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大名着穿梭记 > 第48章 战后静:炊烟绕营盘

四大名着穿梭记 第48章 战后静:炊烟绕营盘

作者:穿越空间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23:18:29

秋雨过后的清晨,梁山被一层淡淡的薄雾裹着,像披了件半透明的纱。空气里满是泥土的湿润和青草的清香,深吸一口,连肺里都觉得清爽。我推开帐子门,冷不丁打了个哆嗦,却一眼看见远处伙房升起的第一缕炊烟 —— 淡灰色的烟柱在晨光里慢慢散开,像一条温柔的丝带,轻轻缠绕着聚义厅前的杏黄旗,旗面上 “替天行道” 四个字,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不远处的晒场上,几个弟兄正忙着翻晒新收的豆子。木锨插进豆堆,“哗啦” 一声扬起金黄的豆粒,落在竹席上发出细碎的声响。这声音混着伙房飘来的米粥香,还有远处水泊的轻浪声,构成了一幅格外安宁的画面 —— 这是方腊被灭后,梁山最安稳的一段日子,没有硝烟,没有警报,只有踏实的烟火气。

“西西!快来吃早饭!今天熬了小米粥,还蒸了蜜薯!” 时迁的声音从伙房方向传来,带着几分雀跃。他手里端着个粗瓷碗,碗沿冒着热气,正朝我使劲挥手。走近了才发现,他的粗布袖子上沾着面粉,嘴角还沾着一点橙黄的薯渣,显然是刚偷偷啃了一块蜜薯,被烫得直咧嘴。

“你又偷吃!小心被王大叔发现,罚你去挑水!” 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接过碗。小米粥的温热顺着指尖传到掌心,暖得人心里发颤,粥面上还飘着几粒红枣,是王大叔特意加的。伙房里,王大叔正把蒸好的蜜薯摆到木桌上,红薯皮裂开,露出金黄的果肉,甜香满溢。

李逵已经坐在桌边,手里捧着个比拳头还大的蜜薯,啃得满嘴都是橙黄的薯泥,看到我进来,含糊不清地说:“快坐快坐!这蜜薯是山下张婆婆送的,比咱们种的甜多了,你多吃两个,不够俺再去拿!” 他说着,还想伸手再抓一个,却被王大叔拍了下手背:“先给弟兄们留着,你少吃点,当心噎着!”

正说着,宋江和林冲也走了进来。宋江手里拿着张皱巴巴的纸条,是村里李大爷一早送来的,上面用炭笔写着:“今日午后,村民们想帮梁山修补寨门木栅栏,已备好木料与工具,望勿推辞。”“咱们前阵子帮村民修了灌溉水渠,他们一直记在心里呢。” 宋江笑着把纸条递给我,“午后你和 007 也去帮帮忙,跟村民们多聊聊,看看他们秋收还有什么需要搭把手的。”

吃过早饭,雾渐渐散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像碎金一样落在梁山的营盘上,暖融融的。我和 007 提着医疗箱,打算先去村里看看张婆婆和李大爷的身体情况 —— 张婆婆有老寒腿,入秋后总容易疼;李大爷上次劈柴伤了手,还得换次药。刚走到梁山门口,就看见十几个村民推着小木车过来,车上堆着结实的木料和锃亮的工具,为首的正是李大爷,他手里还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煮好的茶叶蛋,热气透过篮子缝冒出来。

“俺们来帮你们修栅栏!” 李大爷笑得眼角皱成了褶,把竹篮递过来,“这茶叶蛋是给弟兄们补身子的,刚煮好,还热乎着呢,快收下!” 寨门的木栅栏在之前的战斗中,被方腊的土炮轰坏了好几处,虽然临时用木板补上了,却不够牢固,刮风时总吱呀作响,确实该好好修修了。

村民们放下小车,就立刻忙活起来 —— 年轻的小伙子们合力抬着粗壮的木料,脚步稳健;年纪大的大叔们坐在小马扎上,用刨子细细打磨木茬,避免扎手;李大爷还特意带来了自己珍藏三十年的木工凿子,说 “这工具修栅栏最结实,当年给儿子盖房就用它”;连几个半大的孩子,都拿着小抹布,帮着擦木料上的灰尘。

我和 007 也没闲着,帮着递钉子、扶木料,偶尔还帮满头大汗的村民递块擦汗的粗布。张婆婆也来了,她提着个蓝布包,里面装着几双新做的布鞋,鞋面上还绣着简单的花纹,分给在场的弟兄:“这鞋是俺连夜纳的千层底,穿着软和,你们巡查走山路时穿,不容易磨脚。”

林冲正拿着锤子,蹲在地上钉栅栏的木桩,听到张婆婆的话,停下动作转过身,眼眶微微发红。他接过布鞋,弯腰试了试,大小刚好合脚,鞋底厚实又柔软:“谢谢您,张婆婆,您这么大年纪,还麻烦您熬夜做鞋,真是过意不去。”

