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家族的断代史 > 第49章 少亡

一个家族的断代史 第49章 少亡

作者:外号六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3 10:45:57

初一傍晚,那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光,日夜巴望的年终于在鞭炮的噼啪声中迎来,又在鞭炮的噼啪声中将要过去。每到这个时候,郭修谋的心情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惆怅什么,自己也不知道。郭修谋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但自己确定无疑的惆怅。迎来新年的那份欢喜在初一早上到达顶峰后,开始呈自由落体般下降,漫长苦难的日子就此拉开帷幕,下一个年要三百多天之后,而这漫长的四季转换中,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更不会知道个体命运将会如何,当然,绝大多数人会按照既定的轨迹重复着和往昔一般的日子,像蝼蚁般在田地里觅食。

郭修谋泡了一壶茶,眼睛盯着柴门外边的天空出神。清冽的天空干净地像水洗过,偶尔一两只麻雀箭矢一样掠过,翅膀划过天空的声响竟是那般清晰。就在这个时候,女人变腔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柴门开,女人几乎是跳着进来了。小脚的女人这个慌张的样子还是第一次,郭修谋有些气恼,眼睛瞪着女人,一副询问的表情。

过年其实是小孩子的节日,对于大人来说,年就是个关,许多人甚至厌恶过年。因为过年,许多事情就不好有借口推脱,譬如还账,交租,或者置办年货,给小孩子做花衣裳。而这一切都需要银钱,贫寒人家,一年下来能混个温饱已是很不简单,遑论置办年货,买这买那了。当然,这一切对于小康的郭修谋的大儿子家,所有的担忧都不存在。

郭修谋的大孙子天宝年方十三,个头力气俨然当个大人使唤了。虽然十三,但总归还是孩子,尤其在玩上,相比几个弟弟,简直花样百出。从年三十晚上,一些孩子开始满村子窜,在一地的鞭炮碎屑中搜寻,捡拾一些截捻的炮仗,像捡到宝贝那样欢喜。这当中,就数天宝捡拾的最多,也数他最会玩。

过年了,牲口们也享受了非同一般的待遇,村巷里,半大的驴驹子也像孩子们一样活蹦乱跳,哪里晓得人世间的悲喜。天宝跟几个毛孩蛋子正玩崩屎的游戏,把炮仗插到猪粪里,点燃后跑开,然后等一声响,猪粪被炸得到处都是。这个游戏他们玩了好多,可是猪粪不那么容易寻到,就在几个毛蛋孩子到处寻找猪粪的时候,几头欢快的驴驹子追逐着从身边跑过。天宝当即来了主意,不玩崩屎了,骑驴驹子打仗玩。天宝的主意博得几个人的叫好,骑马打仗远比崩屎好玩,男人天性里的东西一旦被激发,破坏力显而易见,几个半大孩子嗷嗷叫着追了过去,直把胡同巷里弄得鸡飞狗跳。

在村头,他们终于把其中一个老实的驴驹子围在了中间。这个长着尖尖耳朵的半大毛驴,明显比那几头跑远的小毛驴高上许多,但是也成熟许多。几个毛孩蛋子都见过,并暗暗羡慕娶媳妇时新郎官骑着高头大马的样子,骑在驴背上的感觉想必也是如此,或者说差也差不到哪里去。马是个稀罕物,就是有,大人也不会让骑着玩,眼前有能骑的毛驴,几个孩子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天宝起头,几个人轮番试了几下也没能让爬上那头驴驹子的脊背。真不是个好驴,大壮念叨着,眼珠不停地转,最后,他的眼睛落在了毛驴的尾巴上。把炮仗拴在毛驴尾巴上会是怎样的场景,他想不出来,但是顶顶好玩,那是毋庸置疑的。天宝为这个突然萌生的主意暗自兴奋,他喝止了要再次爬上驴脊背的小葵,把想法说了出来。天宝的想法博得几个孩子的嗷嗷嚎叫,在驴尾巴上放炮仗,远比崩猪粪诱人。天宝看自己的想法博得那么多的赞同,他掏出兜里的炮仗,又寻了一根麦瓤,小心翼翼系在了毛驴的尾巴梢上,待一切妥当之后,他点燃了炮仗。

