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188章 灯塔骤雨破迷局

烟火里的褶皱 第188章 灯塔骤雨破迷局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镜海市东南隅,望海崖灯塔矗立如银枪刺天。塔身斑驳的白色漆皮在暴雨中泛着冷光,螺旋状的铸铁楼梯缠绕其上,像极了被狂风揉皱的银色丝带。塔顶的聚光灯忽明忽暗,光柱刺破雨幕时,能看见海面上翻涌的墨蓝色浪涛,每一道浪尖都顶着细碎的白泡沫,像无数把破碎的瓷刀在海面切割。

空气里弥漫着咸腥的海风与铁锈混合的味道,雨水砸在灯塔观景台的钢化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密集声响,水珠顺着玻璃纹路蜿蜒而下,在地面汇成蜿蜒的小溪。壤驷龢裹紧了身上藏青色的防雨冲锋衣,衣摆被狂风掀起,露出里面卡其色的工装裤——裤脚还沾着上次修补灯塔时蹭到的白漆。她右手攥着丈夫留下的旧怀表,金属表壳在掌心沁出凉意,表盖内侧贴着的黑白照片上,丈夫穿着海员制服的笑脸被雨水打湿的指尖摩挲得有些模糊。

“阿嫂,这鬼天气还要爬灯塔,您图啥啊?”守塔人老渔民周伯披着军绿色的蓑衣,手里的铜烟锅在雨水中冒着微弱的火星,烟丝燃烧的焦糊味混着雨水的湿气飘过来。他脸上的皱纹比灯塔的铸铁栏杆还要深,每道纹路里都嵌着海风与岁月的痕迹,左眼下方一道浅疤是年轻时被渔网划伤的,笑起来时会跟着扯动,像条小虫子在脸上爬。

壤驷龢抬头看向塔顶闪烁的灯光,聚光灯第三次闪烁时,她忽然皱起眉:“周伯,你没觉得今天的灯光不对劲?”她的声音被雨声压得有些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冲锋衣的帽子滑下来,露出她额前几缕被雨水打湿的黑发,发梢还沾着片被风吹来的梧桐叶,叶片边缘已经泛黄,在雨水中慢慢舒展。

周伯猛吸了口烟,烟锅“滋滋”作响:“能有啥不对劲?这灯塔都三十多年了,老胳膊老腿的,雨天犯点毛病正常。”话虽这么说,他还是眯起眼睛看向塔顶,聚光灯再次亮起时,光柱里似乎真的飘着些异样的东西——不是雨丝,倒像是些细碎的彩色纸屑,在光柱中忽上忽下。

就在这时,远处的海面上突然传来一阵尖锐的汽笛声,那声音穿透雨幕,带着急促的震颤。壤驷龢心里一紧,怀表在掌心硌得生疼,她记得丈夫当年就是在这样的暴雨天出的事,最后的通讯里,除了海浪声,就是这样刺耳的汽笛声。

“是‘破浪号’!”周伯突然提高了声音,烟锅从指间滑落,在地面溅起一串火星,“那船上周才检修过,怎么会在这儿抛锚?”他转身就往灯塔内侧的值班室跑,蓑衣下摆扫过地面的积水,溅起细小的水花。

壤驷龢紧随其后,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怀表后盖——那里刻着丈夫的名字“沈砚”,还有他们结婚纪念日的日期。值班室里弥漫着柴油和霉味,墙上挂着的海图被雨水洇得有些模糊,图上用红笔圈出的航线,正是丈夫当年出事的海域。周伯抓起桌上的无线电对讲机,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按下通话键时,对讲机里传来的却是一阵刺耳的电流声,夹杂着断断续续的呼救:“灯塔……救……我们……撞礁……”

电流声突然中断,只剩下“滋滋”的杂音。壤驷龢的心沉了下去,她走到海图前,指尖落在“破浪号”当前的位置——那里距离望海崖暗礁群不到三海里,以现在的风浪速度,不出十分钟就会撞上暗礁。

“不行,得去塔顶手动调整聚光灯方向!”壤驷龢抓起墙角的应急灯,灯身是军绿色的,上面还贴着她女儿小时候画的太阳贴纸,边角已经磨损。她回头看向周伯,发现老人正捂着胸口,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显然是旧疾复发。

“周伯!”壤驷龢快步上前,从冲锋衣口袋里掏出个棕色的小药瓶——这是她特意为周伯准备的速效救心丸,老人有冠心病,每次守塔都得备着。她倒出三粒药丸,塞进周伯嘴里,又递过一杯温水:“您在这儿歇着,我去塔顶!”

