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活在这温情人间 > 第11章 我自己走

活在这温情人间 第11章 我自己走

作者:梨花落时如飞雪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6 15:07:13

人家都说:‘孩子是当妈的身上掉下的肉’,黄桂华有时候,还是会想起她那个女儿的。想她的命,咋就那么不好呢?年纪轻轻的,说死就死了,还让自己也跟着被人指指点点的。

一时都没有人再说话,鲁明华虽然听了黄桂华的话很生气,但更知道跟她这个人说得越多,只会被气得更狠。

黄桂华有点讪讪的,好一会儿,她又找了个话题,她问:“明华,你跟杨慧都和苏家那么要好,你们看到他家那小闺女到底会走路不?”

鲁明华还是不想搭理她。

杨慧说:“我们清不清楚还要跟你汇报一下?”

黄桂华气得一时接不上话。旁边的三儿媳黄永珍说:“你晓得就说嘛,我妈她就是好奇,想问问!”

杨慧笑了:“她好奇,她咋不自己去问啊!背地里嚼舌根,不如多操心操心自己家的事儿!”

黄桂华把自己手里的野燕麦挽成一团,狠狠的砸在弯腰的黄永珍头上。

恶声恶气的说:“就你个蠢婆娘话多,哪哪都有你!赶紧拔,拔完回去煮饭,老娘现在腰不舒服,回去躺会儿!”说完扭头出了麦地。

黄永珍捡起黄桂华砸过来的野燕麦,反手从肩上放进背蒌里,轻声嘟哝说:“不是你们老在家里,说这事儿的吗?”

苏家和朱家从大集体,通过抓阄的形式,分到了一头三岁的耕牛,这头毛色黑亮的牛,让整个五队的人都称赞不已。

它身形高大、壮硕,体长两米还有余,高约一米五、六。浑身肌肉线条流畅而分明,给人展示出无穷的力量感。

那黑色的皮毛紧贴在身上,油亮顺滑而又柔软,如同上等的丝绸,在阳光下隐隐的散发着华贵的光泽。两只牛角光滑而质地坚硬,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那一双大眼睛,清澈、明亮而又深邃,随着长长的睫毛眨动间,闪着仿佛蕴含着睿智的光芒。

几个上年纪的人断言,这头牛脾气肯定不好。但不管是朱家还是苏家看着这头黑牛都是眉开眼笑的,接收着众人羡慕又嫉妒的目光,心满意足。

对这种论调都是充耳不闻,只当是他们,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朱家兄弟已分家单独立了户,现在加上苏家,就是三家人,共同拥有这头耕牛。商量好轮流着一家喂养一个月,耕种的时候,几家人再一起灵活安排。

那时农村喂养耕牛,晚上给它吃干稻草,白天通常是早上和傍晚牵出去吃青草。

这天傍晚,苏建国抱着玉凤去放牛。现在玉凤已经三岁了,她终于可以扶着东西站立行走了,这让家里的人都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父女俩在山坡上一边看着黑牛吃草,一边说话。苏建国给玉凤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下凡的织女遇到放牛的牛郎,两个人在一起成了一个家。

不久他们又养了两个娃娃,他们把那头牛当成家人一样,一家四口和牛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可是织女的妈妈强行把织女带回了天上,两个娃娃天天哭着找妈妈。牛郎毫无办法,这个时候老牛突然就开口说话了,它告诉牛郎,它快要死了。

等它死后,让牛郎披着它的皮,带着两个娃娃飞上天去见织女。牛郎哭着扒下牛的皮披在肩上,把娃娃们放在箩筐里,用扁担挑着箩筐,飞上了天。

终于在七月初七那天,在全天下的喜鹊,飞来搭成的鹊桥上,让娃娃们见到了妈妈。

苏建国讲得绘声绘色,玉凤听得眼泪汪汪,心驰神往。连吃草的黑牛都时不时扇扇耳朵,抬头四处张望,仿佛也听进了心里一样。

突然之间,远远的似有雷声传来,由远及近,到近时就如同在耳边炸响。苏建国一惊,这春天怎么也会有来得这么急的雨?他抱紧女儿,使劲的拽牵牛绳,想赶紧回家去。

也许是那一声惊雷让牛受了刺激,被苏建国这么一拽,它那又大又亮的眼睛瞪得更大了,仿佛要突出来了似的,喘着粗气,直直的就向苏建国父女冲了过来。

苏建国既不敢松了绳索,更不敢放下女儿,只有转身死命往回跑。可两条腿怎么可能跑过四条腿,最后那坚硬的牛角把父女俩掀翻在地,苏建国侧身倒下去,死死的把玉凤护在怀里。玉凤吓得哇哇大哭。

盛怒中的黑牛并没有停下攻击,继续撞向苏建国的腰,刚要起身的苏建国,又倒了下去。

玉凤又哭又喊:“爸爸!爸爸”突然灵机一动,她从苏建国怀里挣脱出来,对着黑牛哭喊:“牛牛,牛牛!别剜我爸爸!牛牛你别剜我爸爸!”

她喊了两声,黑牛竟真的停止了攻击,它定定的看着玉凤,清澈明亮的黑眸,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沉静如墨。

苏建国艰难的站起身来,想伸手去抱玉凤,玉凤一边抽噎着一边说:“我不要爸爸抱,我自己走!”

她做出很凶的模样,教训黑牛说:“牛牛,你把爸爸弄疼了,你以后不准再这样!你要不听话,我们都不要你了!”

