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68章 茶馆茶根藏旧事

烟火里的褶皱 第68章 茶馆茶根藏旧事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镜海市老城区的忘忧茶馆外,青石板路被昨夜的雨浸得透湿,墨色的光在石板缝隙里流转,像打翻了的砚台顺着纹路漫开。檐角的铜铃坠着水珠,风一吹,叮铃叮铃的响就碎在空气里,混着雨后泥土的腥气,倒比平日里多了几分脆生生的甜。门楣上的匾额褪了色,二字的金边被岁月磨得发白,可晨光斜斜照过来时,那白里又透着点暖黄,像老人眼角笑开的细纹里藏着的光。

门口的老槐树落了满地叶,深绿的还带着韧劲,浅黄的一碰就碎,风卷着它们贴在门槛上,层层叠叠的,倒像谁在门口铺了张杂色的毯。树洞里积着水,映出天上的碎云,蓝一块白一块的,被风吹得晃悠悠,活像块被孩子揉皱了又打湿的蓝布。茶馆里飘出炒茶的焦香,混着墙角青苔的潮气往鼻尖钻,吸一口,舌尖先尝到点苦,咽下去时喉咙根却泛开甜,是老茶头独有的回甘。

李伯坐在靠窗的老位置,竹椅被他一坐,一声叹出来,像怕惊扰了什么。他手里攥着个紫砂杯,杯沿被摸得发亮,茶根沉在杯底,黑得浓,像化不开的夜。窗外的三轮车碾过积水,一声泼起水花,打在窗棂上溅成细小的珠,他眼皮都没抬,只拿拇指摩挲着杯壁上的二字——那字是李默用刻刀一点点抠出来的,当时还笑话他刻得歪歪扭扭,说等发了工资就换个带正经刻章的。

宗政?端着茶壶过来,粗布褂子的袖口沾着茶渍,深一块浅一块的,倒比新衣裳还耐看。她刚把热水倒进李伯的杯里,沉底的茶根就活了似的浮起来,在水里打着转,有的竖着,有的斜着,像一群慌着找家的小鱼。伯,这茶根泡三天了,换点新的吧?她声音轻,怕惊着杯里的茶叶,也怕惊着李伯眼里那点沉得发滞的光。

李伯喉结动了动,没说话。他鬓角的白发沾着水汽,贴在脸上,眼角的皱纹深,像藏着陈年的泪——去年这个时候,他还和李默在这张桌上对坐喝茶,李默总笑他茶根泡出的不是味,是愁,说年轻人的茶要喝新的,喝得透亮,哪能像他这样把日子泡得发沉。

宗政?把新茶放在桌边,转身要走,李伯突然扯了扯她的褂子。小宗,他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每一个字都带着糙意,你说......人要是犯了错,还能回头不?

她愣了愣,低头看杯里上下翻滚的茶根。去年暴雨天,李伯的儿子李默在工地脚手架上摔了下来,断了腿。后来才知道,是他为了多赚点加班费给李伯买按摩椅,连着熬了三个通宵,脚下打了滑才栽下去的。可工头王海涛说他违规操作,一分赔偿都不肯给,连句慰问都没有。

宗政?蹲下来,和他平视着,眼里的光软乎乎的,李默哥不是故意的,他是想让你过好点。那按摩椅......他念叨了快半年了。

李伯突然笑了,笑出了泪。泪滴掉进茶杯里,漾开一圈圈纹,把茶根的影子搅得稀碎。好点?他指着墙上的日历,指尖抖得厉害,他出事前一天,还说要给我买个按摩椅,说我腰不好,躺着按按能舒服些。现在倒好,他躺床上,我天天去医院给他擦身......那按摩椅,成了我心窝里的刺喽。

话没说完,茶馆的门被推开了。风裹着雨丝涌进来,带着股子冷意,铜铃响得更急,像在慌着报信。进来的人穿件黑色夹克,头发梳得油亮,苍蝇落上去都得打滑,皮鞋上沾着泥,印在青石板上一串黑脚印,一看就不是来喝茶的——哪有喝茶的人带着一身凶气。

李老头,那人往李伯桌上一靠,竹椅又响了声,像快散架似的,今天该还利息了吧?三万块,利滚利,现在可是五万了。

宗政?认得他,是街口放高利贷的刀疤刘——左脸有道疤,是年轻时候跟人抢地盘被砍的,平日里仗着有几个兄弟,在这一片横得很。李默住院那天,李伯凑不够手术费,急得在街口转圈,是刀疤刘凑上来借了三万,当时说的是,转头就算起了利滚利。

李伯手一抖,茶杯差点掉在地上,还好他攥得紧。再宽两天,就两天......他声音发颤,像秋风里的叶子,等我把家里那口老柜子卖了,就给你......

