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37章 粮仓玉米唤儿魂

烟火里的褶皱 第37章 粮仓玉米唤儿魂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沂蒙山区的秋意总比别处来得沉些,山坳里的轩辕家老屋,墙皮上斑驳的土黄色像极了老人脸上的皱纹,青灰色砖石在爬山虎的遮掩下若隐若现。那些爬山虎的叶子边缘已洇开浅红,风过时整面墙都在轻轻摇晃,仿佛老屋正借着藤蔓的摆动舒展筋骨。院门口的老槐树更显佝偻,枝桠间挂着几个干瘪的槐角,被风一吹就发出细碎的碰撞声,树影在地上洇开大片墨渍,随着日光偏移慢慢挪动。

东头的粮仓半陷在土里,圆顶的麦秸被岁月泡成深褐色,几处塌陷的地方露出底下的茅草。厚木板门闩上的铁锁锈得发亮,锁孔里卡着半片枯叶,锁身沉甸甸坠着,把木门压出一道细微的裂痕。墙面上“五谷丰登”四个红漆字早已褪色,笔画间积着经年的尘土,几粒去年的玉米嵌在字缝里,表皮被鸟啄得坑坑洼洼,却仍倔强地保持着饱满的弧度。

轩辕龢蹲在灶台前,膝盖上的粗布裤子沾着灶灰。她往灶膛里添了把玉米芯,火舌“腾”地窜起来,映得她眼角的皱纹忽明忽暗。靛蓝色褂子的袖口磨出细密的毛边,露出底下腕骨处淡青色的血管。桃木簪子别着的发髻有些松散,几缕灰白头发垂在鬓角,随着呼吸轻轻颤动。

“钱……钱……”

里屋的喊声像生锈的锯条在拉朽木,尖锐里裹着嘶哑。轩辕龢捏着柴草的手顿了顿,灶膛里的火星溅到脚边,她弯腰用鞋底碾灭,起身时围裙上的玉米须子簌簌飘落,在地上铺出一层细碎的金。

里屋的窗纸被油烟熏得发黄,阳光费力地从纸缝里挤进来,在青砖地上投下几道细长的亮线,照见空中飞舞的尘埃。轩辕望背对着门站在粮缸前,洗得发白的蓝布衫领口歪着,第三颗扣子错扣在第五个扣眼里。他的头发纠结成一团,几缕垂在颈间,随着肩膀的抽搐轻轻晃动。粮缸上的粗瓷碗豁了道月牙形的口子,碗沿沾着圈干硬的玉米糊,那是今早没喝完的粥。

轩辕龢走过去时,裤脚蹭过墙角的蛛网。她轻轻拽住儿子的胳膊,指尖触到的皮肤凉得像井台边的石头,胳膊上暴起的青筋像老树根般虬结。“望儿,咱不喊了,啊?”她的声音裹着灶膛的暖意,“娘给你拿好东西。”

轩辕望猛地转身,眼球上的红血丝像蛛网般密布,嘴角挂着的白沫沾了些灰尘。“钱!我要钱!”他的手掌推在轩辕龢胸口,胳膊肘狠狠撞在她的肋骨上。她踉跄着后退,后腰磕在炕沿的棱角上,疼得倒抽冷气时,看见儿子眼里翻涌的躁狂——那曾是会蹲在灶台边给她添柴,会举着满分试卷笑得露出小虎牙的眼睛啊。

那年望儿从县城高中回来,蓝布书包里总藏着块油纸包的桂花糕。他会把糕点往她嘴里塞,看着她嚼得眯起眼睛,就咧着嘴说:“娘,城里的甜味比咱玉米饼子浓。”可自从工地那根钢筋砸下来,他眼里的光就灭了,只剩下“钱”这个字,像根毒刺扎在他混沌的意识里。

“钱在这儿呢。”轩辕龢解开围裙口袋里的蓝布包,金灿灿的玉米粒滚出布料的褶皱,饱满得能映出人影。她摊开手掌,掌心的纹路里还沾着灶灰,“你看,这是咱庄稼人的钱,能换热馒头,能换厚棉袄,还能换……”