周伯艰难地咽下药丸,拉住她的手腕:“不行,那楼梯湿滑得很,你一个女人家……”话没说完,就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他指着墙角的工具箱,“里面有防滑鞋……还有我儿子的旧登山绳……”

壤驷龢没等他说完,已经抓起工具箱里的防滑鞋——是双黑色的登山靴,鞋帮上还沾着泥土,显然是周伯儿子上次来修灯塔时留下的。她快速换上鞋,将登山绳系在腰间,绳扣打的是丈夫教她的双套结,这是海员常用的结法,牢固又容易解开。

“放心,我以前跟沈砚学过爬桅杆,这点高度不算啥。”壤驷龢冲周伯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苦涩。她抓起应急灯,转身冲进了暴雨中,冲锋衣的帽子再次被风吹起,露出她眼底的红血丝——那是这些年熬夜整理丈夫遗物熬出来的。

螺旋楼梯上积满了雨水,每一步都发出“咯吱”的声响,像是随时会断裂。壤驷龢扶着冰冷的铸铁栏杆,指尖能清晰地摸到栏杆上凹凸不平的纹路,那是岁月和海风留下的痕迹。应急灯的光柱在前方晃动,照亮了楼梯转角处的涂鸦——是她女儿沈念小时候画的小太阳,用红色的马克笔涂得歪歪扭扭,在昏暗的光线下格外显眼。

“妈妈,太阳会保佑爸爸回家的。”女儿稚嫩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响起,壤驷龢的眼眶一热,雨水混着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楼梯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她深吸一口气,加快了脚步,腰间的登山绳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绳头挂着的铜铃发出“叮铃”的轻响——这是女儿给她系上的,说“铃铛响,妈妈就不会迷路”。

终于爬到塔顶,壤驷龢推开沉重的铁门,狂风瞬间灌了进来,差点把她掀翻。她死死抓住门框,站稳脚跟后,抬头看向那盏巨大的聚光灯。灯体是银灰色的金属材质,表面锈迹斑斑,灯座上缠着几圈褪色的红绸带——那是去年航海节时,孩子们系上去的,说“给灯塔系上平安结”。

聚光灯的控制面板上布满了灰尘,壤驷龢用袖子擦了擦,露出里面的按钮和旋钮。她按照丈夫留下的笔记里写的方法,转动旋钮调整灯光角度,可无论怎么转,光柱始终偏向左侧,照不到“破浪号”所在的方向。

“该死!”壤驷龢低骂一声,伸手去检查灯座,指尖突然触到一个冰凉的金属物件——是个小巧的U盘,被卡在灯座的缝隙里。她心头一动,拔下U盘,借着应急灯的光看了看,U盘外壳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沈”字。

这是丈夫的U盘!他当年出事前,曾说过要把重要的东西存在一个“只有我们能找到的地方”,难道就是这里?壤驷龢的心跳骤然加快,她攥着U盘,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就在这时,塔顶的广播突然响了起来,一个沙哑的男声透过雨声传来:“壤驷龢,想知道你丈夫的真相,就把U盘交出来。”

壤驷龢猛地转身,看见灯塔另一侧的阴影里站着一个男人。他穿着黑色的雨衣,帽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线条僵硬的下巴和嘴角一道细长的疤痕。男人手里握着一根金属棒球棍,棍身反射着冷光,显然不是普通的棒球棍。

“你是谁?”壤驷龢握紧了手里的应急灯,灯身的重量让她稍微安心了些。她注意到男人的雨衣下摆沾着些白色的粉末,凑近闻了闻,是石膏粉的味道——望海崖附近只有一家造船厂在用这种石膏粉。

男人轻笑一声,声音像砂纸摩擦木头:“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丈夫当年根本不是意外,他是被人害死的。”他向前走了一步,帽子滑落,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左眼是假眼,眼窝深陷,里面装着一颗灰色的玻璃珠,“还记得造船厂的老郑吗?你丈夫当年发现了他偷工减料的证据,所以他才会被灭口。”

壤驷龢的脑子“嗡”的一声,老郑她当然记得,当年丈夫出事前,确实跟她提过要去造船厂核对一批船用钢材的质量。她攥着U盘的手更紧了,指节泛白:“你怎么知道这些?你和老郑是什么关系?”

