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群美传 > 第106章 简易版冰糖雪梨

三国群美传 第106章 简易版冰糖雪梨

作者:关羽不吹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3 06:56:47

黄忠那发自肺腑、毫无保留的真心归附,如同一道暖流,彻底驱散了凌云心中因寻访未果而残留的最后一丝阴霾,巨大的喜悦之情几乎要满溢出来,清晰地写在了他那年轻而英挺的脸庞上。

他如此看重黄忠,甚至不惜为此耽搁预定的北返行程,耗费大量心力与钱财为其安置家小、延请医生,并许下寻访神医的承诺,这一系列超乎寻常的重视与投入,尽数落在了一旁沉稳寡言的太史慈眼中。

太史慈心中并无半分嫉妒之意,他对自己在主公心中的地位与信任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坚定的自信。此刻萦绕在他心头的,更多是一种纯粹的好奇与探究。

他自然看得出黄忠气度沉雄,步履稳健,臂膀腰身之间蕴含着练武之人特有的力量感,绝非庸手。但,这位新投效的汉子,究竟身怀何等惊人的本事,竟能让眼界极高、识人无数的主公如此另眼相看。

甚至不惜代价地招揽,并给出“如虎添翼”这般极高的评价?这份日益滋长的好奇,最终在武者本能的驱使下,化作了一股难以抑制的、想要亲手掂量对方斤两的较量之心。

待黄忠一家初步安顿妥当,病重的黄旭也服下汤药,呼吸平稳地沉沉睡去后,太史慈寻了个机会,找到正在客栈独立小院中缓缓活动筋骨、舒展久困身躯的黄忠。

他抱拳一礼,目光清澈而坦诚,直接道明了来意:“汉升兄,观兄台行止气度,龙行虎步,必是身负绝艺、武艺超群之人。慈不才,亦是习武之人,见猎心喜,一时技痒,想向兄台讨教几招,切磋印证一番,不知兄台可否不吝赐教?”

黄忠此刻卸下了压在心头不知多久的沉重家庭包袱,心情是多年来未曾有过的舒畅轻松,又感念太史慈这一路上忙前忙后、安排周到的相助之情。

见他目光诚挚,并无恶意,便也爽朗一笑,抱拳回礼,声若洪钟:“子义兄弟太客气了!你我皆是武人,互相切磋,印证所学,正是快事一桩!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请!”

两人当即来到客栈后院一处颇为宽敞平整的空地,凌云闻讯,也饶有兴致地踱步而来,在一旁负手而立,准备观看这场即将到来的龙争虎斗。

为免失手伤人,他们都未使用真兵器,只是各自在院角柴堆里,寻了根长短、粗细、重量都大致相仿的硬木棍,以棍代枪、代刀。

“汉升兄,小心了!”太史慈低喝一声,算是打过招呼,随即身形一动,率先发动了攻击。

他家传枪法本就以迅猛灵动、变幻莫测见长,此刻虽用的是一根寻常木棍,但在他手中,依旧如同拥有了生命,化作一条出海的蛟龙,棍影层层叠叠,破空之声嗤嗤作响,迅捷无比地直刺黄忠的咽喉、心口、手腕等周身要害,速度之快,角度之刁,令人眼花缭乱!

然而,黄忠的反应与应对,更是远远超出了太史慈最初的预料!

只见面对这疾风骤雨般的攻势,黄忠却是不慌不忙,脚下步伐看似不疾不徐,移动范围不大,却异常沉稳扎实,仿佛老树盘根,与大地紧紧相连。他手中那根普通的木棍,在他掌中仿佛活了过来,或格、或挡、或引、或带,动作古朴无华,没有丝毫花哨,却总能于那间不容发的危急关头,以毫厘之差,精准无比地将太史慈那凌厉迅疾的攻势一一巧妙化解。

