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家族的断代史 > 第98章 救命之恩

一个家族的断代史 第98章 救命之恩

作者:外号六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3 10:45:57

师兄张隐姓埋名了好几年,待风声平息后,重新做起了家族生意。做生意当然要结交不同的行当不同的人,一次酒后失言,无意中冲撞了一个武把式,又在其逼迫下动了手,结果把对方打成轻伤。武把式乃扬州有名的拳师大三锤的弟子,那家伙回去不知用了什么招式,激起了师傅大三锤的愤怒,一封战书下到师兄张的店铺要比试比试。

师兄张自忖功夫不输于大三锤,可是也无十足的把握取胜。大三锤乃坐地虎,徒子徒孙不下百众,一门心思做生意的师兄张自然不想得罪于他,可是又不甘示弱,否则生意就做不下去了,不得已才邀请苗南拳助拳。

一顿接风宴喝得兄弟俩豪情万丈,撤去酒席,几杯酽茶下肚,就着皎洁的月光,兄弟俩针对大三锤的拳路特点研讨了半夜,睡去时已信心百倍。大三锤指名道姓要跟师兄比试,苗南拳自然不便于替其应战,但是师兄弟俩结合自身的理解及钻研,早已把大三锤的破绽了然于胸,待到真正比武,当然是师兄张胜大三锤一筹。

大三锤倒是个爽快人,在宴南楼摆了一桌,替徒弟赔罪,同时又提出愿意跟师兄张义结金兰。师兄张这才把师弟苗南拳引到桌面,又把兄弟俩花了半夜时间研习大三锤拳法的破绽讲了,最后谦虚地说,若不是师弟苗南拳相助,万万的打他不过,并当场跟大三锤烧香磕头,义结金兰。

不知不觉中苗南拳来扬州半月有余,吃住不愁,顿顿宴请,苗南拳不习惯扬州的潮闷,动了回家的念头。三年前的那场大病让他心有余悸,唯恐犯了病死在外边,再说,他实在不放心年幼的肇庆娘俩,就辞别师兄,跟着他的的货船一路北上,走水路回程。

船行至清江浦,正是傍晚,满河的水被西天的晚霞涂成一幅瑰丽的锦缎。无所事事的苗南拳闷了半个下午,就到船头上活动了一会筋骨。来时去时的心情已大不相同,苗南拳得以有好心情端坐船头欣赏落日美景。

货船装的都是大米,吃水很深,又加上上水,船行得很慢,在一个拐弯处,苗南拳看到右前方的水里挣扎着一双白皙的手臂,一蓬黑色的头发随即淹没在泛着波纹的水里。

被苗南拳救上来的女子哭哭啼啼,一门心思寻死,待听说要靠岸清江浦时,她趁众人一个不注意又要往河里跳,被眼疾手快的苗南拳拉住,堵在了船舱里,以防该女子再次寻死。苗南拳让船老大船不靠岸,越过清江浦,走得越远越好。

那一夜苗南拳没敢深睡,他怕一个不留心被自己救上来的女子再寻短见,倘若那样,自己的心思可就白费了。船不靠岸,晚饭却是甚为丰盛,被苗南拳救过一命的师兄想留其做帮手,一起做大生意,无奈苗南拳遵从一个古训,好兄弟不一起做生意,婉拒了他。师兄知道苗南拳的品性,一旦决定的事从不更改,不得已打消了那个念头,却吩咐手下人务必礼待其师弟。

苗南拳的爹苗老拳师一辈子只收了三个徒弟,苗南拳作为儿子又作为关门弟子,被其悉心培养,加上苗南拳一门心思下功夫,是以他的拳脚比另外两个师兄高上一筹。苗老拳师因其祖上是武举人,颇有家产,倒不以授徒收钱为职业,是以他的择徒标准极严,不入他法眼的一概不收,不论其家族名望还是故旧老交,一点情面不留。倘若他认下这个徒弟,一分钱的学费不收,还管吃住,徒弟只消在练武之余帮着干活就成。

师兄张念其师傅的恩德,再加上苗南拳把他当做亲兄弟一般看待,再见苗南拳时,总是有另外的一种情结,招待师弟时极尽奢华,殊不知这正是苗南拳不愿久住的主要原因。在苗南拳的心里,师兄弟见见面,粗茶淡饭叙叙旧足矣,根本不需要铺张浪费。若是过意不去,上壶好茶即可。

