筹备南下计划,而国民军,大概率会采取不抵抗政策。”他顿了顿,目光紧紧锁住吕卫国,“大哥,你这次来北平,恐怕不只是探亲这么简单吧?应该是肩负着组织的特殊任务。”
吕卫国的后背瞬间渗出冷汗,他张了张嘴,好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你……你到底是谁?为什么会知道这些?”
“大哥,你别紧张。”何大清放缓语气,往前迈了一步,“我不是敌人,相反,我想跟你们一起抗日。”他看着吕卫国疑惑的眼神,继续解释。
“我平时喜欢看报纸,从上面能捕捉到一些时政信息;也常去酒楼,那里三教九流的人多,能听到不少坊间传闻。结合这些信息,不难推断出国民军的态度——他们连东北都能放弃,又怎么会拼命守北平?鬼子一旦南下,我们这些老百姓,迟早会沦为亡国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抗。”
吕卫国盯着何大清看了很久,试图从他脸上找到一丝谎言的痕迹,可看到的只有真诚和坚定。
他深吸一口气,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语气也缓和下来:“妹夫,以前是我看走眼了。我一直以为你就是个普通的厨子,没想到你不仅有远见,还有这么大的魄力,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大哥过奖了。”何大清笑了笑,“我只是不想看着家国沦陷,不想让老婆孩子受鬼子的欺负。”
“好!”吕卫国一拍大腿,“明天我就向组织汇报你的情况,争取让你早日加入我们。不过我这次的任务比较特殊,具体内容不方便跟你说,知道得太多对你没好处。”
“我明白,一切听大哥的安排。”何大清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大哥,你等我一下,我去拿点东西。”
没过多久,何大清拿着一个黑色的包袱回来,递给吕卫国。吕卫国疑惑地打开,里面赫然躺着一把精致的手枪——枪身乌黑发亮,线条流畅,一看就不是普通的军用手枪,旁边还放着一盒子弹。他拿起手枪掂量了一下,手感极佳,忍不住惊叹:“这枪……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工艺!”
“这把手枪,你拿着防身用。”何大清轻声说道,“别问我是从哪儿弄来的,你只要知道,没人会追查这把枪的来历,有它在,你执行任务时也能多一份保障。”
吕卫国握着枪,心里又惊又暖——他知道,这种级别的手枪,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弄到,何大清能拿出来,肯定是下了血本。
他郑重地把枪和子弹收进包袱,对何大清拱了拱手:“妹夫,这份情我记下了。以后咱们就是同志,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两人坐在房间里低声交谈。从时政局势聊到抗日计划,从百姓苦难聊到未来愿景,越聊越投机,越聊越觉得志同道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