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计划的指令如同最高优先级的代码,植入了“暗影”这台庞大机器的核心。指挥室的焦点,暂时从血腥的战场沙盘和武器清单,转移到了由无数荧光字符和数据流构成的虚拟世界。这里,是素察的主场。
空气中弥漫着服务器散热风扇持续不断的低鸣,以及浓得化不开的咖啡因味道。素察已经连续工作了超过二十个小时,眼镜片后的双眼布满了血丝,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如同盯紧了猎物的猫头鹰。他的面前,并排竖立着四块高性能显示器,上面同时运行着复杂的程序界面:深网爬虫、数据库破解工具、社交媒体分析软件、以及他自己编写的目标筛选算法。
寻找“白手套”,并非易事。陈默的要求极其苛刻:
1. 专业能力过硬: 必须是精通国际金融、公司法、特别是洗钱防范与规避领域的资深律师或会计师。最好是在顶级律所或金融机构有过工作经验,熟悉新加坡和香港两地的法律和商业环境。
2. 存在致命弱点: 必须有可以被利用的把柄。例如:巨额债务、不可告人的**(如婚外情、性取向、非法交易)、家人软肋、或者强烈的、难以通过正常途径满足的贪婪或野心。
3. 活动范围合适: 主要业务和生活重心在新加坡或香港,便于接触和控制。
4. 相对“干净”: 不能与当地黑帮或敌对势力有过于密切的联系,背景不能太复杂,以免引火烧身。
这几乎是在寻找一个行走的矛盾体:既要身处金融世界的顶端,又要如履薄冰、一推即倒。
素察的工作流程如同精密的外科手术:
第一步:广撒网。
他通过黑客手段,侵入了数家国际顶级猎头公司和专业协会的数据库,获取了大量在东南亚地区活跃的金融法律精英的公开和部分非公开简历。同时,深网爬虫也在特定论坛和加密聊天室中,搜寻着那些可能提供“灰色”法律服务或本身就有问题的专业人士的蛛丝马迹。
海量的信息如同洪水般涌入服务器,经过初步清洗和去重,仍然剩下了超过五百个候选名字和他们的基础资料。
第二步:初步筛选。
素察编写的算法开始发挥作用。设定好的关键词权重开始评分:
- 教育背景(常春藤/牛剑毕业?)、工作经历(魔术圈律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际投行?)、擅长领域(并购、税务规划、反洗钱?)、执业地点(新加坡/香港?)——这些是“专业能力”评分。
- 社交媒体活跃度、消费习惯(是否远超其明面收入?)、是否有突然的经济状况变化(如大额借贷、资产抵押?)、是否在匿名论坛有寻求“快速致富”或处理“麻烦”的记录?——这些是“潜在弱点”的线索。
算法无情地刷掉了一批又一批候选人。有些人专业能力不足;有些人背景过于干净,像一块坚硬的石头,找不到下手缝隙;有些人则活动在迪拜或欧洲,不符合地理要求。
名单迅速缩小到一百人以内。
第三步:深度挖掘。
这是最耗时耗力,也最考验技术的环节。素察像一名数字时代的侦探,开始对剩下的每一个候选人进行“数字解剖”。
他潜入目标的电子邮箱(利用零日漏洞或钓鱼攻击获取密码)、社交网络账户(分析其好友关系、发言习惯、隐藏相册)、甚至家庭智能设备的数据流(如果存在安全漏洞)。
他交叉比对公开的房产记录、车辆登记、公司注册信息,寻找与其申报收入不匹配的资产。
他检索全球各地的法院记录、仲裁案件、媒体报道,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污点或纠纷。
他甚至通过入侵某些高端俱乐部的会员系统或医院数据库,寻找目标不为人知的癖好或健康问题(例如赌博、吸毒、心理疾病、重大隐疾)。
这是一个在道德和法律底线之下进行的、彻底侵犯**的黑暗调查。每一个光鲜亮丽的履历背后,都可能被素察揭开不为人知的伤疤或脓疮。
大多数候选人在深度挖掘后被排除了:
一位能力出众的律师,被发现是某国政要的白手套,背景太深,碰不得。
一位资深会计师,看似完美,但调查发现其与意大利黑手党有隐约的资金关联,风险太高。
一位年轻的律所合伙人,野心勃勃,但弱点不够“致命”,可能无法完全控制。
名单缩小到了二十人,然后十人,最后……只剩下三个最具潜力的目标。
素察将这三个人的详细资料,包括他们的成就、人脉、生活习惯、以及那些被精心挖掘出来的、足以毁灭他们人生的“料”,整理成加密文件,提交给了陈默。
陈默在指挥室的大屏幕上,冷静地审阅着这三份“人生档案”。
第一个,是一名年近五十的英国籍律师,在香港执业多年,人脉深厚,但嗜赌如命,欠下了澳门赌场巨额高利贷,正在被疯狂追债。弱点明显,但年纪偏大,可能缺乏冲劲,且与澳门黑帮牵扯过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