“我是他的弟弟,郑明。”男人举起棒球棍,棍身的冷光在暴雨中闪烁,“当年我哥被你丈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动手。现在,你把U盘交出来,我可以让你死得痛快点。”

壤驷龢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她快速扫了一眼四周,发现塔顶的边缘有个小小的检修平台,平台下方就是万丈悬崖,海浪在崖底翻涌,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她深吸一口气,突然想起丈夫教她的“声东击西”之计,于是故意抬手假装要把U盘扔向大海,趁郑明分神的瞬间,猛地将应急灯砸向他的脸。

应急灯“砰”的一声砸在郑明的假眼上,玻璃珠瞬间碎裂,他痛得惨叫一声,棒球棍脱手而出,掉在地上发出“哐当”的声响。壤驷龢趁机冲向检修平台,腰间的登山绳在奔跑中被风吹得猎猎作响,铜铃的“叮铃”声在暴雨中格外清晰。

“站住!”郑明捂着受伤的眼睛,从地上爬起来,踉跄着追了上来。他的脸上满是血污,假眼的窟窿里不断渗出红色的液体,看起来格外狰狞。

壤驷龢爬上检修平台,转身看向追来的郑明,突然笑了:“你以为我真的会把U盘给你?”她晃了晃手里的U盘,“这里面不仅有你哥偷工减料的证据,还有当年他买通船员制造事故的录音,你觉得如果我把这些交给海事局,你们郑家还能翻身吗?”

郑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死死盯着壤驷龢手里的U盘,像头饿狼盯着猎物:“你敢!我哥已经死了,你别想毁了我们郑家!”他突然扑了上来,伸手去抢U盘。

壤驷龢早有准备,她侧身躲开,同时解开了腰间的登山绳,一端系在检修平台的栏杆上,另一端握在手里。郑明扑了个空,身体失去平衡,半个身子探出了平台边缘,海风瞬间掀起他的雨衣,露出里面黑色的紧身衣——衣服上还沾着些暗红色的血迹,不知道是谁的。

“你以为你跑得掉吗?”郑明的声音里带着疯狂,他死死抓住栏杆,另一只手伸向壤驷龢的脚踝,“我告诉你,当年你丈夫不仅发现了我哥的事,还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秘密——望海崖的暗礁群里,藏着一批走私的文物!”

壤驷龢的心猛地一跳,她想起丈夫当年的航海日志里,确实提到过“暗礁下的异常磁场”,当时她还以为是仪器故障。难道那些所谓的“异常磁场”,其实是文物金属外壳产生的?

“你胡说!”壤驷龢嘴上反驳,心里却已经信了大半。她看着郑明抓着栏杆的手在微微发抖,知道他撑不了多久了,于是故意说道:“就算真的有文物,你觉得你能拿到吗?现在海警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你哥的事加上走私文物,足够你判死刑了。”

郑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恐惧,他死死盯着壤驷龢:“你骗我!海警怎么会知道?”

“因为我刚才在值班室的时候,已经用周伯的卫星电话报警了。”壤驷龢晃了晃手里的手机——那是她刚才从值班室顺手拿的,“现在,你要么放手摔下去,要么跟我去自首,你选一个。”

郑明的脸扭曲成一团,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弹簧刀,“唰”的一声打开刀刃,刀尖对着壤驷龢:“我选……拉你一起死!”他猛地用力,身体向壤驷龢扑来,手里的弹簧刀直刺她的胸口。

壤驷龢早有防备,她侧身躲开,同时将手里的登山绳猛地缠在郑明的手腕上,用力一拉。郑明失去平衡,身体向后倒去,弹簧刀从手里滑落,掉在平台上发出“叮”的一声。他死死抓住登山绳,身体悬在半空中,脚下是翻涌的海浪,每一次浪涛拍打悬崖,都让他的身体跟着剧烈晃动。

“救我……救我……”郑明的声音里充满了恐惧,他看着壤驷龢,眼神里充满了哀求,“我错了……我不该听我哥的……你放我上去……我跟你去自首……”

壤驷龢看着他狼狈的样子,心里没有丝毫同情。她想起丈夫出事时的痛苦,想起这些年自己和女儿的煎熬,眼神渐渐变冷:“你现在知道错了?太晚了。”她猛地松开手,登山绳从她手里滑落,郑明的惨叫声瞬间被海浪声吞没,很快就没了踪影。

壤驷龢瘫坐在检修平台上,大口喘着气,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顺着脸颊滑落。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U盘,突然想起丈夫当年说过的话:“有些真相,或许永远不知道更好,但如果知道了,就一定要让它大白于天下。”

就在这时,塔顶的聚光灯突然亮了起来,光柱准确地照向“破浪号”所在的方向。壤驷龢抬头一看,发现是周伯拄着拐杖,慢慢走上了塔顶。他的脸色还是有些苍白,但精神已经好了很多。

“阿嫂,你没事吧?”周伯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条干毛巾,“刚才我在值班室听到动静,就赶紧上来了。还好你没事,不然我真的没法跟沈砚交代。”

壤驷龢接过毛巾,擦了擦脸上的雨水,笑着说:“我没事,周伯,谢谢你。”她看着远处海面上渐渐靠近的海警船,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周伯看着她手里的U盘,问道:“这就是沈砚留下的东西?”

