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个家族的断代史 > 第47章 媳妇迷

一个家族的断代史 第47章 媳妇迷

作者:外号六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3 10:45:57

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应对法则,路倒一事让苗褚氏深刻地认识到,人丁单薄总不是好事,哪管你良田百亩,驴骡成群,说穿了,没有人力支撑的家族,就等于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给永昶说门亲事,成了苗褚氏心头的唯一正事。她思谋了好久,决定尽快给永昶说门亲事。

山南规矩,丧家第一年不贴春联,不放鞭炮,当然,也不拜年。往常大年初一,苗褚氏早早起了,梳洗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大门,方便村里人来拜年。初一不动锅,苗褚氏把头天晚上准备好的猪肝猪耳朵等凉菜端出来,再摆上几个酒盅,擎等着来人拜年喝上一盅。

同门本家,因着辈分高,苗肇庆要拜年的人少,是以,初一这天给他拜年的人络绎不绝。当然,讲究情味的人不在少数,也有图苗家吃食的,两个头可以大快朵颐一顿,怎么来说都不是吃亏的事。经年累月下来,苗褚氏摸透了村人的品性,招待的菜饭也是照圈外准备。搭点东西有什么,要紧的是人气旺。可以这么说,初一这天,苗家庄小孩哪个没吃过苗家的果子?

大满懂事开始,苗家第一个拜年的总是他。天还未明,憨柱就把大满叫醒了。第一次,大满嘟囔着不肯起床,两眼困的像狗屎,也难怪,头天晚上的新齐让他二半夜了还不肯睡,被老爹硬治着睡了,起不来也是正常。憨柱可不管这些,掀起被子就拽大满,嘴里哄着,快起快起,你肇庆叔家有好吃的,猪肝呼,猪耳朵,猪耳朵知道不。说着,憨柱扭着大满的耳朵把大满拽起。

天刚拢明,太阳还未睡醒,大满跟着爹走在坚硬的村道上,鼻子里全是鞭炮好闻的味道。大满捏着兜里的哑炮,眼睛却在搜寻着,期冀寻见一两个哑炮。大满不晓父亲的心思,噘着嘴被父亲拽着走。

往年,苗南拳活着时,过年拜年憨柱一次都没落下。作为东家和伙计的关系,憨柱可以去,也可以不去,别人不好说什么。实际上两家却不是那种单纯的雇佣关系,往深里说,两家就是世交,这种关系从爷爷的爷爷那辈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爹活着时经常交代,酒肉朋友不是朋友,真正的好是放在心里,而不是挂在嘴上。

苗南拳去世后,比苗肇庆大上十来岁的憨柱自然无须给苗肇庆拜年。可初一那天,憨柱总要去苗家坐坐,和苗肇庆整上两盅,或者去牲口棚看看,聊聊一年的收成,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拜年。如今大满能替代他拜年了,焉有不拜之理。

第一次拜年,大满撅着屁股磕头的样子让苗褚氏俩人笑了半天。拜年的好处不光解了大馋,额外还得了一个红包,里面是两块铜板。事后,大满知道,苗家庄的小孩只有他和永昶一人一个红包。那个红包大满一直不舍得丢,晚上睡觉前都要拿出来看一圈,压到枕头底下,然后才能安然睡去。

永昶七岁那年,大满再一次拜年后,苗肇庆领着永昶去给憨柱拜年。永昶的礼物和大满的一样,一个红包里两块铜板。永昶捏着属于他的红包,一脸的灿烂。回家后,苗褚氏埋怨男人,哪能要憨柱的红包呢。男人苗褚氏一脸的不解,不就是一个红包么,有什么,咱们不也是给大满了不是,一来一回,来往么,就是有来有往。苗褚氏哭笑不得,你个实心眼,憨柱什么家境,你不知道?两块铜板够他家吃盐打油个把月呢。

自打懂事后,大满就没让老爹催促过,娶亲后,更无需提醒,每年初一,去苗家拜年似乎成了习惯。走到半道,大满才想起来苗家还在服丧期,不宜去拜年,若就这么回去,又有些不甘心。站在村道上,想了又想,大满觉得不拜年去看看总可以吧。

