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闲话清史 > 绵德:跌宕仕途的宗室人生

闲话清史 绵德:跌宕仕途的宗室人生

作者:夏中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3 10:03:46

一、荣耀降世:王府中的璀璨明珠

乾隆十一年,北京城的春日透着勃勃生机,在履亲王府中,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永璜的长子绵德诞生了。他的父亲永璜,是乾隆帝的长子,母亲为永璜的嫡福晋伊拉里氏。伊拉里氏出身名门,端庄贤淑,自绵德呱呱坠地,她便将满心的慈爱与期许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

幼年的绵德,生得粉雕玉琢,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闪烁着灵动的光芒,仿佛藏着无尽的聪慧。王府的亭台楼阁、花园水榭,成了他探索世界的乐园。他常常在花丛间穿梭,追逐五彩斑斓的蝴蝶,那清脆的笑声在花园中回荡。侍从们跟在他身后,眼中满是宠溺,看着这位小世子尽情享受着童年的欢乐。

到了启蒙的年纪,绵德被送进了王府专门为他聘请名师的书房。书房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各类书籍。绵德对知识充满了强烈的渴望,每日都沉浸在书海之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养分。他尤其对历史典故着迷,那些古代英雄豪杰的故事,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令他心驰神往。在诗词学习上,绵德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诗词中的情感与意境,自己创作的诗词虽略显稚嫩,但已颇具韵味,常常得到先生们的夸赞,称他才情不凡。

在骑射场上,绵德也毫不逊色。他身姿矫健,骑在骏马上宛如一位小将军,眼神专注地盯着靶心,拉弓射箭,动作一气呵成,箭矢如流星般飞驰而出,精准地射中目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骑射技艺愈发娴熟,在王府举办的骑射比赛中,屡获佳绩,赢得了众人的喝彩与掌声,尽显皇室子弟的英武之气。

在王府的各种活动中,绵德逐渐崭露头角。他性格开朗,热情友善,无论是与王府中的兄弟姐妹,还是与来访的皇室宗亲子弟,都能相处得十分融洽。他善于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总能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愉快的时光,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开心果。同时,他举止优雅,彬彬有礼,展现出了良好的教养,深受长辈们的喜爱。

二、成长岁月:宫廷风云下的历练

随着绵德年龄的增长,他所处的宫廷环境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乾隆帝对皇子皇孙们的教育极为重视,期望他们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绵德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因此更加努力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仅钻研经史子集,还涉猎治国理政、兵法谋略等方面的学问。

在宫廷中,绵德目睹了皇室的尊贵与威严,也感受到了权力斗争的暗流涌动。他看到父亲永璜在宫廷中的起起落落,深知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言行举止都需格外谨慎。尽管如此,绵德并未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的决心。

绵德积极参与宫廷中的各种文化活动,与文人雅士们交流切磋。在诗词雅集中,他聆听诗人们吟诗作词,感受着文字的魅力与力量,同时也将自己的诗作展示给大家,接受点评与建议,这使得他的诗词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书画展览上,他欣赏着历代名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笔法与构图技巧,对书画艺术的热爱愈发深厚。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绵德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他高雅的艺术品味。

除了文化方面的学习,绵德还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的培养。他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准则,努力践行着这些美德。在与他人相处时,他总是以礼相待,尊重长辈,关爱同辈。他的善良与正直,赢得了宫廷内外的赞誉。

然而,宫廷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绵德的父亲永璜因在孝贤纯皇后的葬礼上表现不够悲痛,受到乾隆帝的严厉斥责,从此失宠。这一事件对绵德的影响极大,他感受到了宫廷中世态炎凉的一面。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希望能凭借自身的才能和品德,为家族重新赢得荣耀。

三、初封亲王:荣耀与责任并至

乾隆十五年,对于绵德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他被封为定郡王。这一爵位的赐予,是乾隆帝对他多年来学习和表现的认可,也是他人生中迈向更高台阶的重要标志。

封爵仪式在皇宫的太和殿隆重举行。那天,太和殿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绵德身着华丽的郡王服饰,头戴郡王冠冕,在众人的瞩目下,缓缓走上殿阶。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兴奋与庄重,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责任感。乾隆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宣读封爵诏书,声音洪亮地宣布绵德为定郡王,赐予他相应的权力和地位。绵德跪地谢恩,接过象征着郡王身份的印信,那一刻,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成为定郡王的绵德,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朝廷的事务中。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努力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在一些朝廷会议上,绵德认真倾听大臣们的汇报和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民生问题等方面尤为关注,常常深入思考,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一次关于治理黄河水患的讨论中,绵德详细了解了黄河水患的现状和以往治理的经验教训。他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实地考察的情况,提出了一套综合治理的方案,包括加固堤坝、疏通河道、植树造林以防止水土流失等措施。他的方案得到了部分大臣的认可,也引起了乾隆帝的关注。虽然方案的实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绵德并没有退缩,他积极参与到方案的推进过程中,努力协调各方资源,为治理黄河水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除了在朝廷事务中的积极参与,绵德还注重与大臣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他明白,在政治舞台上,团结各方力量至关重要。他常常邀请大臣们到王府中做客,与他们品茶论道,探讨国家大事。在与大臣们的交往中,绵德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们的想法,逐渐赢得了大臣们的信任和支持。