说完转过身,吃力的迈着小步伐,可到底是自己在走了。苏建国忍着痛扶着腰,欣慰的笑了,牵着老实下来的黑牛往回走。

还没到家,雨就由开始的稀稀疏疏变得密集起来。赶回家的冯巧莫名有点不安,她担心玉凤淋了雨生病,匆匆拿了斗笠就往外跑。

半道上,冯巧就遇见了父女俩。看见女儿玉凤歪歪扭扭的迈着小短腿自己走着,小脸泛着红,眼里还包着泪花。

冯巧一下就急了,冲过去把斗笠罩在玉凤头上,一边弯腰抱起她,一边责怪苏建国:“眼看这雨都越下越大了,你偏这时候让她学走路,要淋了雨生了病可咋办?你真就不心疼啊?”

想起两个夭折的儿子,声音里渐渐带了哭腔。回身快步往家走。

玉凤抬起小手捧着妈妈的脸,抽泣着说:“妈妈,是我不要爸爸抱的!爸爸他受伤了!不能抱我!”

见到妈妈,她放松下来,眼泪又开始吧嗒吧嗒的往下掉。

冯巧疑惑的转身看去,苏建国右手牵着牛绳,左手紧紧按在后腰上,脸色泛白,一副疼痛难忍的模样。

冯巧的脸刹那也白了,她急声问:“建国,你这是怎么了?出啥事儿了?”

苏建国勉强扯了扯嘴角,说:“没事!先回去再说。”

冯巧飞快的跑回家,放下玉凤,取下她头上的斗笠说了声:“小五乖不哭,妈妈先去接爸爸回来!”

转身又跑了出去。老话都说‘有伤就有寒’,这又下着雨,她担心苏建国的身体要是垮了可咋办?如果是自己有点啥还好说,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苏建国被冯巧扶到床上,换下湿衣服躺下。玉凤也不哭了,只是偶尔打一个哭嗝,跟个小尾巴似的,随着冯巧来来去去。路倒是走得越来越平稳、顺当了。

放学回家的玉秀和玉芳刚换好衣服,走出房间就看到了这一幕,一脸惊慌又茫然。顶着头上大大的问号:不就是半天不在家吗,这到底出啥事儿了啊?

冯巧吩咐两个大女儿说:“老大,你赶紧给小五把衣服全换了!老二快去把老姜拍碎剁了,给你爸熬碗姜汤端来,我去找你们明华婶婶给你爸瞧瞧。快去,都别愣着!”

玉秀着急忙慌的拿了衣服,拉着玉凤去了西屋,一边哄着她,一边给她换衣服。

玉芳正要走出房门,苏建国喊住了她,语气平和的说:“多熬点,久熬一会儿,熬好了多放些红糖,一家人都要喝!”

看着几个女儿离开,他又对冯巧说:“你别着急,自己也先把衣服换了再去。你也不能感冒了。”

冯巧说:“你别管我,我先去把人喊来再换一样的。”说着又跑出了家门。

玉秀给玉凤换好了衣服一起去了厨房。

玉凤跟两个姐姐讲了山坡上的经过:“爸爸正在给我讲故事,牛牛也在听着呢?突然就听到‘垮啦’一下打了一声雷,我们都吓了一跳!

爸爸说要下雨了,我们得赶紧回家。牛牛肯定是没吃饱,它不肯回来,爸爸拉它,它就生气了。它扑上来用它的角把我们按在了地上。爸爸抱着我还没爬起来,它又用角剜爸爸。

我就叫它别剜了,别剜了,它才没再剜的!我看见爸爸脸上都出汗了,肯定很疼。我就不敢让爸爸抱,我自己走!后来还是妈妈把我抱回了家!”

玉凤虽是童言童语,却也还是大致还原了事情的经过。玉秀和玉芳听得心惊胆战,浑身汗毛倒立。她们怎么也想不到,那头平时看起来那么温顺好看的黑牛,居然有那么狂躁的一面。

无法想象要是当时,是她们遇到这种情形会怎么样,光是想想都不由胆颤心惊。

林国喜也想跟去看看苏建国的情况,但外面正下着雨,他得留下来照顾两个孩子。若是家里没有大人,两个小家伙一定会去雨里疯玩儿。何况已上二年级的女儿春晓刚刚也是冒雨回来的,他得去熬点姜汤给她祛祛寒。

鲁明华挎上医药箱,换上雨鞋要和冯巧共撑一把伞,冯巧说:“你自己撑着,我反正身上已经都湿了,回去再换就是了!”

冯巧当时只觉心里发慌,火急火燎的。哪有时间去拿雨伞换雨鞋啊,抓起院门后的斗笠就只管跑了,现在衣服和布鞋早已湿透,遮不遮没有多大区别。

鲁明华说:“那行,你赶紧回去换衣服,我跟着就到。”

鲁明华检查苏建国的伤势,冯巧已经换好衣服,也站在旁边看着。只见腰后一片乌青,两人都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鲁明华问:“这怎么回事啊?也不像摔的呀!”

苏建国讲了事情的经过,两个女人听得也是心惊胆战,浑身发寒。

尤其是冯巧,她无法想象:要是苏建国和玉凤都出了事,这个家将会变成什么样子。难道自己真的命里带煞吗?

她越想越害怕,直致浑身发抖,鲁明华一把抓住她的手,触手一片冰凉,她安慰说:“巧嫂子,你别怕!我先给他吃点消炎镇痛的药,咱们再去县医院看看!”

苏建国听说要去县医院赶紧反对说:“去什么县医院啊?外面还下这么大的雨!我吃了药休息休息。巧儿去给我扯些‘透骨销’回来用酒揉一揉,过几天这淤青散了就好了!”

鲁明华解释说:“苏老表,你这个伤可大可小。要正常情况下这种伤不移动最好,就怕伤到里面;可你这个情况,牛发了疯你不动更危险,加上后来还一路走回来……我建议你还是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更放心!”

鲁明华作为一个医者,很不喜欢伤患对病情的态度,是这么的无所谓,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