年三十,娘知道苗家没炸丸子,拾了满满一筐,让大满送去。大满去的时候,苗家冷冷清清,偌大的宅院一点动静都没有。喊了两声,才见永昶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本书。问婶子呢,答在后院洗刷呢。大满端着满满一筐子丸子往后院去。苗褚氏正在刷切菜的桌子,卷起的手冻得通红。大满忙得要给帮忙,被苗褚氏拒绝了,看着大满端来的丸子连连夸赞,说我就炸不出这样的丸子,个头匀称,色道也好。说着,让永昶找筐子倒了,有进屋提了一布袋花生,让大满回去炒了好过年。大满不要,最后差点恼脸,大满才接了。

大满回到家,带回了一布袋花生,弄得大满的娘一个劲过意不去。倒是憨柱不以为然,苗家本就是大户人家,根本不在乎你一点东西?人家在乎的是情味,情味知道不?情味。女人白了男人一眼,就你懂。

走到二宝门口,大满碰到郭五,没想到郭五很热情,拉着大满要去给苗褚氏拜年。对于郭五,大满不是太熟,一个村前一个村后,小时候一起玩的时候不多,也就见面点头的交情,如今,郭五攀着他的肩头,熟络的不得了的样子,大满很不习惯,告诉郭五,苗家今年不拜年。

郭五哦了一声,有些失望,但还是说,不拜年,我哪能不知道呢,我的意思喊永昶爬山去。大满嘟囔了句,山有什么爬的,拿开了郭五的胳膊。郭五不满意大满的表现,却没再把胳膊搭上他的肩头。大年初一烧烧香,保你一年发财又健康。郭五说。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年初一爬山拜泰山奶奶成了山南的风俗。早饭过后,男男女女,穿戴一新,相携着爬山,美其名曰消化食。其实,都怀着一个目的,无非不为外人道也罢了。有求财的,求婚事的,还有求子嗣的,不一而足,是以,奶奶庙里的香灰足足三大缸都盛不下。

时间久了,名声越传越远,西边湖里的人也有远道而来的。心眼灵活的生意人就把生意做到了山顶。按理,初一不宜动秤,可是卖瓜子零食的,索性一包包包好了卖,倒也挣了不少。也有看不惯的,鄙夷地背过身去,说真是财迷到家了,大初一的跑到山上挣钱。

往年初一,拜完年回来,永昶总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守在火盆前看书。没想到父亲刚一去世,郭五大满就来喊爬山去。永昶有心不去,在家陪陪母亲,可耐不住俩人的怂恿,再加上母亲的鼓励,就告别母亲一起去了北山。

路上人流不绝,不管有钱没钱,都穿戴一新,一脸的喜气。一路上,永昶沉默不语,倒是郭五像个百事通,呱呱不停。也是,从老爹那里遗传来的本领,加上郭修谋有意的教导,年轻的郭五已经有了老执的潜质。

泰山奶奶庙建在西山劈的峭壁上,为一处院落的小庙。偌大的一个石洞,石块垒砌的墙上安了一扇黑漆的木门,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塑像就立在洞中,面朝西边,接受善男信女的朝拜。

从山根起始,一块块石碑掩映在枯黄的茅草间,似乎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些清康熙乾隆年间的石碑,多是本地的文人乡绅所立。因其年岁久远,有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辨认不出曾经的笔迹,当然更无从知晓上边的内容。

从第一块石碑开始,永昶就凑近了看,为此惹得郭五连连催促,说一个破石碑有啥好看的,还不如山上的人好看呢。永昶好笑,挥手示意他们可以先走,不用管他。大满不走,陪着永昶。大满不走,郭五一个人无趣,只好留下来。留下了也不安生,逮住过往的年轻女子看,那副贪婪的样子恨不得把人吃到肚子里。

这是重建龙王庙的碑文,依稀辨认出峄邑西南,四十余里许,有山之曰:文峰....永昶有些好笑,觉得碑文的内容颇多谬赞,真的是看景不如听景。永昶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过,北寨山的石碑数不清。有人不信,折了草棒,数过之后,一个石碑上放了一个,最后按照草棒数数,结果还是数不清。故事的真假不好论定,但石碑之多却是真实的。从山根开始,顺着山道逶迤远去,一直到奶奶庙前。

