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亮的“锦囊妙计”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在林城看似平静的水面下,迅速激荡起一圈圈充满恶意的涟漪。
袁天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几个重点招商项目,首当其冲。
由袁天亲自引进、旨在提升林城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智眸科技”林城分公司项目,在完成初步选址、准备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时,麻烦接踵而至。
这天,项目负责人陈明带着厚厚一沓材料,脸色铁青地冲进了县委书记办公室。
“袁书记!这……这简直欺人太甚!”陈明将一叠文件重重拍在袁天办公桌上,声音因为愤怒而有些发抖,“环评!又是环评!上周刚按他们的要求补充了噪音影响专项报告,今天环保局的人又来了!说我们提供的厂区周边土壤和水质本底数据不够‘翔实’,要求我们重新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扩大范围,对周边五公里范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面环境监测!还必须是他们指定的那几家机构!”
袁天拿起那份盖着环保局鲜红印章的《补充监测通知书》,眉头紧锁。
通知书的措辞极其“规范”,“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X条”、“为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冠冕堂皇,无懈可击。
但要求补充监测的范围之大、时间之长、指定机构的费用之高,明显超出了常规项目的要求,目的只有一个——拖延。
“他们指定的机构,报价多少?”袁天沉声问。
“是市场价的……三倍!”陈明咬着牙,“而且,一个月监测期结束,拿到报告再走流程审批,黄花菜都凉了!我们原定的设备进场调试计划全部泡汤!
袁书记,这分明是故意刁难!我们智眸是轻资产、无污染的科技企业,环评根本没那么复杂!”
袁天的手指在冰冷的通知书上划过,眼神锐利如刀。他拿起电话,直接拨通了环保局局长刘大有的座机。
电话响了好几声才被接起,刘大有的声音传来,带着一种刻意拉长的官腔:“喂?哪位?”
“刘局长,我,袁天。”袁天的声音平静无波。
“哦!袁书记!您好您好!”刘大有的声音立刻热情了几分,但那份热情里透着明显的疏离和圆滑,“领导有什么指示?”
“智眸科技的环评补充监测通知,我看到了。”袁天开门见山,“要求扩大范围到五公里,监测一个月,还指定机构,这个依据是什么?同类科技企业有这样的先例吗?”
“哎呀,袁书记,这个嘛……”刘大有在电话那头打着哈哈,“我们也是本着对环境保护高度负责的态度嘛!您引进的项目,我们更要高标准、严要求!虽然智眸科技本身污染小,但选址那块地,以前是做什么的?历史情况复杂啊!
我们也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避免将来产生环境纠纷,这也是保护投资商嘛!至于指定机构,那是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绝对没有其他意思!程序上,我们完全是依法依规办事的!”
一番滴水不漏的官话,把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还扣上了“高度负责”、“保护投资商”的大帽子。
袁天沉默了几秒,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刘局长,优化营商环境,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是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
程序要合规,效率也要兼顾。这样吧,监测范围按常规标准,时间压缩到两周,机构选择,只要具备省级以上资质,由企业自主决定。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这个……袁书记,您看这……”刘大有显然没料到袁天会如此直接地提出具体要求,一时语塞,支吾起来,“程序上……恐怕……”
“程序是死的,人是活的。”袁天打断他,语气加重,“我相信刘局长有办法处理好。这件事,你亲自盯着,三天内,我要看到符合要求的环评批复放在我桌上。”说完,不等刘大有再辩解,直接挂断了电话。
听着话筒里传来的忙音,刘大有拿着电话,额头上瞬间冒出一层细汗。
他下意识地看向办公桌对面——那里坐着一个人,正是张坤的心腹、县政府办副主任马强。马强翘着二郎腿,脸上带着一丝看好戏的冷笑。
“刘局,袁书记……压力很大?”马强慢悠悠地问。
刘大有擦了擦汗,苦着脸:“马主任,您看这……两边都是爷,我夹在中间难做人啊!袁书记这命令……”
“命令归命令,”马强压低声音,身体前倾,“张县长的意思,您应该更清楚。程序!一切按程序来!他袁天能因为一个项目就坏了规矩?环评无小事!该补充的必须补充,该监测的必须监测到位!
出了问题,谁担得起这个责任?是你刘局,还是我马强?”他语气阴冷,“张县长说了,该‘严格’把关的地方,绝不能含糊!出了成绩,少不了你的好处;要是因为‘放水’出了纰漏……哼,你这局长的位置,怕是也坐到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