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180章 裁缝铺的剑影针

烟火里的褶皱 第180章 裁缝铺的剑影针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镜海市老城区的“锦绣裁”裁缝铺,青砖灰瓦爬满绿藤,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靛蓝色土布门帘上,门帘角绣着的白牡丹被染成金红。铺子前的青石板路上,卖早点的推车刚走,留下淡淡的油条香混着布料的草木染气息。铺子内,檀木工作台泛着温润的光,上面摊着半块素色绸缎,银针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空气里飘着皂角浆糊的清苦味道。

钟离龢正低头给剪刀套缝花边,手指上缠着米白色纱布,那是昨天给丈夫裁新褂子时不小心被剪刀划破的。她穿着藏青色斜襟布衫,领口别着枚银质顶针,头发挽成简单的发髻,用一根桃木簪固定。阳光落在她眼角的细纹上,让那道因常年眯眼缝补留下的痕迹更显柔和。

“老婆子,这剪刀套缝得咋样了?”丈夫老周坐在对面的竹椅上,手里拿着本旧缝纫机说明书,声音有些沙哑。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磨出了毛边,脸色带着久病的蜡黄,却还是努力挺直脊背。

钟离龢抬头笑了笑,把缝好的剪刀套举起来:“你瞧瞧,这花边是不是和你说的一样?”她的声音轻柔,像风吹过绸缎。

老周眯着眼睛看了看,点头道:“好,比我想的还好。等攒够钱,咱就去买那台‘蝴蝶牌’缝纫机。”他说着,把说明书往桌上一放,咳嗽了几声,手不自觉地按在胸口。

钟离龢的心揪了一下,放下剪刀套走过去,给老周顺了顺背:“别总想着缝纫机,你身子要紧。”她的指尖触到丈夫后背突出的肩胛骨,心里一阵发酸。

就在这时,铺门被“哗啦”一声掀开,一个穿着黑色皮衣的年轻女人闯了进来,皮衣上还沾着露水,头发染成了银灰色,扎成高高的马尾,脸上带着几道细小的疤痕,最显眼的是她左耳戴着的银色耳钉,形状像一把小剪刀。

“谁是钟离龢?”女人嗓门很大,打破了铺子的宁静,她的目光扫过屋内,最后落在钟离龢身上。

钟离龢愣了一下,起身道:“我就是,请问你有什么事?”

女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拍在工作台上:“认识这个人吗?他欠我钱,听说你是他朋友。”照片上的男人穿着西装,笑容油腻,正是去年在钟离龢这里定制过礼服的暴发户赵老三。

钟离龢皱起眉头:“我只是给他做过衣服,不算朋友。”

“不算朋友?”女人冷笑一声,上前一步,手按在腰间的匕首上,“他留的紧急联系人可是你。今天要么你替他还钱,要么我就拆了你的铺子!”

老周猛地站起来,挡在钟离龢身前:“你别太过分!我们不认识什么赵老三!”他的声音有些发颤,却还是努力摆出强硬的姿态。

女人嗤笑一声,伸手推开老周:“老东西,别碍事!”老周本就体弱,被她一推,踉跄着撞到工作台,桌上的银针散落一地,其中一根扎进了他的手背,渗出细小的血珠。

“你敢推他!”钟离龢眼睛红了,她抓起桌上的剪刀,指向女人,“你再敢动他一下,我就对你不客气!”她的手在发抖,却紧紧握着剪刀,指节泛白。

女人被她的气势吓了一跳,随即又笑了:“哟,还挺厉害。你以为拿把剪刀就能吓唬我?”她说着,从腰间拔出匕首,匕首在晨光里闪着寒光。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候,铺子门又被推开了,一个穿着白色唐装的男人走了进来。男人约莫五十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手里拿着一把折扇,扇面上写着“宁静致远”四个字。他的出现,让屋内的气氛瞬间缓和了不少。

“这位姑娘,有话好好说,何必动刀动枪的。”男人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女人转头看向男人,眼神警惕:“你是谁?少管闲事!”

男人笑了笑,打开折扇扇了扇:“在下‘不知乘月’,就住在这附近。刚才路过,听见里面动静不小,就进来看看。”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女人手里的匕首上,“姑娘这匕首倒是不错,只是用来欺负老人家,未免太掉价了。”

女人脸色一变,收起匕首:“我欺负他们?是他们包庇欠债的人!”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知乘月走到工作台前,捡起地上的银针,“但赵老三欠你的钱,与钟离师傅无关。你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闹事,传出去,对你可没什么好处。”

女人咬了咬嘴唇,看向钟离龢:“那你说,赵老三在哪?”