从救上来的女子口中,苗南拳得知她是清江浦人,老爹赌博输掉了田产,又把她输给了一个糟老头子,这正是她寻短见的缘由。经过苗南拳一番安抚,名叫香草的女子不再寻死觅活,并答应跟救命恩人一起去山东,离开这个生无可恋的鬼地方。你可想好,那地方可是穷山恶水的地,比不得清江浦。苗南拳半开玩笑说。香草紧咬嘴唇点点头,死她都不怕,还怕穷山恶水么。

苗南拳决定带回香草的时候已经打定主意,把她许给长工憨柱。憨柱二十了,早已到了该娶亲的年龄,也说了几个媒,不是女方不同意就是憨柱不同意,三耽误两耽误就二十了。为此憨柱还被村里一些人笑贬,一个熊长工还挑三拣四的。苗南拳知道那是村里的媒婆叫大牙的说的风凉话,原因是憨柱回绝了她给说的媒。其实也不怨憨柱,那个女子实在不咋地,一只眼大一只眼小不说,还有一条腿有毛病。庄户人家不讲丑俊,正所谓庄户人家三件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但是丑妻不等于残疾,庄户人家以庄户活为业,一条腿有毛病,干活总是干不过全活人,憨柱当然不愿意。

穷门小户自然没那么多讲究,憨柱一挂鞭炮就迎娶了香草。作为半个娘家人,苗南拳赠送了窑屋场隔壁的三间草房子作为憨柱的新房,又另外送了十两银子作为贺礼。憨柱在村里人艳羡的目光里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当村里人听说苗南拳领来的俊美女子跟了憨柱当媳妇时,一个村子的人都惊掉了下巴。许多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可能。众人见过苗南拳领来的女子,都以为那是苗南拳的某个亲戚,没想到却是跳河自寻短见被苗南拳救上来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大户人家的小姐跟了一个长工,这是许多人难以相信的事实,其实说穿了都是嫉妒心作祟,他们不甘心地念叨,那个人咋就不是我呢。更有心怀不满的人叨叨,说好白菜都让猪拱了。

救了一个人,促成一门亲,一下子做了两件好事,苗南拳在苗家庄的声望达到顶峰,人人都在传颂着他的事迹,为此有人唱到:苗南拳真怪行,没事逛逛广陵城,广陵城真不孬,路上救下小香草……

苗南拳去世时,憨柱的女人大孝,以闺女身份礼送了苗南拳。

八天后,大满娘俩回到了苗家庄。跟去时喜笑颜欢不同,憨柱的女人有些落落寡欢。苗褚氏知道,憨柱的女人这次回娘家,估计不如她期望的好。到了傍晚,憨柱的女人过来了,苗褚氏这才知道,她的娘家已经没人了,当初偌大的院落也改了姓。那你的哥嫂呢?苗褚氏忍不住问。憨柱女人叹口气,自从知晓她投河自尽后,老爹懊悔不已,也在一个夜晚悬梁自尽了。偌大的家搞成这样,哥哥当然有理由认为风水不好,果断贱卖了宅子,搬走了,至于去了哪里没人知道,有说去了扬州的,也有说去了南京的,总之,没人说得清。大满娘俩当然不能贸然去找,在清江浦待了两日,就回了。

那你就没什么牵挂的了,这一趟也算了了一番心事,至于你哥嫂,想必过得不算太差,毕竟搬到大地方去了,苗褚氏安慰道,大满也算认了一趟姥娘的门。

憨柱的女人知道这是东家的安慰话,不过心下却好受了许多,毕竟这一趟也不算白去,期间也见到了少时的一些邻居及故旧,小时候一直拿她当闺女待的丫鬟刘嫂依然活着,身体还硬朗得很。

唉,憨柱女人叹口气,当初恨我爹恨得要死,可是一到他的坟上一看,我却一点不恨他了,你说人怪不怪,是不是老了的缘故?