话没说完,布包已被轩辕望抢过去。他抓着玉米往嘴里塞,牙齿咬得玉米粒“咯吱”作响,乳白色的浆汁顺着嘴角往下淌,滴在胸前的衣襟上。“望儿,不能吃!要煮了才……”轩辕龢去抢时,布包“啪”地掉在地上,玉米粒像撒欢的小鸡四处乱滚,有几粒撞在墙根,骨碌碌钻进老鼠洞,引得洞里传来窸窸窣窣的骚动。

轩辕望看着满地碎金似的玉米,突然蹲下去嚎啕大哭。他的手指在粗糙的地面上乱拢,指甲缝里渗出血珠,混着泥土蹭在玉米粒上。“钱没了……我的钱没了……”哭声里带着孩童般的绝望,听得轩辕龢心口发紧。

她蹲下来攥住儿子的手,掌心的裂口像干涸的田垄。从灶台角落摸出猪油碗,用指尖蘸着慢慢抹在他的伤口上,动作轻得像在给刚出土的幼苗培土。“娘再给你拿,咱粮仓里多的是,啊?”

扶着儿子站起来时,两人的影子被门洞里的阳光拉得老长,在地上交缠成麻花。轩辕望的脚步踉跄着,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的影子上,像在追逐一个抓不住的幻影。

粮仓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混杂着霉味与玉米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轩辕龢打了个喷嚏,眼角沁出泪来。里面黑得发沉,只有顶上的小窗漏进一线天光,照得漂浮的尘埃像无数银亮的小虫在飞。她摸索着点燃墙角的油灯,昏黄的光晕里,玉米棒子堆成的小山泛着柔和的金,空气里飘着潮湿的泥土味,还夹杂着老鼠屎特有的腥气。

“你看,咱有这么多钱。”轩辕龢拿起个饱满的玉米棒塞到儿子手里,棒子顶端的须子还带着干枯的褐色,“这是你十岁那年跟我一起种的,你说要种出能当炮弹的玉米,把抢咱粮食的坏蛋都打跑。”

轩辕望的手指抠着玉米粒,一粒一粒往下掰。他的指甲缝里嵌着黑泥,把玉米粒染出点点污痕,嘴里的“钱”字却轻了些,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轩辕龢坐在玉米堆上,看着油灯在他脸上投下的光影——颧骨处的凹陷,下巴上冒出的胡茬,都在提醒她,这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了,可他的眼神还停留在混沌的童年。

她想起望儿爹走的那天,男人枯瘦的手攥着她的手腕,气若游丝地说:“好好带大望儿,让他做个……做个对得起土地的人。”她当时只顾着哭,泪水打湿了男人粗布褂子的前襟,如今才明白,那“对得起土地”五个字,重得像粮仓里的玉米山。

“望儿,咱明天去地里看看吧?”轩辕龢的声音混着玉米的气息,“麦子该浇了,你小时候最爱跟我去浇水,说那水哗啦啦的,像在唱《东方红》。”

轩辕望没应声,指尖的玉米粒“啪嗒”掉在地上。他弯腰去捡时,膝盖磕在玉米堆上,发出闷响,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轩辕龢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个布偶——褪色的红布缝成老虎模样,一只耳朵被老鼠啃得缺了角,黑豆缝的眼睛还亮闪闪的。“你还记得这个吗?你爹给你做的,那年你发水痘,晚上总哭,抱着它就睡得安稳了,说老虎能打跑噩梦。”

布偶刚碰到轩辕望的手,他的身体就僵住了。指尖慢慢蹭过布偶缺角的耳朵,嘴里的“钱”声突然停了。油灯的灯芯爆出个火星,“噼啪”声里,粮仓外传来几声狗吠,远处赶牛人的吆喝顺着风飘进来,拖着山里特有的悠长尾音。