那天,好几个小孩亲眼见证了毛驴尾巴上点炮仗的后果。只是,在这之前,谁也没有想到,和他们预测的结果截然不同,尾巴炸响炮仗的毛驴没有夹着尾巴仓皇而逃,炮仗炸响的那一刻,只见它原地抬起后身,两个蹄子猛地一尥,其中一个蹄子不偏不倚踢在了天宝的脸上。天宝啊一声,像个麦个子一样摔倒在地。巧合的是,天宝倒地的时候,后脑勺磕在一个石头上。

有人告诉郭修谋天宝死了,郭修谋差点骂人,待看清来人不像玩笑之后,他的脸一寒,起身就往大儿子家奔去。

天宝被驴踢倒后,几个伙伴嘻嘻哈哈笑了一会,等发现天宝一动不动,头下的地上洇了一大片血后,才知道大事不妙,胆大的就喊天宝,天宝已经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踢死天宝的毛驴是老秀才家的,为此,老秀才赔了两块大洋。许多人都替老秀才抱屈,是他天宝调皮捣蛋,把炮仗拴在驴尾巴上才导致的后果,按理和老秀才无关,甚至还能让他倒找钱,炸坏了驴驹子咋办。老秀才倒是很豁达,相比毛驴,还是人命金贵,何况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的男孩子。老秀才没有计较天宝的不是,亲自上门道歉,并奉上两块大洋,这一页算是掀过。

孙子天宝死在大年初一,这令郭修谋无限伤心又无限恼怒。这叫什么事。郭修谋站在儿子的堂屋正中,骂骂咧咧。一会骂儿子儿媳管教不严,一会骂孙子天宝不是个省事孩子,末了,逮住自己的脸扇,骂自己枉活了多半辈子,临老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儿媳扑过来拉住郭修谋,反过来劝慰他保重身体。郭修谋喟然长叹,命该如此,说什么都晚了,赶紧埋了吧。

十三岁就是少亡,没有日子好孬之说,按理也不得入老陵。一家人商定后,第二日,在郭修谋的指示下,给天宝在老陵的边上选了一个窝。依着大儿子的意思,什么匣子不匣子的,破苫子卷上就完了,糟蹋一个匣子干嘛。女人不同意,哭哭啼啼,说大冷的天光一领苫子哪行,最少得有个屋,不管大小都行。养了十三年的孩子,突然没了,说不心疼是瞎话,郭修谋大儿子气的是儿子调皮捣蛋,命丧驴蹄之下,而且还死在大年初一。村里人咒人,最常说的一句就是谁要说假话就让谁死在大年初一。死在大年初一,也是个忌讳。

收了老秀才的两块大洋,再不给天宝弄个匣子说不过去,再说,郭家好歹也是苗家庄的大户人家,大户人家自有大户人家的气势,哪怕少亡的孩子,棺材就算了,好歹也要占一个匣子。郭修谋做主,让大儿子买了个匣子,第二日就早早下葬了。

村里人都说,年幼的大壮能得个匣子,已经是最高的待遇了,许多人究其一生连个匣子也没混上,一领草席卷了埋上,一辈子就算交代过去了。

天宝下葬这天正是初二,有的人说,这孩子真会死,死在大年初一。此话没有褒贬的成分,纯属感慨,毕竟死在大年初一的极少极少。坊间把死在大年初一当成忌讳,有讲究的老人,硬憋着一口气也要避开大年初一这日死去,当然,那都是传言,面对死亡,无人能自由选择,俗语说,阎王叫你三更死,不会留人到五更。

生死无小事,天宝十三岁,少亡,郭家当然不能当老殡出,可这不影响有些人前来吊唁,给郭家一个脸面,毕竟,郭家在苗家庄算是大户,何况郭修谋还当着苗家庄的保长。一但有带头,有此心意的就跟着去了,于是从众的就多了起来,三三两两的聚到郭家的老林,或夹着火纸,或揣着铜板,架势跟正常丧事无异。

郭修谋似乎早就料到有人吊唁,一早就让人在老陵前支了一个桌子,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把上账人的名字和丧礼一一记录下来。记账的是郭修谋的近门侄子,这是苗家庄破天荒第一次没由老秀才执笔。