刀疤刘嗤笑一声,伸手就去抢桌上的紫砂杯:宽?我这钱是大风刮来的?这杯子看着还行,老物件,先押这。等你还钱了再拿回去。

别碰!李伯突然拔高了声音,猛地把杯子抱在怀里,像护着什么宝贝——那确实是宝贝,是李默用第一个月工资给他买的,杯底刻着俩字,李伯平时连碰都舍不得让别人碰。

刀疤刘脸一沉,揪着李伯的衣领就往起拽:老东西,给脸不要脸是吧?敬酒不吃吃罚酒!

宗政?赶紧上前拦:刘哥,有话好好说,他儿子还在医院躺着呢......不容易......

躺着?刀疤刘推了她一把,她踉跄着撞在桌角,后腰一阵疼,像被石头硌了似的。他儿子躺床上,我的钱就得打水漂?没这道理!今天不还钱,我就把他这老骨头拆了,看谁还敢欠我的钱!

就在这时,门口又传来一声。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帆布包,雨丝打湿了他的发梢,贴在额头上,看着倒有几分清瘦。他眉骨很高,眼窝有点深,鼻梁挺,看着不像本地人——镜海市的男人大多是圆脸,少有他这样棱角分明的。

我替他还。年轻人声音很稳,没带半点慌,从包里掏出五沓现金,地拍在桌上。红色的钞票沾着点潮气,在晨光里泛着扎眼的光,把刀疤刘的眼都照直了。

刀疤刘眼睛一亮,伸手就要拿,年轻人却按住了钱。利息我给,但你得保证,以后不再来骚扰他。他看着刀疤刘,眼神里没什么温度,却透着股让人不敢不答应的劲。

刀疤刘愣了愣,看了看年轻人,又看了看桌上的钱,咧嘴笑了:行!还是小哥痛快!不像这老东西,磨磨唧唧的。他抓过钱,数都没数就揣进兜里,转身往外走,走到门口又回头瞥了眼李伯怀里的紫砂杯,撇了撇嘴——大概是觉得没拿到杯子有点亏。

雨还在下,小了点,铜铃的声音轻了些,像松了口气。李伯看着年轻人,嘴唇动了半天,才挤出句:你是......

我叫沈砚。年轻人坐下,给自己倒了杯凉茶,抿了一口,以前受过李默哥的恩惠。

宗政?这才注意到,沈砚的左手食指少了一截,伤口已经结了疤,颜色比周围的皮肤深些。她突然想起去年冬天,李默在茶馆门口救过个被抢劫的年轻人——当时那人被按在地上打,手被砍了一刀,流了好多血,是李默拿自己的毛巾给他捂上,还送他去了诊所。当时天黑,没看清脸,现在想来,就是沈砚。

是你......她恍然大悟,眼里亮了亮,去年冬天,在街口......

沈砚点点头,又喝了口茶:李默哥现在怎么样了?恢复得还好吗?

提到儿子,李伯的眼圈又红了,浑浊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还那样,腿没知觉,医生说......说可能一辈子站不起来了。他抹了把脸,手上的皱纹更深了,工头那边不肯赔钱,说他违规操作,我这把老骨头,跑了好几趟建委,人家都不理......实在撑不住了......

沈砚放下茶杯,杯底的茶根沉得很稳,一动不动。工头叫什么?在哪上班?他问得直接,没多余的话。

姓王,叫王海涛,在宏图建筑当经理。李伯叹了口气,声音里全是无奈,他后台硬,听说跟上面有人,我们惹不起。

沈砚没说话,从包里掏出个笔记本,翻开,里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字,有的是名字,有的是地址。他笔尖顿了顿,在王海涛三个字下面画了道线,力道不轻,纸都被戳得有点皱。

宗政?看着他的侧脸,晨光透过雨丝照在他脸上,一半亮一半暗,倒把他的轮廓衬得更清了。她突然想起李默说过,那个被救的年轻人好像是个记者,专门调查这些欺负工人的事——当时李默还笑说是个好人。

沈记者,她犹豫着开口,声音轻,怕打扰了他的思路,你真能帮我们?王海涛那人......挺横的。

沈砚抬眼看她,眼神很亮,像淬了光。我试试。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但需要你们帮个忙。

李伯赶紧说:只要能让王海涛赔钱,让我做啥都行!上刀山下火海都行!

