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二科,陈浪正对着电脑屏幕,仔细核对着一份关于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的文件。
他工作投入,神情专注,与办公室里其他几位或闲聊、或看似忙碌实则摸鱼的同事形成了鲜明对比。
自从上次向袁天汇报了关于“金鼎投资”的线索后,他就按照指示,没有再主动深入调查。
但他并没有完全放下这件事,而是利用工作之便,更加留意所有可能与“金鼎投资”或其关联方(如那个法人胡万)相关的信息。
他注意到,在近期的几份不同部门报送的材料中,都隐约出现了“金鼎”的影子。
比如,一份来自某区的招商引资简报里,提到“金鼎投资”参与了一个老旧街区改造项目的意向洽谈;另一份信访摘要(非他经手)里,又提到了某地块拆迁纠纷,涉事方虽然没有明指,但描述的特征与“金鼎”极其相似。
甚至在一份看似无关的工商联活动报道中,胡万的名字也出现在参会企业家名单里,位置还比较靠前。
这些零散的信息,单独看似乎没什么,但串联起来,就勾勒出“金鼎投资”活跃的身影和似乎无所不在的触角。
陈浪将这些发现默默地记在心里,没有形成任何书面材料,也没有再向李伟或袁天汇报。
他牢记着袁天的叮嘱——“到此为止”,但他也相信,将这些信息碎片储存起来,或许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能拼凑出完整的图景。
他的谨慎和敏锐,与其年龄似乎有些不符。这或许与他从小在省委大院长大,耳濡目染了太多官场起伏有关。
他知道,有些雷区,在没有足够力量和把握之前,绝不能轻易踏足。
这时,办公室电话响起,是李伟打来的,通知他袁省长马上要去参加一个协调会,让他把之前准备好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的初步意见稿送过去。
陈浪立刻从电脑中调出文件,仔细检查了一遍格式和内容,确认无误后打印出来,快步向袁天办公室走去。
他清楚,这份文件是袁天贯彻落实王海山书记指示、主动作为的重要体现,容不得半点差错。
……
省政府会议室,关于制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若干措施》的专题会议正在召开。袁天亲自主持,相关厅局的一把手悉数到场。
与省委常委会的凝重气氛不同,这里的讨论相对务实和热烈。
但细心观察,也能发现一些微妙之处。
比如,分管工商、市场监管的副省长,是吕梁线上的人,发言时虽然也表示支持,但语气平淡,提出的建议也多是不痛不痒。
而发改委、财政厅等关键部门的负责人,态度则比较积极,他们或多或少感受到了高层风向的变化,也在调整自己的姿态。
袁天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不动声色。他首先强调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并将其提升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响应省委(意指王海山)要求、推动汉东高质量发展的高度。
然后,他话锋一转,直接指出了当前营商环境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其中不少就来自于陈浪之前整理的那份报告。
“……‘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门抱着权力不放,审批环节多、时限长、自由裁量权过大;各种检查、评比、摊派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政府承诺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时有发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袁天列举的问题一针见血,让在座的一些部门领导如坐针毡。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汉东的发展活力,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袁天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王海山书记到任后,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建设。
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契机,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他提出了几条硬措施:全面推行“一网通办”,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和自由裁量权;建立涉企检查评比清单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开展;开展政府承诺未兑现事项专项清理行动;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建立线索移交和督办机制……
这些措施,招招指向原有行政体制的弊端和权力寻租的空间,其力度和针对性都是空前的。
与会人员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表示赞同,有人面露难色,也有人沉默观望。
“我知道,推行这些改革,会触及利益,会遇到阻力。”袁天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坚定,“但是,再难也要做!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职责所在!这份措施,不仅要写进文件,更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各部门要在一周内拿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时间表,报省政府审定。我会亲自督办!”
他展现出的强硬姿态和推进改革的决心,
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常务副省长,并非只是被动地等待和观望,而是在借助王海山带来的“势”,积极主动地开拓着自己的局面,推行自己的施政理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