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顶部的几盏主灯无声熄灭,只留下几束柔和的背景光。会议桌中央,一块原本与桌面齐平的、磨砂质感的区域,内部发出低沉的嗡鸣声,随即从中轴线缓缓向两侧打开。
一道幽蓝色的光芒从下方透射出来,带着未来科技般的冷感。
紧接着,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出现了!
无数道细密的、近乎无形的淡蓝色光线从桌面打开的缺口处交织投射而出,如同活物般在空中迅速汇聚、成型!
光线的编织精密而复杂,伴随着极其细微的、如同数据流刷过的嗡鸣声。短短几秒钟内,一个高度超过一米、覆盖了会议桌中央近三分之一区域的全息三维地理沙盘,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所有常委眼前!
“嗡……”
低沉而稳定的运行声成为了此刻会议室里唯一的背景音。常委们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脸上写满了震撼。
即便是见多识广的郑国锋书记,眼底也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叹。这种高度逼真、即时渲染、细节纤毫毕现的全息投影技术,其背后所代表的军事科技力量,超出了他们的日常认知范围。
沙盘正是以京南高铁规划线路中那个“K237 500至K239 800”的争议区域为核心。山川、河流、城镇、道路,所有地表地貌都以惊人的精度还原,色彩逼真,层次分明。比之前幕布上的平面地图,其信息量和直观性提升了何止一个维度!
袁泽拿起手边一个同样散发着幽蓝光泽的、类似指挥棒的短棒。他的动作沉稳而精准。短棒尖端亮起一点柔和的白色光芒,轻轻点在沙盘中那片看似平缓开阔的山谷地带。
随着他的点触,奇迹发生了!
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巨手,瞬间剥离了覆盖在大地之上的绿色植被和黄色土层!沙盘内部的光影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地表如同水波般向下“溶解”、“透明”,将隐藏其下的地质构造**裸地、震撼性地暴露出来!
“嘶……”
会议室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倒抽冷气声!
只见在那被“剥开”的地下,狰狞的景象触目惊心:巨大的、扭曲的暗红色断层带如同大地的伤疤,在虚拟的地壳深处纵横交错,犬牙呲互!
这些断层带并非静止,其边缘还模拟着极其缓慢却不可阻挡的地壳应力变化,散发着令人心悸的不稳定感。
更令人头皮发麻的是,在这复杂危险的地质结构之间,数条闪烁着冰冷银白色金属光泽的粗大管线,如同潜伏的巨龙,蜿蜒穿行其中!
这些管线被标注为醒目的“昆仑-7(备)”,其走向与位置,与地表那条规划中的蓝色高铁线路轨迹,在沙盘的空间里形成了清晰而致命的立体交叉!
尤其在一处断层活动模拟最剧烈的区域,代表高铁路基的蓝色光带,几乎就是紧贴着一条最粗壮的银白色光缆斜上方穿过!两者之间的距离,在沙盘的比例尺下,显得岌岌可危,仿佛随时可能碰撞!
“各位请看,”袁泽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如同冰冷的解说词。他手中的光棒如同精准的手术刀,指向那最危险的交汇点。
光棒的白光聚焦处,沙盘自动生成放大的局部透视结构图,并用醒目的红色箭头和参数标注出关键数据。
“该规划线路在此处设计路基标高,与‘昆仑-7号’备用主干光缆的物理埋深垂直净距,理论最小值不足5米。”袁泽的声音平稳地陈述着残酷的事实!
“而该区域,正处于‘苍梧-大陵’地质断裂带的次级活跃分支上。根据军区地质监测站三十年的连续数据建模分析,其深层地壳应力活动虽缓慢,但具有不可预测的间歇性释放特征。”
他手中的光棒微微移动,指向那些狰狞的暗红色断层带边缘模拟的应力波纹:“高铁运行产生的持续性、高强度震动荷载,尤其是高速列车通过时引发的特定频率振动波,与此断裂带潜在的应力释放点存在显着共振风险。”
光棒再次移动,聚焦在那段几乎贴在一起的蓝色路基和银白光缆上,“一旦诱发深层地质活动加剧,或者仅仅是在长期的共振效应累积下,极可能导致光缆防护结构受损、甚至断裂。其后果……”
袁泽的声音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会议室里落针可闻,每一张脸都写满了凝重和震惊。他缓缓说出结论,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将直接切断战区在东南方向的关键战略通信备份节点,其影响范围,远超汉东一省之地。其战略风险等级,评估为最高级(红色)。”
最高级!红色风险!
这几个字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个常委的心头。常务副省长周明华的脸色已经从苍白转为灰败,他放在桌上的手紧紧握成了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巨大的经济损失预期,此刻在无法估量的战略安全风险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微不足道!赵晓春更是面无人色,身体微微发抖,几乎站立不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