我需要李默哥出事那天的工地日志。沈砚合上书,看着李伯,还有,王海涛有没有给你们写过什么书面承诺?哪怕是一张纸条也行。

李伯皱起眉,想了半天,摇了摇头:日志在工头手里,我们拿不到。他天天锁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承诺......他倒是没写过,就口头上说会考虑考虑,后来就不认了。

沈砚手指敲着桌子,响,节奏不快,却像敲在人心上。口头上的也行,有没有人能作证?当时有没有别的工友在场?

李伯眼睛一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当时还有个工友在场,叫赵强,他跟李默关系好,那天就是他跟李默一起上的脚手架。他敢说真话!

沈砚点点头:好。明天我去医院找李默哥,顺便和赵强聊聊。他看了看窗外的雨,雨又小了些,今天先这样,我还有事。

他起身要走,李伯突然拉住他的胳膊,手劲不小,带着老辈人特有的糙。沈记者,那五万块......

不用还。沈砚笑了笑,这是他第一次笑,嘴角弯起来时,眼里的冷意少了些,就当是还李默哥的人情。他那天救我,可比这五万块金贵。

门又一声关上了,铜铃响了几下,渐渐没了声。雨小了点,阳光从云缝里漏出来,照在桌上的现金印子上,像块褪色的疤。宗政?给李伯续了杯热水,茶根又浮了起来,在水里慢慢转。伯,这下有希望了。

李伯捧着杯子,手还在抖,眼泪掉在杯沿上,又滑进茶里。希望......他喃喃着,声音里带着点不敢信的颤,要是我儿子能站起来,我宁愿折寿十年......不,二十年都行......

窗外的老槐树晃了晃,叶子上的水珠掉下来,打在青石板上,一声,轻得很,却像谁在叹气。

第二天一早,宗政?去医院送茶——李伯说李默住院总喝白开水嘴里淡,让她每天泡壶新茶带过去。刚走到病房门口,就听见里面吵,声音很大,是王海涛的——他那大嗓门,隔着老远就能认出来。她推开门,看见王海涛站在病床前,指着李默的鼻子骂:你个废物!还敢找人来查我?我告诉你,一分钱都别想拿!不光没钱,你还得赔我工地的损失!

李默躺在床上,脸憋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却动不了——腿没知觉,上半身也没力气,只能眼睁睁看着王海涛骂。李伯蹲在墙角,抱着头,不敢吭声,肩膀抖得厉害。

宗政?把茶碗往桌上一放,一声,想镇住场面。王经理,你怎么能这么说话?李默哥是为了工地才摔的!那天暴雨,是你非让他们上脚手架修防雨布的!

王海涛转头瞪她,眼里全是凶光:你个茶馆跑堂的,也敢管我的事?滚出去!这里没你的事!

我不滚。宗政?挡在李默床前,梗着脖子,平时软乎乎的人,这时候倒硬气,今天你不赔钱,就别想走。公理自在人心!

王海涛笑了,笑得一脸横肉都抖:公理?我就是公理!他伸手就要推她。就在这时,沈砚从门外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录音笔,按了下开关。王经理,刚才你说的话,我都录下来了。

王海涛脸一变,青一阵白一阵的:你想干什么?敲诈?

不想干什么。沈砚把录音笔揣起来,语气平静,就是想让你按规矩办事。工伤赔偿,一分都不能少。李默哥受的伤,该算的都得算。

你以为有个录音笔就能吓唬我?王海涛从兜里掏出个信封,扔在沈砚脚下,信封地落在地上,露出里面的钱,这里面有两万,拿着滚,别再烦我。不然我让你在镜海市待不下去。

沈砚没捡信封,反而从包里拿出几张照片。这是你挪用工程款的证据,去年你把工地的钢筋换成了次品,还虚报了数量。他把照片摊在桌上,一张一张摆好,还有你和材料商勾结的发票,上面有你的签字。要是这些东西被送到建委,你觉得你还能当经理吗?