“钱……玉米……”轩辕望的声音含糊着,像从很远的地方飘来。

轩辕龢的心猛地一跳,像被春犁翻到的种子。她赶紧抓住儿子的手,掌心的温度慢慢渗过去:“对,玉米就是钱,咱庄稼人的钱,踏实实的,饿不着肚子。”她从玉米堆里翻出个柳条小篮,“来,咱把掰下来的玉米粒装起来,明天去磨成面,给你做玉米饼吃。你小时候总说,娘做的玉米饼比城里蛋糕还香,能咬出太阳的味道。”

轩辕望看着篮子,又看看手里的玉米棒,慢慢点了点头。这个动作让轩辕龢的眼眶瞬间红了,她别过脸用袖子擦眼睛,袖口的玉米须子粘在脸颊上,痒得像蝴蝶在落。

两人一个掰一个装,油灯在旁边静静照着。玉米粒落进篮子的声音“哒哒”响,像春雨打在窗纸上。粮仓外的天色渐渐暗透,星星一颗接一颗地亮起来,在深蓝色的天上眨着眼睛,仿佛望儿小时候数过的那些。

半夜时轩辕龢被冻醒了,粮仓里的寒气像浸了冰的棉絮。她往儿子身边凑了凑,发现他怀里还抱着那只小老虎布偶,手里攥着半根玉米棒,嘴角弯着浅浅的弧度,像是梦到了什么甜事。

轻轻给儿子盖上自己的褂子,布料上的玉米香混着体温漫开来。轩辕龢看着他熟睡的脸,心里又酸又软,像被晨露浸过的棉花。她在心里对望儿爹说:“他爹,你看着不?望儿没忘干净呢,他还记得玉米,还记得老虎……”

天快亮时,雨“沙沙”地下起来,打在麦秸顶上像有人在轻轻扫糠。轩辕望被雨声吵醒,坐起身望着仓门外的雨幕,突然问:“娘,玉米会渴不?”

轩辕龢愣了好几秒,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她一把抱住儿子,胳膊勒得他发颤:“会渴,会渴,等雨停了,咱就去给它们喝水。”

雨越下越大,夹杂着闷雷从远处滚过。粮仓里的油灯在雨幕映衬下,那点光显得格外暖。轩辕望靠在母亲怀里,手里还攥着半根玉米棒,眼睛望着跳动的灯芯,再没喊过“钱”。

天亮雨停后,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把山里照得透亮。轩辕龢牵着儿子的手往地里走,泥路滑得像抹了油。两人走得磕磕绊绊,好几次她都差点摔倒,却死死攥着儿子的手——那手上的温度,是她在这世上最踏实的依靠。

地里的麦子绿得发亮,叶尖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烁烁,像撒了一地碎钻。空气里满是泥土的腥气和青草的甜香,深吸一口,肺里像被山泉洗过一样清爽。

“你看,这麦子多精神。”轩辕龢指着麦田说,“等收了麦子,咱就种玉米,你还跟娘一起点种,好不好?你小时候总爱数玉米种子,说要种出一百棵,结出一千个棒子。”

轩辕望看着麦子,又看看母亲,突然蹲下去。他的手掌轻轻抚过湿漉漉的泥土,然后抓起一把,慢慢撒在麦垄上,指缝漏下的土粒落在麦苗上,像在完成一场古老的仪式。

轩辕龢站在旁边,看着儿子的背影,眼眶又热了。她知道路还很长,望儿或许永远回不到从前的模样,但只要他还能记得玉米,记得泥土,记得她这个娘,就够了。

远处传来几声鸡鸣,清脆得像银铃滚过水面。山风吹过麦田,掀起层层绿浪,哗啦啦的声响里,真的藏着歌的调子。轩辕龢的嘴角慢慢绽开朵笑,像田埂上悄悄开的蒲公英,柔弱,却带着顶得住风霜的韧劲。

就在这时,村里的赤脚医生王大夫背着药箱走过来。他那件灰色的确良褂子袖口磨破了边,裤脚卷到膝盖,露出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小腿,上面还沾着泥点。“轩辕嫂子,望儿咋样了?”他嗓门洪亮,震得麦叶都在轻轻抖。

轩辕龢刚要答话,就见轩辕望猛地站起来,指着医生尖声喊“钱”。那声音比昨天更凶,眼睛里的红血丝像要渗出来,刚刚平复的躁狂又翻涌上来。

她的心一下子沉到底,像被冰锥狠狠砸中。赶紧抱住儿子:“望儿,不喊了,是王医生,给你看过病的王医生……”

可轩辕望根本听不进去,手脚使劲乱踢,嘴里的“钱”字像冰雹似的砸出来。王医生皱着眉走过来:“咋又犯了?是不是昨天没按时吃药?”

