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超域防御体系完善与多超域文明联盟
跨超域混沌防御胜利后的第四年,多宇宙平衡共治联盟与星穹文明围绕 “超域防御常态化”“超域协作深化”“超域文明拓展” 三大方向,推动超域平衡协同体系从 “实战应急” 转向 “长效治理”,两个超域空间的 17 个宇宙群、45 个平衡文明,在技术、防御、文化领域形成了更深层次的融合,为后续吸纳新超域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超域防御体系完善方面,“跨超域混沌监测基地” 在暗域超域空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采用 “半永久式模块化结构”,由两个超域空间联合设计建造:核心区为 “超域监测指挥中心”,配备 10 台 “超域混沌能量超级分析仪”(分析精度较之前提升 10 倍,能识别 100 种以上的混沌能量亚型)与 “多超域全息通讯系统”(可同时与 10 个超域空间建立实时通讯);外围区部署 20 座 “超域防御塔”,每座塔配备 1 台小型化 “超域平衡协同炮”(射程 50 万光年,能量输出强度为大型版本的 1/3,适合日常防御)与 “混沌能量自动拦截装置”;生活区则为驻守人员提供 “超域能量生态舱”,确保人员在暗域超域空间的复杂环境中长期驻守。
基地实行 “双超域轮换驻守制”,每季度由多宇宙共治联盟与星穹文明各派出 500 名人员驻守,驻守团队包含监测专家、技术工程师、战斗人员与医疗人员,形成 “监测 - 防御 - 维护” 一体化的驻守体系。在首次驻守期间,团队通过超域混沌能量超级分析仪,发现暗域超域空间存在 “混沌能量残留扩散带”—— 这些残留能量虽浓度较低,但具备 “缓慢侵蚀法则” 的特性,若长期忽视,可能再次形成混沌聚集区。驻守团队立刻启动超域平衡协同炮,用低强度超域平衡光束清除残留能量,同时释放 “法则修复能量波”,修复被侵蚀的超域法则,彻底消除了暗域超域空间的潜在风险。
“超域混沌预警卫星” 研发也取得重大突破。由玄辰宇宙群的星枢维度、械衡维度与星穹文明的 “超域航天团队” 联合研发的卫星,采用 “超域能量驱动 智能自主导航” 技术,可在超域空间内自主航行,监测范围覆盖 1000 万光年。卫星搭载的 “超域混沌信号捕捉器”,能在混沌能量浓度仅为安全级 0.1 倍时,捕捉到微弱的混沌信号;“超域法则波动传感器” 则可实时监测超域法则的稳定性,提前 6 个月预警 “法则异常波动”(可能引发混沌能量爆发的前兆)。
首批 10 颗超域混沌预警卫星已在两个超域空间的边缘区域部署,形成 “超域预警网络”。卫星试运行期间,成功捕捉到 “雾隐超域空间” 传来的微弱混沌信号 —— 信号显示该超域空间存在 “低强度混沌能量流”,正朝着两个超域空间方向移动。监测团队通过卫星传输的数据分析,提前 4 个月制定 “混沌能量流拦截方案”,在能量流进入两个超域空间前,用超域平衡协同炮将其彻底清除,避免了一次潜在的混沌威胁。
在超域协作深化领域,“超域能量共享机制” 升级为 “超域资源共享生态”。双方在原有 20 座超域能量共享站的基础上,新增 10 座 “超域物资共享站”,存储由 45 个文明提供的特色物资:玄辰宇宙群的灵韵维度提供 “超域共生灵植种子”,星穹文明提供 “超域法则修复晶体”,岩质平衡文明提供 “岩质能量防护材料”,晶体平衡文明提供 “晶体能量储存核心”。当某个文明需要特定物资时,可通过超域资源共享平台提交申请,平台根据 “需求紧急度 资源匹配度” 自动分配,共享站在 24 小时内通过超域空间通道完成物资输送。
在 “雾隐平衡文明” 遭遇 “雾态能量储存危机” 时,该文明通过平台申请 100 个 “晶体能量储存核心”—— 晶体核心能稳定储存雾态能量,解决雾隐文明 “能量易消散” 的难题。超域物资共享站在接到申请后,12 小时内就将核心送达,雾隐文明的能量储存效率提升 80%,彻底摆脱了能量储存困境。这种 “跨超域资源互助” 模式,让两个超域空间的文明真正实现了 “资源无界流通”。
文化交融也迎来新高峰。第五届 “超域文化融合节” 在玄辰宇宙群的衡源维度举办,主题为 “超域同心,共筑平衡”。45 个文明的代表带来了更具创意的文化展示:星穹文明表演 “超域混沌防御史诗剧”—— 通过超域能量全息投影,再现跨超域混沌防御联军摧毁混沌能量核心的全过程,剧中融入 45 个文明的特色元素(如玄辰宇宙群的地脉能量特效、岩质文明的岩质舞台背景);玄辰宇宙群的地脉文明与雾隐文明联合创作 “地脉雾态交响曲”—— 用地脉能量的厚重节奏与雾态能量的灵动旋律,展现不同文明能量的融合之美;晶体平衡文明则展示 “超域法则晶体雕刻”—— 在晶体中雕刻超域平衡法则的波动轨迹,晶体在光照下能折射出 45 色能量光带,象征 45 个文明的共生。文化节期间,双方还共同编纂完成《超域平衡文明大典》第二卷,新增超域防御技术、超域资源共享案例等内容,成为超域文明协作的 “百科全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