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151章 祠堂烛台现秘辛

烟火里的褶皱 第151章 祠堂烛台现秘辛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镜海市西郊慕容氏祠堂,青瓦覆着薄霜,檐角铜铃在腊月寒风里晃出细碎声响。朱红大门脱了漆,露出底下深褐木纹,像老人手背暴起的青筋。院内老槐树落尽了叶,光秃秃的枝桠刺向铅灰色天空,树底积着半尺厚的雪,踩上去咯吱响,雪粒钻进棉鞋缝,凉得人脚趾发麻。

祠堂正厅烛火摇曳,三排供桌擦得锃亮,摆着慕容氏历代先人的牌位。最前排的烛台是青铜铸就,盘龙纹缠着台柱,烛泪顺着龙鳞往下淌,凝固成琥珀色的痂。慕容?穿着墨色暗纹旗袍,领口别着枚银质桂花胸针,是她曾曾祖母传下来的。她头发挽成低髻,插着支玉簪,鬓角别了朵干制的牡丹,是去年从残帛里找出来的花瓣压的。此刻她正踮着脚,用丝绢擦着供桌角落的灰,指尖触到冰凉的木头,想起昨天修复族谱时缺的“慕容砚”那页,心里像堵了团湿棉花。

“?姐,你这擦桌子的劲儿,跟修复古籍似的,生怕碰坏了祖宗的宝贝。”门口传来脚步声,亓官黻裹着件军绿色大衣,领子立得老高,围巾绕了三圈,只露出双眼睛,手里拎着个铁皮盒,里面是刚从废品站找到的旧账本。他脚边跟着段干?,穿米色羽绒服,戴着毛线手套,怀里抱着台荧光检测仪,是她新改进的设备,能照出物件上肉眼看不见的痕迹。

慕容?直起身,揉了揉腰,笑着回头:“这祠堂可是慕容家的根,我爷爷当年守在这儿,连日军来了都没让他们碰过供桌。”她走到烛台前,指尖划过盘龙纹,“你们看这烛台,是光绪年间的物件,我小时候总偷摸这龙鳞,我爷爷说我是‘龙嘴里抢糖吃’。”

段干?把检测仪放在供桌上,打开开关,淡蓝色的光扫过烛台,突然在底座处停下。“有东西。”她蹲下身,手套蹭掉底座的薄灰,露出几行刻痕,字迹模糊,像是用刀尖划的。

亓官黻凑过来,掏出铁皮盒里的放大镜,借着烛火仔细看:“‘慕容砚……饥民……罪’,这几个字能看清,其他的被磨掉了。”他抬头看向慕容?,“你说的那个慕容砚,当年真是因为偷粮食被除名的?”

慕容?皱起眉,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族谱,翻到空白页:“村里老人都这么说,可我总觉得不对。我曾曾祖父的日记里写过,光绪三年大旱,慕容砚带着族人开粮仓放粮,怎么会偷粮食?”她指尖在空白页上摩挲,“我本来想在这儿画株稻穗,旁注‘他救了一村人的命’,现在看来,这烛台里藏的,才是真事儿。”

突然,院外传来汽车引擎声,接着是杂乱的脚步声。慕容?心里一紧,这祠堂平时除了族人,很少有人来。她快步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见五个穿黑色冲锋衣的人站在院门口,为首的是个留着寸头的男人,脸膛黝黑,眉骨上有道刀疤,正用脚踢着院门上的铜环,发出哐当哐当的响。

“是拆迁队的!”亓官黻也凑到窗边,压低声音,“上周我在废品站听人说,西郊要建物流园,这祠堂在规划范围内,他们昨天刚拆了隔壁的李家老宅。”

段干?关掉检测仪,把设备塞进包里:“他们怎么找到这儿的?这祠堂位置这么偏。”她走到供桌旁,手不自觉地握住了烛台,青铜的凉意透过手套传过来,让她想起丈夫遗物上的指纹——当年化工厂的人,也是这样突然闯进她的实验室。

“慕容?!出来!”院门外的刀疤脸扯着嗓子喊,声音裹着寒风灌进祠堂,“拆迁协议签了,赶紧搬东西,别耽误我们开工!”

