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坳的“小试牛刀”初显成效,袁天并未满足于此。
他敏锐地意识到,单靠一个APP的免费推广,缺乏持续投入和迭代更新,终究是昙花一现。要让这“新质生产力”真正在林城扎下根,必须找到产业的支撑点。
他的目光投向了县城边缘那个不起眼的“智创谷”孵化器。在一堆做电商、小程序的初创公司里,他找到了“慧农科技”——一家由两个刚毕业大学生创办、专注于农业AI应用的小公司。
简陋的办公室里,创始人赵峰和钱程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报错信息抓耳挠腮,公司账上几乎见底。
当袁天带着王有田出现在门口时,两个年轻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省…省里刚下发了《关于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编号是东政发[202X]15号,”袁天开门见山,将一份打印好的文件放在他们凌乱的办公桌上,手指重点敲了敲其中关于“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申报省级科技专项”的条款,“你们这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系统,思路很好,青石坳的初步应用也证明了它的潜力。完全符合省里扶持的方向。”
赵峰拿起文件,手微微发抖。这份文件他们听说过,但总觉得高不可攀,从未想过与自己有关。
“但是…袁县长,”钱程推了推眼镜,声音有些干涩,“申报省级创新基金…听说竞争非常激烈,程序也特别复杂,我们这种草台班子…”
“事在人为!”袁天的语气斩钉截铁,“材料我来帮你们把关,技术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是你们的优势。
青石坳的试点数据就是最有力的支撑!你们只需要把技术讲透,把市场前景说清。剩下的,按流程走,该跑哪个部门,我让王站长和小李陪你们去!”
接下来的日子,袁天化身成了“慧农科技”的编外项目经理。白天,他在县里处理繁杂事务;晚上,他泡在“智创谷”那间狭小的办公室,和两个年轻人一起逐字逐句打磨申报书,分析竞争对手,模拟专家答辩。
他利用自己扎实的技术背景和省级机关的工作经验,精准地提炼项目亮点,规避潜在风险点。王有田和小李则成了跑腿专员,带着两个大学生穿梭于县科技局、发改局、财政局,协调盖章、出具证明。
当“慧农科技”成功获得五十万元省级创新基金扶持的消息传回林城时,赵峰和钱程在办公室里激动得又跳又叫,几乎落泪。这笔钱,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是对他们技术和方向的莫大认可。
而袁天,则悄悄松了一口气,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更是他推动林城拥抱“新质生产力”战略落下的第一颗有分量的棋子。“慧农科技”成了他手中一个活生生的样板。
林城县年度经济工作会议。县委大礼堂里,吊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转动,搅动着沉闷的空气。
主席台上,县委书记李国涛正在做总结报告。当谈到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动能时,他话锋一转,目光投向台下前排的袁天。
“…同志们,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我们有的同志,像袁天同志,在这方面就很有闯劲,敢于尝试新事物。”
李国涛的声音平稳,带着惯有的威严,“比如在青石坳搞的那个什么手机看病的试点,还有帮助本地小公司争取省里的创新基金,思路是新的,效果嘛,初步看也是好的。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肯定!”
台下响起一阵不算热烈的掌声,目光齐刷刷聚焦在袁天身上。
袁天挺直腰背,面色平静,只有微微抿紧的嘴角泄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李国涛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语重心长,甚至带着一丝敲打的意味:“但是啊,同志们,我们也要清醒。新东西好是好,但步子一定要稳,效果一定要实。
不能光图个新鲜热闹,搞些花架子、虚把式。最终,还是要落到促进发展、惠及百姓这个根本上来。
要注重实际效果,要稳妥推进!特别是涉及到资金、项目,更要慎之又慎,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这番“表扬”像一盆精心调制的温水,先热后凉。肯定其“新”,更强调“稳”,实质是划下了一道无形的界限——小打小闹可以,想动大格局?先掂量掂量。
散会后,县长李卫国在走廊上叫住了袁天。“袁天,”李卫国的态度比以往缓和了不少,甚至带上了一点温度,“青石坳和慧农科技的事,做得不错,有实效。
这样,县里准备整合几个零散的农业信息化项目,成立一个工作专班,你来牵头负责。
还有,工业园那边有几家电子配件企业反映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你也去调研一下,摸清情况,拿出个初步方案来。” 他拍了拍袁天的肩膀,力度适中,“好好干,把工作做实。”
这无疑是释放了一个信号:袁天凭借实打实的“小成绩”,初步赢得了这位务实县长的部分信任,获得了一些更具体、更实在的工作抓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