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后我从煤二代成了投资教父 > 第543章 最寒酸的团队

距离企鹅的庆祝晚宴还有两天,张伟豪提前抵达香江。

他不仅想早点和 pony、赵董叙旧,更想趁这段时间,好好考察铸梦香江分公司的情况。

飞机降落在香江国际机场时,出口处早已有人举着写有 “张伟豪先生” 的牌子等候,正是铸梦香江分公司的负责人林子华。

“张先生,您好!我是铸梦香江分公司的负责人林子华,特意来接您。” 林子华快步上前,热情地伸出手,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容。

他是香江大学金融硕士出身,之前在花旗银行任职多年,熟悉海外资本市场运作,是赵丽娜专门挖来的人才。

接到赵丽娜 “大老板要来视察” 的通知后,他更是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分公司的运营报告,连接待细节都反复确认,生怕出一点差错。

可当真正见到张伟豪时,林字华还是忍不住愣了一下 —— 眼前的年轻人太过年轻,穿着简单的休闲装,

身上没有一丝 “大老板” 的架子,若不是提前知道身份,再看看身后跟着的秘书和安保团队,

他恐怕很难将眼前人与 “掌控庞大资本版图的铸梦创始人” 联系起来。

张伟豪握着他的手,笑着点头:“林总,这段时间辛苦你打理分公司的事了。”

“应该的,应该的!” 林子华连忙回神,躬身引着他往停车场走,

“张总一路辛苦,我已经安排好了酒店,先送您过去休息?还是先去分公司看看?”

“先去分公司吧,正好趁现在有时间,了解下情况。” 张伟豪坐进车里,目光扫过窗外的街景。

香江的繁华依旧,高楼林立,车流不息,空气中都透着资本的活跃气息。

路上,林子华主动说起了分公司的现状:“张先生,目前分公司主要负责两部分业务,一是作为总部的海外资金池,协助内地项目的资金流转;

二是配合总部做慈善,这两年持续给灾区捐了不少款。

不过……” 他小心翼翼的看了眼张伟豪,语气里带着几分遗憾,

“因为没有明确的投资指令,分公司还没参与过香江本地的投资项目,有点‘守着金山没处用’的感觉。”

张伟豪听着,心里有了数,当初设立香江分公司,本就是为了给国内搭建海外资金通道,方便自己用钱,暂时没有涉足本地投资也在情理之中。

但现在铸梦的规模已经扩大,西部国际也在香江注册,确实该让分公司 “动起来” 了。

“林总,你有什么想法?” 张伟豪转头看向他,自己对香江的概念大多停留在上一世的电影和视频八卦中。

他知道林子华在香江金融圈人脉广、经验足,肯定有自己的判断。

林子华眼睛一亮,连忙说道:“张先生,香江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股权投资、资本市场运作的机会很多。

我觉得分公司可以先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注香江本地的金融业务;

二是利用香江的区位优势,对接东南亚资源,为总部未来拓展东南亚市场铺路。”

他越说越兴奋,还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项目清单:“我已经筛选了几个不错的初创项目,毕竟是亚洲金融之星么,

银行业很发达,最近有又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张伟豪接过清单,快速翻看着,眼里渐渐有了笑意 —— 林伟华的思路和他不谋而合。

这次来香江,他不仅要参加企鹅的庆祝晚宴,更要为西部的海外布局 “铺路”:

香江分公司要从 “资金池” 转型为 “投资桥头堡”,西部国际要尽快拿下金融牌照,两者联动,才能为自己未来的全球化发展打下基础。

“林总,你的思路很好。” 张伟豪合上清单,语气肯定,“等我参加完企鹅的庆祝晚宴,咱们专门开个会,详细讨论分公司的投资方向和策略。

你筛选的这些项目,也先让团队做深度尽调,咱们争取尽快落地第一个投资项目。”

得到肯定的答复,林伟华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脸上的笑容也更真切了:“太好了,有张先生您的指示,我们干活更有方向了,我这就安排团队准备尽调资料。”

