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家族的断代史 > 第6章 魔咒

一个家族的断代史 第6章 魔咒

作者:外号六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3 10:45:57

苗南拳莫名其妙得了病,又莫名其妙的好了,并且又活了十年之久,这个谁也无法解释的现象被当成了传说在山南大地反复传颂,苗南拳就成了传奇人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及至后来,苗南拳死后多年不腐,更是加重了这种传说的真实性和影响力。

老公公死时她就在跟前,那是她嫁过来的第三个年头。

公公一向身体很好,四十那年还能举起麦场上的石碌碌。半年后,那个威震山南的拳师怎么都不会想到,刚迈进四十一岁的门槛,他竟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健壮如牛的身板如撒气的猪尿泡慢慢瘪了下去,最终变成一具尸体埋到了村北的老陵地里,和列祖列宗为伴,并成为后辈口中的列祖列宗。陪伴他的只是一具冰冷的墓碑和落满灰白鸟粪的松柏。

也就是从那时起起,开始有传言,苗家的男人活不过四十二。人们窃窃私语,口口相传苗家第一位发家的老祖是怎么半道上劫了一位行商的钱财,回到家买房置地就此发了家。也有说苗家本应姓张,招亲入赘到张家做了上门女婿,凭着一身好拳脚霸占了张姓的家产后改回了本姓,等等,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所有的一切传言似乎是为了验证男不过四十二这个魔咒。

她不相信外边的谣传,谁知道那里面有没有诋毁的成分呢。而据她所知,苗家的发家全然不是外边传说的那个样子,她亲眼目睹了公公和自家男人的艰辛,并参与其中,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在土地里刨食,而不是守着祖业坐吃山空。

家里的土地大多数租给了村里的佃户,剩下的二十来亩好地由男人和长工憨柱收种。除此之外,男人还经营着窑厂,并亲自担当匠人。冬天农闲时节,窑厂也闸了工,男人和憨柱就整天推着窑货四处遛乡,以物易物,窑货换回粮食,再把换回的粮食送到集市换回钱财。如此循环,随着季节的更迭行着过日子的实质。

男人苗肇庆无可挑剔,只是性格有些柔弱,完全不像苗南拳那般刚毅。除了继承了公公的一副好身板之外,男人的长相倒有七分随了婆婆,性格亦是。这个英俊的男人,脾气像面瓜,似乎活在公公的阴影下,拳师世家的遗风荡然无存。至于外界津津乐道的苗家独门拳法,到了苗肇庆这辈,似乎失传,日常里,也没见他一招半式。倒是公公,在病倒前的每日,雷打不动地去南河套打上一通。私下里问过男人,为啥不喜欢打拳,男人一句话不喜欢算是给了她一个结论。

至于婆婆,那个吃斋念佛的妇人,自打她十七岁进门就整天念叨心口疼,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操持一家人的饮食,除此之外一概不闻不问,似乎这个家的其余事情和她一丁点的关系都没有。对她这个儿媳妇倒是还过得去,但也不是那种能贴心说话的人。婆媳俩的关系恭敬有余,亲热不足,维持着一种在外人看来大户人家必要的礼节。就是这样一个病怏怏的人竟然活到公公去世的十五年后。当然,和她的孝顺和精心服侍不无关系。这个沉默寡言的婆婆,临走前的清醒里,拉着她的手央求她务必把一大家子照顾好,又说,这家人的风脉出了问题,男不过四十二一直是她吃斋念佛的原始动力,可惜,终归没能破解。就这样,婆婆带着万般无奈以及对她的殷切希望撒手而去,更留给她一个浓浓的化不开的心结,犹如千斤巨石压上了心口,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想起来都胆战心惊。

也许公公自感来日无多,他不再信奉街上的中医,而是选择自病自医。他把方子交给儿子,抓来药,让女人熬制。理所当然,她这个儿媳妇把婆婆的活接了过来,事实,公公也确有此意,因为病怏怏的婆婆做事总是慢腾腾,让人看了由不得的心急。那些天,她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细心地给公公熬制汤药,还不耽误照看好儿子,那个刚会跑的肉蛋可不省心。