慕容?深吸一口气,理了理旗袍下摆,走到门口,拉开一条缝:“这是慕容家的祠堂,是文物保护单位,你们没有审批文件,不能拆。”

刀疤脸冷笑一声,从口袋里掏出张纸,扬了扬:“审批文件?这就是!你看看,上面盖着公章呢!”他把纸塞进门缝,“限你们今天下午之前搬空,不然我们就强拆!”

慕容?捡起地上的纸,借着天光一看,上面的公章模糊不清,日期还是去年的。她心里有了底,这是假文件。“这文件是伪造的,”她把纸揉成团,扔出门外,“你们再不走,我就报警了。”

“报警?”刀疤脸身后的一个黄毛笑了,从怀里掏出根甩棍,在手里转着圈,“你报啊,看警察来之前,我们能不能把这破祠堂拆了!”他说着就要往院里冲,被刀疤脸拦住了。

刀疤脸眯起眼,打量着慕容?:“慕容小姐,别给脸不要脸。我们老板说了,只要你肯签字,除了拆迁款,再给你十万块补偿。”他从口袋里掏出个信封,递到门口,“这是定金,你先拿着。”

慕容?没接信封,反而后退一步,关上了门。“你们走吧,这祠堂,我不会拆的。”她靠在门后,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祠堂里的老座钟,咚、咚、咚,敲得人发慌。

“?姐,现在怎么办?”段干?走过来,扶住她的胳膊,“他们人多,手里还有家伙。”

亓官黻打开铁皮盒,掏出里面的旧账本,翻到最后一页:“我有个主意。”他指着账本上的字迹,“这是去年拆迁队拆王家老宅时,偷偷记的账,上面写着‘虚报面积,私吞补偿款’,还有他们老板的签名。我们要是把这账本交给住建局,他们肯定得慌。”

慕容?眼睛一亮,接过账本:“这能行吗?万一他们不认账怎么办?”

“不认账?”亓官黻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个录音笔,“我昨天去废品站,正好听见他们老板跟刀疤脸打电话,说‘慕容家的祠堂必须拆,不管用什么办法’,我都录下来了。”他按下播放键,里面传来粗哑的男声,正是刀疤脸刚才的声音,还有个陌生男人的声音,说“出了事我兜着”。

段干?拍了下手:“太好了!有账本和录音,他们想赖都赖不掉。不过,我们现在怎么出去?他们肯定守在门口。”

三人正说着,突然听见院外传来争吵声,接着是玻璃破碎的声音。慕容?再次撩开窗帘,看见一个穿藏青色羽绒服的女人站在拆迁队面前,手里举着个相机,正对着他们拍照。那女人留着齐肩短发,刘海别在耳后,露出光洁的额头,脸上带着点婴儿肥,眼睛却很亮,像淬了星光。

“你是谁?敢拍我们!”黄毛上前一步,伸手就要抢相机,被女人躲开了。

女人把相机抱在怀里,冷笑一声:“我是《镜海晚报》的记者,天下白。你们没有合法手续,强拆文物保护单位,还想动手抢相机?我告诉你们,今天这事,我必须曝光!”她举起相机,又拍了几张,“你们刚才说的话,我都录下来了,要是不想上新闻,就赶紧走!”

刀疤脸脸色变了,他没想到会突然冒出个记者。“你少多管闲事!”他咬牙切齿地说,“这是我们跟慕容家的私事,跟你没关系!”

“有关系没关系,不是你说了算。”天下白掏出手机,按下拨号键,“我现在就给住建局打电话,让他们来看看,你们是怎么‘合法’拆迁的。”

刀疤脸见状,知道今天讨不到好,狠狠瞪了天下白一眼:“我们走!”他带着手下,骂骂咧咧地离开了,汽车引擎声渐渐远去。

慕容?打开门,走到天下白面前,感激地说:“谢谢你,天记者。要是没有你,我们今天不知道要跟他们纠缠到什么时候。”

天下白收起相机,笑着摆手:“不用谢,我本来就是来采访西郊文物保护情况的,没想到正好碰到这事。”她看向祠堂,“这就是慕容氏祠堂吧?我在资料里看到过,光绪年间的建筑,很有历史价值。”

“是啊,”慕容?侧身让她进门,“快进来暖和暖和,外面太冷了。”

四人走进正厅,天下白搓了搓手,目光落在供桌上的烛台上:“这烛台真漂亮,是老物件吧?”