老不老我不知道,反正我觉得再恨又怎么着,毕竟还是亲爹,把你养大,当时是恨,时间长了就恨不起来了。苗褚氏说,再说,他不也是后悔了,也算赎罪呢,你好歹还活着,儿女一大家,人,怎么说呢,都逃不过一个命。就说我吧,小时候爹疼娘爱,哥哥更是没得说,是没遇到你那样颠簸的事,嫁人吧,也是自己相中的,嫁过来公婆也好,拿我当亲闺女待,可是,你也知道,就是苗家老辈少辈都不长寿,我听说老公公老爷就是,临到老公公还是,肇庆更不要说了,你说我这命是好是孬?说不准啊,命的事真是说不准,你也知道这两年我操心永昶的亲事,真是急啊,求爷爷告奶奶的,你看看安稳过么,不是这事就是那事,有时候我就在想,人活一世到底图的啥,图吃?图喝?还是图穿?我看都不是,就图个心气,心气顺了什么都好了,心气不顺什么都不顺,想一想,你这也不算多孬,一家人都把你当菩萨供着。

憨柱女人初时无语,眼里饱含泪珠,如今听到东家一番长篇大论,再仔细一想,不由扑哧一笑,哪有你说得那样,好像我给什么似得。

苗褚氏也一笑,别以为我不知道,那个都是憨柱大哥倒不是?

憨柱女人脸一红,知道东家说的是什么。

所以,别不知足,一辈一辈的人,一辈一辈的事,我是不多想喽,说着,苗褚氏站起身,我大孙子的小肚兜还没着落呢,来,让他姑奶奶给缝个。

香草嫁给憨柱后,跟着憨柱称呼苗南拳东家。苗南全不乐意,让香草喊大叔。香草应了,却有时喊大叔有时喊东家。苗南拳哭笑不得,也就随了她了,喊什么不都无所谓么,他才不像有些东家那样,整天板着脸,下人说错一句就勃然大怒。少东家苗肇庆更没那么多讲究,都是姐、姐的叫香草。永昶生人后,依照爹的辈分叫她大姑。

憨柱自知长工身份,不肯跟随女人那样称呼东家,他不想让人家说他高攀苗家。老爹也交代过,长工就是长工,东家就是东家,万不可僭越,更不可恃着东家高看一眼就猖狂得不知姓啥叫啥,那样的话离滚蛋也就不远了。三条腿的驴不好找,两条腿的人一抓一把,多少人盯着苗家长工这个位置呢,不图别的,单是比别家高出一成的工钱就足以吸引不少勤劳肯干的人,何况年底还能分几套窑货,要知道,那玩意也能换钱,十斗八斗粮食没问题。

憨柱的女人笑说,你这个当婆婆的也不知羞,这儿媳妇刚上身你就急吼吼给孩子买这买那,也不怕别人说闲话,哪有弄急的奶奶,等孩子快出生就晚了?说着,也站起了身,跟随苗褚氏到里屋裁剪布料。

又是一个周末,永昶本来打算放了学就回苗家庄,却因为舅舅一件搞不清的事情耽搁了,等永昶推起车子的时候天刚擦黑。舅舅的意思天黑就别回苗家庄了,反正又没事,明早走一个样。永昶觉得三十来里地,也就是半个时辰的事,就一偏腿上了车子,脚下一用力车子就飞一般驶离了敏河街。

大舅找永昶说的那件事说是事也是事,说不是事也不是事。舅舅从报纸上看,日本人在卢沟桥闹事了。舅舅问永昶日本人会不会打过来。舅舅不是个热心政治的人,可能是世面见多了,眼界开阔,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有着自己的判断,这点让他在生意场上少有失手。舅舅不无忧虑地说,要真是这样,咱这也不保险,早晚的事。

永昶认为舅舅的担忧不无道理,鬼子既然能占了东三省为什么不能占全国,大清的满族不也是这样的么。卢沟桥一事,说明日本人忍不住要动手了,这点跟庄户人的心思一样,欺负你头上了,若是一味的忍让,委曲求全,最后的结果不是对方的退让,反倒能激起对方的贪婪,柿子拣软的捏不是寻常的一句话,放到哪里都适用,既然国民政府放着东三省的大好河山屁都不放一个,再占你一块地方又有何妨,就像庄户人占地边,既然你不说我就再占,一点一点的蚕食,反正不占白不占。综合以上分析,永昶觉得日本人不会就此停手。

要真是那样,这可是彻底的亡国奴了,舅舅不无忧戚地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