王海涛的脸白了,一点血色都没了。他盯着照片看了半天,手攥得紧紧的,指节都白了,突然笑了:行,算你狠。赔偿款我给,但是......他话锋一转,眼里闪过点算计,我要你们签个协议,以后再也不能找我麻烦,也不能把今天的事说出去。

李伯赶紧点头:签!我们签!只要你赔钱,怎么都行!

沈砚却摇了摇头:协议可以签,但赔偿款必须按国家标准来,一分都不能少。少一块,这些照片明天就出现在建委的桌上。

王海涛咬了咬牙,腮帮子鼓着,像含了东西:好!我现在就去取支票。算我栽了!

他走后,李默拉着沈砚的手,眼泪掉下来,砸在沈砚的手背上,烫得很。沈记者,谢谢你......真的谢谢你......

沈砚拍了拍他的手:不用谢,这是我该做的。你好好养伤,别的别想。

宗政?给沈砚倒了杯茶,看着他手里的照片,突然想起什么。沈记者,你这些证据是怎么拿到的?王海涛把这些藏得可严了。

沈砚笑了笑,没多说:我有个朋友在建委上班。他喝了口茶,茶根沉在杯底,像落定的尘埃,安稳得很。

下午,王海涛送来了支票,金额正好是国家标准的赔偿款——比他一开始想给的多了快一倍。李伯拿着支票,手都在抖,眼泪掉在支票上,晕开了墨迹,把字都晕得看不清了。

沈砚帮他们签了协议,收好录音笔和照片。以后要是还有事,随时找我。他留下个电话号码,写在张纸条上,转身要走。

李伯突然叫住他:沈记者,你......你要不要留下来吃顿饭?我让小宗买点菜,咱爷仨喝两杯?

沈砚摇摇头:不了,我还有事。他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眼李默,眼神软了些,好好养伤,会好起来的。医生说你这情况,恢复的希望不小。

宗政?送他到医院门口,阳光正好,照在地上的水洼里,亮得晃眼,把人的影子都照得清清楚楚。沈记者,你接下来要去哪?

去下一个地方。沈砚笑了笑,白衬衫被风吹得动了动,还有很多事要做。他转身走了,白衬衫在人群里晃了晃,渐渐没了影——像一滴墨滴进了水里,慢慢散开。

宗政?站在门口,手里还攥着那个没送出去的茶碗。碗里的茶根沉得很稳,像谁的心,终于落了地。

没过多久,李默的腿真有了知觉——那天他试着动了动脚趾,居然动了!医生说恢复得比预想中好,以后说不定能走路,甚至能干活。李伯每天抱着紫砂杯去医院,给儿子讲茶馆里的事,讲沈砚怎么帮他们讨回公道,讲刀疤刘拿了钱就没再来过,讲门口的老槐树发了新芽。

那天宗政?整理茶馆的桌子,在沈砚坐过的位置下,发现了个小本子。翻开一看,里面记着好多名字,都是被拖欠工资或者工伤没人管的工人,每个名字后面都写着事由,有的画了勾,有的没画——画了勾的大概是解决了的。最后一页写着句话:总有人要站出来,不是吗?字写得很有力,一笔一划的。

窗外的老槐树发了新芽,嫩绿色的,在风里晃,软乎乎的,像婴儿的手指头。檐角的铜铃响,像在说,是啊,总有人要站出来。

这天傍晚,茶馆快关门了,宗政?正要锁门,突然看见沈砚站在老槐树下。他手里拎着个行李袋,拉链没拉严,露出里面几件叠好的衣服,像是要远行。

沈记者!她喊了一声,心里有点惊喜。

沈砚回头笑了笑:我来拿我的本子。早上走得急,落这儿了。

宗政?把本子给他,犹豫着问:你要走了?

沈砚点点头,把本子塞进行李袋,去南方,那边有个工地也出了类似的事,有人找我过去看看。

那......以后还回来吗?她问得小声,怕唐突。

沈砚看着老槐树,沉默了会儿,风把他的头发吹得动了动。说不准。他顿了顿,又说,要是回来,还来你这喝茶。就喝你泡的老茶头。

宗政?笑了,眼里亮堂堂的:好,我给你留着老位置。茶也给你备好。

沈砚挥了挥手,转身走了。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贴在青石板路上,像一行没写完的诗。

宗政?锁上门,檐角的铜铃又响了,轻悠悠的。她抬头看天,晚霞红得像火,映着老槐树的新芽,暖得人心头发烫。

突然,她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很重,带着粗气。回头一看,是刀疤刘,手里拿着个麻袋,脸色阴沉得像要下雨——他怎么会来?