公公最终在服了自家熬制的汤药三个月后还是撒手人寰。那段磨人的日子里,她不光把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就连公公嗜好的河水泡茶也没中断。她没有因为公公形容枯槁而表现得有丁点的不耐,相反,她抱着服侍自家亲爹的心思尽心服侍着公公,尽着一个儿媳的本分,并以此获得亲朋好友一致的赞扬。就连一向寡言的婆婆也是逢人便说,自家不知几辈子修来的福,摊上了这么一个好儿媳,不,好闺女,真的比闺女还好。

公公临终前的那天突然能坐了起来,那天是腊月的二十三,灶王爷登天的日子。村子已经有过年的气氛了,零星的鞭炮时不时炸响,天空中堆积着灰色的云层,似乎要下雪的样子。已经阴了半月有余,所有人都在期盼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但雪仿佛一个顽皮的孩子,千呼万唤始终不见踪影。

公公已经瘦成一把骨头了,任谁都无法把眼前的他和那个强壮的拳师联系起来。婆婆听到公公的呼喊,奔过去,看到自家男人坐在床沿上跟她招手,起先吓了一跳,继而忙不迭地扑过去,嘴里喊着天爷啊,攥住了他的手。这意外的惊喜让她热泪盈眶,她不知道,其实这是人临死前的回光返照,反倒以为男人突然病愈了。

公公抓着婆婆的手,目光越过她的肩头望着虚无的半空,深如枯井的双眼里闪着火一样的光。婆婆热泪盈眶,以为她许的愿灵验了,她喃喃着,激动地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悦,而没发现男人一脸的焦急。

她正纳着鞋底,眼睛时不时瞄向铺上的儿子玩耍的儿子,保证他不因为手底的活而发生意外。婆婆颠着小脚气喘吁吁地奔过来,她扶着门框冲她喊,永昶妈,快,快。她的心咯噔一下,以为公公咽气了,等婆婆那句你爹叫你,她才明白婆婆所说的你爹其实是公公。

爹好了?她扔下鞋底,抄起儿子,随着婆婆往公公所住的后院奔去。

婆婆急赤白脸地说,你爹让我喊你,说有话要说。

看到公公,她的眼泪哗一下子就流了出来,虽然天天端茶撩水的没遍数,可看到公公披着棉袄坐在那里枯瘦的样子,她还是不由得掉泪。这个刚过四十一的男人,自己的亲公爹,此刻哪里还有当初的豪气呀。她叫了一声爹,随即哽咽得一句话说不出来。公公慈爱地拍拍她的手,说好闺女,我想喝你烧的鸡蛋汤了。她喜极而泣,连连点头,说我这就去烧。

生火烧水,添柴打面穗,很快,一碗喷香鲜黄的鸡蛋汤端到了公公跟前。可是公公已不是刚才的公公了,他躺倒了,像是累了,喂到嘴边的鸡蛋汤却不肯下咽。他嗫嚅着,让把儿子苗肇庆喊来,说有话要说。

看到儿子儿媳一家人站在跟前,公公笑了笑,伸出手想够什么的意思,她一下子明白了,公公是想摸摸孙子呢,就把儿子抱到公公眼前,让儿子喊爷爷。谁知道一岁的儿子哇一声哭了,声如裂帛,毫无缘由。她的心底一声哀叹,民间有一个说法,小孩子看到哪个老人哭,那就说明这个老人离死不远了。

她把儿子交给男人,想喂公公一些鸡蛋汤,公公却摇摇头,示意听他说两句。众人围着公公沉默不语,唯有男人怀里的孩子哭闹不止。没办法,她把孩子交给门外的憨柱抱着,回过头听公公的交代。公公四下里看了看,灰白的脸上浮上一层笑,他说,不孬,一家人都在眼前,比我爹强,我爹死的时候身边一个人没有。说着,他好像想起什么,干枯的眼窝里滴出两滴浑浊的泪珠。停了一会又说,我要走了,大师兄二师兄都等着我呢,他们都等急了。

众人面面相觑,内心却悲痛不已,谁都知道,公公的大限已到,他此时的行为只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

扫视了众人一眼,公公的目光停留在她身上,说,我和你爹是拜把子的兄弟,没想到又成了亲家,可惜我不能陪他聊天喝酒了,想想真是个遗憾,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说明我老哥俩的缘分尽了,老天不留我了。肇庆性格有些软弱,你婆婆身体又不太好,这个家你要操持起来,永昶要看好,我看这孩子倒是个练武的苗子,可是时代不同了,不是以前靠打打杀杀就能混口饭吃了,长远看还是要读书,不读书功夫练得再好也只是一介武夫,除了看家护院还能干什么?不做恶的顶多混口饭吃,保镖看家护院,都不是长远的营生,弄不好还被人当枪使,我大师兄就是跟着义和团丢的命,还有我二师兄,我们师兄弟六个,只有我算是善终啊,其余的,吃枪子的吃枪子,斩首的斩首,作孽啊。

