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家族的断代史 > 第35章 仁义的大满

一个家族的断代史 第35章 仁义的大满

作者:外号六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3 10:45:57

针对跪请老执之事,商量半天也没想出个合适的法子。

最后,老私塾说,咱苗姓的跪不跪无所谓,一个老祖传下来的,外姓的不跪,哪个肯来?这样吧,我找修谋商量商量,眼前要紧的是请老执,至于举重的,出殡头天不晚,说不定那时候永昶就到了。

老私塾没想到一向不好说话的郭修谋竟然满口答应,说跪不跪都应理所帮忙,再说,他还是苗家庄的保长,不能就这点眼界。不过,村里别的老执,他不敢肯定人家会不会学他这样。

老私塾为难地说,主要是苗家没人呀,最近的房份都出了五服了。

郭修谋咂咂嘴,双手一摊,一早上我都想着这事,难办,你也知道,咱村那几个都是老板板,话难说的很。

老私塾和他们共过许多红白事,当然知晓他们的品性,尤其那个老周,三纲五常挂在嘴上,若是礼数不周,他能说上半辈子。老私塾不想被老周安上苗家无人懂礼的坏名声,一路哀叹着,苗肇庆这门咋就人烟不旺呢。

老私塾无奈,只好怏怏回到苗家。

众人看到老私塾的脸色一下子明白了,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乱骂古人,说定的什么**规矩,明显的治人么。说这话的没有想到,这事惹恼了老私塾,他顿着拐棍大声地骂,混账东西,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自古以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不按规矩,那不乱套了?胡吣,古人是能乱骂的,赶紧回去,洗洗那张臭嘴。

这时,一直闷不做声的大满发话了,他一发话,惊诧了一屋子的人。大满的意思,永昶没回来,老执必须跪请,这么多年来苗家的恩情想报也报不完,干脆由他代替永昶去跪老执,于情于理都不算出格,也让逝去的苗大叔安心不是,再说,作为侄子辈,替永昶跪人也不算丢人,就是老爹不同意,他也决定为苗家出头一次。

憨柱焉有不同意的道理?苗肇庆倒头后,憨柱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以前,男东家在世的时候,苗家的事无须他操心,何况女东家也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可现在不一样,男东家去了,有些事女东家又委实不方便,这么大的事落在一个女人肩上,不坚强的只怕早就六神无主了,而今儿子大满能和他想到一处,怎能不令他无限欢喜又无限感动呢。他投过赞许的目光,点点头说,死者为大,别的都是小事。

大满爷俩的举动感动了一屋子的人,什么叫情谊,这就是情谊,能在患难中展现的情谊才是真的情谊。众人感动两家情谊的同时,不由地对大满另眼相看,这个默默无闻,像憨柱一样只知道吃苦卖力的男孩子,自从结婚后,迅速成熟起来,估计不出几年,定会是个有胆有识的精壮汉子。

苗褚氏感动的落下泪来,她看看大满,又看看憨柱,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是啊,再多的言语也表达不出那份感激。于是,当着一屋子的人,她给大满施了一个礼。慌得大满赶紧半跪着还礼,更慌得憨柱上前一步,说着使不得,使不得,把她请到椅子上坐了。

于是,在那个冬天落雪的早饭后,苗家庄的人看到了憨柱的儿子大满,被郭修谋领着,挨个给另外六个老执磕头。有如此仗义的大满,几个老执哪像以前,端着架子,矜持地等孝子磕完头,再装模作样地伸手去扶。

大满的行径获得了颇多的赞赏,平心而论,不是每个人都能抹开面子替代孝子行如此大礼。人们感慨两家情谊深厚的同时,也有不怀好意地议论,说什么大满纯粹就是巴结苗家,无非图人家的东西,或者什么东西都不图,就是献媚。

其实,大满根本没做他想,如今永昶不在家,苗家唯一的孝子暂时无法行使孝子的义务,作为几代交好的两家人,虽然名义上的主仆,可苗家显然没把憨柱家当外人,不说日常的接济照应,单是娶亲那天的大恩,已不是大满所能报答的,别说磕几个头,哪怕磕三天三夜他也没有怨言。

