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虫害的战斗持续了十来天,在苏婉和铁柱不厌其烦的照料下,情况终于得到了控制。受损的幼苗停止了恶化,新长出的叶片虽然还带着些伤痕,但已不见虫踪。整个暖棚里的植株,经过这番磨砺,似乎反而更添了几分坚韧。
就在苏婉稍稍松了口气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悄然降临。
这日午后,铺子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熟客,镇上学塾的韩夫子,另一位则是个陌生的中年文士,穿着半旧的青衫,面容清癯,眼神却温润有光。
韩夫子笑着对苏婉介绍:“苏姑娘,这位是鄙人昔年同窗,姓杜,如今在州府学政衙门任职。杜兄近日为编纂地方志,来此查访风物,听闻你铺中饮子别致,特来品尝。”
苏婉忙敛衽见礼,心中却是一动。学政衙门的人?这可是掌管一州教育、科举的机构,里面的官员多是学识渊博之士。
她依言奉上几样特色饮子。那杜先生举止文雅,细细品尝了柠檬盐饮和桂花露,皆微微颔首。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柜台后那幅“苦尽甘来”的字上,端详片刻,眼中露出欣赏之色。
“苏姑娘,”杜先生温和开口,“这幅字,笔力遒劲,意境超然,可是李墨林李兄的手笔?”
“先生好眼力。”苏婉恭敬答道,“正是李老先生所赠。”
杜先生抚须微笑:“李兄性子孤高,等闲不轻易许人。他能赠你此四字,足见对姑娘此处之物,青眼有加。”他顿了顿,似不经意地问道,“听闻,贵铺还有一种名为‘醒神汤’的饮子?”
苏婉心中微凛,坦然道:“确有。只是此物风味极其独特,恐难合大众之口,故未曾大肆宣扬。”
“哦?”杜先生兴趣更浓,“不知杜某可否有幸一尝?”
苏婉见他不似玩笑,便如之前对待安王和李先生一般,精心冲泡了一小杯奉上。
杜先生品饮的过程与李墨林颇为相似,初时皱眉,继而细品,最后缓缓放下茶杯,眼中精光闪动,良久,长长吐出一口气:“好一个‘苦尽甘来’!此物初入口,如读艰深古籍,苦涩难当;然耐心体味,则如破解疑团,豁然开朗,神思为之一清!妙!实在是妙!”
他显得颇为激动,对韩夫子道:“韩兄,你可知我等编书之人,常需焚膏继晷,夜以继日?每每夜深困倦,唯靠浓茶苦撑,然茶效温和,有时亦难敌疲乏。此物……此物之提神效力,远胜浓茶!且这苦涩之后的回甘与清醒,恰似做学问之历程!”
他转向苏婉,目光热切:“苏姑娘,此物……你称之为‘咖啡’?不知可否少量售予杜某?以供夜来编书时饮用?”
这突如其来的肯定和需求,让苏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强压激动,恭敬道:“杜先生谬赞。能得先生认可,是此物之幸。只是……目前此物原料来之不易,存量极其有限,恐难大量供应。若先生不弃,民女愿将现存的部分,分一些与先生,不敢言售,只当是酬谢知音。”
杜先生闻言,非但没有不满,反而对苏婉不囤积居奇、珍视知音的态度更加赞赏:“姑娘高义!既如此,杜某便厚颜收下了。日后若有机会,定当为姑娘宣扬此物之妙处!”
他果真只买了很少的量,却如同捧着重宝般,小心收好。临走前,他又对苏婉道:“苏姑娘,似这等有助于清心醒神、裨益学思之物,虽一时难以风靡,然于我等需耗费心力之人而言,实乃福音。姑娘坚持下去,假以时日,必能觅得更多同道。”
杜先生的到来和他的话语,如同一道阳光,驱散了苏婉连日来的阴霾。她意识到,咖啡的推广,或许不应该着眼于大众市场,而应该精准地定位在像杜先生、李墨林这样的文人、学者,以及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的特定行业人群。这是一个小而精,却可能极具忠诚度的市场。
她立刻调整了思路,不再急于让普通客人接受,而是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和记录那些对咖啡表现出兴趣或认可的客人的信息,思考如何更好地为这个潜在的“精英圈子”服务。同时,她也更加坚定了培育岭南幼苗的决心——只有掌握源头,才能拥有未来。
喜欢一品豆妃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一品豆妃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