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夏天,北平被铺天盖地的热浪裹挟着。
南锣鼓巷的四合院密不透风,槐树叶被晒得打蔫,墙角的青苔泛着油光,连狗都趴在阴凉处吐着舌头。
可这份燥热,却远不及院里那场即将到来的婚礼掀起的热浪——许大茂要娶娄晓娥了。
这消息早在春天娄晓娥登门时就传遍了胡同,但直到筹备阶段,大家才真正意识到,这场婚礼注定与众不同。
许大茂这些日子走路都带着风,胸脯挺得老高,见谁都忍不住炫耀:“我跟晓娥的婚期定了,七月初六,到时候都来捧场啊!”
他的得意藏都藏不住,毕竟,能娶到娄晓娥,对他这个放映队的普通职工来说,简直是一步登天。
婚礼前三天,娄家的陪嫁就开始陆续运抵四合院,那阵仗,把全院人都看呆了。
先是一辆崭新的卡车轰隆隆开进胡同,在院门口停下。
车门一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搬下来的,全是当时寻常人家想都不敢想的稀罕物:一套酸枝木的八仙桌椅,雕着缠枝莲纹样,红得发亮。
最让人咋舌的是,娄家还陪送了一辆“凤凰”牌女式自行车,车身轻巧,漆色鲜亮,和许大茂的“永久”牌凑成了一对。
还有两块上海牌手表,表盘锃亮,表带是精致的不锈钢链,戴在手上,在院里走一圈,能吸引所有目光。
搬运陪嫁的工人忙了整整一下午,四合院的后院角落都堆满了娄家的东西。
随着陪嫁一同传开的,还有娄晓娥的真实家境。
她是娄振华的女儿,而娄振华,不仅是北平城里有名的楼半城家,更是红星轧钢厂的股东。
更让人震惊的是,不少厂里的老工人私下议论,红星轧钢厂在解放初期公私合营之前,根本就是娄家的产业!
这话一出,整个四合院都炸了锅。
谁也没想到,许大茂娶的,竟然是“资本家的女儿”,而且还是曾经的厂主家的千金。
要知道,红星轧钢厂如今是北平的重点企业,规模大、效益好,能在厂里上班,都是让人羡慕的事,可谁能想到,这偌大的厂子,以前竟是娄家的私产?
娄振华的名头,在北平的实业界可是响当当的。
早年间,他靠着精明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创办了轧钢厂,引进了先进的设备,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仅供应本地的机械制造,还远销外地,是当时北平城里数一数二的富商。
解放后,娄家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公私合营,娄振华也成了轧钢厂的股东,保留了一定的股份,依旧能从厂里获得分红,家境依旧殷实。
这样的背景,让娄晓娥的陪嫁显得不足为奇,却也让许大茂的身份瞬间水涨船高。
以前,他在院里就是个爱耍小聪明、喜欢炫耀的普通职工,可现在,他成了“资本家的女婿”,背后有娄家撑腰,还有轧钢厂的股东这层关系,院里的人看他的眼神,都多了几分复杂。
刘海中刚从儿子逃婚的打击中缓过来,看着许大茂的风光,心里五味杂陈。
他当初费尽心机想攀附科长亲家,结果落得一场空,而许大茂却不费吹灰之力,娶到了娄家这样的大户人家的女儿,这让他既嫉妒又不甘,却也只能在背后酸几句“资本家的臭钱”。
何雨阳倒是看得通透,私下跟何雨柱说:“娄家能在公私合营后还保留股份,可见不一般。许大茂娶了娄晓娥,是福是祸还不一定呢,这‘资本家女儿’的身份,在现在这个年代,可不算完全的好事。”何雨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却还是有点羡慕许大茂能得到这么多陪嫁。
七月初六,婚礼当天,四合院被装点得比刘海中的婚礼还要隆重。
红色的灯笼挂满了院墙,彩色的彩带缠绕在槐树枝上,院门口铺着红地毯,一直延伸到胡同口。
娄家派来的车队浩浩荡荡,领头的是一辆黑色的小轿车,这在当时可是只有大人物才能坐的,后面跟着几辆自行车,都是崭新的“永久”和“凤凰”牌,是娄家送给亲友的礼物。
婚礼的宴席更是丰盛得让人咋舌。
娄家请了城里有名的厨师,在院里搭起了临时灶台,红烧肉、糖醋鱼、炖鸡、炖鸭摆满了桌子,甚至还有罕见的对虾和海参。
酒水是上好的茅台,糖果是进口的水果糖和奶糖,大米饭管够,甚至还能喝到冰镇的酸梅汤。
这在1962年的夏天,简直是奢侈到了极点。
来参加婚礼的宾客更是非富即贵,有轧钢厂的领导,有娄家的商界朋友,还有一些穿着体面的知识分子。
许大茂穿着一身崭新的西装,是娄家特意为他定制的,头发梳得油亮,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忙着给宾客敬酒,俨然一副“乘龙快婿”的模样。
娄晓娥穿着一身大红的绸缎旗袍,领口和袖口绣着精致的凤凰纹样,头发盘起,戴着一支金簪,脸上带着温婉的笑容,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大家闺秀的从容与大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