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大楼顶层的县长办公室,空间比袁天当副县长时宽敞了许多,但陈设依旧简单,甚至有些冷清。
巨大的办公桌对着窗户,窗外可以俯瞰大半个林城县城。
此刻,袁天并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站在窗前,背对着门口。
他手里拿着一份经开区智慧平台项目因资金被卡而被迫暂停部分功能模块运行的简报,另一份是科技局关于“雏鹰计划”扶持资金迟迟无法到位、多家科技企业面临研发中断风险的紧急报告。
冰冷的纸张似乎都透着下面办事人员的焦灼和某些人的恶意。
秘书小陈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将一份刚收到的文件放在办公桌上,低声道:“袁县长,环保局那边…关于经开区新产业园空气质量的初步监测报告送来了。”
袁天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眼底深处蕴着一丝冰冷的锐光。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份环保局的报告,快速浏览。
报告措辞严谨,数据详实。结论部分清晰地写着:“经多点位、多时段连续监测,经开区新规划高端制造产业园区周边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未发现明显异常污染源。
前期个别时段监测到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轻微波动,经核查分析,主要受特定气象条件(如静风、逆温)及周边区域(非产业园区内)偶发性排放叠加影响,其浓度远低于标准限值,对园区环境及未来入驻企业不构成影响。综合判定,园区选址环境适宜。”
报告后面附了几页监测数据表格,打印得整整齐齐,VOCs的数值果然都漂亮地躺在安全线以下。
袁天放下报告,手指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笃笃声。他走到窗边,目光投向远方,正是经开区新产业园和老旧工业区交界的方向。
空气中那股若有若无的甜腻气味,在县长办公室这高层是闻不到的,但他仿佛能穿透距离,嗅到那份被报告刻意掩盖的异常。
“都符合标准…环境适宜…”袁天低声重复着报告里的关键词,嘴角那抹冷硬的弧度更深了。
这报告,完美得无懈可击,也虚假得令人心寒。它像一面精心打磨的盾牌,挡住了所有指向北区老厂的问题,更成了张坤、赵有德之流用来堵他嘴、证明他“小题大做”、“干扰经济”的工具。他们以为用一纸公文就能把污染和问题抹掉?
笃笃的敲门声再次响起,秘书小陈探进头:“袁县长,安…安主任来了。”
安彤(安欣女儿)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夹克,提着一个不起眼的黑色电脑包,脸上带着惯常的那种温和又略带疏离的笑容走了进来。
“袁县长,没打扰您吧?”安彤语气轻松。
“安主任来得正好。”袁天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真诚的笑意,指了指沙发,“坐。正有事想请教。”
安彤坐下,目光扫过袁天办公桌上那份环保报告,眼神微动,但并未多问。小陈端上两杯清茶,退了出去,轻轻带上门。
“安主任在省发改委,见多识广。我们林城搞‘数据赋能’,推动智慧治理,这方向是对的吧?”袁天开门见山,语气带着探讨,目光却紧盯着安欣。
安彤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慢悠悠地说:“方向当然对。国家层面三令五申,要运用大数据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省里刚开完会,王省长还特别强调,对于利用新技术提升监管精准度、发现解决传统手段难以察觉问题的创新做法,要大力支持,总结经验。”
她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省里的最新精神,目光却若有深意地掠过桌上那份环保报告,“尤其是环保领域,新技术的应用空间很大啊。传统监测有局限,有些污染,像无组织排放、特定气象条件下的扩散影响,靠人力蹲守和零星抽测,很难抓现行、定证据。”
袁天心中了然。安彤这是在给他递刀子,一把用省里精神武装起来的、合法的、锋利的刀子!
他立刻接话:“安主任一席话,真是醍醐灌顶!我们经开区搞智慧园区,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搭建更精密的环境监测网络,想试试用物联网传感技术结合气象大数据分析,构建一个动态污染溯源模型。
目前还在调试阶段,正好缺些真实场景的数据验证。您看,省里有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支持或者试点意向?”
安彤笑了,放下茶杯:“袁县长思路很超前啊。动态溯源,这可是前沿方向。省里确实在关注这类创新应用。
这样,我回去跟相关处室提一下,看看能不能把林城这个点作为省里探索环境智慧监管的一个潜在联系点?技术上,省环境监测总站那边有专家,应该可以提供一些咨询。”
“太好了!”袁天眼中精光一闪,“那就麻烦安主任牵线搭桥!我们这边全力配合,尽快把模型调通,采集验证数据!为全省智慧环保探探路!” 他把“验证数据”几个字咬得清晰有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