段干?点头:“是光绪年间的,我们刚才在底座发现了刻痕,好像跟慕容家的一位先人有关。”她打开检测仪,淡蓝色的光再次扫过烛台,“你看,这些刻痕被磨过,但还能看清几个字,‘慕容砚’‘饥民’‘罪’,我们怀疑慕容砚当年是被冤枉的。”

天下白凑近看了看,眼睛一亮:“我知道慕容砚!”她从包里掏出个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我查西郊历史的时候,看到过一篇民国时期的文章,说光绪三年大旱,慕容砚开粮仓放粮,救了全村人,可后来有人举报他私吞粮食,族长就把他从族谱里除名了。但文章后面写着,举报的人是当时的副族长,因为慕容砚不肯把粮仓交给他们打理,才故意陷害他。”

慕容?激动地抓住天下白的手:“真的?那篇文章在哪儿能找到?”

“在市图书馆的古籍部,”天下白合上笔记本,“不过那本书是孤本,只能在馆内查阅。我本来想明天去查,要是你们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去。”

亓官黻拍了下手:“太好了!有了这篇文章,再加上我们的账本和录音,就能还慕容砚一个清白,还能阻止拆迁队拆祠堂!”他看了眼窗外,雪停了,太阳从云层里探出头,给老槐树的枝桠镀上了层金边,“不过,我们得尽快,万一拆迁队明天再来怎么办?”

慕容?走到烛台前,点燃了一支新的蜡烛。火苗跳动着,映在盘龙烛台上,龙鳞仿佛活了过来。“我们今天就去图书馆,”她语气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把真相找出来。”

天下白从包里掏出相机,对着烛台拍了张照:“我跟你们一起去,要是能找到那篇文章,就是个大新闻,既能曝光拆迁队的恶行,又能保护文物,一举两得。”

段干?收拾好检测仪,笑着说:“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我开车来的,就在外面。”

四人走出祠堂,锁上大门。段干?的车是辆银色SUV,停在院外的土路上。上车前,慕容?回头看了眼祠堂,檐角的铜铃在微风里轻轻晃动,像是在跟她告别。她心里默念:“曾曾祖父,慕容砚先祖,我们一定会还你们一个公道。”

车内暖气开得很足,天下白坐在副驾驶,翻着笔记本,跟三人说着西郊的历史。亓官黻坐在后排,手里拿着账本,时不时跟段干?讨论着录音里的细节。慕容?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她不知道接下来会遇到什么,但她知道,只要他们四个人在一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车驶入市中心,市图书馆的白色大楼渐渐出现在视野里。天下白指着大楼说:“就是那儿,古籍部在三楼,我们进去的时候要登记,不能带相机和录音笔。”

段干?把车停在停车场,四人下车,走进图书馆。大厅里很安静,只有脚步声和翻书声。他们在服务台登记后,拿着读者证上了三楼。古籍部的门是木质的,上面刻着“学海无涯”四个字。推开门,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扑面而来,书架上摆满了线装书,阳光透过窗户,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管理员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正在整理书籍。他看到四人进来,抬起头问:“请问你们要找什么书?”

