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晓雅书屋的玻璃门,落在柜台前的账本上。林母戴着老花镜,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反复划着,算着这个月的进货成本和销售额 —— 新到的一批高中教辅占了不少资金,虽然零售走得不错,但要等月底才能回笼全款,而书屋的电费、暖气费还等着缴,她看着账本上 “结余 2800 元” 的字样,轻轻叹了口气,把笔帽按了回去。
“妈,我走啦!” 晓雅背着粉色帆布包从里屋跑出来,辫子上的紫色头绳晃了晃,“沈浩哥和苏晴姐在胡同口等我呢,今晚咱们还喝银耳羹好不好?” 林母赶紧收起账本,脸上堆起笑,帮女儿理了理校服领口:“好,妈晚上给你炖,再放你爱吃的莲子。路上慢点,上课认真听。”
看着晓雅蹦蹦跳跳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林母又拿起账本,指尖摩挲着 “教辅进货 3500 元” 的字迹。她跟林父商量过,书屋刚盈利半年,还没攒下多少周转资金,要是冬天再进一批寒假作业,恐怕得找人周转。她想着自己在家也没太多事,不如找份兼职补贴家用,可心里又犯愁 —— 她只念过初中,不会用复杂的电脑,能做的活计少得可怜。
当天下午,林母趁着书屋不忙,锁了门往县城的超市走。路过公交站时,看见贴满了招聘启事,有餐馆招洗碗工,有服装店招导购,还有超市招收银员。她站在启事前看了半天,觉得收银员最适合 —— 活儿不算重,还能按时下班照顾晓雅。可到了超市应聘时,负责人拿着个新的收银机给她演示,屏幕上满是复杂的按钮,还得会扫码、打小票,她试着按了两次,手都在抖,负责人无奈地说:“阿姨,我们这收银机得熟练操作,您要是学不会,恐怕没法录用。”
林母攥着口袋里的身份证,走出超市时,风裹着落叶吹在脸上,有点凉。她又去了隔壁的餐馆,老板说洗碗工要从早上九点忙到晚上十点,还得搬重盘子,怕她累着。她低着头往回走,路过菜市场时,看见有人在卖新鲜的白菜,想起晓雅爱吃白菜饺子,才勉强打起精神买了颗,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 —— 连份简单的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帮家里周转呢?
傍晚,苏晴和沈浩、晓雅一起回小区时,路过晓雅书屋,看见林母坐在柜台后,手里拿着那颗白菜,却没心思摘,眼神有点失落。苏晴心里咯噔一下,想起昨天林母帮她装桂花糕时,顺口提过 “书屋进了批新书,资金有点紧”,难道是找工作不顺利?
“林阿姨,我们回来啦!” 苏晴先走进书屋,把书包放在桌上,故意笑着说,“今天物理课老师夸我实验做得好,还奖了我本练习册呢。” 晓雅也凑过来,把刚买的糖葫芦递给林母:“妈,您吃串糖葫芦,甜丝丝的,沈浩哥买的。”
林母接过糖葫芦,勉强笑了笑,把它递给晓雅:“妈不吃,你吃吧,快写作业去。” 沈浩看了苏晴一眼,悄悄指了指林母手里的白菜,又指了指账本,苏晴立刻明白了 —— 林母肯定是找工作碰壁了。
等晓雅进里屋写作业,苏晴才坐在林母对面,轻声问:“林阿姨,您是不是最近在找工作呀?昨天您说书屋资金紧,是不是想补贴家用?” 林母愣了愣,没想到苏晴这么细心,眼圈一下子红了,擦了擦眼角说:“晴晴,还是你眼尖。我想着书屋刚盈利,得留点钱周转,就想找份活干,可我文化水平不高,超市收银的机器不会用,餐馆又太累,怕照顾不好晓雅……”
苏晴看着林母泛红的眼睛,心里也不好受。她突然想起昨天放学路过建国五金店时,沈建国正跟沈母抱怨:“之前的收银员小李回老家结婚了,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合适的,每天进货、卖货、算账,忙得脚不沾地,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 五金店就在书屋隔壁,林母住得近,又细心,平时整理书屋的账本都算得清清楚楚,不正好适合当收银员吗?
“林阿姨,我有个主意!” 苏晴眼睛亮了,抓住林母的手,“沈浩哥家的建国五金店,就在咱们书屋隔壁,之前的收银员走了,一直缺人。您住得近,平时整理书屋的账本又细心,算账肯定没问题,而且五金店的收银不用复杂的机器,就记个手工账,沈叔叔人又好,肯定愿意雇您!”
林母愣了愣,有点不敢相信:“真的吗?我、我能行吗?五金店的东西我不太懂,万一算错账了怎么办?” 苏晴赶紧说:“您别担心,沈阿姨可以教您认五金件,比如钉子、螺丝的型号,账本也简单,就是记清楚进了多少、卖了多少、收了多少钱,您平时整理书屋的货不也是这样吗?而且住得近,您早上先把晓雅送到学校,再去上班,晚上也能早点回来给晓雅做饭,一点都不耽误。”
旁边的沈浩也点头:“是啊林阿姨,我爸昨天还跟我念叨缺人呢。您要是去了,咱们两家更方便,我妈还能跟您作伴,有不懂的您随时问我,我放学也能去店里帮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