你怎么来了?宗政?往后退了一步,手攥着门把,心里发慌。

刀疤刘没说话,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突然从麻袋里掏出根铁棍,黑沉沉的,朝着她就砸了过来。

宗政?吓得闭上眼,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耳边却传来一声,脆生生的响。她睁开眼,看见沈砚站在她面前,手里拿着块砖头,挡在了铁棍前面——砖头被砸裂了,碎渣掉在地上。

你怎么没走?她惊道,声音都抖了。

沈砚没回头,盯着刀疤刘,眼神冷得像冰:我就知道你会来。王海涛给了你多少钱,让你来堵我?

刀疤刘咬着牙,脸上的疤都扭曲了:姓沈的,你坏我好事,还断我财路!今天我让你横着出去!他举着铁棍又冲了过来,带着风声。

沈砚拉着宗政?往旁边一闪,铁棍砸在门板上,一声,木屑乱飞,门板上砸出个坑。

快跑!沈砚推了宗政?一把,力气不小。

宗政?没动,从墙角抄起个扫帚——那扫帚柄是硬木的,朝着刀疤刘就打了过去。我跟你拼了!你这人渣!

刀疤刘被打了一下,后背吃痛,转身就朝她扑来,眼睛红得像要吃人。沈砚从后面一脚踹在他腰上,刀疤刘摔在地上,一声,铁棍掉在了旁边。

沈砚上去就要按住他,刀疤刘却突然从怀里掏出把刀,亮闪闪的,朝着沈砚的肚子就刺了过去——他居然带了刀!

小心!宗政?尖叫一声,心都快跳出来了。

沈砚往旁边一躲,躲得快,但刀还是划到了他的胳膊,血瞬间涌了出来,染红了白衬衫,像雪地里开了朵红得刺眼的花。

刀疤刘爬起来就跑,沈砚捂着胳膊追了几步,血顺着指缝往下滴,滴在青石板上,一串红印子。他没追上,刀疤刘跑得比兔子还快,转眼就钻进了巷子里。

宗政?赶紧跑过去,拿出布条给他包扎——那是她平时擦桌子用的干净布条。怎么样?疼不疼?她手都在抖,包得歪歪扭扭的。

沈砚笑了笑,脸色有点白,却还硬撑着:没事,小伤。皮外伤。他看着刀疤刘跑远的方向,眼神沉了下来,看来,我暂时走不了了。这刀疤刘跟王海涛勾结,肯定还有事。

晚霞渐渐暗了,老槐树的影子缩成一团,像个蹲在地上的人。檐角的铜铃响了声,像是在叹气,又像是在提醒着什么。宗政?看着沈砚胳膊上的血,心里突然有点慌,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刀疤刘不会善罢甘休的,王海涛也不会。

就在这时,巷口突然传来脚步声,不止一个,乱糟糟的。沈砚皱了皱眉,拉着宗政?往茶馆里退:躲进去。

宗政?刚要开门,就看见巷子里走出几个人,都是刀疤刘的兄弟——平时跟着他一起混的,手里都拿着家伙,有钢管,有木棍,黑压压的一片。刀疤刘站在最后面,捂着腰,脸上带着狠笑:姓沈的,跑啊?我看你今天往哪跑!

沈砚把宗政?护在身后,从地上捡起刚才刀疤刘掉的铁棍,紧紧攥在手里。他胳膊上的布条已经被血浸透了,红得发黑。你们想干什么?他声音稳,可宗政?能感觉到他的手在抖——不是怕,是疼的。

干什么?刀疤刘吐了口唾沫,废了你!让你知道坏我事的下场!他一挥手,

那几个人就朝着沈砚冲了过来,钢管挥得响。沈砚咬着牙,举起铁棍挡了一下,一声,震得他胳膊发麻。他往后退了一步,后背抵住了茶馆的门板。宗政?看着冲过来的人,看着沈砚胳膊上的血,突然抓起桌上的茶壶,朝着最前面的人就砸了过去——茶壶里还有热茶水,烫得那人一声叫,抱着头往后退。

可后面的人还在往前冲,沈砚一个人挡在前面,左躲右闪,胳膊上的伤口又裂开了,血顺着胳膊往下流,滴在地上,积了一小滩。他手里的铁棍挥得越来越慢,脸色也越来越白。宗政?急得眼泪都出来了,想帮忙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捡着地上的东西往人堆里扔——茶碗、扫帚、凳子,能扔的都扔了。

突然,一个人绕到了沈砚身后,举着钢管就朝他后脑勺砸了过去。宗政?看得清楚,尖叫着:小心后面!