车子很快抵达铸梦香江分公司, 位于中环一栋高端写字楼的 23 层,落地窗外能看到维多利亚港的全景。

推开铸梦香江分公司的门,张伟豪第一感觉是 “紧凑”。

办公室总面积按林子华的介绍有 1500 平方尺(约合 139 平方米),算上负责人林伟华,总共只有七名员工,

角落里还坐着一位印度籍员工,桌上堆着几摞文件。

这大概是他旗下所有团队里,规模最 “寒酸” 的一个。

“你们辛苦了,在这么小的办公室里办公。” 张伟豪环顾四周,随口说道。

林伟华却愣在了原地,心里满是困惑:小吗?七个人用 1500 尺的空间,平均每人 214 尺(约 19.8 平方米),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江中环,已经是相当宽敞的办公环境了。

至于辛苦…… 团队日常大多是对接米国总部与西部资本的资金流转,偶尔处理慈善捐款的手续,最忙的也只有财务和司机,工作量远比不上他之前在花旗银行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薪资待遇高得惊人 。

他自己年薪 150 万港元,普通员工的薪资也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三成,说是 “躺着赚钱” 也不为过。

一时间,林伟华竟分不清张伟豪这话是客套,还是暗含反讽,只能笑着打圆场:

“张先生说笑了,这办公环境在香江已经很好了,大家都挺适应的。”

随后,众人移步到小会议室,这是张伟豪第一次正式与香江分公司的员工见面。

团队成员清一色高学历 —— 有香江大学的金融博士,有曾在高盛任职的分析师,

每个人都能熟练切换普通话、英语,甚至还能流畅用粤语沟通,专业素养一目了然。

“之前我大部分时间在米国和内地,对香江分公司的关注确实不够,这里先跟大家说声抱歉。” 张伟豪坐在主位,语气诚恳。

看着员工们脸上略显受宠若惊的表情,他摆了摆手,继续说道,“不过从今天起,这种情况会改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规划:“大家对铸梦应该有一定了解,最初我们是做对冲基金起家,现在在米国已经拓展了投行业务。

接下来,香江分公司的核心方向,我定在金融与银行业 —— 依托香江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缘优势,

结合大家的专业能力,再加上铸梦的资金支持,我相信咱们完全能在这里做出一番成绩。”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随即又泛起细微的兴奋骚动。林伟华和员工们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期待 ——

他们早就厌倦了 “资金中转站” 的清闲,渴望能参与真正的投资项目,施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之前之所以没主动提,是怕违背总部的战略方向,如今张伟豪亲自定调,相当于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张先生,您的意思是,我们接下来可以参与香江本地的金融投资项目?” 一位戴眼镜的分析师忍不住问道,声音里带着激动。

“不仅是本地。” 张伟豪点头,语气更坚定,“香江分公司要成为铸梦对接全球金融市场的‘桥头堡’。

既要做香江本地的股权投资、债券发行,也要联动东南亚市场,甚至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

比如接下来,我们可以重点关注港股的科技板块、东南亚的消费金融领域,还有香江本地的银行业牌照申请,这些都是咱们的发力点。”

他的话让整个会议室的氛围彻底活跃起来。

林伟华立刻补充道:“张先生,我们团队之前就筛选过几个港股科技公司的定增项目,还有东南亚支付平台的投资机会,

只是一直没敢推进,现在正好可以把这些项目重新梳理,做深度尽调。”

“很好。” 张伟豪赞许地看向他,“林总,你牵头成立一个专项小组,这周内把筛选出的项目资料整理好,我们下周开会讨论。

另外,关于银行业牌照,你也联系下香江金融管理局,了解下申请流程和要求,这是咱们长期的重要布局。”

“没问题,流程我熟悉,我明天就安排。” 林伟华立刻应下,脸上满是干劲。

之前那种 “守着金山不用” 的憋屈感,此刻全变成了对未来的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