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风卷过林城县政府大院,带着一种粗粝的萧瑟,刮在脸上像细小的沙粒。
几棵老槐树早已落尽了叶子,嶙峋的枝桠刺向铅灰色的天空,如同大地不甘的叹息。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若有若无的煤烟和尘土混合的气息,这是这座依赖传统产业的北方小城难以摆脱的底色。
袁天紧了紧藏青色呢子大衣的领口,快步穿过空旷的院子。
皮鞋踏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发出清晰而略显孤寂的回响。他刚从城郊的“丰年”农业合作社回来。
那里,他联合县农业局的技术员老马鼓捣出的那个“慧眼识虫”手机APP,正在几户愿意尝鲜的菜农地里进行小范围试验。
效果出奇的好,老菜农赵老蔫举着屏幕里被清晰标注出虫害种类的白菜叶子,那咧着嘴、露出豁牙的笑容,是袁天心头难得的一抹亮色。
但这亮色,驱不散此刻压在他心头的凝重。他推开自己位于县委办公楼三楼的办公室门,一股沉闷的暖气和淡淡的旧文件气味扑面而来。
办公室不大,陈设简单,最显眼的是占据了小半张桌面的电脑和几摞翻得卷了边的政策文件汇编。墙上挂着一幅林城县行政区划图,上面被红蓝记号笔圈点勾画得密密麻麻,像一张作战沙盘。
他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桌上的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桌上的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袁县长,”电话那头是招商局的小王,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冲劲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智眸科技’那边回复了!陈总亲自带队,后天上午十点,准时到!”
袁天握着话筒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有些发白。成了!智眸科技,这家专注于“AI 工业视觉质检”的创新企业,是他通过大学导师牵线搭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接触上的“金凤凰”。
他看中的不仅是对方在算法和深度学习上的硬核实力,更是其技术对林城那些还在靠老师傅肉眼把关的建材厂、农机配件厂的颠覆性升级潜力。这将是点燃林城传统产业新引擎的第一颗火种!
“好!太好了!”袁天的声音沉稳,但眼底有锐利的光芒一闪而过,“接待方案按最高规格准备,细节,尤其是技术展示环节,盯死了,不能出一点纰漏!我马上过来。”
挂断电话,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桌角那份省里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号:X科发〔2023〕15号)上。
文件是安欣那次“偶然”照面后,他回去第一时间翻出来,几乎逐字逐句啃透的。里面关于“优先保障高新技术项目用地”、“建立创新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大省级科技专项扶持资金向县域倾斜”的条款,此刻在他脑海里异常清晰。
机遇就在眼前,但袁天深知,在这看似平静的林城官场水面之下,暗礁密布。常务副县长张坤那张总是挂着看似温和、实则深不可测笑意的脸,浮现在他眼前。
上次他推动那家小科技公司申报省创新基金,张坤就在会上轻描淡写地说过:“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裆。咱们林城,还是要靠实打实的传统产业吃饭。” 那话里的软钉子,至今还扎着。
招商洽谈会安排在县政府二楼最大的会议室。深红色的长条会议桌擦得锃亮,反射着头顶水晶吊灯有些晃眼的光。
两侧摆放着崭新的席卡,矿泉水瓶像受检阅的士兵般整齐列队。空气里弥漫着精心准备后的紧绷感。
十点整,智眸科技的考察团准时抵达。为首的是CEO陈海默,四十岁上下,身材精干,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没有打领带,透着一股技术出身的务实和干练。
他眼神锐利,扫视会议室时带着一种习惯性的审视。他身后跟着技术总监、市场总监和两名助理。
县委书记李国涛、县长李卫国、常务副县长张坤以及袁天等几位相关县领导,还有招商、发改、国土、财政等几个关键局委的一把手,早已在座。
一番程式化的寒暄握手,笑容堆在每个人脸上,气氛热烈而空洞。
“欢迎陈总一行莅临我们林城考察指导!”李国涛书记声音洪亮,带着主政一方者特有的热情,“我们林城啊,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希望能引进像智眸科技这样代表未来方向的头部企业,为我们这座老工业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李国涛的开场白四平八稳,既点出了林城的“优势”,也表达了求贤若渴的态度,最后把“优化营商环境”这面大旗高高举起。
袁天注意到,李卫国县长在一旁微微颔首,脸上是符合身份的沉稳笑容。
而张坤,则端着茶杯,轻轻吹着热气,嘴角噙着一丝含义不明的笑意,目光在陈默和袁天之间不着痕迹地移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