“吃了啊,我亲眼看着他吃的……”轩辕龢的声音带着哭腔,力气却不敢松,怕一松手,儿子就会像断线的风筝飞远。

突然一阵剧痛从胳膊传来——轩辕望一口咬在了她的小臂上。她疼得“啊”地叫出声,眼泪瞬间涌出来,却还是死死抱着他,指甲几乎掐进自己的肉里。

王医生赶紧从药箱里拿出针管:“没办法,只能先给他打镇定针了。”他抽药水的动作麻利,玻璃针管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就要往轩辕望胳膊上扎。

就在这时,轩辕望突然停了挣扎。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地里,轩辕龢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是那个小老虎布偶,不知啥时掉在了麦垄里,被雨水泡得沉甸甸的,黑豆眼睛在湿漉漉的红布上亮得惊人。

轩辕望慢慢松开嘴,从母亲怀里挣出来,一步一步走向布偶。他的动作僵硬得像提线木偶,膝盖在麦茬上磕了好几下也没停下。弯腰捡起布偶时,手指抖得厉害,用袖子小心翼翼地擦着上面的泥,然后紧紧抱在怀里,嘴里念叨的不再是“钱”,而是“老虎……老虎……”

轩辕龢和王医生都愣住了,站在原地没敢动。阳光照在轩辕望的背上,给他镀了层金边,他抱着布偶在麦田里慢慢走,像个迷路的孩子终于瞅见了回家的路。

胳膊上的牙印还在疼,轩辕龢心里却松快了,像压了半辈子的石头落了地。看着儿子的背影,突然想起他小时候唱的儿歌:“小老虎,跑得快,带着我,去看海……”那时候他总趴在炕桌上翻小人书,指着上面的大海说:“娘,长大了我带你去看海,书上说海比咱沂蒙山所有的沟加起来都宽。”

王医生收起针管,叹了口气:“嫂子,这病急不来,得慢慢熬。”他从药箱里拿出个棕色小瓶,“这是新到的药,比之前的管用点,你按时给望儿吃。”

轩辕龢接过药瓶,手指抖得拧不开盖子。“谢谢你,王医生。”她的声音还有点哑,“又让你跑一趟。”

“谢啥,都是乡里乡亲的。”王医生摆摆手,“我先走了,有啥事你扯开嗓子喊一声,我就听见。”他背着药箱往村里走,背影在麦田里越来越小,像个移动的小黑点,渐渐融进远处的炊烟里。

轩辕望还在麦田里走,偶尔蹲下来摸摸麦子,或者捡起小石子塞进布偶肚子里。他的脸上很平静,没有了之前的疯狂,也没有了呆滞,像是在想什么心事。阳光落在他脸上,把睫毛的影子投在颧骨上,忽明忽暗的。

轩辕龢远远跟着,脚步放得很轻。她知道儿子的世界里,正有什么在悄悄改变,像这麦田里的种子,在土里默默扎根,总有一天会顶破地皮,冒出嫩芽。

中午的太阳变得毒辣,晒得地上冒热气,远处的玉米叶都打了蔫。轩辕龢喊儿子回家吃饭,他竟然回头看了看她,然后慢慢往回走。怀里的布偶被石子撑得鼓鼓囊囊,湿漉漉的布料贴在身上,像揣着个温热的小生命。

走到村口时,遇上了亓官黻。他背着个大筐,里面装满了废品,铁皮罐头盒和玻璃瓶碰撞着,叮叮当当地响。军绿色旧褂子的领口沾着油污,头发乱得像鸡窝,可眼睛亮得很,像藏着两颗星星。“轩辕嫂子,望儿这是……”他看见轩辕望,眼睛瞪圆了些。

