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 > 第199章 星火汇聚

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 第199章 星火汇聚

作者:英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17:48:10

“深根固柢”的战略方针,如同一声号角,催动着望安岛这艘刚刚经历恶战、亟待休整的航船。

各支队伍领受任务后,没有丝毫懈怠。

雷震与阿彪率领的舰队再次扬帆。

剑锋直指周边海域那些仍存侥幸心理或桀骜不驯的残余势力。

旨在扫清障碍,拓展安全边界。

顾青带领着最好的工匠,几乎住进了那艘俘获的荷兰“七省”级战舰残骸里。

日夜不停地测量、绘图、分析。

试图从中汲取西方造船技术的精华。

齐长老派出的勘探队深入岛屿内陆和周边险峻的礁盘。

寻找着煤矿、铁矿等新的资源命脉。

整个岛屿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在统一的指令下高效运转。

陈启明坐镇中枢,协调各方。

目光却已越过眼前的繁杂事务,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他深知,技术、资源、武力是骨架。

但真正能让望安岛屹立不倒、生生不息的,是血液,是人才。

司徒文精心起草的那份“招贤令”,被以最快的速度抄录了数百份。

这些承载着希望与邀请的文书,通过往来的商船、主动出海的快艇、乃至一些自愿冒险的流亡者,悄无声息地散向了四面八方。

散向东南沿海、吕宋、爪哇,乃至更遥远的,有华人聚居的地方。

招贤令的言辞恳切而大气。

既坦诚了望安岛的现状与理想,也申明了求贤若渴的诚意。

更许下了安身立命、施展才华的承诺。

信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起初只是微澜。

但望安岛力挫荷兰舰队的威名,已然在先。

时间推移,涟漪开始扩散。

一个月后,第一艘响应召唤的小船,载着几位从中原逃难而来的落魄书生和一个懂些医术的郎中,小心翼翼地驶近了望安岛的警戒线。

核实身份、严格检查后,他们被接上了岛。

人数虽少,意义重大。

陈启明给予了相当的礼遇,亲自接见,妥善安排。

并根据其才能分配了文书整理和医馆辅助的工作。

待遇从优,尊重有加。

这个消息,被有意无意地传递出去。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两个月后。

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了望哨发现一支由五艘大小不一的船只组成的船队,正朝着望安岛驶来。

船队吃水颇深,风尘仆仆,像是经历了漫长航行。

船上没有攻击性旗帜,船头有人朝着哨塔方向打着手势。

雷震亲自乘快艇前去拦截询问。

快艇返回时,雷震带来的消息让所有知情者都为之动容。

这支船队的核心人物,是一位名叫赵士桢的老者。

而这位赵士桢,并非寻常人物。

他曾在京城兵部任职,是一位痴迷于火器研制、着有《神器谱》的知名兵器专家!

陈启明闻讯,心中猛地一震!

赵士桢?

莫非是那位着有《神器谱》、在兵部矢志革新火器却屡遭排挤的赵老大人?

他对这位前辈的名字和事迹如雷贯耳。

深知其才学与抱负,更知其在中原官场的落魄境遇。

“立刻备船,我亲自去迎!”陈启明当即下令。

他率领司徒文、顾青等核心成员,迅速赶往码头。

船只靠岸,跳板放下。

一位须发皆白、但目光锐利、腰板挺直的老者,在弟子搀扶下,踏上望安岛的土地。

陈启明快步上前。

在众人略显惊讶的目光中,竟对着老者执了一个标准的弟子礼。

语气带着由衷的敬重:

“可是着《神器谱》的赵老大人?晚辈陈启明,在京时便久仰老大人学识风骨,只恨无缘拜见!不意竟能在此海外之地恭迎老大人仙驾,实乃天佑我望安!”

赵士桢闻言,浑身一震。

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的领袖。

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和深深的感慨:

“你……你便是那位制出‘自生火铳’、后遭构陷的陈启明?老夫在京中亦听过你之名,只道英才陨落,不想……不想你竟在此处开创出如此一番气象!”

他的目光扫过码头上林立的工坊。

听着远处传来的蒸汽机低沉轰鸣。

看着工匠们身上沾染的油污和手中精良的工具。

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好!好!太好了!此地,才是我辈匠人梦寐以求之用武之地!”

同船而来的,还有几位同样因各种原因不容于故土的老工匠。

以及在东南沿海颇有名声的造船老师傅李旦的几名弟子。

他们带来了更先进的福船、广船建造技艺,甚至对西洋帆船也颇有研究。

这是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大才”!

陈启明将赵士桢一行人恭敬地迎入议事堂。

稍作安顿后,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带着赵老等人去参观岛上的核心工坊区。

看到那精密的镗床、轰鸣的蒸汽锤、已经进入实测阶段的线膛炮,以及正在改造的荷兰战舰。

赵士桢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老泪盈眶。

“得遇明主!得遇明主啊!老夫那些被束之高阁、被视为奇技淫巧的图纸,终于……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他当即表示,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并立刻指出了当前线膛炮几个可以优化的细节。

其见解一针见血,让顾青等人茅塞顿开,敬佩不已。

那几位造船老师傅,在仔细查看了“镇海号”的设计和实物后,也是啧啧称奇。

同时提出了许多结合中西优点的宝贵建议。

尤其是在船体结构强度和恶劣海况下的适航性方面。

陈启明当即任命赵士桢为工坊总顾问,地位与顾青相当,共同主导技术研发。

其余工匠也各尽其才,被安排到关键岗位。

赵士桢一行人的到来,如同给望安岛的技术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更系统的理论知识、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还有中原几千年积累下的、但被僵化体制所束缚的宝贵智慧。

望安岛的技术体系,开始从“经验积累”向“理论指导与实践结合”的更高层次迈进。

更重要的是,赵士桢这等重量级人物的成功投奔,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开。

更多怀才不遇、或是在中原动荡中无法立足的工匠、技师、通晓算术水利的特殊人才,甚至一些受过教育、有心做事的书生,开始想方设法,循着各种渠道前来投奔。

望安岛的人口结构悄然发生变化。

不再仅仅是流亡的战士和水手。

而是开始汇聚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和管理人才。

人才的聚集,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工坊区的灯火彻夜不熄。

讨论声、试验声不绝于耳。

新的想法、新的设计、新的工艺不断涌现。

技术进步的速度明显加快。

陈启明站在高处,望着这片日益兴旺、充满生机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希望。

招贤纳士,如同汇聚星星之火。

每一颗火种的到来,都在为望安岛这堆巨大的篝火增添着光和热。

这汇聚而成的光芒,将照亮前行的道路。

这升腾而起的热量,将锻造出无坚不摧的力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望安岛的根基,正在人才的滋养下,变得越来越深厚,越来越坚固。

星火已汇聚,只待燎原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