四、王府生活:温馨与责任的交织

在忙碌的政治生活之余,绵德在王府中也享受着温馨的家庭生活,同时肩负着王府上下的管理责任。

绵德的嫡福晋是富察氏,她出身名门,端庄大方,与绵德感情深厚。富察氏深知绵德的责任和使命,在生活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她将王府的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下人的管理,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让绵德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事务中。每当绵德在朝廷中遇到烦恼和压力时,富察氏总是耐心倾听他的倾诉,给予他安慰和鼓励,成为他坚实的后盾。

绵德与富察氏育有子女,他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他亲自为子女们挑选优秀的老师,教导他们学习文化知识、骑射武艺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在书房中,常常能看到绵德与子女们一起读书、讨论问题的场景。他会耐心地为子女们解答疑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骑射训练场上,他也会陪伴子女们一起练习,传授他们骑射技巧,培养他们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除了嫡福晋,绵德还有几位侧福晋,她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魅力,为王府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侧福晋们与嫡福晋相处融洽,共同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在这个大家庭中,大家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绵德深知自己作为王府的主人,肩负着传承家族荣誉和培养下一代的重任。他努力在政务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既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要为家人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环境。在王府中,他时常与家人们分享自己在政务中的见闻和心得,让家人们了解国家的大事,同时也从家人们那里感受到温暖和慰藉。

五、仕途波折:因事降爵的沉重打击

然而,命运并未一直眷顾绵德。乾隆四十二年,绵德因与礼部郎中秦雄褒私下交往,并馈赠礼物,违反了皇室与官员交往的规制,被乾隆帝知晓。乾隆帝对此事极为震怒,认为绵德此举有失皇室尊严,破坏了朝廷的规矩。

乾隆帝下令革去绵德的郡王爵位,降为贝勒。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一道晴天霹雳,瞬间打破了绵德原本平静而荣耀的生活。从高高在上的定郡王,一下子降为贝勒,绵德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悔恨。他深知自己的行为给家族带来了极大的耻辱,也辜负了乾隆帝对他的期望。

在降爵之后,绵德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反思之中。他闭门谢客,整日在王府中反思自己的过错。他意识到,在宫廷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家族的荣誉和皇室的尊严,容不得丝毫马虎。这次的教训让他刻骨铭心,也使他变得更加成熟和谨慎。

尽管遭受了如此沉重的打击,绵德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他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言行和职责。他开始更加专注于家族事务和文化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族挽回一些声誉。

六、潜心家族:低调中的默默耕耘

降爵之后的绵德,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家族事务之中。他深知,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自己息息相关,虽然失去了郡王的高位,但他依然肩负着传承家族文化和培养后代的重任。

绵德对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整理。他查阅了大量的家族档案和文献资料,详细了解了家族从兴起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及先辈们所立下的功绩。他将这些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编纂,希望能让家族的后代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家族,传承家族的精神。

在对家族历史的研究过程中,绵德发现了一些关于家族礼仪和传统习俗的记载已经逐渐失传。为了恢复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家族文化,他四处走访家族中的长辈,收集他们记忆中的家族故事和传统习俗。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家族礼仪规范和传统习俗资料,并在王府中组织家族成员进行学习和传承。通过这些努力,绵德不仅丰富了家族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同时,绵德对子女的教育更加严格。他亲自为子女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要求他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和骑射武艺,还要深入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他经常给子女们讲述家族先辈们的故事,教导他们要以先辈为榜样,努力为家族争光。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子女们对家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他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希望能在未来重振家族的辉煌。

除了家族事务,绵德还对文化艺术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他在王府中开设了文化讲堂,邀请文人雅士前来讲学授课,与他们一起探讨诗词、书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在与这些文人的交流中,绵德的文化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的诗词创作和书画技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一些诗词作品和书画作品在文人圈子中流传开来,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七、政治转机:努力挽回声誉与地位

尽管绵德因事降爵,但他并未放弃对政治舞台的关注,一直在寻找机会努力挽回自己的声誉和地位。

绵德密切关注着朝廷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动态,凭借着自己对政治事务的敏锐洞察力和多年积累的知识经验,他对一些国家大事有着深刻的见解。虽然身为贝勒,参与朝廷事务的机会相对减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对待。他通过与一些信任的大臣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朝廷的政策动向和实际执行情况,寻找能够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的机会。