钟离龢摇了摇头:“我真的不知道。他去年来做过礼服后,就再也没来过。”

不知乘月沉吟了一下,道:“不如这样,我帮你找赵老三,你先离开这里,不要再打扰钟离师傅。”

女人狐疑地看着不知乘月:“你凭什么帮我?”

“就凭我和赵老三也算认识。”不知乘月笑了笑,“而且,我不喜欢看到有人在我家门口闹事。”

女人想了想,点头道:“好,我给你三天时间。要是找不到赵老三,我还会来的。”说完,她转身走出了铺子,门帘晃动了几下,恢复了平静。

钟离龢松了口气,放下剪刀,走到老周身边,查看他手背上的伤口:“疼不疼?我给你敷点药。”

老周摇了摇头:“没事,小伤。”他看向不知乘月,拱了拱手,“多谢先生出手相助。”

不知乘月摆了摆手:“举手之劳,不用客气。”他目光落在工作台上的剪刀套上,“钟离师傅的手艺真是不错,这花边缝得很精致。”

钟离龢笑了笑:“先生过奖了,就是混口饭吃。”

“对了,先生怎么会认识赵老三?”老周问道,他还是有些担心。

不知乘月收起折扇,道:“之前在一个商业酒会上见过几次,不算熟。不过,找他应该不难。”他顿了顿,看向钟离龢,“钟离师傅,我看你这铺子的布料都是上好的,怎么不多做些成衣卖?”

钟离龢叹了口气:“现在年轻人都喜欢买现成的衣服,做定制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我丈夫身体不好,也帮不上什么忙。”

不知乘月点了点头,道:“也是。不过,我倒有个主意,或许能帮你。”

“哦?先生请说。”钟离龢有些好奇。

“我认识一些做戏曲服装的朋友,他们最近正好需要一批手工缝制的戏服,要是你有兴趣,我可以帮你引荐。”不知乘月道。

钟离龢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我以前也做过戏服,只是后来没人要了。”

“那正好。”不知乘月笑了笑,“明天我带他们来看看你的手艺。”

老周感激地说:“多谢先生,你真是我们的贵人。”

“不用客气,互相帮忙而已。”不知乘月转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又回头道,“对了,刚才那个女人叫‘塞下曲’,是个讨债的,你们以后小心点。”说完,他便走了出去。

钟离龢和老周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钟离龢拿起桌上的剪刀套,继续缝补,嘴角却忍不住上扬。她觉得,今天这晨光,似乎比往常更温暖了些。

第二天一早,不知乘月果然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者,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一本戏服图样;另一个是穿着粉色旗袍的中年女人,妆容精致,举止优雅。

“钟离师傅,这位是李老先生,专门负责戏曲服装的设计;这位是王女士,是戏曲团的负责人。”不知乘月介绍道。

钟离龢连忙起身迎接:“李老先生,王女士,欢迎光临。”

李老先生推了推老花镜,目光落在工作台上的布料上:“钟离师傅,听说你做过戏服?”

“是的,以前给本地的小剧团做过。”钟离龢点头道。

“那你给我们看看你的手艺。”王女士说道,语气带着几分挑剔。

钟离龢拿出之前做的戏服样品,那是一件红色的花旦戏服,上面绣着精致的凤凰图案。李老先生接过戏服,仔细看了看,点头道:“不错,针脚很细密,绣工也很好。”

王女士也凑过去看了看,脸色缓和了些:“确实不错。我们这次需要一批昆曲的戏服,不知道你能不能做?”

“可以,没问题。”钟离龢连忙道,“你们需要什么样式的,我都能做。”

李老先生拿出戏服图样,递给钟离龢:“这是我们需要的样式,你看看。”

钟离龢接过图样,仔细看了起来。图样上的戏服款式多样,有小生的白色长袍,有花旦的粉色罗裙,还有老生的黑色蟒袍,上面的图案复杂而精美。

“这些都没问题,只是需要些时间。”钟离龢道。

“多久能做好?”王女士问道。

“大概半个月吧。”钟离龢想了想道。

“好,我们给你半个月时间。”王女士点了点头,“要是做得好,我们以后还会和你合作。”

钟离龢高兴地说:“谢谢你们,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不知乘月笑着说:“我就说钟离师傅的手艺没问题吧。”

李老先生和王女士走后,钟离龢兴奋地抱住老周:“太好了,我们有生意了!”