苗家庄的规矩,白事叫老执,红事叫执喜的,以示区分,其实翻来覆去还是一帮人。按照惯常,都是正事头天一早上场。苗家担心天短时间紧,忙不过来,索性请老执早来一天,在家呆着也是呆着,无非就是多一天的饭食。老执们也乐得早到,苗家的饭食不消说,单是那日夜不息的火盆就足以吸引人了。大雪天,围着火盆喝着热茶,未尝不是一件享受。有的老执名为老执,其实家境实在一般,生炉子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下雪天,无处可去,索性窝在被窝里,省饭还暖和。有了苗家的跪请,一桌老执,除了老私塾和郭修谋,不消多长时间就到了。

早饭过后没多久,苗家前院的正厅里,大满跪请的老执们已经围坐在苗家的火盆前了。老私塾替代主家,向老执们陈述了丧事的具体打算,划定了亲朋的范围。苗家的丧事和别家在程序上没有什么不同,要说差别也只是在席地规模档次上,这对于对于见惯事情的老执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用哪里的响起班子,哪家的厨子,都必须定下出殡的日子才能后动。郭修谋秧老秀才去问女主家,逝者仙去的具体时间,否则阴阳先生不好看日子。

老秀才拄着拐棍去了,众人喝茶闲聊。苗家庄有个奇怪的现象,俗称‘双棺地’,只要有一个人死了,过不几天就会出现第二个。现如今苗肇庆去了,众人在心里划拉开了,村东的东升七十多了,入冬后送老的衣裳都做好了,嘤嘤的撑到现在。还有魏三嬷嬷,快九十了,整天病病殃殃,估计也快,年前麦后么,容易死人。

后院的堂屋里,苗褚氏跪坐在男人的尸身前,默默地垂泪。一波一波吊唁的人流,让她不堪重负。若有哭人的人上门,作为逝者的遗孀,她必须跪在逝者面前陪着哭,以显示哀伤。其实,眼泪早已流干,再大的悲伤也酝酿不出滂沱的眼泪,而这,竟成了一些人的口实,说苗褚氏根本没有悲伤。

村里的妇道人家,三三两两的来哭人,苗褚氏不得不一次一次陪着哭。哭的人哪有几个真心实意的哭啊,无不是啊啊几声,勾起了她的伤心后,再反过来劝慰她。往常,村里有人过世,都是男人前去吊唁,按照村里规矩,上些丧礼,只是相比别人,数量多些罢了,也算维持着一个上等人家的体面,仅此而已。至于哭人,她是一次也没有过,倒不是抹不开面子的问题,面对一个不熟悉,甚至陌生的人,她实在建立不起一种发自内心的悲伤,与其虚情假意地哭几声,倒不如安安静静在家祈祷较为合适。

男人去了,什么时辰去的,她不知道,估摸着应该是子时前后,当时她记得他还咳嗽了两声,她问要不要紧,他没吱声,她以为没事。男人走了,她早有心理准备,但突然地,一句话都没留下,她还是很难过。总觉得有些遗憾。心下就有些埋怨男人,好歹等到儿子见最后一眼再走。想到儿子,她又不禁悲从中来,满打满算,永昶才刚刚十六,就成了没爹的孩子。

就在苗褚氏跪坐在堂屋迎接一波又一波吊唁的人流时,去集上买棺材的人却出了意外。棺材铺的老板老阴不是个死心眼的人,能在街上做了几十年生意,定有他的生财之道。但老阴有个缺点,听不得孬话,尤其在他赖以谋生的棺材上,你可以不买,但绝对不能说他的棺材有瑕疵,否则,对不起,不卖。敏河街上,包括以下的村子,都知道老阴的性格,是以,买棺材的时候从不多二话,看中就买,看不中就压价买,但绝口不提棺材那一茬。当然,老阴也熟知各个棺材的优劣,至于哪里有些微的瑕疵,更是心知肚明,也就肯松口谈价,买卖买卖,不就是你抬点,我降点,最后都接受么。

