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东北往事:江湖人生 > 第264章 《苏丽的反思》

东北往事:江湖人生 第264章 《苏丽的反思》

作者:消失的豆豆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3 16:35:06

窗外,庆祝“北林王”倒台的喧嚣似乎仍未完全散去,偶尔还能听到远处街道传来的、带着几分宣泄意味的鞭炮声。报社编辑部里却显得有些异样的安静,同事们或兴奋地讨论着接下来的跟踪报道计划,或埋头赶稿,试图从这桩惊天大案中挖掘出更多吸引眼球的细节。只有苏丽坐在自己的工位前,对着电脑屏幕怔怔出神,手指悬在键盘上方,久久没有落下。

那份被主编压下的深度报道稿,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的心头。她理解主编的“不合时宜”,也明白在当下这种群情激昂的氛围下,试图去探讨犯罪背后的社会成因和个体命运的复杂性,是多么的“不识时务”。民众需要的是恶有恶报的快意恩仇,是黑白分明的道德故事,而不是灰色地带的沉重思考。

但她就是无法说服自己,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传声筒,去重复那些已经被定性的、脸谱化的叙述。陈山河那张在审讯后期疲惫而平静的脸,与报纸上那个被描绘成青面獠牙的“恶魔”形象,在她脑海中不断交错、重叠,撕裂着她作为新闻人的职业认知和内心朴素的正义感。

她关掉了正在撰写的、关于案件最新进展的常规报道页面,打开了一个新的空白文档。标题她犹豫了很久,最终敲下了几个字:《阴影之下的足迹——关于北林枭雄案的几点冷思考》。

她没有打算立刻发表,甚至不确定是否会发表。这更像是一种自我的梳理和拷问。

她开始回忆并记录下自己接触此案以来的所有观察和疑问:

· 陈山河最初的动机,仅仅是为了生存和给父亲治病。当合法的途径无法保障最基本的生存权时,铤而走险似乎成了他唯一的选择。这是否折射出特定时期社会救助体系的缺失与底层保障的脆弱?

· 他从一个普通的青工,迅速蜕变成一个心狠手辣的枭雄,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刀疤刘、老黑这些早期的“对手”,他们本身所代表的基层治理失序和街头暴力文化,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他的“启蒙老师”?以暴制暴的思维模式,是否正是在这种环境中被不断强化?

· 他的崛起过程中,并非没有遇到过法律的干预。但为什么早期的冲突往往被当作普通的治安案件或经济纠纷处理?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养寇自重”或“息事宁人”的惰政思维,直到其势力尾大不掉才引起重视?

· 他所建立的“秩序”,虽然建立在暴力之上,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填补了当时某些区域(如厂区周边、新兴市场)管理真空所带来的混乱?这种畸形的“替代品”为何能有其生存土壤?

· 那些曾经与他“合作”的、被他贿赂的、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各色人物,在这个罪恶帝国的构建过程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仅仅惩治陈山河,是否足以铲除滋生这类现象的温床?

· 吴先生那样的人物,能够轻松利用规则漏洞,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风险转移,这本身是否也暴露了监管体系在面对更高形态、更隐蔽的违法犯罪时的无力?

她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写下去,不追求 immediate 的答案,只是忠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困惑。她意识到,陈山河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多种社会力量、制度缺陷、人性弱点共同作用下的一个极端产物。将他简单地妖魔化,无异于将一颗毒瘤切除后便宣告万事大吉,却不去探究身体内部为何会滋生这样的毒素。

写完这些杂乱无章的思考,她感到一阵疲惫,但内心却清明了许多。她知道,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这样的文章很难见诸报端。但她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

她拨通了王建军的电话。

“王队长,是我,苏丽。”

“苏记者,有什么事?”王建军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他知道苏丽与普通追逐热点的记者不同。

“关于陈山河的案子,我有些不同的想法,写成了一份内参性质的材料,不知道……你是否愿意看看?”苏丽斟酌着词句,“不涉及案件具体细节,更多是从社会层面的一些反思。”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王建军有些意外。在所有人都将陈山河视为罪大恶极的典型时,苏丽却还在进行“反思”。

“可以。”王建军最终说道,“你发到我加密邮箱吧。”

挂断电话后,苏丽将文档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任何可能干扰侦查的内容,然后发送了出去。她不知道王建军会如何看待这些“不合时宜”的想法,但她觉得,有必要让这位身处风暴中心、亲手将陈山河拉下马的执法者,听到另一种声音。

几天后,王建军给了她回复,没有通过电话,而是一条简短的短信:“材料已阅。思考很有价值。法治的意义,不仅在于惩治已发生的罪恶,更在于预防未发生的悲剧。路还长。”

看着这条短信,苏丽久久无言。王建军的认可,让她感到一丝慰藉。她明白,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像王建军这样的执法者在制度框架内的坚持不懈,也需要像她这样的记录者和思考者,在舆论的浪潮中努力保持清醒,发出或许微弱却必要的不同声音。

她没有再试图去发表那篇“冷思考”,而是将其作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注脚,珍藏起来。但她并没有停止工作,她转而开始着手搜集和整理北林市在国企改制、城市扩张过程中,那些曾经被忽视的、普通工人的命运变迁史。她隐隐觉得,陈山河的故事,只是那个宏大而复杂时代背景下,一个格外刺眼的坐标。要真正理解他,或许需要回到更广阔的图景中去。

舆论的狂欢终将过去,但深刻的反思与记录,应该留下。

她重新打开一个空白文档,标题是:《北林工业变迁下的个体命运(1988-1998)》。

这一次,她的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地方。

---

喜欢东北往事:江湖人生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东北往事:江湖人生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