老周也笑了:“是啊,多亏了不知先生。”

接下来的半个月,钟离龢每天都忙碌着缝制戏服。老周虽然身体不好,却也帮着剪布料、穿针线。不知乘月偶尔会来看看,给他们带来一些点心和水果。

这天晚上,钟离龢正在给一件花旦戏服绣牡丹,老周坐在旁边看说明书。突然,铺子门被撞开,塞下曲带着两个男人闯了进来。

“赵老三找到了吗?”塞下曲双手叉腰,气势汹汹地问道。

不知乘月从外面走进来,挡在他们身前:“塞下曲,你怎么又来了?我不是说过,我会帮你找赵老三吗?”

“找?你找了这么久,连个人影都没找到!”塞下曲冷笑一声,“我看你就是在骗我!”

“我没有骗你,赵老三确实不好找。”不知乘月道。

“不好找?我看是你不想找吧!”塞下曲身后的一个男人上前一步,手里拿着一根铁棍,“今天要是找不到赵老三,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钟离龢站起身,挡在老周身前:“你们别太过分!我们已经说了,不认识赵老三!”

“不认识?”塞下曲冷笑一声,走到工作台前,一把抓起那件绣了一半的花旦戏服,“这是什么?你们还有心思做戏服,肯定是赵老三给你们钱了!”

“你放开我的戏服!”钟离龢急了,伸手去抢。

塞下曲把戏服扔在地上,用脚踩了踩:“我就踩,看你能怎么样!”

老周气得浑身发抖,拿起桌上的剪刀就要冲上去,却被不知乘月拦住了:“老周,别冲动。”

不知乘月看向塞下曲,脸色沉了下来:“塞下曲,你太过分了。这件戏服是钟离师傅给戏曲团做的,你踩坏了,赔得起吗?”

“赔?我凭什么赔?”塞下曲不屑地说,“除非你把赵老三交出来。”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警笛声,塞下曲脸色一变:“警察怎么来了?”

不知乘月笑了笑:“是我叫的。我早就猜到你会来闹事,所以提前报警了。”

塞下曲慌了,转身就要跑,却被冲进来的警察拦住了。“你们干什么?放开我!”塞下曲挣扎着喊道。

“你涉嫌故意损坏他人财物,跟我们走一趟吧。”警察说着,把塞下曲和她带来的两个男人带走了。

钟离龢看着地上被踩坏的戏服,心疼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不知乘月走过去,捡起戏服:“别担心,我帮你修复。”

“这怎么修复啊?上面的牡丹都被踩坏了。”钟离龢道。

“放心,我有办法。”不知乘月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银针和一些彩色丝线,“我以前也学过一点刺绣,或许能修好。”

不知乘月坐在工作台前,仔细地修复着戏服上的牡丹。他的手法很熟练,银针在他手中翻飞,不一会儿,受损的牡丹就渐渐恢复了原样。

钟离龢看着不知乘月专注的侧脸,心里一阵感动。她觉得,不知乘月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她和老周灰暗的生活。

半个月后,钟离龢按时完成了戏服。当她把戏服送到戏曲团时,李老先生和王女士都赞不绝口。

“钟离师傅,你的手艺真是太棒了!”王女士高兴地说,“这些戏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

“是啊,以后我们戏曲团的戏服,就都交给你做了。”李老先生道。

钟离龢感激地说:“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好好做的。”

从戏曲团回来的路上,钟离龢和老周都很高兴。他们觉得,以后的日子终于有了希望。

这天晚上,钟离龢正在铺子里整理布料,不知乘月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个礼盒,递给钟离龢:“钟离师傅,这是给你的。”

钟离龢接过礼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台崭新的“蝴蝶牌”缝纫机。“不知先生,这……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钟离龢连忙道。

“你就收下吧。”不知乘月笑了笑,“这是我给你的奖励,奖励你出色地完成了戏服的制作。而且,有了这台缝纫机,你以后做衣服也能轻松些。”