二牛不会说话,有时候一句话能把人怼到南墙,但是二牛心眼不坏,给谁干活都不惜力。知道二牛的脾气,都不以为然,不知道的就容易犯毛戗。这不,二牛作为主家的本家,本着为主家尽心的原则,围着最大最厚实的棺材转了足足三圈有余。

老阴叼着柴火棒,半眯着眼看阴暗的天空,心里却是忐忑不安。这个春夏之计做下的寿材,足足放了半年多了,整个棺木用最好的柏木打造,威武高大,厚重敦实,可惜,只在棺材盖正中的地方有一个补丁,那补丁是树楦所致,无碍实质,却爱观瞻,木匠为了好看,在树楦处补了一个櫒,看起来像一块衣服上的补丁。说穿了本没有什么,特别是油漆一刷,再大的补丁也会遮盖。

因为一块巴掌大的补丁,二牛的话就难听了。他说,要不是踮起脚尖看,这块疤痕还真看不到呢。众人闻听二牛的话,都凑过来看。不看没事,越看越觉得难看,那块补丁就像一块膏药贴在了肚脐眼上。

一边的老阴那个气啊,他最讨厌的就是有人说他的东西不好,不好你可以不买么。心里这样想着,嘴上却怼上了,不懂行的别瞎嚷嚷,人家看棺材好不好,都是看有没有合,那个树上没有干疤虫眼?再说这么大的棺木,那得多粗的树。不懂,该哪玩哪玩去,大雪天的,我可没求着人买,年前麦后,死的人多了。

买卖,买卖,买方当然得挑刺了,那样才好压价。二牛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挑刺的,没成想这老板不通心,说的话比他的还难听,什么年前麦后死的人多,真是卖棺材的咬牙恨人不死。这哪是开门做生意呀,简直孙二娘嘛。二牛说,你是卖棺材的咬牙,恨人不死啊,哪有这样做生意的,有毛病还不能挑,哪国的道理?

老阴气的差点吐血,这哪来的半熟呀,能这么说话吗,就是这样想也不能这么说吧,谁恨人不死了,还扯哪国,什么人是。于是,老阴就发飙了,他啐掉嘴里咬扁的柴火棒,双手作撵人状,走走走,哪凉快哪呆着去,没人喊你买,不想买弄床草席也能埋。

二牛的鼻子简直气歪了,这哪是做生意啊,纯粹找架吵,二牛忍不住了,指着老阴说,你别以为整个山南就你卖棺材,拽的不让招了,还有这样的来,不让人说话,你以为你是谁?皇上的闺女,公主啊。不买就不买,走。说着,二牛气哼哼地往外走去,同去的三宝拉都没拉住。

老阴铁青着脸,拉着长腔来了句,慢走,不送,接着关上了黑漆的大门,并上了门栓,他是铁了心不做这门生意了。

雪小了,零零星星在下,像偶尔刮起的鹅毛。西北风溜了,一阵比一阵紧,吹在脸上像小刀。几个人站在了空旷的大街上,一时有些茫然。二牛愣了一下,一拍脑袋,我真是混蛋了,咋和人吵了起来。

苗肇庆还在地上躺着,买棺材的却和卖棺材的吵了架。几个人轮番拍门,老阴像听不见一般,没有丝毫的反应。倒是邻居不耐几个人的聒噪,推开门看看,然后缩回头。屋里,老阴早就升起了炉火,温着二两小酒嘬着花生米自斟自饮呢。

开棺材铺的老阴不缺柴火,一入冬就把土灶的炉子搬到了堂屋正中。木柴的香味让老阴如此的迷恋,心情好的时候老阴不喝酒,只喝茶。喝着茶哼着柳琴,是敏河街老阴的两大爱好。可老阴还有个特点,生气的时候喜欢整二两,整着整着,老阴就不气了,抹了帽子开始唱几句柳琴。

敏河街公认的几大好买卖,开饭庄的李瘸子,剃头的马东升,卖粮食的王思运,卖棺材的老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