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府大院西侧,那栋被戏称为“政务超市”的平房,此刻成了风暴的中心。
几天前还略显冷清的办事大厅,此刻人头攒动,嘈杂得像一个巨大的蜂巢。空气中混杂着汗味、劣质烟草味、复印机墨粉味和一种焦躁不安的气息。
“搞么子名堂哦!以前跑一个地方盖个章就行,现在要跑三个窗口?你们这‘一站式’是‘一站’还是‘多站’?”
一个穿着沾满水泥点工装的中年汉子,脸膛涨得通红,把一沓材料重重拍在“项目备案”窗口的台面上,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年轻女办事员脸上。
女办事员脸憋得通红,又气又急,手忙脚乱地翻着桌上的流程说明:“大叔,您…您别急,这是新规定,环评前置…您得先去那边‘环保预审’窗口拿个意见…”
“意见?我跑了三天了!环保那边说要看发改的立项,发改又说要看土地预审!皮球踢来踢去!你们这不是折腾人嘛!”汉子声音更高了,引得周围排队的人群一阵骚动和附和。
“就是!比以前还麻烦!”
“什么‘一站式’,我看是‘卡人站’!”
“换汤不换药!”
抱怨声此起彼伏。几个穿着制服的窗口人员,有的面无表情地重复着机械的流程解释,有的干脆低头假装忙碌,眼神却不时瞟向大厅角落那间挂着“协调办公室”牌子的房间,眼神里带着事不关己的冷漠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
协调办公室里,气氛更加凝重。袁天坐在一张临时搬来的旧桌子后面,脸色冷峻。
他面前站着三个人:县发改局负责项目审批的科长刘明,县环保局负责预审的副科长王海,还有县自然资源局的一个股长。三个人都微微低着头,但姿态各异。
刘明一脸无奈,王海眼神躲闪,自然资源局的股长则带着点油滑的敷衍。
“解释一下。”袁天敲了敲桌面上摊开的几份投诉记录,声音不高,却像冰碴子,“同一个项目,发改说需要环保预审意见才能立项,环保说需要看到发改的立项文件才启动预审,自然资源局又说土地预审需要前两者的初步意见。一个死循环!
这就是你们落实的‘并联审批’、‘一口受理’?这就是你们承诺的‘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刘明抬起头,苦着脸:“袁县长,这…这流程设计上确实有点…衔接不畅。我们局内部系统还没完全跟新平台对接,有些信息共享不了…”
王海立刻接话,语气带着推诿:“是啊袁县长,环保预审有我们的规范和标准,没有明确的立项信息,我们确实没法精准把握项目性质,贸然出意见要担责任的…”
自然资源局的股长也赶紧附和:“对对,我们也是按规定办事…”
“规定?”袁天猛地打断他,目光锐利如刀,扫过三人,“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流程设计有问题,为什么不上报?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
为什么让老百姓在这里兜圈子、受折腾?我看不是规定的问题,是你们脑子里那堵墙没拆掉!是你们部门利益的小算盘没放下!”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指着外面嘈杂的大厅:“听听!听听外面的声音!这就是你们交的答卷?效率呢?透明呢?都丢进垃圾桶了?”
三人噤若寒蝉,冷汗顺着鬓角流下。
袁天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怒意。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流程问题,更是根深蒂固的衙门作风和部门壁垒在作祟,背后,更是张坤那无形的手在放任甚至暗中鼓励这种混乱,让他的新政出师不利。
“流程设计缺陷,立刻整改!刘明、王海,还有你,”他指着自然资源局的股长,“你们三个,今天下班前,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并联审批操作细则,明天就不用坐办公室了,给我到大厅窗口去顶岗!亲自体验一下老百姓的‘方便’!”他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是…是,袁县长!”三人脸色煞白,连声应道。
“还有,”袁天声音更冷,“告诉你们各自的局长,再发生这种推诿扯皮、让群众跑断腿的事情,我亲自找他们问责!‘一站式’搞不好,那就换能搞好的人来站!”
就在袁天强力整肃政务大厅乱象的同时,另一场围绕“钱袋子”的无声绞杀,在县政府大楼更高层的办公室里,正以更隐蔽也更致命的方式进行着。
县财政局预算科的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财政局长老钱坐在主位,手指间夹着的香烟已经快烧到过滤嘴,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他对面坐着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马强,一个四十出头、头发微秃的精干汉子,此刻却是满脸焦急和愤懑。
“钱局,您再给想想办法!”马强把一份文件推到老钱面前,手指因为激动微微发抖,“经开区智慧园区平台升级,这是袁县长亲自抓的重点项目,也是‘数据赋能’的标杆!省里、市里都挂了号的!
前期试点效果那么好,现在卡在设备采购款上,供应商天天催,项目眼看就要停摆!这…这让我怎么跟袁县长交代?怎么跟园区里眼巴巴等着升级服务的企业交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