壤驷龢点了点头,把U盘递给周伯:“里面应该有当年事故的真相,还有走私文物的证据。等海警来了,我们把这个交给他们,沈砚的冤屈就能洗清了。”

周伯接过U盘,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然后拍了拍壤驷龢的肩膀:“好,好,沈砚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他抬头看向塔顶的聚光灯,光柱在雨幕中泛着温暖的光,像极了丈夫当年回家时船上的灯光。

壤驷龢站起身,走到灯塔边缘,看着远处海面上的“破浪号”渐渐被海警船包围,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女儿小时候画的小太阳,想起丈夫留下的怀表,想起周伯的帮助,突然觉得这些年的煎熬都是值得的。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女儿打来的。壤驷龢接起电话,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念念,妈妈没事,你爸爸的事……很快就能真相大白了。”

电话那头传来女儿稚嫩的声音:“妈妈,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对了,刚才有个叫‘不知乘月’的叔叔来家里找你,他说他是爸爸的老朋友,还带来了爸爸当年的航海日志副本。”

壤驷龢的心猛地一跳,“不知乘月”?这个名字她从未听过,但女儿说他是丈夫的老朋友,还带来了航海日志副本,难道他知道更多关于丈夫的事?

“念念,你让那个叔叔等一下,妈妈马上就回来。”壤驷龢挂了电话,转身对周伯说:“周伯,我得赶紧回家,有个重要的人在等我。”

周伯点了点头:“去吧,这里有我呢。你放心,我会把U盘交给海警的。”

壤驷龢冲周伯笑了笑,转身跑下了灯塔。暴雨还在继续,但她的心里却充满了希望。她不知道那个叫“不知乘月”的人是谁,也不知道他带来的航海日志副本里藏着什么秘密,但她知道,丈夫的真相很快就要大白于天下,而她和女儿的生活,也终于要迎来新的开始。

她跑下螺旋楼梯,应急灯的光柱在前方晃动,照亮了楼梯转角处女儿画的小太阳。她伸手摸了摸那幅涂鸦,指尖传来马克笔的粗糙质感,心里突然充满了力量。她加快脚步,冲出灯塔,冲进了雨幕中,身后是塔顶聚光灯温暖的光芒,像一双温柔的手,推着她走向未来。

壤驷龢踩着积水泥泞的路往家赶,冲锋衣下摆沾满泥点,腰间的铜铃还在随着奔跑轻轻晃动。雨势渐小,天边透出一丝微弱的天光,梧桐叶被冲刷得发亮,贴在路边的矮墙上。转过街角,她远远看见自家老旧的单元楼下站着个身影,那人穿着藏青色风衣,手里拎着个牛皮纸档案袋,正抬头望着二楼她家的窗户,窗台上摆着女儿去年种的多肉,叶片被雨水洗得翠绿。

“您就是壤驷龢女士吧?”见她跑来,男人转过身,声音温和,眼角有几道细纹,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透着沉稳。他抬手推了推眼镜,将档案袋递过来,“我是‘不知乘月’,沈砚的大学同学,也是他当年在海事局的同事。”

壤驷龢接过档案袋,指尖触到袋口粗糙的牛皮纸,心里满是疑惑:“沈砚从未跟我提过您……”

“当年有些事,他不便细说。”男人叹了口气,目光落在她湿透的头发上,“先进屋吧,念念在里面等急了,我也正好把日志里的细节跟您说说。”

进屋后,女儿沈念立刻扑上来抱住她的腿,仰着小脸满眼担忧:“妈妈,你身上好湿,快换衣服。”壤驷龢摸了摸女儿的头,转身给“不知乘月”倒了杯热水。男人接过水杯,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叠泛黄的纸页,正是沈砚的航海日志副本,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里,有几处被红笔圈出,标注着“暗礁磁场异常”“造船厂钢材抽检异常”,甚至还有几行潦草的备注:“郑某与境外联系频繁,疑走私文物,需进一步查证。”

“当年沈砚发现走私线索后,担心打草惊蛇,只敢私下调查,连我都只知道皮毛。”男人指着日志里的备注,语气凝重,“他出事前三天,曾给我发过一条加密信息,说‘灯塔是关键,证据藏于光下’,我查了三年才查到望海崖灯塔,没想到您已经先找到了U盘。”

壤驷龢心里一震,原来丈夫当年说的“只有我们能找到的地方”,不仅是给她的提示,也是给这位老朋友的信号。她想起塔顶灯座缝隙里的U盘,突然意识到什么:“您今天来,是不是还有别的事?”

