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已定,计划的轮廓在脑海中勾勒清晰,林夜并未立刻行动。他深知,在敌人眼皮底下进行如此精细而危险的操作,任何一丝急躁和疏漏,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甚至万劫不复。他需要更充分的准备,需要将自身状态调整至巅峰,更需要,一个无可挑剔的时机。
他重新闭上双眼,不再仅仅是恢复,而是进入了更深层次的“调谐”状态。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完全融入背景,而是开始极其谨慎地、尝试性地调整自身“星尘假面”的某些细微参数。
他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调音师,在维持主旋律(与背景星空同调)不变的前提下,开始极其细微地调整某个特定“声部”的“音色”和“共鸣频率”。这个“声部”,指向的,正是远方那庞大“方舟”架构场所散发出的、独特的能量韵律。
这不是攻击,甚至不是干扰,而是一种更为精妙的“预习”和“模拟”。他试图让自己散发出的、那微弱到极致的能量波动中,包含一丝与架构场能量性质“相似”但又“无害”的“谐波”。就像一滴水,在融入大海之前,先调整自身的温度、盐度,使其与周围海水无限接近,以减少入水时的涟漪。
这个过程比维持纯粹的“星尘假面”更加耗费心神。他必须分出一部分意识,持续不断地捕捉、分析架构场那宏大而复杂的能量“乐章”,同时还要精准地调控自身力量,产生那几乎不存在的“谐波”。这对他刚刚恢复的精神力,是又一次严峻的考验。
汗水再次从他额角渗出,但他心神不动,如同老僧入定,全部的精气神都凝聚在这微观层面的操控上。他能感觉到,丹田内的“火种”似乎理解了他的意图,那温暖的光芒微微摇曳,散发出一种更加易于“连接”与“共鸣”的波动,辅助着他进行这精妙的调整。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那艘留守的“巡猎者”依旧如同恪尽职守的哨兵,规律地执行着扫描任务,并未察觉到目标“残骸”内部,正进行着怎样惊心动魄的准备工作。
林夜耐心地等待着,如同潜伏在草丛中的猎豹,等待着猎物最为松懈,也是自身状态最为完美的那个瞬间。
他等待的时机,并非外在的变故,而是内在的圆满。当他感觉到自身那丝模拟出的“谐波”,与远方架构场的能量韵律达到一种近乎完美的、若合符节的同步时;当他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力在这种高强度精细操控下,非但没有枯竭,反而如同被磨砺的刀锋,变得更加凝练、敏锐时——他知道,时候到了。
此时,恰好是那艘“巡猎者”完成一轮扫描,转向巡逻轨道远端,距离“影梭号”相对最远的时刻。这也是它扫描间隔中,一个短暂的、注意力可能略微分散的窗口。
就是现在!
林夜紧闭的双眸骤然睁开,眼底深处,橘红与暗金的光芒不再交织闪烁,而是化作一片深邃的、仿佛能吸纳一切光线的混沌之色。他维持着“星尘假面”的主体不变,但将全部的心神与意志,都灌注到了那一道精心模拟出的、与架构场同频的“谐波”之中。
他小心翼翼地,如同在冰面上投下一片羽毛,将这道蕴含着“逆向同调”意图的微弱波动,沿着之前感知到的、能量流动的自然“路径”,朝着“方舟”基座的方向,缓缓地“推送”过去。
这不是能量攻击,没有速度,没有冲击力。它更像是一段加密的、无害的信息流,或者一种顺应着能量潮汐自然扩散的“共识”。它依托于宇宙本身的背景媒介,悄无声息地穿越了遥远的空间,目标直指他之前感知到的、那个能量活跃且似乎相对薄弱的架构节点。
这个过程缓慢得令人心焦。林夜能清晰地“感觉”到那道微弱的波动,如同逆流而上的小鱼,在浩瀚的能量之河中艰难而坚定地前行。他必须持续不断地输出心神之力,维持着这道波动的稳定性和指向性,确保它不会中途消散,也不会偏离目标。
这对他精神的消耗是巨大的。他感觉自己的识海如同被抽水机持续抽取,传来一阵阵眩晕和刺痛。但他咬紧牙关,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和“火种”提供的源源不断的韧性支撑,死死地维持着这道脆弱的“连接”。
近了,更近了……
在他的感知中,那道微弱的波动,终于接触到了“方舟”基座外围那庞大而精密的能量场。
没有引发警报,没有遭到排斥。就像一滴水,终于融入了奔流的大河。他模拟出的“谐波”,完美地骗过了架构场外层的防御性检测机制,悄无声息地渗透了进去。
林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最关键的一步,到了。
他不再仅仅是“融入”,而是开始尝试进行极其细微的“引导”。他利用自身波动与架构场能量的高度同频,像是一个隐藏在乐队中的乐手,开始用极其微弱的力度,去轻轻“拨动”目标节点能量流转的某一根“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