天下白走上前,笑着说:“老师您好,我们想找一本民国时期的《西郊乡志》,里面有关于慕容砚的记载。”

老人愣了一下,从抽屉里拿出个登记簿:“《西郊乡志》?那本书是孤本,在编号A326的书架上,你们只能在阅览区看,不能带出去,也不能拍照。”他指了指角落里的阅览区,“那里有桌椅,你们可以在那儿看。”

四人谢过老人,走到A326书架前。书架很高,摆满了厚厚的线装书。慕容?踮着脚,在书架上寻找着《西郊乡志》。突然,她的指尖碰到了一本深蓝色封皮的书,封面上写着“西郊乡志”四个篆字。她小心翼翼地把书取下来,吹掉封面上的灰,翻开第一页,里面是泛黄的纸页,字迹是手写的,带着点隶书的韵味。

四人走到阅览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慕容?把书放在桌上,一页页地翻着。天下白凑在旁边,指着其中一页说:“就是这里!”

慕容?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上面写着:“光绪三年,岁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慕容氏族人慕容砚,不忍见乡邻饿死,私开粮仓,放粮赈灾,救活人无数。然副族长慕容诚,觊觎粮仓已久,遂诬告砚私吞粮食,族长不察,将砚除名,族谱除名,族人皆怨之。后诚掌粮仓,私吞粮食,卖与粮商,乡邻皆骂之。砚闻之,忧愤成疾,卒于家中,年仅三十五。”

“太好了!”慕容?激动地说,“这就证明,慕容砚是被冤枉的!”她抬头看向其他三人,眼睛里闪着泪光,“我们终于找到证据了!”

亓官黻拿起书,仔细看了看:“上面还写了慕容诚私吞粮食的事,要是我们能找到慕容诚的后人,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多证据。”

段干?掏出手机,想把这段内容拍下来,却被老人拦住了:“姑娘,说了不能拍照,这是规定。”

段干?不好意思地收起手机:“对不起,老师,我太激动了。”

天下白笑着说:“没关系,我们可以手抄下来。我带了笔记本,我们分工抄,这样快一点。”

四人拿出纸笔,开始手抄这段内容。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纸上,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慕容?写着写着,眼泪滴落在纸上,晕开了墨迹。她想起小时候,爷爷给她讲慕容家的故事,说“我们慕容家的人,从来都是顶天立地的好汉”,现在,她终于能为这位被冤枉的先祖正名了。

抄完内容,四人把书放回书架,向老人道谢后,走出了图书馆。刚走到大厅,慕容?的手机响了,是村里的族人打来的。她接起电话,脸色突然变了:“什么?拆迁队又去祠堂了?还带了更多人?好,我们马上回去!”

挂了电话,慕容?着急地说:“不好了,拆迁队又去祠堂了,还带了挖掘机,说要强行拆除!”

亓官黻皱起眉:“他们怎么来得这么快?难道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

天下白掏出手机,拨打了住建局的电话:“喂,您好,我是《镜海晚报》的记者天下白,我要举报西郊拆迁队,他们没有合法手续,要强拆慕容氏祠堂,那是文物保护单位……”

段干?拉开车门:“别跟他们废话了,我们赶紧回去!要是祠堂被拆了,我们找到再多证据也没用!”

四人上车,段干?踩下油门,车飞快地驶离停车场,向西郊方向开去。慕容?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她不知道回去后会看到什么,但她知道,她必须保护好祠堂,保护好慕容家的根。

车驶到西郊,远远就看见慕容氏祠堂方向冒出黑烟,还有挖掘机的轰鸣声。慕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不好!他们已经开始拆了!”

段干?加快车速,车在祠堂门口停下。四人下车,看见祠堂的大门已经被撞坏,几个拆迁队的人正拿着撬棍撬供桌,挖掘机停在院子里,铲斗上还沾着木屑。刀疤脸站在一旁,手里拿着根烟,冷笑着看着他们:“慕容?,我劝你别多管闲事,这祠堂今天必须拆!”

“住手!”慕容?冲上前,拦住那些拆迁队的人,“这是文物保护单位,你们不能拆!”

刀疤脸吐掉烟头,上前一步,一把推开慕容?,力道大得让她踉跄着撞到门框上,手肘磕得生疼。“文物保护单位?”他扯着嗓子笑,指了指院外刚赶来的几个穿制服的人,“看见没?这是街道办的,说你们这祠堂年久失修,是‘危房’,拆了是为了安全!”