“是为了日志里的‘暗礁文物’。”男人放下水杯,眼神变得严肃,“根据沈砚留下的坐标,那些文物不仅涉及走私,还可能是二战时期遗留的军用物资,一旦流入黑市,后果不堪设想。我已经联系了文物局和海警,明天一早就会对暗礁群进行探测,需要您手里的U盘作为关键证据,确认走私团伙的具体交易时间和地点。”

这时,沈念突然拉了拉壤驷龢的衣角,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妈妈,这个叔叔带来的日志里,夹着爸爸的照片!”照片上,年轻的沈砚穿着海员制服,身边站着的正是“不知乘月”,两人身后是一艘巨大的轮船,背景里的灯塔正是望海崖灯塔,那时的塔身还没有斑驳的锈迹,泛着崭新的银光。

壤驷龢接过照片,指尖轻轻摩挲着丈夫的笑脸,眼眶又热了。这些年的委屈、思念和坚持,在这一刻仿佛都有了归宿。她抬头看向“不知乘月”,坚定地说:“U盘我已经交给周伯,让他转交给海警了,但我记得里面的内容,明天我可以跟你们一起去暗礁群,说不定能帮上忙。”

“太好了。”男人眼里露出欣慰的神色,“有您在,沈砚的心愿也能了了。”

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海面上泛起金色的波光。壤驷龢跟着“不知乘月”登上海警船,站在甲板上眺望望海崖灯塔,塔顶的聚光灯已经修好,正静静地矗立在崖边,像一座守护正义的丰碑。周伯也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密封的证物袋,里面装着那个刻着“沈”字的U盘,他笑着递给壤驷龢:“阿嫂,海警说让您亲手交上去,这是沈砚的心血,该由您来完成。”

壤驷龢接过证物袋,走到海警队长面前,郑重地递了过去。队长接过U盘,敬礼道:“谢谢您,壤女士,沈先生的冤屈,我们一定会还他一个公道。”

随着海警船缓缓驶向暗礁群,壤驷龢站在甲板上,怀里抱着女儿沈念,手里攥着丈夫留下的旧怀表。怀表的指针轻轻跳动,像是丈夫在回应她的呼唤。远处的暗礁群在阳光下露出黑色的礁石,探测船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水下机器人传回的画面里,隐约能看到暗礁缝隙中藏着的金属箱子,正是日志里提到的走私文物。

“妈妈,爸爸是不是在天上看着我们呀?”沈念仰起头,指着天空。壤驷龢点点头,眼里含着泪,却笑着说:“是呀,爸爸看到我们帮他找到了真相,一定很开心。”

就在这时,海警队长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壤女士,根据U盘里的证据和航海日志,我们已经抓获了走私团伙的剩余成员,郑明的尸体也在崖底找到了,所有证据链都已完整,沈先生的案子可以正式结案了。”

壤驷龢接过文件,看到“沈砚案,系被郑某等人故意杀害,案件已破,凶手全部落网”的字样,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三年了,她终于为丈夫洗清了冤屈,那些煎熬的日夜,那些不为人知的坚持,都没有白费。

“不知乘月”走到她身边,递过一张纸巾:“沈砚要是知道,肯定会很欣慰。”他指着远处的灯塔,“你看,灯塔的光又亮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借着它的名义做坏事了。”

壤驷龢擦干眼泪,看向望海崖灯塔,阳光洒在塔身上,斑驳的漆皮仿佛也焕发了新生。她知道,丈夫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那些被找回的文物会被妥善保管,走私团伙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她和女儿,也会带着丈夫的爱和希望,好好地生活下去。

沈念拉着她的手,轻声说:“妈妈,以后我们经常来看灯塔好不好?就像爸爸还在的时候一样。”

壤驷龢笑着点头,握紧了女儿的手:“好,我们以后常来,让爸爸看看,我们过得很好。”

海面上,微风拂过,带着咸腥的海风,却不再冰冷。望海崖灯塔的光芒穿透空气,照亮了海面,也照亮了壤驷龢和女儿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