对于数不清的传言,永昶报以一笑,哪有数不清的石碑呀,要说数不清,也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无非是形容石碑的多,仅此而已。永昶之所以对石碑关注,主要还是喜欢碑上的刻字。一路走下来,碑文的字体涵盖了真行草隶篆,但数楷书为多。字迹模糊者有之,笔锋苍劲者有之,但行文大同小异,差别只在细微处。

几块石碑看下来,永昶就没了兴致,索性跟着郭五和大满一路往上,不多时就到了泰山奶奶庙下的石碑处。石碑是为捐助者所立,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名。永昶在捐助者的名单中,看到了爷爷苗南拳的名字,其时,苗南拳不叫苗南拳。爷爷的名字在第二排,捐赠数额,银五两。

泰山奶奶庙里挤满了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院子正中的香案上,一把一把的香烧得正旺,浓烈的香烟熏得人睁不开眼。永昶跟着郭五挤到门前,泰山奶奶的塑像前摆着一个蒲团,一个年轻女人虔诚地跪着磕头。女人磕完头,起身走到一边,旁边早已等不及的人立马就跪下了。

永昶觉得好玩,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人对着泥塑的泰山奶奶磕头。因年久日深,泰山奶奶的塑像变得老旧不堪,但这丝毫不影响善男信女的跪拜。一个刚起来,另一个立马跪下去,而后边依然挤满了等待跪拜的人。永昶有些想不明白,对着一个塑像磕头,真的能求来所谓结果?假如灵验的话,那什么都不要干了,只需跪着磕头求就是了,那样的话,尘世间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悲欢与苦痛了。

对于永昶的不屑郭五毫无发觉,他站在一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那副急切的样子让永昶不由想笑。大满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连说太热了。

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温暖堪比春天。满院子的人摩肩接踵,挤来挤去,空中飞舞着浓烈的烟气和尘灰。不时有谝能的年轻人,爬到了院墙上高呼,以期吸引别人的注意。通往十八盘的地方,三三两两的人正攀援而上,而山下,络绎不绝的人流像蚂蚁一样缓缓移动。

郭五终于挤到了蒲团边,一俟有人起身,他立马顶了上去,跪在蒲团上,煞有其事地闭上眼,双手合十念叨了句什么,随即有模有样地磕了三个头。磕完头,郭五示意永昶大满也学他,可看到两人都摇了摇头,郭五就不再说什么了。

从人群中挤出来的时候,永昶很好奇,问郭五许的什么愿。郭五嘿嘿笑,就是不说,一脸的神秘。大满不屑地说,能许什么愿,不就是讨个花媳妇么,他郭五媳妇迷谁不知道。郭五急赤白脸地争辩说,谁媳妇迷,谁媳妇迷,咱三人最早谁娶的媳妇?不媳妇迷,娶那么早媳妇干嘛?大满不急不恼,说,我多大你多大?又说,我怎么听说有人跟他娘说,娘,赶紧给我娶个媳妇吧,晚了都被人挑了了。郭五嘿嘿笑,似乎不好意思。永昶乐不可支,他第一次听说,郭五竟然还闹出如此有趣的笑话,郭五才多大呀,满打满算比自己大两岁,顶多十八。

村里根宝娶亲,十六岁的郭五去看热闹,当根宝的新媳妇亭亭袅袅地被人搀下花轿时,郭五年轻的心突地跳了一下,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充塞了大脑,好像浑身的血管都爆裂了,流淌着一种叫做焦渴的东西。瞬间,他想起狗串秧子的画面。那天,十六岁的郭五在人群中第一次有了异样的想法,他弓着腰,装作肚子突然不舒服,离开了欢闹的人群。当时父亲郭修谋正在执喜,看到郭五的样子吓了一跳,待听说肚子疼,又看着郭五慌忙离去的身影,郭修谋没作他想,可晚上听到儿子跟目前的聊天,郭修谋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郭五说,娘,赶紧给我说个媳妇吧,晚了好女人都让人挑了了。

这话就这样传出去了,年轻的郭五为此得了一个外号:媳妇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