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大名着穿梭记 > 第47章 寻力量:账本忆初心

四大名着穿梭记 第47章 寻力量:账本忆初心

作者:穿越空间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23:18:29

秋日的晨光带着几分凉意,像细碎的银霜洒在聚义厅的木桌上。宋江伏案整理战后账本,泛黄的纸页边缘卷起毛边,上面的字迹用炭笔写成,密密麻麻记着梁山的收支 —— 粮草支出精确到斤,武器损耗标准 “弩箭十支、长枪两把”,给受伤弟兄的补贴旁还画着小圆圈做标记,每一笔都工工整整,却透着难以掩饰的沉重。

最近梁山虽算安稳,可周边村庄总遭小股匪徒骚扰。弟兄们每天轮流巡查,从清晨到深夜,粮草消耗比平时多了三成。宋江的眉头就没舒展过,面前的粗瓷茶杯添了三次水,都凉透了也没顾上喝一口,眼底的红血丝像细密的蛛网,藏都藏不住。

“宋头领,这是上个月的粮草支出明细,您过目。” 我端着刚整理好的账目走进来,纸张边缘被我按得发皱。看着他疲惫的模样,忍不住多劝了一句:“您歇半个时辰再弄吧,账本一时半会儿整理不完,要是累坏了身子,弟兄们更慌。”

宋江点点头,接过账目时手指顿了顿,大概是久坐发麻。他指尖在纸页上轻轻划过,突然停在一行字上,眉头瞬间皱得更紧,连额角的青筋都隐约可见:“这里不对。” 他指着 “五十斤麦子,赵伯领用” 的记录,声音带着疑惑,“俺记得赵伯牺牲前负责粮草看管,可这领用时间,是他去黑风谷断后三天前。当时村民们正缺粮,他领这么多麦子,要做什么?”

我赶紧凑过去看,备注栏里果然只有 “赵伯领用” 四个字,没有用途说明。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纸页上,那行字的墨迹有些晕开,像是当时记录得匆忙。“会不会是赵伯领去给村民了?” 我突然想起,赵伯生前总说 “梁山和村民是一家人,不能看着他们饿肚子”,麦收时他还特意把颗粒最饱满的新麦留了两袋,说要给村里孤寡老人送过去。

宋江眼睛一亮,猛地站起身,木椅在地上拖出 “吱呀” 一声响:“走!找王大叔问问,他跟赵伯最熟,说不定知道内情。再去村里瞧瞧,问问村民们,赵伯牺牲前有没有送过麦子。”

我们刚走出聚义厅,就撞见了正要去药庐的 007 和时迁。007 手里提着陶壶,里面是刚熬好的薄荷草药茶,还冒着热气;时迁则拎着竹篮,里面装着十来只竹蜻蜓,翅膀涂着淡淡的草汁,鲜绿透亮。听说要查赵伯领用麦子的事,时迁立刻把竹篮往臂弯里一夹:“俺也去!赵伯之前总帮俺修竹筐,还教俺认竹子的年岁,俺得弄明白这事儿!”

王大叔正在药庐前的空地上晒草药,竹席上摊着蒲公英、金银花,他手里的药耙轻轻翻动,草药的清香飘得很远。听说我们的来意,他停下手里的活,叹了口气,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你们不问,俺也打算这两天跟你们说。赵伯牺牲前三天,确实领了五十斤麦子,还是俺帮他磨的面粉。”

“磨面粉?” 宋江往前凑了一步,语气急切,“他磨面粉做什么?是要给村民吗?”

“是给张婆婆和李大爷的。” 王大叔回忆着,眼神软下来,“那时候张婆婆秋收时摔了腿,下不了地;李大爷的麦子被雨水泡了,家里早就断粮。赵伯知道后,没跟任何人说,自己扛着麦子来找俺,还特意嘱咐‘别让其他人知道,免得麻烦大家’。”

“那他送过去了吗?” 我追问,心里隐隐盼着答案是肯定的。

“送了,送得可细心了。” 王大叔点头,声音带着感慨,“他磨好面粉,用粗布缝了两个袋子装着,傍晚偷偷送过去的。还帮张婆婆修了漏雨的屋顶,连夜砍了新的木梯,说‘冬天快到了,漏雨可不行’。张婆婆现在还把那木梯好好收着呢,说看见木梯,就像看见赵伯一样。”