在得知地方上出现了一些因土地兼并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后,绵德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应对方案。他在方案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对土地买卖的监管、限制官僚和富商过度兼并土地、鼓励开垦荒地等,旨在缓解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问题,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绵德将这份方案通过大臣转呈给乾隆帝,并附上了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乾隆帝在看到绵德的方案后,对他的用心和见解表示赞赏。虽然乾隆帝并未立即恢复绵德的郡王爵位,但对他的态度有所缓和,开始重新关注绵德在政治事务中的表现。这一转变让绵德看到了希望,他更加努力地研究政治问题,积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后,绵德又在一些文化建设和民生改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倡导推广文化教育、改善地方水利设施等。他的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采纳,为他在朝廷中逐渐挽回了一些声誉。虽然绵德未能完全恢复到之前定郡王的地位,但他的努力和付出为他在政治舞台上重新赢得了一席之地,也让他在宗室中的形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八、社交往来:广结善缘与文化交流

在潜心家族事务和努力挽回政治声誉的同时,绵德积极开展社交活动,广结善缘,并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绵德与皇室宗亲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尽管他经历了降爵的挫折,但皇室宗亲们大多理解他的处境,并未因此而疏远他。绵德经常参加皇室宗亲举办的聚会和活动,在这些场合中,他与宗亲们交流感情,分享自己在家族事务和文化研究方面的心得。他以自己的真诚和谦逊赢得了宗亲们的尊重和喜爱,进一步增强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在一次皇室宗亲的聚会上,绵德讲述了自己对家族文化传承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引起了宗亲们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皇室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绵德还与文人雅士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王府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吟诗作画、探讨学术。绵德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造诣,与文人雅士们交流时,总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他经常与诗人们一起探讨诗词的创作技巧和意境营造,与画家们交流绘画的笔法和构图。在与一位擅长山水画的画家交流后,绵德受到启发,尝试将诗词的意境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使他的画作更具韵味。通过与文人雅士们的交往,绵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生活,还提升了自己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此外,绵德还与一些地方官员和社会贤达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和百姓的需求,为自己提出的政治建议提供了更多的现实依据。同时,他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地方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例如,他得知某个地方的文化教育事业相对落后,便出资资助当地修建学校,并邀请一些有学识的文人前往任教,为当地培养人才,促进了地方文化教育的发展。

九、晚年时光:回顾与感慨

岁月流转,绵德逐渐步入了晚年。曾经那个在宫廷中意气风发的定郡王,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如今已成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在晚年的时光里,绵德常常坐在王府的花园中,回忆着自己的一生。他想起了童年在王府中无忧无虑的生活,那些在花园中嬉戏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那时的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经历了宫廷中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从初封定郡王的荣耀,到因事降爵的挫折,再到努力挽回声誉的艰辛,这一路走来,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他感慨命运的无常,也明白了人生的不易。

回顾自己的一生,绵德既有欣慰,也有遗憾。欣慰的是,他在降爵之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努力,在家族事务和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为家族挽回了部分声誉。他看到子女们在自己的教导下逐渐成长为有担当、有品德的人,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遗憾的是,他终究未能完全恢复到曾经的郡王爵位,未能在政治舞台上实现自己更多的抱负。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绵德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对家族的期望,一一传授给了子女们。他告诫子女们,在宫廷和社会中要谨言慎行,要珍惜家族的荣誉,努力为家族和国家做出贡献。他希望子女们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带着对家族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绵德在王府中安详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也是在挫折中不断奋进的一生,他的故事成为了家族历史中一段独特的记忆,激励着后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十、身后影响:家族传承与历史印记

绵德离世后,他的影响在家族传承和历史记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家族传承方面,绵德对家族文化的整理和传承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编纂的家族历史资料和整理的家族礼仪规范,成为了家族后代了解家族渊源和传统的重要依据。这些资料不仅记录了家族的发展历程,还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精神,为家族文化的延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子孙们通过学习这些资料,深刻认识到家族的荣耀与责任,更加珍视家族的传统,使得家族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绵德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也对家族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注重品德培养、知识学习以及对家族责任感的传承,这种教育理念在家族中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他的子女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秉持着这些理念,努力为家族增光添彩。他的长子继承了他对家族事务的热情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家族活动,致力于维护家族的团结和荣誉。在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时,长子以绵德为榜样,公正公平,赢得了家族成员的尊重和信任。

在文化传承方面,绵德在王府中开设文化讲堂,与文人雅士交流的举措,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他对诗词、书画等艺术的热爱和推动,使得家族中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不仅影响了家族成员,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文人墨客,为当地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他的一些诗词作品和书画创作,在家族中流传下来,成为了家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激励着后代对文化艺术的追求。