那几个穿制服的人没说话,只是抱着胳膊站在一旁,眼神躲闪。天下白立刻举着相机上前,镜头对准刀疤脸和穿制服的人:“街道办的同志,请问有危房鉴定报告吗?按照规定,文物建筑认定危房前,必须经过文物部门联合评估,你们有相关文件吗?”

穿制服的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刀疤脸见状,冲着手下使了个眼色,两个拎着撬棍的人立刻绕过慕容?,又要往供桌那边冲。亓官黻突然掏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之前录下的“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拆”的对话清晰地传了出来,还夹杂着刀疤脸跟老板商量“伪造文件”的片段。

“你们听听!”亓官黻把录音笔举得老高,“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合法拆迁’!还有这本账本,上面记着你们虚报拆迁面积、私吞补偿款的证据,要不要给街道办的同志看看?”

刀疤脸的脸色瞬间铁青,上前就要抢账本,却被段干?拦住。她从包里掏出手机,亮出行车记录仪的画面:“刚才你们撞坏祠堂大门、撬供桌的样子,我都录下来了。这祠堂是光绪年间的建筑,属于不可移动文物,你们的行为已经涉嫌故意损毁文物,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警笛声,由远及近。慕容?眼睛一亮——是她刚才让族人报的警。刀疤脸这下彻底慌了,再也没了之前的嚣张,挥着手喊:“撤!快撤!”手下的人扔下撬棍,慌慌张张地往挖掘机那边跑,连撞坏的大门都没敢管。

穿制服的人见势不妙,也偷偷往后退,想趁着混乱溜走,却被天下白叫住:“几位同志,不等警察来做个说明吗?刚才你们可是看着他们破坏文物,没拦着啊。”几人脚步一顿,脸色更加难看,站在原地不敢动了。

警车很快停在院门口,两名警察下车,走到慕容?面前:“是你报的警吗?说有人强拆文物建筑?”

慕容?点点头,把手抄的《西郊乡志》内容、亓官黻的账本和录音笔一起递过去:“警察同志,他们没有任何合法手续,伪造文件、损毁祠堂,还涉嫌私吞拆迁款,这些都是证据。”天下白也把相机里的照片和视频调出来,连同自己的记者证一起交给警察。

警察接过证据,又去询问刀疤脸和穿制服的人,刀疤脸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这时,住建局的工作人员也赶来了,是天下白之前打电话叫来的。他们看过证据后,当场表示会立刻调查拆迁队的资质和文件,同时联系文物部门对祠堂进行保护,防止再有人来破坏。

刀疤脸和几个带头的手下被警察带走调查,穿制服的人也被住建局的人叫去做笔录。院子里终于安静下来,只剩下被撞坏的大门和散落的木屑,还有那尊盘龙烛台,依旧稳稳地立在供桌上,青铜的表面在夕阳下泛着微光,像是在无声地见证这场风波。

慕容?走到供桌前,轻轻抚摸着烛台底座的刻痕,眼眶又红了。亓官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担心,现在证据确凿,祠堂保住了,慕容砚先祖的冤屈也能洗清了。”

天下白收起相机,笑着说:“明天我就把这事写成报道,既能曝光拆迁队的恶行,也能让更多人知道慕容氏祠堂的历史,以后就没人敢随便打它的主意了。”

段干?看着夕阳下的祠堂,轻声说:“等过几天,我找修复文物的朋友来,把大门修好,再给烛台做个保养,让它一直好好地待在这里,告诉后人这段故事。”

慕容?抬起头,看向身边的三人,又望向祠堂上空的晚霞,心里的那块湿棉花终于被挪开了。她知道,这不是结束,接下来还要帮慕容砚先祖恢复族谱上的名字,还要好好守护这座祠堂,但只要他们四个人在一起,只要还有人记得这段历史,就没有什么能难倒他们。

檐角的铜铃又响了起来,这次不再是寒风里的细碎声响,而是裹着晚霞的暖意,轻轻晃着,像是在为他们祝福,也像是在为这位沉冤得雪的先祖,唱一支迟到了百年的赞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