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名义,风起汉东 > 第73章 破局立新启征程

中枢下拨的巨额重建资金,如同一剂强效的活血药,注入了林城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然而,资金的到来非但没有让气氛轻松下来,反而让林城市委市政府内部的空气变得更加凝重。如何分配、如何使用这笔承载着无数期望的“救命钱”,成了摆在桌面上的最尖锐问题。

在市常委会的专题会议上,争论异常激烈。

“我认为,当前最紧迫的是恢复生产!”分管工业的副书记周明首先发言,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林城钢铁、林城化机这几家大厂,是全市的税收命脉,必须优先保障它们的恢复资金,尽快复工!工人要吃饭,财政要收入,这才是大局!”

“周书记说的有道理,但民生保障更是刻不容缓!”常务副市长孙建成立即反驳,“数万受灾群众还住在临时帐篷里,眼看天气转凉,越冬都是问题。房屋重建、过冬物资的采购,这笔钱必须优先保障!社会稳定才是最大的大局!”

“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落后!”另一位常委补充道,“被冲毁的道路、桥梁、电网,是经济复苏的血脉,必须尽快修复……”

各方都有充分的理由,都代表着不容忽视的利益诉求。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意见僵持不下。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主持会议的李为民。

李为民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在那份厚重的《林城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上轻轻敲击。他知道,这是预料之中的局面。分蛋糕,永远比做蛋糕更难,尤其是在资源极度稀缺的当下。

“同志们,”他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定鼎乾坤的力量,“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笔钱,是中枢对我们林城的信任和重托,是全省人民挤出来的宝贵资源!它既不是单纯的‘救济款’,也不是哪个部门的‘专项经费’。”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那张巨大的林城规划图前,拿起指示棒。

“我们的重建,绝不能是‘撒胡椒面’,更不能回到洪水前的老路上去!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战略优先级。”他的指示棒首先点在规划图的几个绿色区块上,“第一优先级,是‘保基本、守底线’——确保所有受灾群众在入冬前住进安全、保暖的过渡安置房,确保不饿死一人、不冻死一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这是政治责任,是重建工作的基石,没有任何价钱可讲!”

指示棒随即移动到那些代表工矿企业的图标上。“第二优先级,是‘保重点、促复苏’——集中力量支持那些关系国计民生、产业链长、就业容量大的骨干企业恢复生产。但是,支持必须有条件!”他语气加重,“所有申请资金支持的企业,必须提交详细的恢复生产方案和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承诺进行必要的技术升级和环保改造,特别是那些原本就位于高风险区、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要么搬迁,要么转型,要么淘汰!绝不允许简单地原样恢复!”

最后,指示棒划向那些被标记为水利设施和生态区域的地方。“第三优先级,是‘固根本、利长远’——将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我们防御体系的根本性加固上!按照新的、更高的标准,重修、加固堤防;规划建设城市蓄滞洪区;下决心将那些屡屡被淹的村镇、企业从行洪区内迁出来!这笔钱,现在看是投入,长远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战略投资!”

李为民的“三优先”原则,如同一把快刀,斩断了纷繁复杂的争论乱麻。它既保障了最基本的民生底线,又着眼于经济复苏的核心,更体现了超越眼前困难的远见。尽管周明等人对限制企业资金使用条件仍心存不满,但在李为民有理有据、占据道义制高点的论述面前,也难以公开反对。方案最终在常委会上获得通过。

原则定了,执行就成了关键。李为民深知,如此庞大的资金流经手,必须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他亲自牵头,成立了“林城市灾后重建资金监督审计领导小组”,聘请了第三方审计机构,并要求将所有资金项目的申请、审批、拨付、使用情况,全部在市政府公告栏和指定报纸上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

“重建工作,不仅要速度快、质量好,更要经得起看、经得起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谁敢在这笔‘救命钱’上动歪心思,伸手必被捉,绝不容情!”李为民在监督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话,掷地有声。

就在林城上下按照新的蓝图奋力重建时,省委召开了全省灾后重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省委书记在部署全省工作时,多次提到林城的例子。

“……有的地方,重建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将恢复重建与产业升级、布局优化结合起来,值得肯定!比如林城市,他们提出的‘三优先’原则和严格资金监管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各地要学习这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态度,不能只顾眼前,忘了伤疤……”

这无疑是省委对林城工作思路的公开肯定。消息传回林城,极大地鼓舞了奋战在重建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的士气。那些曾经对李为民“苛刻”条件有所抱怨的企业负责人,看到省里的态度和严格监管的态势,也纷纷收敛心思,开始认真思考企业的转型之路。

资金的阳光雨露,政策的强力支撑,加上相对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监管,让林城的重建工作迅速走上了快车道。一片片规划整齐的过渡安置房小区拔地而起,远比周围其他地区混乱搭建的帐篷区显得井然有序;一家家骨干企业在获得资金注入和技术指导后,机器重新轰鸣,烟囱再次冒起代表着生产恢复的白烟;而在各大水利工地上,更是红旗招展,人声鼎沸,加固堤防的号子声此起彼伏……

李为民站在一处正在施工的堤防加固工地上,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并无太多轻松。他知道,重建之路依然漫长,资金压力依然巨大,各种潜在的矛盾和阻力依然存在。周明等人看似妥协,但未必心服;企业的转型升级也绝非一蹴而就;而如何将这次灾难的教训,真正转化为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久动力,更是他需要持续思考的课题。

洪水的痕迹正在被一点点抹去,但一场关于城市发展理念、关于利益格局调整、关于执政能力的更深层次的“重建”,才刚刚开始。破局之后,是更为艰巨的立新之路。李为民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远方,那条曾经咆哮不驯、如今暂时温顺的江河,他知道,与这条河流的相处,与这座城市命运的博弈,还将继续下去。而他,这个来自未来的灵魂,将继续引领着林城,在这片洪痕未干的土地上,开启新的征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