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星衡本源能量突破与终极平衡的探索
星衡维度加入宇宙平衡文明共同体后,双方首个重点推进的 “星衡 - 本源能量联合研发项目” 迅速进入攻坚阶段。项目组由跨空间联盟的本源能量专家、星衡维度的星衡能量学者、异次元的高维能量研究员组成,核心目标是融合星衡能量的 “高频稳定特性” 与本源能量的 “宇宙本源属性”,研发出能支撑全维度平衡体系高效运转的 “终极平衡能量”,为后续 “全维度平衡图谱” 的完善与宇宙平衡法则的深度应用提供能量基础。
项目组在光域空间的宇宙平衡文明联盟总部设立联合实验室,配备 “多维度能量融合仪”“能量纯度检测仪”“法则适配模拟器” 等顶尖设备。研发初期,团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两种能量的 “频率适配”—— 星衡能量的振动频率为 10^18Hz,而本源能量的振动频率为 10^15Hz,频率差异导致两种能量在融合时极易相互干扰,形成 “能量紊乱流”。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中间频率介质’,让两种能量在融合前先调整至相近频率!” 星衡维度的首席能量学者 “星垣” 提出思路。项目组立刻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原始平衡晶核的能量波动数据,发现原始平衡进化法则中蕴含的 “进化频率因子”,恰好能作为两种能量的适配介质 —— 该因子能根据能量特性自动调整振动频率,实现不同能量的平滑过渡。
项目组将进化频率因子融入 “多维度能量融合仪”,经过上千次试验,终于在第三个月实现突破:当星衡能量与本源能量通过融合仪注入进化频率因子后,两种能量的振动频率逐渐趋近,最终稳定在 10^16.5Hz,形成一种金、银交织的 “终极平衡能量”。检测数据显示,这种能量的纯度达到 99.999%,传输效率比单一能量提升 80%,且能与宇宙中所有维度的能量体系兼容,可直接用于宇宙平衡防护网的能量供给、跨维度平衡生态走廊的生态维护、原始平衡晶核的能量补充。
终极平衡能量的研发成功,为 “全维度平衡图谱” 的绘制提供了关键支撑。共同体启动 “全维度平衡图谱完善计划”,由苏晴带领跨维度平衡大数据中心的技术团队,联合各文明维度的监测专家,通过以下三步推进:第一步,利用星衡维度的星衡平衡监测系统与共同体的全维度平衡监测网络,收集宇宙中 11 个文明维度及周边未探索区域的平衡数据,建立包含 “能量波动、法则适配、生态状态、文明发展” 的四维数据库;第二步,将终极平衡能量注入图谱绘制设备,通过能量共振,激活数据库中的原始平衡进化法则与星衡平衡理念数据,构建图谱的核心框架;第三步,组织各文明维度的学者对图谱框架进行细化,补充本维度的平衡特色数据与实践案例,形成完整的全维度平衡图谱。
经过半年的努力,“全维度平衡图谱” 正式完成。图谱以原始平衡晶核为中心,通过金色的本源能量线、银色的星衡能量线、彩色的各文明维度特色能量线,连接宇宙中所有已探索的平衡区域,标注出每个区域的平衡状态、能量特性、文明分布、潜在风险点。图谱还具备 “实时更新” 与 “智能分析” 功能 —— 能通过各维度的监测设备实时更新平衡数据,自动识别异常波动;能根据用户需求,分析不同维度的平衡协作方案,为跨维度项目提供决策支持。
“全维度平衡图谱不仅是宇宙平衡的‘全景地图’,更是共同体各文明维度协作的‘导航系统’!” 林辰在图谱发布仪式上强调,“它让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宇宙平衡的整体状况,更精准地制定平衡守护策略,为共同体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就在终极平衡能量投入应用、全维度平衡图谱顺利发布,共同体准备规划 “宇宙平衡文明发展十年计划” 时,跨维度平衡大数据中心的监测系统突然捕捉到 “宇宙平衡法则共振异常” 信号 —— 信号来自宇宙的 “中心平衡区”(宇宙诞生时形成的首个平衡区域,也是原始平衡晶核能量的源头),呈现出 “高频共振衰减” 的特征,且共振频率与原始平衡进化法则、星衡平衡理念的核心频率高度一致,仿佛是宇宙在向共同体传递 “平衡终极形态” 的信息。
“异常信号的共振频率正在缓慢降低,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宇宙平衡法则的整体共振强度下降,影响各维度平衡体系的稳定性!” 苏晴紧急解析信号数据,语气凝重,“但信号中没有任何失衡或危险的特征,反而蕴含着‘终极共生’的意图,像是在引导我们前往中心平衡区,探索宇宙平衡的终极意义。”
林辰立刻通过跨维度全息会议室,召集共同体所有 11 个文明维度的核心成员。星垣通过星衡平衡监测系统深入分析信号,提出推测:“中心平衡区是宇宙平衡的‘本源之地’,那里可能存在‘宇宙平衡终极核心’,这次共振异常,或许是终极核心在召唤我们,希望我们通过联合力量,激活终极核心,实现宇宙平衡法则的‘终极升级’,达到‘平衡共生永恒’的状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