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苏江高新区的灯火却愈发璀璨夺目,勾勒出建筑冷硬的线条,倒映在人工湖平静的水面上,宛如一片坠落的星河。
远离了核心区的喧嚣,袁天按照杨明给的地址,来到位于园区边缘一处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硅谷灯火”人才沙龙。
推开厚重的工业风铁门,喧嚣热浪混合着咖啡香、酒香和一种蓬勃的荷尔蒙气息扑面而来。
高挑的空间保留了原始的钢架结构,粗粝的水泥柱上缠绕着暖黄色的灯串。巨大的落地窗将城市的夜景框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里面人头攒动,穿着休闲T恤牛仔裤的年轻工程师、西装革履但领带早已松开的投资人、背着双肩包眼神充满好奇的学生、还有几位颇具艺术家气质的设计师……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人端着酒杯或咖啡,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热烈地交谈着。
巨大的投影幕布上,正播放着一家初创公司的产品演示视频,激昂的背景音乐也压不住台下嗡嗡的讨论声。
这里没有等级森严的座位安排,没有刻板的自我介绍环节,更没有虚与委蛇的客套。交流是自由、直接、甚至充满火药味的。
袁天要了一杯苏打水,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像一个冷静的观察者,融入这片充满活力的背景噪音中。
“嘿,哥们儿,新面孔?哪个赛道的?”一个穿着印有卡通火箭图案T恤、头发染成几缕蓝色的年轻人端着啤酒凑了过来,笑容灿烂,带着自来熟的热情。
袁天笑了笑,举了举手中的苏打水:“袁天,刚来这边挂职,还在熟悉环境。”
“挂职?哦,管委会的啊!”蓝发青年恍然,但并不拘谨,反而更随意地在他旁边的高脚凳上坐下!
“我叫阿哲,搞机器视觉的,自己弄个小工作室。这地方不错吧?比那些正儿八经的招商酒会强多了!在这里,甭管你是BAT大佬还是车库创业者,聊得来就干一杯,聊不来就换人,简单粗暴有效率!”
袁天被他直白的风格逗笑了:“确实氛围很好。信息流动很快。”
“那必须的!”阿哲灌了一口啤酒,“你看那边,”他指了指不远处一群围着白板激烈争论的人,“那几个,左边穿格子衫的是搞量子计算的,中间那个光头是做脑机接口的,右边那个美女是做合成生物学的。
八竿子打不着吧?嘿,刚才量子计算那哥们儿提了个算法问题,做脑机的说他们处理神经信号时遇到过类似瓶颈,合成生物那美女一拍大腿,说她们实验室有个生物启发式的优化思路可能能用!这火花,啧啧,在别的地方能碰出来?”
袁天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白板前,不同领域的人正拿着马克笔飞快地画着示意图,争论得面红耳赤,眼神却亮得惊人。这种跨界的、自发的、基于纯粹兴趣和问题导向的交流,效率惊人。
“人才,才是这里最核心的‘营商环境’。”一个略带沙哑但充满磁性的声音在旁边响起。一个穿着剪裁得体的深灰色休闲西装、约莫五十岁左右的男人走了过来,手里端着一杯威士忌。
他面容儒雅,眼神却锐利如鹰,带着久经商场的洞察力。他面容儒雅,眼神却锐利如鹰,带着久经商场的洞察力。他朝阿哲点了点头,阿哲识趣地做了个“你们聊”的手势,端着啤酒融入了另一堆人群。
“自我介绍一下,沈振华,‘启明创投’的。”男人向袁天伸出手,笑容温和,气场却不容忽视。
“袁天。幸会,沈总。”袁天与他握手,感受到对方手掌的力度和干燥。
“刚才看你在那边项目评审会上,”沈振华指了指管委会大楼的方向,眼神带着一丝玩味,“一针见血,直指专利要害。犀利,专业。管委会新来的袁主任?”
袁天有些意外,没想到下午会议的情况这么快就传到了投资人耳中。他坦然道:“挂职而已。碰巧专业相关。”
“挂职?”沈振华挑了挑眉,似乎对这个身份有些意外,随即又笑了,“专业就是硬道理,在哪都一样。苏江这片地方,能扎下根的,要么有硬核技术,要么有颠覆性的模式,光靠关系和背景,玩不转的。”
他抿了一口酒,目光扫过整个沙龙里涌动的人群,“你看这些人,为什么愿意留在这里?高薪?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这里尊重专业,认可价值,信息透明,规则相对清晰。
失败了,拍拍灰尘,只要技术还在,想法还在,总有机会东山再起。这种生态,才是吸引顶尖人才的磁石。”他的语气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自信。
“不需要特别的‘引进’政策?”袁天想起林城绞尽脑汁出台的各种人才补贴、住房优惠,效果却寥寥。
沈振华轻笑一声,带着一丝洞悉世事的了然:“真正顶尖的人才,看重的不是那三瓜两枣的补贴和一套房子。
他们看重的,是能不能施展抱负,是技术能不能落地,是想法能不能得到尊重和实现,是失败后还能不能爬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