“麻烦啥!” 张婆婆笑着摆摆手,伸手拍了拍林冲的胳膊,“你们帮俺们修水渠、送新麦种,还教俺们识别毒草,避免误食,俺们做几双鞋算啥?你们守护梁山,不就是在守护俺们村民吗?咱们本来就是一家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中午,伙房特意做了一大锅红烧肉,肥瘦相间的肉块炖得软烂,油亮亮的,还蒸了新收的麦面馒头,雪白松软。宋江让人把桌椅搬到晒场上,邀请村民们一起吃饭 —— 长条的木桌上,摆着红烧肉、炒青菜、凉拌黄瓜,还有一大桶绿豆汤,热气腾腾,香味飘得老远。

李逵扛着个大木桶,里面装着冰镇过的绿豆汤,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嗓门洪亮:“大家多喝点汤,解解暑!下午咱们加把劲,争取把栅栏修完,晚上俺请大家吃烤红薯!” 村民们笑着接过碗,绿豆汤凉丝丝的,甜润可口,瞬间驱散了午后的燥热。

晒场上,弟兄们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馒头,夹着红烧肉,聊着家常 —— 村民们说今年的麦子收成特别好,多亏了梁山送的抗虫害麦种,比去年多收了两成;弟兄们则说最近巡查很顺利,周边没有匪徒踪影,水泊里的鱼虾也多了,晚上还能去捕鱼改善伙食。

张婆婆拉着 007 的手,指着医疗箱里的 “简易医疗手册”,好奇地问:“这手册上的草药图,是你画的不?能不能教俺认认?俺想学着点,以后村里有人磕着碰着,俺也能先帮着处理下,不用总麻烦你们跑一趟。”007 笑着点头,从手册里翻出草药插图,耐心地给张婆婆讲解:“您看,这个是蒲公英,能消炎;这个是艾草,煮水泡脚能治老寒腿……”

午后的阳光有些晒,时迁找了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在树下搭了个简易凉棚 —— 用竹竿做架子,铺上粗布,阴凉又通风。他还把自己编的竹蜻蜓分给村里的孩子,孩子们拿着竹蜻蜓在晒场上跑,迎着风一抬手,竹蜻蜓就嗡嗡地飞起来,飞得又高又稳。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一样,在营盘上空回荡,格外清脆。

我和 007 坐在凉棚下,看着眼前的场景 —— 村民们和弟兄们一起扶着木料,锤子敲打的 “砰砰” 声节奏明快;孩子们追着竹蜻蜓跑,笑声不断;伙房的炊烟再次升起,淡灰色的烟柱在风里轻轻晃动,与远处的水泊相映成趣。心里满是踏实,像被温水泡过一样柔软。

“你看,这就是咱们一直守护的意义。”007 轻声说,手指着远处的炊烟,声音里满是温柔,“不是打完仗就结束了,而是让弟兄们能安稳地吃饭、睡觉,不用提心吊胆;让村民们能安心地种地、秋收,不用怕匪徒侵扰;让营盘里永远有炊烟,有笑声,有烟火气,这才是真正的和平。”

我点点头,想起之前打仗的时候,营盘里总是弥漫着硝烟味,伙房的炊烟也总是断断续续 —— 有时候刚生起火,警报就响了,只能匆忙盖下锅,拿起武器冲出去;弟兄们吃饭时,都要警惕地看着四周,生怕敌人突然偷袭。而现在,炊烟安稳地升起,笑声自在地回荡,连风里都带着和平的甜香。

这种安稳,是弟兄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 李逵为了护着村民,胳膊被砍伤过;林冲为了守住寨门,熬了三个通宵;时迁为了打探敌情,差点被敌人发现…… 也是我们践行 “三守之约”(守家园、守弟兄、守百姓)的成果,更是 “使命觉醒” 后,最珍贵的回报。

傍晚,木栅栏终于修好了。新的栅栏又高又结实,每根木桩都深深扎进土里,还用铁丝牢牢固定住,上面缠着村民们带来的野藤,翠绿的叶子爬满栅栏,既美观又能挡住山里的野兽。村民们收拾好工具,准备回家时,弟兄们抱来不少新收的麦种和晒干的草药,硬塞进他们手里。

“要是秋收忙不过来,或者遇到啥困难,随时来梁山找我们!” 林冲站在寨门口,朝村民们挥手,“路上慢些走,注意安全!” 李大爷回头笑着应:“你们也保重!过几天俺们送新磨的面粉来!” 张婆婆走的时候,还特意拉着我的手,把个布包塞给我:“这里面是俺做的棉鞋垫,入秋后冷,你们巡查时垫在鞋里,暖和。以后有空,常来村里坐坐,俺给你们煮红薯粥。”