我们跟着王大叔往村里走,秋日的乡间小路铺着一层落叶,踩上去 “沙沙” 响。张婆婆的家在村头,是间小小的土坯房,屋顶的瓦片果然新换了几块,颜色比周围的瓦片浅些,在阳光下很显眼。

听到敲门声,张婆婆拄着拐杖慢慢开门,看到我们,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随即又红了:“是梁山的好汉啊!快进来坐,俺刚煮了红薯,还热着呢。” 她侧身让我们进去,动作有些迟缓,腿上的伤还没完全好。

屋里很简陋,却收拾得干干净净。土炕上铺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褥子,墙上挂着一个旧竹筐,竹篾编得细密,王大叔说那是赵伯以前送给张婆婆的,用来装针线和碎布。“赵伯是个好人啊……” 张婆婆坐在炕边,拉着我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流,“俺摔了腿后,正愁没粮吃,夜里就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赵伯,扛着两袋面粉,身上还沾着泥土,说是刚从磨坊过来。”

她顿了顿,抹了把眼泪,继续说:“他放下面粉,就去看屋顶,说‘这屋顶漏雨,得赶紧修’。连夜砍了木梯,爬上爬下的,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俺让他歇会儿,他说‘没事,早点修好,你住着也安心’。可俺还没来得及谢谢他,就听说他去黑风谷断后,再也没回来……”

张婆婆的话没说完,就哽咽着说不下去。这时,李大爷拄着拐杖走了过来,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布包,布包的边角都磨破了。他打开布包,里面是半袋面粉,颜色有些发黄,却保存得很好。

“这是赵伯送的面粉,俺没舍得吃完,留了一半。” 李大爷的声音有些沙哑,“他送面粉来的时候,还跟俺说‘明年给你带新的麦种,产量高,能多收不少’。现在俺把面粉放在炕头,每天都看看,就像赵伯还在跟俺说说话一样。”

看着两位老人的眼泪,听着他们说起赵伯的点点滴滴,我们都沉默着,心里沉甸甸的。时迁偷偷抹了抹眼睛,把竹篮里的竹蜻蜓拿出来,递到张婆婆和李大爷手里:“婆婆,大爷,这是俺编的竹蜻蜓,你们拿着玩。赵伯要是知道你们开心,肯定也高兴。”

离开村子时,夕阳已经西斜,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村子和梁山都笼罩在温暖的光里。宋江手里握着那张记着赵伯领用麦子的账本页,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字迹,像是在感受什么。“赵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俺们,梁山的‘初心’不是只守着自己的地盘,是守护所有需要守护的人。” 他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不管是弟兄,还是村民,都是一家人,都该被护着。”

“是啊,”007 轻声附和,手里的陶壶还冒着热气,“赵伯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却把‘三守之约’里的‘守百姓’做到了实处。他才是真正的梁山好汉,是咱们的榜样。”

回到梁山,宋江把所有弟兄都召集到聚义厅前。秋风卷起他的衣角,他手里举着那张账本页,声音响亮地把赵伯给村民送面粉、修屋顶的事说了一遍。“赵伯牺牲了,可他的初心还在!” 他的声音在聚义厅前回荡,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咱们能打退方腊,不是因为武器厉害,不是因为人多,是因为咱们守着‘替天行道’的初心,守着‘守护百姓’的使命!要是忘了这个,就算有再多武器,也不是真的梁山好汉!”

“说得对!” 李逵握着板斧,大声喊着,声音震得周围的树叶都晃了晃,“以后俺们不仅要守梁山,还要多帮村民!谁要是敢欺负村民,俺一斧劈了他!赵伯的初心,俺们替他守!”

武松也上前一步,哨棒在手里转了个圈,“呼呼” 作响:“俺提议,每周派弟兄去村里巡查,帮村民修房子、种地。要是有匪徒来,俺们第一时间赶过去,绝不让村民受委屈!”

弟兄们纷纷响应,声音震天动地。平时沉默寡言的木工弟兄也举起手,声音不大却很坚定:“俺们能帮村民做家具、修农具,只要用得上俺们,俺们都去!”

