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暗影基地,网络作战中心。
陈默“介入中东”的决策如同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暗影”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指令下达的瞬间,素察的虚拟意志便接管了主导权,开始调动一切可用资源,为这头即将闯入新猎场的黑暗巨兽,寻找第一个可以依附和利用的“本土面具”。
寻找代理人,绝非易事。在这片被信仰、民族、部落和外部势力撕裂的土地上,选择一个错误的合作伙伴,可能意味着尚未站稳脚跟就被卷入无法脱身的漩涡,甚至被“合作伙伴”反噬。陈默的要求清晰而苛刻:放弃那些意识形态狂热、难以控制的极端组织;避开与大国绑定过深、缺乏自主性的傀儡势力;寻找那些相对务实、拥有一定地盘和武装、且因处境艰难而迫切需要外部支持的“地方实力派”。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数据洪流奔涌不息。素察将目标区域(叙利亚东部/伊拉克北部交界地带)的所有已知武装派别、部落势力、乃至有影响力的地方军阀,都纳入了初步筛查范围。
第一轮筛选:基础画像与排除法
来自开源情报(新闻、学术报告、社交媒体)、“乌鸦”的隐秘线报、以及“比特面纱”近期尝试性渗透获取的碎片信息,被素察的算法快速整合,为每一个潜在目标建立初步档案。
排除目标1: “伊斯兰国”(ISIS)残余分支及类似极端组织。理由:意识形态至上,难以用利益操控,且是全球公敌,与之关联将引来灭顶之灾。(标记为 【红色 - 绝对排除】)
排除目标2: 与伊朗“圣城旅”关系过密的什叶派民兵武装。理由:背后有明确的国家行为体支持,独立性差,且容易直接卷入与以色列、美国的对抗。(标记为 【红色 - 高风险排除】)
排除目标3: 受土耳其直接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理由:同样受制于外部大国,且与库尔德武装敌对,地缘立场过于鲜明。(标记为 【红色 - 高风险排除】)
排除目标4: 库尔德武装(如YPG)。理由:虽有战斗力且控制部分区域,但其追求民族自治的政治目标明确,与“暗影”纯利益导向不符,且是美国的关键盟友,敏感度极高。(标记为 【黄色 - 谨慎观察,暂不接触】)
经过第一轮粗暴但必要的排除,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光点消失了近一半。剩下的,多是些规模不一、背景复杂、在各大势力夹缝中求生存的地方武装和部落势力。
第二轮筛选:实力评估与需求分析
素察开始对剩余目标进行更精细的剖析:
控制区域: 通过卫星影像分析和信号情报(SIGINT)定位,评估其实际控制的地盘大小、是否包含具有战略价值的城镇、交通线或资源点(哪怕是小型油田或走私通道)。
武装力量: 估算其兵力规模、装备水平(通过零星交战视频、缴获报告和黑市采购记录推断)、以及战斗经验(是否有与ISIS、政府军或其他派别交手的记录)。
财务状况: 分析其资金可能来源(是否控制征税点、勒索收入、外部援助?),评估其经济压力。一个缺钱的势力,更容易被金钱打动。
外部关系: 梳理其与周边其他派别、地区大国(伊朗、土耳其、沙特等)的关系网络,判断其独立性和可能存在的“靠山”。
首领特质: 尽可能搜集其首领的背景、性格、声誉(是残暴的屠夫还是精明的生存者?是否有过背叛记录?)。
无数的数据碎片被拼凑、解读。一些目标因实力过于弱小(仅能控制几个村庄)、或首领名声太差(以残虐和不可靠着称)而被剔除。另一些则因与某个外部势力关系过于暧昧,存在潜在风险而被暂时搁置。
第三轮筛选:“乌鸦”的深度透视
就在筛选进入瓶颈时,一条来自“乌鸦”的、标记着“高价值补充”的加密信息包,被注入到分析流程中。“乌鸦”的触角显然更深,它提供的并非泛泛的情报,而是针对几个最终候选目标的、更具穿透力的“内幕”。
其中一个目标,开始在所有数据流中,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轮廓,并且其多项指标,都与陈默的要求高度契合。
目标档案:拉希德·阿勒·纳贾尔
身份: 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省北部,一个逊尼派阿拉伯部落的武装首领。年龄约四十岁。
控制区域: 实际控制着三个毗邻的城镇及周边乡村,面积约两百平方公里。其地盘内有一条连接伊拉克的重要走私通道,以及一个处于半废弃状态、但经过修复仍能小规模产油的小型油田。
武装力量: 麾下约有三百至五百名武装人员,装备混杂,以AK系列步枪、RPG和少量技术兵器(如老式迫击炮)为主。其队伍核心是部落成员,凝聚力尚可,但与ISIS残余、叙利亚政府军以及库尔德武装都发生过摩擦,战斗经验有一定积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