从历史记载的角度来看,绵德的一生反映了清朝皇室宗亲在政治舞台上的起伏以及他们对家族和文化的贡献。他的经历为研究清朝宫廷政治、皇室家族关系以及文化传承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历史学家通过对绵德生平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乾隆时期的政治环境、皇室的规制以及文化发展状况。例如,绵德因与官员私下交往而被降爵的事件,反映了乾隆时期对皇室与官员交往的严格限制,以及朝廷对维护皇室尊严和政治秩序的重视。

绵德在努力挽回政治声誉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政治建议,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问题和政治改革提供了参考。他对土地兼并、文化教育、水利设施等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方案,展现了一位皇室宗亲对国家和民生的责任感,以及他在政治事务中的思考和见解。这些历史细节丰富了我们对清朝历史的认识,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格局。

绵德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在家族传承和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影响,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家族前行的道路,也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启示。

十一、历史迷雾中的绵德:细节与争议探究

尽管绵德在家族和历史中留下了显着的印记,但关于他的生平仍存在一些历史迷雾,其中的细节与争议之处值得深入探究。

一些历史文献对绵德与礼部郎中秦雄褒交往的具体细节记载并不详尽。虽然知道他们的交往违反了皇室与官员交往的规制,但对于两人结识的契机、交往的频率以及所馈赠礼物的具体性质等关键信息,都缺乏明确的记载。这使得后人在还原这一事件全貌时面临诸多困难,也引发了各种猜测。有人认为可能是绵德对秦雄褒的才华极为赏识,故而与之交往密切,忽视了宫廷规制;也有人猜测背后或许存在更为复杂的政治因素,绵德可能在不经意间卷入了一场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关于绵德降爵后的心境和具体行为,不同的历史资料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野史记载,绵德在降爵初期一度意志消沉,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然而,从一些官方档案和他后来的行为来看,绵德很快就振作起来,积极投入到家族事务和文化研究中。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不同资料的立场和侧重点不同。野史往往更倾向于渲染人物的情感波折,而官方档案则更注重记录实际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在绵德对家族文化传承的贡献方面,虽然他编纂的家族资料和整理的礼仪规范具有重要意义,但关于这些工作的具体过程和所面临的困难,历史记载也较为简略。比如,在收集家族档案和文献资料时,他可能遇到了资料缺失、损坏等问题;在走访家族长辈时,或许也面临着长辈记忆模糊、表述不一的情况。但这些细节在现有资料中鲜有提及,使得我们无法全面了解他在传承家族文化过程中的艰辛与努力。

另外,绵德在政治舞台上努力挽回声誉的过程中,他与乾隆帝之间的互动细节也存在争议。一些观点认为,乾隆帝对绵德的态度转变是因为他看到了绵德的真诚悔过和积极努力;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这可能与当时朝廷的政治局势变化有关,乾隆帝需要绵德这样有能力的宗室成员为朝廷效力。由于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这些争议尚无定论。

对绵德生平中这些细节与争议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位历史人物。通过对不同历史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或许能够逐渐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绵德形象。

十二、绵德与时代:相互塑造的关系剖析

绵德所处的乾隆时代,是清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时期,他的人生轨迹与这个时代相互交织,彼此塑造。

乾隆时期,清朝国力在前期达到鼎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种大环境为绵德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宫廷中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得绵德自幼便能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资源,接受系统的教育,培养了他对诗词、书画等艺术的浓厚兴趣和较高的素养。同时,乾隆帝对宗室子弟的教育十分重视,这促使绵德努力学习经史子集、治国理政等知识,为他日后参与政治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乾隆朝后期,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显现,政治上也出现了一些**现象。绵德身处宫廷,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他目睹了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政治**,这使他在政治生涯中变得更加谨慎。例如,他因与礼部郎中的不当交往而被降爵,这一事件反映出乾隆时期对皇室与官员交往的严格管控,也显示出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即使是皇室宗亲也需谨言慎行。

另一方面,绵德也以自己的方式对时代产生了影响。在政治上,尽管他经历了降爵的挫折,但仍努力通过提出政治建议来为国家和百姓做贡献。他对土地兼并、文化教育、水利设施等问题的关注和建议,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朝廷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虽然他的建议不一定都能完全实施,但这些思考和努力体现了一位宗室成员对时代问题的敏锐洞察和责任感。

在文化方面,绵德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丰富了当时的文化生态。他在王府中开设文化讲堂,邀请文人雅士讲学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这种文化活动不仅在家族内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对周边地区的文化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对诗词、书画艺术的热爱和实践,为当时的文化艺术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

绵德与他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时代的特征塑造了他的人生经历,而他的行为和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时代的发展。通过对绵德与时代关系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乾隆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