宋江看着眼前的场景,眼眶微微发红。他把那张账本页小心翼翼地夹进《梁山公约》里,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珍宝:“这页账本,咱们要好好保存,让它时时刻刻提醒俺们,别忘初心,别忘守护百姓的使命。赵伯虽然走了,可他的精神会一直陪着俺们。”

夜里,聚义厅的灯亮到很晚。弟兄们围坐在一起,中间放着一盏油灯,光影摇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怎么帮村民 —— 有的说要把新收的麦种送些给村民,有的说要帮村里修水渠,有的说要教村民用新的耕种方法,比如按节气播种、用草木灰当肥料。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热情,之前因为粮草消耗多而有的焦虑,早被 “守护百姓” 的初心冲得一干二净。

我坐在角落,手里握着一把旧木勺。那是王大叔特意给我的,木勺的手柄被磨得光滑,边缘有些磕碰,王大叔说这是赵伯生前用的,他就是用这把木勺给张婆婆和李大爷盛面粉的。摸着木勺的温度,我突然明白,赵伯留下的不只是五十斤麦子,不只是修好的屋顶,更是 “梁山与村民是一家人” 的信念,这份信念像一股暖流,凝聚着团队,唤醒着使命。

007 走过来,递给我一杯热草药茶,杯子是粗瓷的,带着温热的触感:“是不是在想赵伯?” 她轻声问,眼神很软,“他虽然走了,可咱们帮村民,就是在替他完成心愿,就是在践行咱们的使命。”

我点点头,喝了一口热茶,暖流顺着喉咙往下滑,暖了整个胸口。窗外的月光洒在聚义厅前的石碑上,石碑上 “以水为誓,以山为证,共守家园,不离不弃” 的字迹,在月光下格外清晰。我突然懂了,“不离不弃” 不只是对弟兄的承诺,更是对百姓的承诺;“共守家园” 不只是守梁山的土地,更是守百姓的安宁日子。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东方刚泛起一点鱼肚白,弟兄们就带着麦种和工具出发了。李逵扛着锄头走在最前面,脚步迈得很大,还时不时回头喊:“大家快点!早点修好水渠,村民们就能早点灌溉麦子,明年肯定是个好收成!”

时迁则背着斧头,爬到村民家的屋顶上,帮着修漏雨的瓦片。他动作灵活,像只猴子,还不忘从怀里掏出竹蜻蜓,往下扔给村里的孩子,引得孩子们围着屋子跑,笑声清脆得像银铃。

我和 007 带着修订好的 “简易医疗手册”,挨家挨户送给村民。手册上画着草药的插图,标着用法 —— 蒲公英能治上火,艾草能驱寒,还写着 “小伤口用干净布条包扎,别碰生水”。我们还教村民识别毒草,指着路边的毛茛说:“这种草碰不得,沾到皮肤会发痒。”

张婆婆拉着我的手,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手里还拿着刚蒸好的红薯,塞到我手里:“有你们在,俺们就放心了。以前总怕没粮吃、怕受伤没人管,现在再也不怕了。”

夕阳西下时,水渠终于修好了。清澈的水流顺着水渠流进麦田,在夕阳下泛着金光。村民们和弟兄们一起坐在田埂上,手里拿着红薯和窝窝头,聊着明年的收成。李大爷说要种赵伯提过的新麦种,张婆婆说要在院子里种些蔬菜,给弟兄们送过去。笑声在田野里回荡,飘得很远。

宋江看着眼前的场景,手里握着夹着账本页的《梁山公约》,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眉头终于舒展了:“这就是咱们梁山的初心,这就是咱们要守护的家园 —— 弟兄和睦,百姓安乐,水泊安宁。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看着夕阳下的麦田,看着弟兄们和村民们的笑脸,心里满是坚定。赵伯的初心,像一粒种子,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长成了能遮风挡雨的大树;那页账本,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使命,让我们在迷茫时能找到方向。

夜里,我在 “梁山日志” 里写下:“初心不是一句口号,是赵伯背着面粉走在乡间小路上的背影,是他帮张婆婆修屋顶时流下的汗水,是他留给我们的那页账本上的字迹。使命不是一场战斗,是帮村民修水渠的双手,是教村民识别毒草的耐心,是弟兄们和村民们一起欢笑的脸庞。寻回初心,才能凝聚力量;践行使命,才能不负守护。”

月光洒在 “梁山日志” 上,字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我知道,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面临什么挑战,只要我们守住初心,记住使命,有团队的支撑,有百姓的信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守护不了的家园。赵伯的初心,会一直陪着我们,激励我们在 “团队支撑?使命觉醒” 的路上,继续前行,继续守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