轩辕龢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暖意:“好多了,今天没咋喊钱。”那语气里的骄傲,像在炫耀自家地里长得最好的玉米。

亓官黻放下筐,从裤兜摸出颗水果糖,糖纸在阳光下闪着彩光。“望儿,吃糖不?橘子味的,甜得很。”

轩辕望看着糖,又看看亓官黻,没接,也没说话,只是把布偶抱得更紧了。那布偶缺角的耳朵蹭着他的下巴,像在回应他的依赖。

亓官黻也不尴尬,把糖塞到轩辕龢手里:“给,让他慢慢吃。我这收了点旧书,里面有本画玉米的,彩页的,回头给望儿送来,说不定他爱看。”

“那太谢谢你了。”轩辕龢的手指捏着糖纸,心里暖烘烘的。自从望儿病了,村里人大多躲着走,就连本家的叔伯见了也常绕着道,生怕沾染上什么晦气。亓官黻却总像没事人似的,收废品路过时总爱往院里探探头,有时递个野果,有时放下半袋红薯,从不提钱,也从不多问。

“谢啥,都是邻居。”亓官黻拍了拍筐沿,铁皮罐头发出“哐当”一声,“我再去后山转转,听说那边有人家拆老房子,说不定能收着点有用的。”他背起筐,绳子勒得肩膀微微发红,却走得轻快,叮当声渐渐远了。

回到家,轩辕龢先烧了锅热水,给轩辕望擦了擦手脸。他坐在炕沿上,眼睛盯着怀里的布偶,任由母亲摆弄,像个听话的孩子。灶上的玉米粥咕嘟咕嘟冒着泡,黄澄澄的粥面上浮着层油皮,香得人直咽口水。轩辕龢蒸了两个玉米饼,贴在锅边的那面烤得焦黄,掀起锅盖时,热气裹着粮食的甜香扑面而来。

她把粥盛在粗瓷碗里,晾得温乎了才递过去。轩辕望双手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粥汁顺着嘴角往下淌,他自己用袖子蹭了蹭。轩辕龢坐在对面看着,手里的饼子半天没咬一口。这场景她等了太久,久到以为这辈子都盼不到了——儿子安安静静地坐在她对面吃饭,不再嘶吼,不再疯闹,眼里虽仍有迷茫,却没了那股子吓人的戾气。

“尝尝饼子。”她把烤得最焦的那块递过去,饼边还带着点锅巴。轩辕望咬了一大口,慢慢嚼着,玉米面的清甜混着焦香在屋里弥漫。他突然抬起头,嘴角沾着点金黄的面渣,看着轩辕龢,含糊不清地说:“娘……甜……”

就这两个字,像颗石子投进轩辕龢的心湖,荡开层层涟漪。她赶紧别过脸,假装去擦灶台,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灶台上的玉米须子上,洇出一小片湿痕。这声“娘”,裹着玉米饼的甜香,比当年望儿带回来的桂花糕还要甜,甜得她心口发颤。

下午的日头斜斜地照进屋里,在地上画出长方形的光斑。轩辕望抱着布偶坐在光斑里,手指抠着布偶肚子里的石子,一粒一粒掏出来,又一粒一粒塞回去,玩得专注。轩辕龢坐在门口纳鞋底,麻线穿过布面的“嗤啦”声,混着院里老槐树的蝉鸣,倒有了几分岁月静好的意思。

忽然听见院门口有响动,抬头一看,是段干?来了。她穿着件浅蓝色连衣裙,裙摆被风吹得轻轻晃,手里提着个竹篮,篮沿搭着块素色棉布。“轩辕嫂子,在家呢?”她的声音像山涧的泉水,清凌凌的。

“在呢,快进来坐。”轩辕龢赶紧放下鞋底,往屋里让她。段干?是村里的代课老师,以前常来给望儿送书,望儿出事后,她是少数还肯上门的年轻人。

段干?走进屋,目光落在轩辕望身上,见他安安静静的,眼里闪过一丝欣慰。“我听亓官说望儿今天好多了,就想着过来看看。”她把篮子放在桌上,掀开棉布,里面是几个白面馒头和一小罐蜂蜜,“我娘蒸了馒头,给你捎几个,配着蜂蜜吃,能润润嗓子。”

