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者”那改天换地的一击之后,留下的并非胜利的欢庆,而是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茫然与不安的死寂。
锈锚岛上空,那巨大的暗银多面体恢复了亘古般的沉默,仿佛刚才那抹去“巨噬”局部活动、将“摇篮”从毁灭边缘拉回的,并非它的意志,而仅仅是某种预设程序对特定刺激的自动反应。
它悬浮在那里,如同一颗不属于这片星空的冰冷眼眸,无声地注视着下方渺小的文明残骸。
星火大厅指挥中心,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摇篮’能量读数稳定在百分之四点七,不再下跌。葬骨平原区域的能量抽取现象已完全停止。”
杨萤汇报着数据,声音里却听不出多少喜悦,“但节点本身并未恢复,只是暂时停止了死亡。
其内部结构在之前的吞噬和伊西斯的‘信息洪流’冲击下,已濒临彻底瓦解,现在全靠那最后的百分之四点七能量勉强维系着一个‘存在’的状态。它……成了一个植物人。”
一个靠外部力量维持着最后一丝生机的植物人。这结果,比彻底毁灭好不了太多。
“监察者的动机分析?”黄凌的声音嘶哑,他靠在沙盘边缘,目光依旧紧盯着窗外那沉默的巨物。
“无法分析。”杨萤摇头,脸上带着挫败感,“它的行为逻辑完全超出我们的理解范畴。
它因为阿雅这个‘初级共鸣单元’的‘价值’和‘巨噬’的潜在威胁而出手,但其最终目的、立场、归属……一切未知。
它可能下一刻就离开,也可能因为某个我们无法理解的缘由,将我们也视为‘威胁单元’而随手抹去。”
这种将自身存亡完全寄托于一个无法理解、无法沟通、行为莫测的高等存在的一念之间,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远比面对商会舰队或“巨噬”的明确威胁更加令人窒息。
“阿雅呢?”黄凌转向医疗通讯频道。
“生命体征稳定,脑波活动依旧处于那种复杂的、非睡眠的非清醒状态。她似乎……仍在无意识地维持着某种极低功耗的、与‘监察者’的微弱连接?”医疗官的语气带着不确定,
“就像……就像一台待机状态的通讯器。”
阿雅成了他们与“监察者”之间唯一不稳定且被动的桥梁。这桥梁脆弱得可怜,却承载着难以想象的重压。
“商会……或者说,被‘监察者’吸收的那些人,他们现在是什么情况?”苏茜提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
监测画面显示,那暗银多面体依旧毫无动静,被它“吞”进去的商会舰队如同石沉大海。没有通讯,没有能量波动,什么都没有。
“他们是被囚禁了?还是……被‘整合’了?”一位参谋低声猜测,语气中带着寒意。
无论是哪种可能,都意味着他们面对的不再是那个熟悉的、贪婪而残酷的商业帝国,而是一个融合了商会技术遗产、并被一个更高等未知存在控制的、更加可怕的混合体。
内忧外患,并未因“监察者”的干预而消失,反而变得更加复杂和凶险。
“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监察者’的仁慈上。”黄凌最终打破了沉默,他的眼神重新凝聚起力量,尽管身体依旧虚弱,“我们必须利用这宝贵的喘息时间,做我们唯一能做的事——修复网络,增强自身。”
他指向沙盘上那几个尚存希望的节点坐标:“‘生命之喉’经过这次远程支援,消耗不小,需要时间恢复。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这里——‘深渊之喉’附近的一个小型附属节点,‘回声泉’。”
根据“生命之喉”之前传递的信息和杨萤的推算,“回声泉”节点规模较小,受损程度相对较轻,且其能量属性偏向于“信息中转与净化”,如果能够修复,或许能增强他们与其他节点沟通的效率,甚至可能对解读“监察者”或防御“巨噬”的信息层面侵蚀有所帮助。
“但‘深渊之喉’主节点已经崩溃,那片星域现在是极度危险的时空乱流区。”杨萤提醒道,“‘回声泉’就在其边缘,环境同样恶劣。”
“正因如此,那里才可能未被‘巨噬’或商会重点关注。”黄凌态度坚决,“我们需要一场快速的、精准的修复行动。苏茜,挑选最精锐的小队。
杨萤,准备好所有修复设备和‘生命之喉’的赠礼。这一次,我和阿雅……必须一起去。”
“你的身体……”苏茜立刻反对。
“阿雅的状态也不允许……”杨萤同样担忧。
“正因为我们状态都不好,才必须一起去。”黄凌打断她们,语气不容置疑,“阿雅是连接的关键,而我……或许能分担一部分她承受的压力。这是目前最优的方案。”
他看向众人,目光扫过每一张写满忧虑的脸:“我知道这很冒险。但我们没有安稳发育的时间了。
‘监察者’不知何时会离开或改变态度,‘巨噬’的主力仍在星球深处蠢蠢欲动,被吸收的商会更是潜在的巨大威胁。
我们必须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在脆弱的平衡被打破之前,尽可能多地积攒筹码。”
命令在凝重的气氛中下达。一支由黄凌、阿雅(乘坐特制医疗维生舱)、杨萤(远程技术支持)以及一支精简到极致的精英技术护卫小队组成的特遣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他们的载具将是一艘经过特殊改造、强调隐匿和速度的小型科研船“潜行者号”。
与此同时,锈锚岛本身也进入了新一轮的紧张备战。
苏茜和老隼负责加快岛屿防御工事的修复与升级,利用从商会残骸和“摇篮守卫”技术中解析出的成果,加固屏障,提升火力。
同时,向星火同盟其他成员发出最高警示,共享关于“监察者”和“巨噬”的最新情报,试图构建一个更加紧密的预警和防御网络。
然而,内部的裂痕并未因外部压力而弥合。关于是否应该尝试与“监察者”进行更主动接触(哪怕风险巨大),以及是否应该集中所有资源建造“方舟”逃离星球的争论,在议会和民间悄然滋生。
希望与绝望,抗争与逃亡,两种思潮在幸存者心中激烈碰撞。
三天后,“潜行者号”在夜色和干扰屏障的掩护下,悄然驶离锈锚岛港口,向着那片因“深渊之喉”崩溃而形成的、充满危险的未知星域进发。
黄凌坐在船舱内,看着窗外逐渐远去的、在“监察者”冰冷注视下显得格外渺小的家园岛屿,心中没有豪情壮志,只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沉重。
阿雅的维生舱被固定在他身旁,女孩依旧沉静地闭着双眼,只有胸口晶石那平稳的微光,显示着她生命的存在。她仿佛一个沉睡的钥匙,掌握着通往未知领域的密码。
“潜行者号”如同投入深海的石子,很快消失在扭曲的星光背景中。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离开后不久,那一直沉默的暗银多面体“监察者”,其光滑的表面,再次泛起了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涟漪。
一道无形的扫描波,悄无声息地掠过了“潜行者号”离去的方向,以及锈锚岛本身。
而在星球的地壳深处,那被暂时“删除”了局部活动的“巨噬”意志,并未消散。那庞大而冰冷的饥饿感,在经历短暂的紊乱后,开始以一种更加隐蔽、更加分散的方式,如同地下潜行的暗流,向着其他能量活跃的区域,缓缓渗透、蔓延……
脆弱的平衡之下,新的暗流,已然开始涌动。序曲,悄然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