沈砚回头时已经晚了,钢管离他的头只有几寸远。就在这时,巷口突然传来一声喊:住手!警察!

那几个人愣了一下,动作停了。刀疤刘骂了句,转身就想跑。可已经晚了,几个穿警服的人跑了过来,手里拿着手铐,一下子就把刀疤刘和他的兄弟按住了。

沈砚松了口气,手里的铁棍一声掉在地上,他晃了晃,差点摔倒。宗政?赶紧扶住他:你怎么样?

沈砚摇摇头,看着跑来的警察,眼里有点疑惑。一个警察走过来,敬了个礼:是沈砚同志吗?我们是接到举报来的。有人说这里有人聚众斗殴。

沈砚还没说话,就看见巷口又走过来一个人——穿件浅蓝色的连衣裙,头发梳成马尾,脸上带着点急,是刚才那个警察的同事?不对,她手里没拿手铐,看着倒像个普通人。

沈砚哥!那人跑过来,看见沈砚胳膊上的伤,脸一白,你受伤了!快送医院!

沈砚看着她,愣了愣:你怎么来了?清和?

宗政?这才知道,这姑娘叫清和——名字真好听,像泉水似的。清和没理她,拉着沈砚就要走:别管这些了,先去处理伤口。你这伤得缝针。

沈砚被她拉着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了眼宗政?,眼里有点歉意:今天......谢谢你。我明天再来找你。

宗政?点点头,没说话。看着他们走远,看着警察把刀疤刘他们押上警车,警笛声呜哇呜哇地响,渐渐远了。茶馆门口乱糟糟的,地上有血,有碎瓷片,有断了的扫帚柄。

她蹲下来,捡起沈砚掉的那个小本子——刚才打斗的时候掉在地上了。翻开最后一页,那句总有人要站出来下面,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行小字:可有时候,也想有人能拉一把。

风一吹,檐角的铜铃又响了,叮铃叮铃的,在安静的傍晚里,显得格外清。宗政?把本子抱在怀里,看着老槐树的新芽,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沈砚有清和了,挺好的。可为什么她鼻子有点酸呢?

第二天一早,宗政?刚开门,就看见沈砚站在老槐树下。他胳膊上缠着绷带,白衬衫的袖子卷着,清和没跟他一起来。

你来了。宗政?把小本子递给他。

沈砚接过本子,攥在手里,没说话,看了她半天,突然说:清和是我妹妹,亲妹妹。她在建委上班,昨天是她报的警。

宗政?愣了愣,抬头看他,眼里有点亮了。

沈砚笑了,这次笑得真真切切的:我昨天没说完。我去南方,是想找个合适的康复医院,给李默哥问问。听说那边有个医生治这种伤很厉害。他顿了顿,看着她,还有......我走之前,能再喝杯你泡的老茶头吗?

宗政?赶紧点头,转身往茶馆里跑,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檐角的铜铃叮铃叮铃响,老槐树的新芽在风里晃,晨光落在青石板上,暖得人心头发软。她回头看了眼沈砚,他还站在树下,朝着她笑——这一次,他眼里的光,亮得像把整个春天都装进去了。

可就在她要推门进茶馆时,眼角余光突然瞥见巷口闪过一个人影,手里拿着什么东西,黑沉沉的——是刀疤刘的兄弟?他不是被警察抓走了吗?那人影朝着沈砚的方向举起了手,宗政?心里一紧,尖叫出声:沈砚!小心!

沈砚回头的瞬间,巷口传来的一声响,像是什么东西炸了。阳光突然暗了一下,老槐树的叶子一阵响,纷纷往下落。宗政?看着沈砚的身影晃了晃,朝着地上倒去,她脑子里一片空白,只知道往前冲,嘴里喊着他的名字:沈砚!沈砚!

风里,檐角的铜铃还在响,叮铃叮铃的,却再也没了之前的甜,只剩下冷生生的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