他的动作带着一种历经千锤百炼、无数实战磨砺后才可能拥有的沉稳与精准,仿佛早已看穿了太史慈招式中的所有变化与后手,总能料敌机先。

两人棍来棒往,眨眼间便斗了二十余回合。太史慈越打越是心惊,他发现自己非但占不到丝毫便宜,反而偶尔会被黄忠那看似简单直接、实则蕴含了恐怖膂力与极其巧妙发力角度的反击,逼得身形微滞,不得不临时变招,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黄忠的棍法中,显然融入了极其高明的刀法精髓,势大力沉,每一击都带着一股仿佛能开山裂石的后劲,尤其那在沉稳节奏中骤然爆发的惊人速度与排山倒海般的力量,更是让太史慈暗暗心惊,不敢有丝毫怠慢。

“好强的膂力!好沉稳的根基!好高明的发力技巧!”太史慈心中连声暗赞,他知道自己今日是真的遇到了生平罕见的劲敌,非但没有气馁,反而被激起了更强的斗志,当即抖擞起十二分精神,将一身苦练的枪法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棍影更加绵密,攻势愈发凌厉。

一时间,客栈后院之中,但见两条矫健的身影闪转腾挪,兔起鹘落,两根普通的木棍在他们手中仿佛化作了神兵利器,棍影翻飞,呼啸生风,碰撞之声不绝于耳。

太史慈胜在年轻气盛,气血旺盛,枪法(棍法)迅疾多变,如同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而黄忠则赢在经验老到,根基深厚无比,刀法(棍法)大开大阖,气势雄浑,又于沉稳之中暗藏无数机锋与杀招。

两人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斗得难分难解,精彩纷呈,谁也奈何不了谁。

如此激烈交锋,又持续了三十余回合,两人额角都已见汗,气息也微微有些急促,显然是消耗巨大。

又一次棍棒交击,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后,两人仿佛心有灵犀,同时借力向后跃开一步,稳稳站定,收棍而立,结束了这场酣畅淋漓的切磋。

太史慈深吸几口气,平复了一下翻腾的气血,脸上早已没有了最初的那一丝探究与好奇,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毫不掩饰的敬佩之色。

他抱拳躬身,语气诚恳地说道:“汉升兄武艺高强,刀法沉雄凌厉,根基之深厚扎实,慈今日方知人外有人,远不及也!适才切磋,兄台明显未尽全力,尤其在膂力与诸多杀招之上多有保留,否则,慈恐怕早已落败多时了!”

他这话绝非客套谦逊,而是真实感受,黄忠那深不见底的力量和偶尔流露出的、一闪即逝的凌厉杀气,让他深知对方手下留情了许多。

黄忠也连忙抱拳还礼,神色同样诚恳,毫无倨傲之色:“子义兄弟太过谦了!你年纪轻轻,枪法便已如此灵动迅猛,攻势如水银泻地,假以时日,融会贯通,成就必然不可限量!为兄我不过是痴长些年岁,多练了几年笨功夫,多了几斤蛮力罢了,实在当不起如此盛赞。”

一旁的凌云将这场精彩绝伦、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比试尽收眼底,心中更是满意非常,暗自点头。

他眼光毒辣,自然看得出,就目前的硬实力而言,尤其是力量、经验和那种千军万马中磨砺出的沉稳,黄忠确实要在太史慈之上。

更何况,黄忠那手历史上留名的、出神入化的神射绝技还未曾展现。而其为人处世,懂得分寸,沉稳厚重,不骄不躁,这在猛将之中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比试完毕,太史慈觉得口中干渴,顺手从院中石桌上摆放的果盘里,拿了一个刚才客栈伙计送来的、色泽金黄的秋梨,用袖子擦了擦,便“咔嚓”啃了一口,清甜的汁水顿时溢满口腔,缓解了切磋后的燥热。

凌云看着太史慈手中那汁水丰沛的秋梨,又联想到屋内黄旭那即便在睡梦中也不时传来的、令人揪心的微弱咳嗽声,脑中忽然如同划过一道闪电,猛地想起了后世流传极广、对润肺化痰、止咳生津有极佳效果的食疗方子——冰糖雪梨!

