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省公安厅,“丁·祁案”联合专案组临时指挥中心。
时间已过午夜,但这里没有丝毫倦意。巨大的电子屏幕墙如同深邃宇宙的星图,无声地运转着。
左侧区域,京州“蓝调”酒吧街和大风厂的混乱画面已经转为绿色,代表“扫尘”和“定风”行动初步控制局面,大批涉案人员被拘捕,煽动分子被甄别控制,舆情被有效压制。
中间区域,省厅后门袭击事件的后续处理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重伤嫌犯被严密看押,其吐露的祁同伟刺杀计划细节如同毒蛇的獠牙,被迅速转化为行动预案。
然而,此刻指挥中心所有目光的焦点,都凝聚在屏幕墙右侧那片被特意放大、标注为“孤鹰岭”区域的卫星地图上。
地图上,一条代表废弃护林道的灰白色细线,在墨绿色的原始森林覆盖下蜿蜒曲折,如同一条垂死的巨蟒,最终消失在代表国境线的蓝色虚线附近。
一个刺目的红色光点,正沿着这条细线,如同垂死挣扎的萤火虫,以令人心焦的速度向边境方向移动。
光点旁,清晰地标注着:目标“琴”(高小琴) 和 “老鬼”(祁同伟心腹)。
实时传输的无人机高空俯拍画面(光学模式)显示,一辆黑色丰田普拉多在布满碎石和坑洼的废弃道路上疯狂颠簸疾驰,车灯关闭,如同幽灵。车尾卷起的尘土在黯淡的星光下形成一道模糊的尾迹。
主控台前,袁泽端坐如山。深蓝色的制服在屏幕幽蓝光线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肩章上的三颗银星如同凝固的寒冰。
他的目光深邃,如同最精准的雷达,牢牢锁定着屏幕上那个移动的红色光点,以及下方不断刷新的实时数据流:
海拔:867米 → 902米 → 935米…(持续上升)
速度:65km/h → 58km/h(路面恶化)
方向:正北偏东15度(指向野人谷垭口)
预计抵达垭口时间:23分钟… 22分钟…
热源信号:稳定(车内两人)
“鹰眼3号报告,目标车辆进入林区深处,卫星信号出现波动,光学追踪受树冠遮挡严重,请求切换热成像。”通讯频道传来高空无人机操作员冷静的声音。
“批准切换。热成像锁定目标车辆引擎及乘员舱热源。保持安全距离,避免暴露。”袁泽的声音平稳清晰,下达指令如同在棋盘上移动一枚早已预知的棋子。
大屏幕上的光学画面瞬间切换为黑白的红外热成像。普拉多引擎部位的高温区域呈现刺眼的亮白色,车体轮廓模糊。
乘员舱内,两个代表生命体征的橘红色人影轮廓清晰可见——一个在前(驾驶位),一个蜷缩在后座。
“网安组,目标加密通讯信号?”袁泽的目光扫向另一块屏幕。
“报告袁厅!目标‘琴’名下及所有已知关联加密信号持续静默。
‘老鬼’的备用加密频道在进入林区前十分钟最后一次短暂激活,发送了一条极短加密信息,内容无法破译,接收方指向境外一个一次性中转节点,已失效。
判定为最后确认信号。”网安组负责人语速飞快地汇报。
“林区信号屏蔽强度分析?”袁泽追问。
“报告!孤鹰岭核心区域存在天然强磁铁矿脉,叠加复杂地形,对民用通讯信号屏蔽效果显着。
目标车辆已进入强屏蔽区边缘,预计三分钟后完全脱离我方常规通讯监控范围。其携带的卫星电话需特定开阔地才能使用。”技侦组负责人补充道。
赵东来站在袁泽身侧,眉头紧锁,盯着屏幕上那不断接近代表“失联区”的红色虚线圈,忍不住低声道:“袁厅,快进强屏蔽区了!‘捕雀’行动组已经按计划在垭口预设伏击点就位,但万一目标提前发现路障,或者…祁同伟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备用路线?”
袁泽没有立刻回答。他的指尖在主控台光滑的金属边缘,再次以那种极其细微、却充满韵律的幅度轻轻敲击着。
这一次,敲击的频率似乎比之前更快了一分。他的目光如同高速运转的扫描仪,在屏幕上快速移动:
卫星地图上,目标车辆移动轨迹与预设伏击点(野人谷垭口下方)的距离测算。
热成像画面中,代表车辆引擎的热源亮度变化(反映引擎负荷)。
林区实时气象数据(风速、湿度)。
预设伏击点周边的三维地形建模图(陡坡、巨石、溪流)。
行动组各小队(“猎鹰”特警突击队、“暗影”国安特勤组)通过加密单兵通讯系统发回的实时位置和环境报告。
海量的、动态的信息碎片,如同汹涌的潮水,涌入他那如同超级计算机般的大脑,被瞬间分析、关联、推演!他在计算!计算目标在强信号屏蔽下可能采取的应变!
计算伏击点设置的容错率!计算行动组在复杂地形下的最佳协同路径!甚至…计算目标狗急跳墙时可能造成的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