老周也劝道:“老婆子,不知先生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

钟离龢看着不知乘月真诚的眼神,点了点头:“谢谢你,不知先生。你真是我们的大恩人。”

不知乘月笑了笑:“不用客气。对了,我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塞下曲因为故意损坏他人财物,被拘留了十天。而且,我已经找到了赵老三,他欠你的钱,也已经还了。”

“真的吗?太好了!”钟离龢高兴地说。

“是啊,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她来闹事了。”老周道。

不知乘月转身准备离开,钟离龢突然叫住他:“不知先生,你等一下。”她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件刚做好的白色唐装,递给不知乘月,“这是我给你做的,谢谢你这些日子的帮忙。”

不知乘月接过唐装,看了看,笑着说:“谢谢你,钟离师傅。这件衣服很合身。”

钟离龢看着不知乘月穿上唐装的样子,觉得他就像古代的文人雅士,温文尔雅。她的心跳突然加速,脸上也泛起了红晕。

不知乘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他看着钟离龢,眼神温柔:“钟离师傅,其实……我喜欢你很久了。”

钟离龢愣住了,她没想到不知乘月会突然表白。她的心跳得更快了,脸上的红晕也更浓了。

老周在一旁看着,笑着说:“老婆子,不知先生是个好人,你就答应他吧。”

钟离龢看了看老周,又看了看不知乘月,点了点头,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觉得,自己这辈子,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不知乘月走上前,轻轻抱住钟离龢:“别哭,以后我会好好照顾你和老周的。”

钟离龢靠在不知乘月的怀里,感受着他的温暖,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铺子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他们身上,像一层银色的纱。

几天后,钟离龢和不知乘月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老周坐在主位上,看着他们交换戒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戏曲团的李老先生、王女士,还有一些老街坊都来参加了婚礼,铺子内外充满了欢声笑语。

婚礼后的第二天,钟离龢和不知乘月一起去给老周买补品。路上,不知乘月突然说:“对了,我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其实,我不是什么普通的邻居,我是镜海市戏曲协会的会长。”

钟离龢愣住了:“你是戏曲协会的会长?那你为什么要隐瞒身份?”

不知乘月笑了笑:“因为我想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和你相处。而且,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你。”

钟离龢看着不知乘月,心里充满了感动。她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能遇到这样一个真心对自己好的人。

回到铺子,阳光正好斜斜地铺在新摆上的缝纫机上,金属机身泛着柔和的光。钟离龢刚把补品放在柜台上,就看见老周正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给缝纫机擦灰尘,嘴角还带着满足的笑。

“慢点擦,别累着。”钟离龢走过去,轻轻按住老周的手。老周抬头,眼神里满是欣慰:“有了这机子,你以后就不用熬夜赶工了,我看着也放心。”

不知乘月笑着把刚买的布料摊开在工作台上,是块靛蓝色的云锦,上面暗纹绣着缠枝莲,在光下隐隐流动:“我想着,下次做戏服时,用这块布给你做件旗袍,配你上次给我绣的白牡丹手帕正好。”

钟离龢脸颊微红,指尖拂过云锦的纹路,触感细腻温润。她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木盒,打开里面是枚银质的针插,上面用彩色丝线绣着“锦绣”二字,正是她昨天连夜赶制的。

“给你的,以后你帮我修戏服时,银针也有个地方放。”她把针插递过去,声音轻柔。不知乘月接过,指尖触到她的手,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满是暖意。

这时,铺子门帘被轻轻掀开,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姑娘探进头来,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钟离奶奶,我能定制一件汉服吗?下周学校有传统文化节,我想穿着去表演。”

钟离龢眼睛一亮,连忙招呼小姑娘进来:“当然可以,来,奶奶给你量尺寸。”她拿起软尺,不知乘月则在一旁帮着铺展布料,老周坐在竹椅上,看着忙碌的两人和兴奋的小姑娘,脸上的笑容越发柔和。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三人身上,落在崭新的缝纫机上,落在摊开的云锦和针插上。铺子外,青石板路上传来老街坊的谈笑声,远处隐约飘来戏曲团排练的唱腔,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而充满希望。钟离龢低头给小姑娘量着肩宽,指尖划过布料,心里清楚,这就是她一直想要的生活——有爱人相伴,有手艺傍身,有温暖的烟火气,还有永远不会褪色的锦绣时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