郭家在陵地上收礼,苗家庄许多人表示不屑,鄙夷郭修谋掉钱眼里去了,这个钱也好意思收。本身就是少亡,不办酒席,按理就没有收礼的必要,传出去丢人。可郭修谋不管那些,照收不误,管他哪个,丧礼多少,来者不拒。许多人上完丧礼,连口水也没捞着喝,急匆匆走了,谁也不想因此破坏过年的大好心情。

大儿子把郭修谋拉到一边问,爹,这样合适吧?郭修谋眼一瞪,有什么不合适的,来往来往,有来有往,等他们家有事咱回礼就是了。大儿子本来还想说几句的,听爹这样一说就住了嘴,只是,他隐隐觉得有些不妥。

被别人诟病的收礼在郭修谋看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一个半大孙子的不幸夭折,却来了那么多人吊唁,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那说明他郭家的人缘足够好,足够多,他郭修谋的面子足够大。否则,这场不起眼的丧事只会是自家人举行的一个小小仪式,流于表面,而被人遗忘。

苗褚氏知晓天宝被驴踢死,是在天宝下葬后的午饭后,永昶当做闲话说给她听的。苗褚氏听后大吃一惊,埋怨永昶不早说,永昶说自己也是刚刚在牛棚听憨柱大爷说的。苗褚氏默然,知道自己错怪了儿子。

年初二,憨柱一早就起了,按照往年惯例,他可以歇到初三,考虑男东家不在了,再歇多少时日,那活也跑不掉,还得自己干,吃了一碗白菜炖粉条,憨柱就去了苗家。路上,憨柱看到几个人交头接耳说这话直往家北奔去,一问才知道郭修谋昨日被驴踢死的孙子下葬。对于这个事情,憨柱除了惋惜还是惋惜,人心都是肉长的,养那么大,说死就死了,但凡有点恻隐之心都觉得可惜,十三岁,几乎都能成家了,能干的孩子当半个大人使唤不在话下,郭修谋的那个大孙子他知道,调皮捣蛋那是没说的,不过嘴巴也甜,知道叫人,不像一般孩子见了人就跑,风一般。憨柱在心里嗤了一声,那有什么好看的,一转身就去了苗家。

郭修谋把收上来的丧礼分了两份,一份留给大儿子,一份自己留下了,他的理由,那些来往需要他来还,那么多人到陵上上账,可不都是冲着孩子的爹的面子去的。大儿子当然无话可说,只是大儿媳妇还在哭哭啼啼,伤心那个死去的儿子。郭修谋有些气恼,当面呵斥大儿子,其实也是呵斥大儿媳,人死不能复生,又不是只这一个孩子,凡事往前看,大孙子死了我不心疼?可是心疼又有什么办法?难不成大家都跟着死去?最后这话说得有点重,显然有赌气的成分。大儿媳妇这才止住了哭啼,只是不停地拿袖子拭泪。对于这个强势的公公,几个儿媳妇打心里敬畏,尤其她这个老大,当初刚进郭家门时,差点让拿捏死,虽然分家这么多年了,见到公公,她还是没来由的紧张。

看大儿媳妇止住了啼哭,郭修谋神色缓和了许多,他语重心长地说,既然事情到了这一步,再哭也没用,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别垂头丧气的,不管怎么说,我们也算对起孩子了,唉,谁能想到这一出呢,否则的话就把他绑也得绑家里,所以说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以后把各自孩子经管好,这也是一次教训,谁也别胡作妄为,吃饭吧,吃完饭该干嘛干嘛去。

丧事和喜事不同。喜事可以后随礼,尤其是送朱门,晚几天都不怕,终归还是喜事,而喜事是不怕晚的。丧事就不同了,棺一下田,意味着丧事的终结,断没有事后补偿的道理,错过就是错过了。

苗褚氏为自家错过郭修谋大孙子的丧事懊悔,她能想到的补救办法就是晚饭后,拿着一包茶叶,以串门的名义登门补偿。对于母亲的做法,永昶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人家又没大张旗鼓的办场,去不去烧纸都在两可之间,何况死的是一个毛孩蛋子,再说,最主要的是苗家不欠郭家什么,没必要讨他们的好。儿子自有儿子的道理,苗褚氏不愿争执,就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处理这件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