“你这孩子,总这么客气。”轩辕龢搓着手,心里暖烘烘的。这年头白面金贵,哪能常吃。

段干?笑了笑,走到轩辕望身边,慢慢蹲下来。“望儿,还记得我不?我是干?阿姨,以前教你背过诗的。”她的声音放得极轻,像怕惊着什么。

轩辕望抬起头,眼神有些茫然,手里还在摆弄着布偶。段干?也不着急,从篮子里拿出本图画书,封面上画着大片的玉米地,红缨子在风里飘得正欢。“你看这玉米,长得多好,跟咱村西头那片地的是不是一样?”

她把书递过去,轩辕望的目光落在画上,手指慢慢松开布偶,接过了书。书页有些发脆,他翻得极轻,像在抚摸易碎的瓷器。翻到一页画着小孩追蝴蝶的图,他的手指停在蝴蝶翅膀上,轻轻点了点。

“这是你小时候最爱看的书。”段干?柔声说,“你说蝴蝶是玉米变的,秋天玉米粒落了,春天就长出会飞的蝴蝶。”

轩辕望翻书的动作顿了顿,眼睛盯着那页画,嘴里轻轻冒出两个字:“蝴蝶……飞……”

段干?眼睛一亮,转头看向轩辕龢,眼里满是惊喜。轩辕龢攥着纳鞋底的线,指节都有些发白,心里的希望像被风吹着的火苗,越燃越旺。

两人又坐了会儿,段干?说起村里学校的事,说孩子们最近在学画庄稼,画得像模像样的。“等望儿再好些,我带他去学校看看?说不定他能想起点什么。”

轩辕龢连忙点头:“好,好,等他精神头足了,我就带他去。”

送走段干?,轩辕望还在翻那本图画书,翻到最后一页,是片蓝色的大海,海面上漂着艘小纸船,船帆是用玉米叶做的。他突然抬起头,看着轩辕龢,手指着海面,嘴里含糊地说:“海……船……”

轩辕龢的心猛地一跳,走到他身边坐下。“对,是海,是船。”她轻声说,“你小时候总说,长大了要做艘玉米船,带着娘去看海。”

轩辕望的眼睛亮了亮,把书抱在怀里,又紧紧搂住布偶,像抱着两件稀世珍宝。他的嘴角微微翘着,像是想起了什么开心的事。

傍晚时分,亓官黻真的送来了那本画玉米的旧书。书皮早就磨没了,他用牛皮纸仔细包了封面,上面还用毛笔写着“玉米图”三个字,笔画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股认真劲儿。“我找了半天才找着,你看看望儿爱不爱看。”

轩辕龢接过书,连声道谢。亓官黻摆摆手,走到轩辕望身边,见他正抱着图画书发呆,笑着说:“望儿,这书里有玉米磨成面的图,跟你娘做饼子的是不是一样?”

轩辕望抬起头,看了看亓官黻,又看了看书,慢慢点了点头。他拿起书,翻到画着石磨的那页,手指在磨盘上转着圈,像是在模仿推磨的动作。

“你看,他这是想起来了。”亓官黻笑得眼角堆起褶子,“慢慢来,总能好的。”

天黑透时,轩辕龢点亮了油灯。轩辕望靠在炕角,一手抱着布偶,一手翻着那本玉米图,嘴里偶尔冒出一两个字:“磨……饼……”

轩辕龢坐在灶台前,一边烧火一边看着他,心里踏实得很。锅里的玉米粥冒着热气,把屋里熏得暖暖的。她知道,望儿的病就像这漫长的秋天,虽有萧瑟,却藏着收获的希望。只要粮仓里的玉米还在,只要这老屋还立着,只要她这个娘还在,总有一天,望儿能找回自己,像那些埋在土里的种子,在某个春天,破土而出,迎着太阳生长。

油灯的光在墙上晃啊晃,把母子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一首没写完的诗,在寂静的夜里,慢慢流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