那天,公公断断续续说了好多,然后沉沉睡去。谁也没有想到,刚交子时,公公再次醒来,啊啊了几声,随即没了声息。等听到男人的哭声时,她知道公公去了。

公公下葬那天,天阴得格外沉,举重的一干人心急火燎地培上最后一锹土时,期待多日的大雪终于飘落,不长时间就白了地。

瑞雪兆丰年,一场大雪让苗家庄的庄户人异常欢喜,许多人为苗家看下的日子赞叹不已,有人感慨,若是大雪后下葬,事情不知道会糟糕到什么程度。苗家尚未撤去的席棚下,老秀才捻着灰白的胡须喃喃自语,雪盖坟,不出状元出翰林,雪盖坟,不出达官出贵人。

作为女人,她没有资格上坟,但对公公的孝敬让她作为儿媳有少许的安慰,至少无愧于心。同时,也不无遗憾,毕竟只有短短的三年时光,这还不包括初进家门时那段害羞的日子。从内心里,她觉得公公就像自家的亲爹,严肃刻板又不失温情。事实上,她也一直把公公当亲爹相待。

自从公公病倒后,她就有了迁坟的想法,俗语说穷改门,富迁坟。还有一种情况,若是家门不幸,不是暴死就是少亡的,也都归罪于陵地风脉不好。更改之法就是另外选个风脉俱佳之地,择日迁坟。公公在世,还未咽气,自然,征求他的意见不合适,也容易引起婆婆的猜忌。她委婉地把想法说给男人,期冀得到他的支持,可是,男人却一脸的不屑,他把家门不幸归咎于世道。他说,自古帝王多少朝,哪家占的不是绝佳的风水,天下第一的宝地,结果还不是说亡就亡?远的不说,就说大清朝吧,还不是毁在娘们手里?所以说,女人当家墙倒屋塌。她为之气结,怎么都没明白说的迁坟咋就扯到娘们当家上边去了,这明个明的就是责怪她管多了么!私下里想了良久,她才犯过想,感情是自己的主见伤了男人的自尊了。她不由好笑,这个男人一点都不随公公,小心眼不说,还没有公公的豪气。她赌气想,不迁就不迁,好孬都是你们苗家的事。话虽这样说,气过之后,她总是惊惊觉觉,心里不踏实,就像一个走夜路的人,总是疑心身后有鬼。

她知道男人说不通,又不宜说给婆婆,趁一次回娘家的工夫,把心底的想法说给了娘家爹。此时的褚青山正为义弟加亲家的病症而忧心如焚,听了闺女的话没打愣就应了,说应该找个风水先生看看,男不过四十二总不是好事情,说不定得罪哪方大神了。又答应给找个山南最有名气的风水先生看看,能不能破解破解。得到娘家爹的应允后,她回来把事情说给了婆婆和男人,娘俩表现出奇地一致,看看就看看吧。

三日后的晌午头,大亮牵着毛驴驮来了阴阳先生。那个胡子花白的老头颤颤巍巍被扶下驴背,又在门侧的下马石上坐了一会,才慢慢进了苗家的大门。里外看过,酒足饭饱之后,阴阳先生被男人和大亮引着去了家北的老陵地。

不长时间,三人回来了,阴阳先生的原话是,穴位没问题,无需改迁。

这句定局的结论让一家人松了口气,她包出谢礼却被阴阳先生挡了回来,理由是褚先生有交代。送阴阳先生出门的时候,她忍不住把自己的疑惑说了,阴阳先生捻捻胡须,沉吟了一下说,褚先生于我有恩,我不能说瞎话,你家那祖坟绝对没有些问题,不过,这风水是轮流转的,三代之后必有改观。

于是,迁坟的念头就搁置了下来,不过,随着公公逝去的时日渐去渐远,她的那份心思早已被日子缠磨得没了踪影,就是偶尔想起,也像是朝日露珠,随风即散了。

再次动迁坟的念头,已是十五年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