想到便做!他立刻行动起来,招呼过客栈的伙计,吩咐取来几个品相上佳、饱满多汁的秋梨,再要一些上好的饴糖(没有冰糖),并借用客栈后院那间专供客人使用的小厨房。

他挽起袖子,亲自将梨用清水反复洗净,然后用小刀熟练地削去每个梨的顶部,留作盖子,再极其小心地用一把小刀,细致地挖去梨核,形成一个天然的梨盅。

接着,他在每个制作好的梨盅里,放入些许晶莹剔透的饴糖,再加入少许干净的清水,最后将削下的梨顶部盖回去,恢复梨的完整形状。

随后,他将这几个处理好的冰糖雪梨(饴糖雪梨)小心地放入一个干净的宽口陶罐中,加入适量没过梨身一半的清水,将陶罐置于灶上的大铁锅里,锅里也加入适量清水,采用文火慢慢隔水蒸炖。

他依稀记得,这种隔水蒸炖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雪梨润肺止咳的功效和冰糖的甘甜,使得汤汁清澈,梨肉软糯,对于黄旭这种因长期虚弱、肺燥阴虚引起的久咳不止、痰黏难咯的病症,正是一种非常温和而有益的辅助食疗方子。

太史慈和黄忠都好奇地跟到了厨房门口,看着凌云这位身份尊贵的“朔方郡守”、“大破匈奴的英雄”,此刻竟然像模像样地系着伙计找来的粗布围裙,神情专注地在灶台前鼓捣着那些梨子和冰糖,都不由得感到几分新奇与诧异。

约莫文火慢炖了半个多时辰,一股清甜温润、带着梨子特有芬芳的香气,开始从陶罐的缝隙中袅袅弥漫开来,沁人心脾。凌云估摸火候已到,便小心地熄了灶火,用厚布垫着,将陶罐端下。

他揭开罐盖,热气蒸腾中,只见里面的梨子已然变得晶莹剔透,梨肉软糯。他用碗小心地取出一个,递给一直守在旁边的黄忠。

“汉升兄,快,趁热拿去给旭儿服下。让他细细吃了这梨肉,再喝了里面蒸出的汤汁。此物名为‘冰糖雪梨’,性味甘平,最是温润,对于润肺止咳、滋阴生津、滋养虚弱的身体有些好处。虽不能立刻替代药物根除病患,但作为长期辅助的食疗之物,持之以恒,或能大大缓解他的咳疾,强壮几分肺气。”

黄忠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那碗温热、散发着诱人清甜香气的冰糖雪梨,看着凌云那因为灶火烘烤而微微泛红、额角甚至带着细密汗珠,却写满了认真与关切的脸庞,听着他如同家人般细致入微的叮嘱,这个面对刀山火海、千军万马都未必会动容的刚强汉子,只觉得鼻尖一酸,眼眶瞬间再次被滚烫的泪水充盈、模糊。

主公他……他不仅仗义疏财,请医问药,安置家小,许以重诺,如今……如今竟然连这等细微至极、关乎孩子日常饮馔的食疗方子,都亲自为自己那病弱的儿子如此费心劳力地制作!这份恩情,深重如渊!这份细心,体贴入微!让他黄忠……如何能不为之肝脑涂地,誓死效忠?!

他声音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带着浓重的鼻音,捧着那碗仿佛重若千钧的冰糖雪梨,对着凌云深深一揖,几乎要将身体折成直角:“主公……您……您让黄忠……该如何报答您这如山恩德啊!”

凌云见状,只是随意地用布擦了擦手,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汉升兄,你我又说这些见外的话了。快去给孩儿服用吧,凉了效果就差了。”

看着黄忠用那双布满老茧、能开硬弓舞大刀的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碗冰糖雪梨,如同捧着稀世珍宝般,匆匆离去的背影,凌云心中充满了欣慰与踏实。

他深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发自内心的真诚付出与关怀,往往比任何慷慨激昂的空洞承诺或丰厚的物质赏赐,更能穿透人心,牢固地凝聚起下属那份至死不渝的忠诚。

太史慈静静地站在一旁,将这一切从头到尾看得清清楚楚,他心中那最后一丝因主公对黄忠超乎寻常的重视而产生的不解与疑惑,此刻已彻底烟消云散,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对主公英明识人、待下以诚、心细如发人格魅力的深深叹服与折服。又联想到自己的遭遇。

连他都禁不住在心中感慨:能追随这样的主公,是黄汉升之幸,又何尝不是他太史子义之幸,乃至所有愿意追随其左右者之幸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