送走村民,夜幕渐渐降临,营盘里的灯笼一盏盏亮了起来,像一颗颗温暖的星星,照亮了整个梁山。伙房的炊烟已经散去,却留下满营的饭菜香;晒场上的豆子已经收完,竹席被叠得整整齐齐,只留下淡淡的豆香;弟兄们有的在营盘里巡逻,脚步声沉稳;有的在武器坊里保养新弩,擦拭得锃亮;有的则在帐子里借着油灯看书,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安稳的笑容,没有了战时的紧绷。

我和 007 坐在聚义厅前的石阶上,看着营盘里的灯火,听着远处传来的巡逻脚步声,还有水泊边偶尔的蛙鸣,心里满是平静。007 从怀里掏出 “梁山日志”,翻开最新的一页,上面用钢笔写着:“今日与村民共修栅栏,同食同劳,营盘炊烟袅袅,笑声满场。此乃和平之真景,亦是使命之硕果,当珍惜之。”

“你说,以后咱们的营盘,会不会一直这么安稳?” 我轻声问,指尖轻轻划过日志上的字迹,心里有几分期待,也有几分忐忑。毕竟以前总觉得,安稳的日子像泡沫,一戳就破。

007 点点头,眼神里满是坚定,月光落在她脸上,格外明亮:“会的。只要咱们守住初心,不忘记为何而战;记住使命,不辜负弟兄与百姓;弟兄们团结一心,村民们支持信任,咱们的营盘就会一直这么安稳,炊烟就会一直这么袅袅,笑声就会一直这么响亮。”

夜里,我躺在床榻上,听着外面的风声轻轻吹过帐子,偶尔还能听到巡逻弟兄的脚步声,沉稳而有节奏,心里满是踏实。以前在现代,总觉得 “和平” 是个遥远的词,是电视里新闻播报的内容,可现在才明白,和平就在伙房准时升起的炊烟里,在弟兄们安稳的睡梦里,在村民们真诚的笑容里,在营盘里每一个平凡又安宁的日常里。

第二天清晨,我是被村里传来的鸡叫声吵醒的,一声接一声,清脆嘹亮。推开帐子门,第一缕晨光刚好洒在脸上,温暖不刺眼。远处伙房的炊烟又准时升起,淡灰色的烟柱在晨光里慢慢散开,像一条温柔的丝带,轻轻缠绕着梁山的营盘,格外好看。

不远处的田埂上,几个弟兄正陪着村民们一起查看麦子的长势,弯腰拨弄着饱满的麦穗,笑声顺着风飘过来,格外悦耳。我走到晒场上,拿起一把木锨,帮着弟兄们翻晒昨天没晒干的豆子。木锨翻动豆粒的 “哗啦” 声,混着远处的鸡叫声、笑声,还有伙房飘来的米粥香,构成了一幅最动人的画面 —— 这就是我们用尽全力守护的和平。

午后,我和 007 提着草药包,去村里给张婆婆和李大爷送药。刚走到村口,就看到村民们在田埂边插了块小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梁山与村民,同心守家园”,字体虽然不工整,却格外醒目。张婆婆正在门口晒玉米,看到我们,立刻笑着迎上来,手里还端着碗刚煮好的红薯粥:“快尝尝!俺在粥里加了你们上次送的陈皮,既能暖身子,又不腻,刚煮好,还热乎着呢!”

我接过粗瓷碗,温热的红薯粥顺着喉咙滑下去,甜香里带着陈皮的清香,暖了整个胸口。看着田埂上的木牌,听着村民们晾晒玉米时的笑声,心里突然明白 —— 战后的平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打退敌人,更是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守护营盘里的袅袅炊烟,守护弟兄们和村民们的笑容,让这份和平长久地延续下去。

夕阳西下时,我们回到梁山,营盘里的炊烟再次升起,淡灰色的烟柱在夕阳的映照下,染成了温暖的金黄色,像一条柔软的围巾,轻轻包裹着整个梁山。弟兄们已经开始准备晚饭,伙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热闹而温馨,没有了战时的紧张。

我坐在聚义厅前的石阶上,看着眼前的营盘 —— 炊烟袅袅,灯火点点,笑声阵阵,杏黄旗在晚风中轻轻飘扬。心里满是坚定,在 “团队支撑?使命觉醒” 的路上,我们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战斗,迎来了安稳的和平,可我们不会停下脚步。

我们会继续守护营盘里的炊烟,守护弟兄们的笑容,守护村民们的安宁;会继续践行 “三守之约”,让梁山的营盘永远安宁,让 “替天行道” 的杏黄旗永远飘扬,让这份满是烟火气的和平,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

月光升起时,营盘里的灯火渐渐亮了起来,炊烟已经散去,却留下了满营的温馨。我知道,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守住初心,梁山的营盘就会永远炊烟袅袅,永远安宁祥和,永远是我们和村民们共同的家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